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日常(科举)雪梨桂花白
39. 第 39 章
日落后,桃源村家家户户开始祭灶王。
沈家也不例外,三柱清香三杯酒,灶儿糖、桂花糕、糖腌金桔来甜嘴。拜三拜,家宅安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纸钱、神马和灶神像一同焚烧,带着百姓最朴素的心愿化作袅袅青烟飘向天空。跳跃的火光印在林芷的眼中,鼻尖是纸钱燃烧后的淡淡焦味,并不好闻。可此刻的青烟和火苗却让她格外安心,来年,必是一个锦绣吉祥年。
二十四,扫房子。
沈家今年才盖的新房,之前也打扫过,就连牲口棚都换了新稻草。今儿不过是各自再拾掇拾掇屋子,除了小黄和小花去撩拨脾气不好的大青骡,被喷了个响鼻吓得吱哇乱叫之外,无事发生。
二十五,冻豆腐。
豆腐娘子一大早便打发家里的小子给沈家送了两大板子豆腐,还不收钱。林芷指挥着兰姐儿塞了一大碗肉圆子在豆腐小子的箩筐里。
豆腐娘子忒实在,两大板子的豆腐不知要吃到什么时候去。林芷思来想去,便开始折腾猪肉豆腐丸子炸来吃。李玉香果然有厨艺天赋,在林芷的口述之下炸出来的豆腐丸子香的掉牙。
林芷和兰姐儿两人空口吃了一大碗,省了夕食。
二十六,去割肉。
今年不止有猪肉,还有半腔子羊肉。沈家铺子里卖羊汤,家里这些日子喝白汤不算少。这半腔子羊肉除了留了些骨头来炖萝卜,其余的全让林芷腌了用来烤。感谢签到系统送的香料,让林芷在这个香料金贵的古代吃羊肉串儿吃了个痛快。
二十七,杀只鸡。
于是牲口房那只会叨人的大公鸡遭了殃。鸡血、鸡肉没得说,就连鸡毛也被沈知薇细细收集起来,装在簸箕里头找了个好地方晒着。
清河县里有收禽类羽毛的铺面,华丽的尾羽能制些鸡毛毽子之类作耍的玩意儿,鸡胸脯上的软毛能制成鸡毛笔,其余的羽毛也能做成鸡毛掸子,是一点儿都不会浪费……
等等!林芷瞧了瞧晒着的鸡毛和手里的羊肉,脑子里有一瞬间的懊恼。
吃吃吃,让你就知道吃!你怎么不知道手搓毛笔啊!
前世的某些画手大佬就喜欢手搓工具,有时候狠起来连颜料都能手搓。林芷前世的学画之路半途夭折,她显然不是那种大佬。可她见过大佬手搓毛笔,那么四舍五入,她也许,应该,可能也会?
不管了,先试了再说。林芷现在膨胀的不得了,对自个儿的动手能力莫名自信。有想法就开始莽,跟前世那个拖延症晚期患者截然不同。
沈家大哥算半个木匠,笔杆的制作可以交给沈知淳完成。如此一来,她只需要制作出笔头就成。
石灰水脱脂,松香油灼烧固定根部,鹿角菜过胶定型。笔杆和笔头的粘合剂呢?前世的工业胶水繁多,这时候呢?林芷不清楚,不过她一点儿不慌,县里卖毛笔的铺子不是一家两家,肯定有合适的粘合剂,一会儿让沈知衍去打听一下。
于是二十八打年糕,二十九蒸馒头林芷都没参与,她领着沈知衍在折腾那堆鸡毛。
梳毛、脱脂、齐毫、清峰……两人连着忙了两天,堪堪在大年三十那天才将一堆鸡毛变成几个完整的笔头,一个个绑好了挂在阴凉通风处,等待笔头晾干。
沈家人每每从那处经过,望着那串儿在风中摇曳的笔头眼里都带了几分不自知的敬畏。‘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连带着文房四宝之首的毛笔在世人眼中也沾染了几分清贵。
初一拜年。
不出林芷所料,今年来沈家拜年的人挺多。幸好提前备下的点心干货量足不怕,谁来了李春花都给人抓一把。若是嘴甜些的,夸她的新衣裳好看,她能把小孩儿的兜子装满。
沈发领着弟弟来拜年的时候,林芷叫住他:“年后开族学,回去把沙板子和木笔都备好。铺子里的事儿……”
“嫂子放心!我肯定好好干!”沈发赶忙表忠心,“只要狗子能去识得几个字就成,他家来教我也一样。娘子,您放心,我绝不会误了铺子里的事。”
沈发认得清形势,他家里能不再挨饿,偶尔还能割上点儿肉全是因为他在沈记茶水铺做事。沈家人大方,逢年过节还会额外给他发点儿东西。
凭着这些,他才有机会肖想认字算账的事儿,若还是那个肚子里只灌了水,一跑起来就叮当作响的他。每天睁眼闭眼都在为肚子找食儿,他是绝不会有这个想头的。他有这个运气攀上沈家,是傻了才会把这个机会往外推!
村子里现在盯着他的人可不少,沈家先是盘活了沈老爹留下来的铺子,再是出了个沈秀才,后来又开了绣房,现在,还有族学这样的大事……
桩桩件件,俱是要发家的模样。
现村里谁不想与沈家攀上点交情呢?沈家大伯一家,李玉香娘家人,还有与秀才公和秀才娘子早已撕破脸的陆家,怕是肠子都悔青了。
“对了,娘子,我听狗子说陆家那头好似不太平,大过年的差点儿闹分家。”沈发想起陆家人,赶紧把消息告诉林芷。
“您当个笑话听听就好,总归是与那边儿早就断了,再有什么事也与您不相干。”
林芷挑挑眉,这小子,真是个人精。她捡了一包干果蜜饯递给沈发:“我知道了,替我谢谢狗子。”
初二回娘家。
李玉香夫妇带着俩小孩儿回去了,林芷和沈知衍留在家里没动弹。
挂着的笔头基本晾干,沈知淳用竹子制的笔杆也好了。俩人熬了松香油,点着蜡烛,细麻线绑着的笔头根部蘸取足量的松香油,再用蜡烛小心烧制,这一步必得慢,一点点儿地让灼烧的松香油收紧凝固,才能让毛茸茸地笔头固定住。
待笔头固定好不会乱跑毛后,便是粘合笔杆和笔头。中空的笔杆均匀抹上大漆后便能将笔头塞/入笔杆初步固定。
最后用鹿角菜熬胶,将整个笔头浸入菜胶中,浸满了胶的笔头要在棉布巾子上反复摩擦,才能让菜胶充分浸入笔头内部。这一步就是过胶,这样笔头才会形成固定的锥形,不会炸毛。
再次悬挂晾干,修剪掉多余的杂毛后,一只毛笔才算是做成了。
林芷抹了抹额上的汗,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15145802|1590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大冬天的还出了一层毛毛汗。可见这纯手工制作业有多不容易。
沈知衍开了笔研了磨,新制的鸡毛笔蘸足了墨,一笔落在泛灰的毛头纸上。这是最便宜的纸,族学里头的学生多半只能用这种纸。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1]
“着墨迅速,易于行笔。但极软,不易控笔,怕是不适合初学握笔的蒙童。”沈知衍搁下笔后又补充道,“反倒是合了那擅研奇巧的书画家的口味。”
林芷不甚在意的摆摆手:“无妨,只要法子对了就成。长毛的动物多的是,兔毫、羊毫、狼毫、鼠须,还可以二者混合而成制作兼毫笔。咱们总能找到适合的笔头,就是费心费力,但比去铺子里头买可好太多了。”
“是,你说的对。沈家有你,沈氏有你,是大幸。”
沈知衍说得认真,林芷不自在。眼神乱飞,可一不小心落在那张灰白色的毛头纸上。
眼睛在那行字上瞟了好几眼,林芷最终别开眼。另起话头:“对了,先前听沈发说陆家最近有热闹瞧。你打听打听,我怎么觉着这热闹与陆三儿的赌有关?别后头又生了事儿,那多晦气。”
自沈知衍中了秀才,见了卢县令一面儿。后头入了县学后表现一向良好,用林芷的话来说,尖子生,有望中举的那种。
考考考自来是老师的法宝,在县学里头也不例外。大考小考不断,小考还好,若是连着三次大考名次都不好,廪生都有可能给你革咯。
但若是考得好,也有相应的奖励。真金白银和书库里的书,都可向优秀学子张开怀抱。最要紧的事县学里专门张贴优秀文章的文榜。
读书必得扬名,对于绝大多数的学子来说,县学的文榜是他们扬名的唯一途径。
沈知衍有些薄名儿传出来,还有了更好下嘴的陆家,那些在背后搞小动作针对沈家的人便都消停了。
最后一次听到陆三儿的消息,是他偷着变卖林秀才生前置下的产业。
林芷知道后便不再关心陆家了,一个‘赌’字,便是败家之兆。金山银山都不够填的,更别说林秀才生前置办下的产业也没到巨富的程度。
沈知衍在洗笔,点点头不再多言。陆家没什么好说的,他更在意另一件事。
“这毛笔,你打算怎么做?”
家里人手实在不多,制作毛笔甚是费功夫,让沈家人自个儿来做,肯定是不成的。
“家里还有多少余钱?我去牙行打听一下,买两个人回来。今年不是灾年,这买人的银钱怕是要贵上许多……”
沈知衍的话在林芷奇怪的眼神中消失:“这么盯着我作甚?”
“买人干嘛?咱家买再多的人能有沈氏一族的人多?”
林芷不想买人,现任的沈氏族长还算是个磊落人,他将沈氏一族管理得不错。同在桃源村,陆氏族人不用说了,林芷看见那陆氏族长那老菜帮子就犯恶心。
李氏人口是三大姓里最少的,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确是最多的。
矮子里头拔高个儿,沈氏既能用,那就好好用。
沈家也不例外,三柱清香三杯酒,灶儿糖、桂花糕、糖腌金桔来甜嘴。拜三拜,家宅安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纸钱、神马和灶神像一同焚烧,带着百姓最朴素的心愿化作袅袅青烟飘向天空。跳跃的火光印在林芷的眼中,鼻尖是纸钱燃烧后的淡淡焦味,并不好闻。可此刻的青烟和火苗却让她格外安心,来年,必是一个锦绣吉祥年。
二十四,扫房子。
沈家今年才盖的新房,之前也打扫过,就连牲口棚都换了新稻草。今儿不过是各自再拾掇拾掇屋子,除了小黄和小花去撩拨脾气不好的大青骡,被喷了个响鼻吓得吱哇乱叫之外,无事发生。
二十五,冻豆腐。
豆腐娘子一大早便打发家里的小子给沈家送了两大板子豆腐,还不收钱。林芷指挥着兰姐儿塞了一大碗肉圆子在豆腐小子的箩筐里。
豆腐娘子忒实在,两大板子的豆腐不知要吃到什么时候去。林芷思来想去,便开始折腾猪肉豆腐丸子炸来吃。李玉香果然有厨艺天赋,在林芷的口述之下炸出来的豆腐丸子香的掉牙。
林芷和兰姐儿两人空口吃了一大碗,省了夕食。
二十六,去割肉。
今年不止有猪肉,还有半腔子羊肉。沈家铺子里卖羊汤,家里这些日子喝白汤不算少。这半腔子羊肉除了留了些骨头来炖萝卜,其余的全让林芷腌了用来烤。感谢签到系统送的香料,让林芷在这个香料金贵的古代吃羊肉串儿吃了个痛快。
二十七,杀只鸡。
于是牲口房那只会叨人的大公鸡遭了殃。鸡血、鸡肉没得说,就连鸡毛也被沈知薇细细收集起来,装在簸箕里头找了个好地方晒着。
清河县里有收禽类羽毛的铺面,华丽的尾羽能制些鸡毛毽子之类作耍的玩意儿,鸡胸脯上的软毛能制成鸡毛笔,其余的羽毛也能做成鸡毛掸子,是一点儿都不会浪费……
等等!林芷瞧了瞧晒着的鸡毛和手里的羊肉,脑子里有一瞬间的懊恼。
吃吃吃,让你就知道吃!你怎么不知道手搓毛笔啊!
前世的某些画手大佬就喜欢手搓工具,有时候狠起来连颜料都能手搓。林芷前世的学画之路半途夭折,她显然不是那种大佬。可她见过大佬手搓毛笔,那么四舍五入,她也许,应该,可能也会?
不管了,先试了再说。林芷现在膨胀的不得了,对自个儿的动手能力莫名自信。有想法就开始莽,跟前世那个拖延症晚期患者截然不同。
沈家大哥算半个木匠,笔杆的制作可以交给沈知淳完成。如此一来,她只需要制作出笔头就成。
石灰水脱脂,松香油灼烧固定根部,鹿角菜过胶定型。笔杆和笔头的粘合剂呢?前世的工业胶水繁多,这时候呢?林芷不清楚,不过她一点儿不慌,县里卖毛笔的铺子不是一家两家,肯定有合适的粘合剂,一会儿让沈知衍去打听一下。
于是二十八打年糕,二十九蒸馒头林芷都没参与,她领着沈知衍在折腾那堆鸡毛。
梳毛、脱脂、齐毫、清峰……两人连着忙了两天,堪堪在大年三十那天才将一堆鸡毛变成几个完整的笔头,一个个绑好了挂在阴凉通风处,等待笔头晾干。
沈家人每每从那处经过,望着那串儿在风中摇曳的笔头眼里都带了几分不自知的敬畏。‘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连带着文房四宝之首的毛笔在世人眼中也沾染了几分清贵。
初一拜年。
不出林芷所料,今年来沈家拜年的人挺多。幸好提前备下的点心干货量足不怕,谁来了李春花都给人抓一把。若是嘴甜些的,夸她的新衣裳好看,她能把小孩儿的兜子装满。
沈发领着弟弟来拜年的时候,林芷叫住他:“年后开族学,回去把沙板子和木笔都备好。铺子里的事儿……”
“嫂子放心!我肯定好好干!”沈发赶忙表忠心,“只要狗子能去识得几个字就成,他家来教我也一样。娘子,您放心,我绝不会误了铺子里的事。”
沈发认得清形势,他家里能不再挨饿,偶尔还能割上点儿肉全是因为他在沈记茶水铺做事。沈家人大方,逢年过节还会额外给他发点儿东西。
凭着这些,他才有机会肖想认字算账的事儿,若还是那个肚子里只灌了水,一跑起来就叮当作响的他。每天睁眼闭眼都在为肚子找食儿,他是绝不会有这个想头的。他有这个运气攀上沈家,是傻了才会把这个机会往外推!
村子里现在盯着他的人可不少,沈家先是盘活了沈老爹留下来的铺子,再是出了个沈秀才,后来又开了绣房,现在,还有族学这样的大事……
桩桩件件,俱是要发家的模样。
现村里谁不想与沈家攀上点交情呢?沈家大伯一家,李玉香娘家人,还有与秀才公和秀才娘子早已撕破脸的陆家,怕是肠子都悔青了。
“对了,娘子,我听狗子说陆家那头好似不太平,大过年的差点儿闹分家。”沈发想起陆家人,赶紧把消息告诉林芷。
“您当个笑话听听就好,总归是与那边儿早就断了,再有什么事也与您不相干。”
林芷挑挑眉,这小子,真是个人精。她捡了一包干果蜜饯递给沈发:“我知道了,替我谢谢狗子。”
初二回娘家。
李玉香夫妇带着俩小孩儿回去了,林芷和沈知衍留在家里没动弹。
挂着的笔头基本晾干,沈知淳用竹子制的笔杆也好了。俩人熬了松香油,点着蜡烛,细麻线绑着的笔头根部蘸取足量的松香油,再用蜡烛小心烧制,这一步必得慢,一点点儿地让灼烧的松香油收紧凝固,才能让毛茸茸地笔头固定住。
待笔头固定好不会乱跑毛后,便是粘合笔杆和笔头。中空的笔杆均匀抹上大漆后便能将笔头塞/入笔杆初步固定。
最后用鹿角菜熬胶,将整个笔头浸入菜胶中,浸满了胶的笔头要在棉布巾子上反复摩擦,才能让菜胶充分浸入笔头内部。这一步就是过胶,这样笔头才会形成固定的锥形,不会炸毛。
再次悬挂晾干,修剪掉多余的杂毛后,一只毛笔才算是做成了。
林芷抹了抹额上的汗,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15145802|1590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大冬天的还出了一层毛毛汗。可见这纯手工制作业有多不容易。
沈知衍开了笔研了磨,新制的鸡毛笔蘸足了墨,一笔落在泛灰的毛头纸上。这是最便宜的纸,族学里头的学生多半只能用这种纸。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1]
“着墨迅速,易于行笔。但极软,不易控笔,怕是不适合初学握笔的蒙童。”沈知衍搁下笔后又补充道,“反倒是合了那擅研奇巧的书画家的口味。”
林芷不甚在意的摆摆手:“无妨,只要法子对了就成。长毛的动物多的是,兔毫、羊毫、狼毫、鼠须,还可以二者混合而成制作兼毫笔。咱们总能找到适合的笔头,就是费心费力,但比去铺子里头买可好太多了。”
“是,你说的对。沈家有你,沈氏有你,是大幸。”
沈知衍说得认真,林芷不自在。眼神乱飞,可一不小心落在那张灰白色的毛头纸上。
眼睛在那行字上瞟了好几眼,林芷最终别开眼。另起话头:“对了,先前听沈发说陆家最近有热闹瞧。你打听打听,我怎么觉着这热闹与陆三儿的赌有关?别后头又生了事儿,那多晦气。”
自沈知衍中了秀才,见了卢县令一面儿。后头入了县学后表现一向良好,用林芷的话来说,尖子生,有望中举的那种。
考考考自来是老师的法宝,在县学里头也不例外。大考小考不断,小考还好,若是连着三次大考名次都不好,廪生都有可能给你革咯。
但若是考得好,也有相应的奖励。真金白银和书库里的书,都可向优秀学子张开怀抱。最要紧的事县学里专门张贴优秀文章的文榜。
读书必得扬名,对于绝大多数的学子来说,县学的文榜是他们扬名的唯一途径。
沈知衍有些薄名儿传出来,还有了更好下嘴的陆家,那些在背后搞小动作针对沈家的人便都消停了。
最后一次听到陆三儿的消息,是他偷着变卖林秀才生前置下的产业。
林芷知道后便不再关心陆家了,一个‘赌’字,便是败家之兆。金山银山都不够填的,更别说林秀才生前置办下的产业也没到巨富的程度。
沈知衍在洗笔,点点头不再多言。陆家没什么好说的,他更在意另一件事。
“这毛笔,你打算怎么做?”
家里人手实在不多,制作毛笔甚是费功夫,让沈家人自个儿来做,肯定是不成的。
“家里还有多少余钱?我去牙行打听一下,买两个人回来。今年不是灾年,这买人的银钱怕是要贵上许多……”
沈知衍的话在林芷奇怪的眼神中消失:“这么盯着我作甚?”
“买人干嘛?咱家买再多的人能有沈氏一族的人多?”
林芷不想买人,现任的沈氏族长还算是个磊落人,他将沈氏一族管理得不错。同在桃源村,陆氏族人不用说了,林芷看见那陆氏族长那老菜帮子就犯恶心。
李氏人口是三大姓里最少的,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确是最多的。
矮子里头拔高个儿,沈氏既能用,那就好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