第203章 暗潮涌动

说到这里,陆经纬故意顿了顿,目光在四人脸上一一扫过,仿佛要穿透他们的伪装,直视其内心。

“不过,本官有一言,需得提醒诸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本官虽不敢自称清官,但亦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百姓乃国家之根本,若失了民心,纵有金山银山,亦难保长久。因此,还望诸位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亦能顾及百姓疾苦,切勿做出伤天害理之事。”

陆经纬吃了教训,他要收钱,但也不想给自己惹麻烦。

“自然,大人放心,我等都是合法的买卖。”李员外上前一步,恭敬地递上一张银票和一份名单。

陆经纬接过,眼神在银票上轻轻一扫,随即淡然一笑:“诸位如此慷慨,本官自是感激不尽。只是,这名单上的……?”

李员外连忙解释道:“此乃我等名下产业的一些小小调整,愿以此作为对朝廷的微薄贡献,还望大人能行个方便,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支持。”

陆经纬心中了然,面上却不动声色,轻轻点头:“诸位放心,本官自会禀明圣上,给你们免税。”

一番寒暄之后,富商们满意离去,而陆经纬则暗暗将那份名单收起,心中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些“捐款”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默许了这些富商们对百姓的剥削与压迫。

卢知府看着陆经纬在短短时间内就将本地的富商宰了一遍,暗自估算了一下陆经纬到手的钱,卢知府心底又惊,又艳羡。

“难怪这般年轻就能做钦差,这手段,本官远不如他也。”卢知府忍不住叹了口气。

“大人,您说什么呢?”师爷看着卢知府叹气,忍不住问道。

卢知府没有搭理他这个问题:“给陆大人践行的礼物准备好没有?”

师爷恭敬的点了点头:“已经准备好了,银票两万,上等白瓷一套,您看还要不要安排美人陪着?”

卢知府想了想陆经纬来时那副不近美色的样子,摇了摇头:“美人不用安排,其他东西你直接送到陆大人的马车上,不要惊动人。”

卢知府觉得陆经纬这手段,以后必定是平步青云,他现在结交或许还能占据先机。

谢尚书,朝中权臣,以老谋深算著称,府邸之内金碧辉煌,却难掩其内心的贪婪与算计。见陆经纬归来,且携巨款,他脸上顿时绽放出满意的笑容,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经纬啊,你此行真是辛苦,不仅为国分忧,更是立下了大功!”谢尚书的声音温和而有力,言辞间满是夸赞,仿佛每一句都是发自肺腑的真诚。

陆经纬谦逊地行礼,将沉甸甸的银两清单呈上。谢尚书接过,故作沉吟片刻,随即大笑道:“如此佳绩,朝廷岂能视而不见?明日早朝,我便向陛下举荐,定要让你的才华得以施展。”陆经纬闻言,心中虽有疑虑,但更多的是对朝廷的忠诚与对未来的憧憬,遂躬身谢恩。

翌日清晨,紫禁城内,金殿之上,百官肃立。随着小皇帝稚嫩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回响,宣布了陆经纬晋升为户部侍郎的旨意。朝堂之上,一片哗然,既有对陆经纬才华的认可,也有对谢尚书影响力的感叹。

小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眼中闪烁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当他听说有了五十万白银的军费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稚嫩的声音响彻大殿:“朕要将这些钱全部发给太原的将士们!”此言一出,群臣皆惊,唯有谢尚书面不改色,心中暗笑。

“陛下,臣有本奏。”谢尚书上前一步,躬身行礼,“朝廷之大,处处需用钱粮。户部现下尚欠六部官员数月俸禄未发,太原虽急,但百官之心亦不可不顾啊。”小皇帝闻言,面露困惑,他不懂这复杂的朝政,只知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理应得到最好的支持。

“那……那该怎么办?”小皇帝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助。谢尚书趁机进言:“陛下,臣建议,先拨两万白银予太原,以解燃眉之急。至于余款,需妥善规划,确保朝廷各项开支。”小皇帝虽不情愿,但在谢尚书的坚持下,只好点头同意。

太原城内,李将军接到圣旨,望着那区区两万两白银,心中五味杂陈。将士们日夜期盼的军饷,竟是如此微薄。消息迅速在军营中传开,士兵们议论纷纷,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咱们出生入死,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一名老兵愤愤不平地说道。

“朝廷这是把我们当什么了?难道我们的命就不值钱吗?”年轻士兵的声音中充满了不甘。

军营中,士气低落,对未来的战事充满了忧虑。李将军望着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兄弟,心中更是沉重。

另一边。

云起的心情格外愉悦,因为他即将与他的心腹、北蛮的摄政王科顿将军进行一场意义深远的对话。随着宫门缓缓开启,科顿将军踏着沉稳的步伐步入大殿,他身着一袭精致的北蛮战袍,上绣着象征勇猛的狼图腾,与殿内的华丽装饰形成鲜明对比,却又不失和谐。

叶云起从御座上站起身,面带微笑,迎向科顿:“科顿将军,多日未见,你依旧英姿飒爽,北蛮之事,多亏有你。”言语间,满是信任与赞赏。

科顿躬身行礼,声音洪亮而坚定:“多谢燕王殿下夸赞,微臣愧不敢当。北蛮之事,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厚望。”

两人落座后,叶云起轻抚着案上的地图,目光深邃:“科顿将军,你提及已掌控北蛮大部分军权,此等佳绩,实乃我燕国之幸。然则,本王以为,征服之地,非仅在于疆土之广,更在于人心之归。”

科顿闻言,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敬佩:“殿下高瞻远瞩,微臣佩服。确实,北蛮之地,部落众多,习俗各异,若强行征服,恐难以长久。微臣正有此意,欲借贸易与文化交流,逐步渗透,使北蛮百姓从心底认同燕国。”

叶云起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正是如此,本王已命人筹备,加强与北蛮的贸易往来,不仅输出我燕国的丝绸、茶叶等物,更要将我燕国的诗词歌赋、礼仪文化带入北蛮,让北蛮的子民感受到我燕国的文明与繁荣。”

科顿将军补充道:“殿下英明,微臣已着手安排,鼓励北蛮部落的商队前往燕国交易,同时,也在北蛮各地设立学堂,教授燕国文字与礼仪,相信不久之后,北蛮将不再是蛮荒之地,而是与我燕国紧密相连的兄弟之邦。”

话题一转,叶云起轻描淡写地提及了驻军之事:“此外,本王已决定派遣一支精锐部队,驻扎于北蛮边境,一来保护商路安全,二来也是为了支持新任北蛮王察哈尔,确保他的王位稳固。”

科顿闻言,神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平静:“殿下此举,实乃高瞻远瞩。察哈尔新王登基,根基未稳,确需外力支持。微臣会亲自向察哈尔王解释,让他明白燕国的诚意与决心。”

随后,科顿将军将话题转向了察哈尔王的担忧:“微臣也知,察哈尔王对燕国军队驻扎之事心存疑虑。微臣已向他说明,燕国军队的存在,不仅是对他的支持,更是对那些心怀不轨部落的威慑。相信在殿下的英明领导下,北蛮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和平与繁荣。”

叶云起轻轻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科顿将军,你办事,本王向来放心。察哈尔王若能理解本王的苦心,自然最好。若仍有疑虑,你可告诉他,燕国与北蛮,乃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本王愿与北蛮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一番深谈之后,科顿将军带着燕王叶云起的信任与重托离开了宫殿。。

与此同时,被陆经纬收刮银钱的地方,百姓的生活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而那些富商们,在陆经纬的庇护下,更是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们苦不堪言,心中积压的怒火如同干柴烈火,一个名叫黄角的人物悄然崛起。

黄角,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农夫,却因目睹了百姓的苦难,心中燃起了反抗的火焰。

他创立了盛世教,以“均贫富、等贵贱”为口号,迅速聚集了一大批走投无路的农民。他们手持简陋的武器,心中却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

他亲眼目睹了邻里乡亲的苦难,听到了那些因饥饿而发出的痛苦呻吟,感受到了绝望如同寒冰般刺骨的寒意。在这一刻,黄角意识到,唯有反抗,才能改变这被压迫的命运。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创立了盛世教,以“均贫富、等贵贱”为旗帜,号召那些同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们团结起来,共同对抗这不公的世道。

盛世教的教义如同春风化雨,迅速在农民心中生根发芽。那些走投无路的农民们,仿佛找到了灵魂的归宿,纷纷加入黄角的队伍,手持简陋的武器,心中却燃烧着熊熊的斗志。

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的个体,而是成为了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誓要为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战。

一日,黄角率领着数千名农民,如同怒潮般涌向了卢知府所在的县衙。这座曾经象征着权威与压迫的府邸,此刻在农民大军的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与脆弱。

卢知府,那个平日里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的贪官,此刻早已吓得面如土色,双腿发软。他跪在地上,双手颤抖地求饶:“各位乡亲,饶命啊!我……我也是奉命行事啊!”

然而,黄角的眼中只有坚定的信念与决绝。他深知,这些贪官污吏正是造成百姓苦难的根源所在。他高声喝道:“你等贪官污吏,欺压百姓,鱼肉乡里,今日便是你们的报应!”言罢,他手中的长刀如同闪电般挥出,瞬间割断了卢知府的头颅。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青石地面,也点燃了农民们心中的怒火与斗志。

卢知府的手下见状,纷纷溃逃。

在被铁栏与黑暗囚禁的日子里,那些无辜的百姓仿佛被世界遗忘,他们的眼中失去了光芒,只剩下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无奈。当厚重的牢门被猛然推开,一束光线穿透黑暗,照亮了他们的脸庞,他们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自由,竟然就这样突然降临。

“是……是真的吗?我们被放出来了?”一位年迈的老人颤抖着声音问道,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是真的,老人家,是黄角大人率领我们盛世教的兄弟们,打败了那些欺压我们的贪官污吏,救我们出来了!”一位年轻的农民激动地回答,他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对黄角的无限敬仰。

“黄角大人……他真是个英雄啊!”一位妇女哽咽着说道,她的眼中既有泪水也有希望。她想起了自己无辜被捕的丈夫和孩子,如今终于有了重逢的可能。

“对,黄角大人不仅救了我们,还要为我们这些受苦受难的百姓讨回公道!”另一位农民紧握双拳,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解脱,更是整个阶级、整个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随着黄角的名字在人群中传开,越来越多的人被他的英勇事迹所感动。他们开始相互诉说各自的苦难经历,分享着对黄角的感激与敬仰。渐渐地,一种强烈的共鸣在他们心中产生——加入黄角的造反行列,为自己和更多人的未来而战!

“我也要加入盛世教!跟着黄角大人一起反抗这不公的世道!”一位年轻的农民率先表态,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对!我们也要加入!让那些贪官污吏知道,我们农民也不是好欺负的!”其他人纷纷响应,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就在这时,卢知府的手下们见状不妙,纷纷试图逃跑。然而,在农民大军的凶猛攻势下,他们的抵抗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刀光剑影之中,那些曾经作威作福的爪牙很快便倒在了血泊之中,成为了这场起义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