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京师留守朱翊钧
安排好了京师的留守官员之后,朱载坖就和嘉靖皇帝带着一队浩浩荡荡的仪仗,顺着新修好的硬化路一路向南的朝着保定方向而去。
景王朱载圳及内阁首辅徐阶,还有一些重要的六部尚书等官员,也都一同随驾。
他们的马车依次的跟在御驾后面,显得井然有序。
徐阶伸手微微的将车帘掀开了一角看着外面的景色,感受着硬化路面带来的不同体验。
徐阶的内心也是充满了震撼,他知道京师和地方这些年为了修这种硬化路不知道投入了多少的人力物力。
一开始的时候,他也是不赞成不反对的,但是现在终于也让他享受了一次长途旅行之后,徐阶也真心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不同。
徐阶的老眼又看向了极远处的地方,他看到另一队疑似正在施工修路的工程现场,他就不由问起了此刻和他同乘一车的礼部尚书郭朴。
“质夫,你看那边又在做什么”
郭朴顺着徐阶的目光看向了徐阶发出疑问的地方。
郭朴一时间也不知道那是在干什么,但是既然徐阶问了他也不能不答。
郭朴回道:“看着像是在修堤或是修路。”
徐阶听到这个回答也不由好奇了起来,京师附近如果要修堤修路的话,内阁不应该不知道的,即便是没有注意过,也应该有点印象才是。
可是现在徐阶和郭朴看着远处的施工现场,他俩就有些迷惑了。
徐阶道:“若是修堤修路,内阁不应该不知道呀”
郭朴又看着疑惑的徐阶说道:“兴许内阁本来就知道呢”
徐阶更疑惑了,“此话怎讲”
郭朴道:“阁老,您忘了子实他还在兼任着工部尚书,一直都没卸任吗说不定此事他早就知道了。”
子实是李春芳的字,李春芳现在是仅次于徐阶的内阁次辅,他掌管的部事,有时候不跟徐阶汇报,这也是徐阶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现在的工部要搞什么重大工程,也不会像原来那样厚着脸皮再找内阁出预算批条子了。
工部只需将工程目的报给文华殿,有裕王爷的批文之后,就可以找户部或北方建设银行,以拨款或贷款抵押的方式先把钱弄出来,就可以开工的。
所以现在的工部于内阁而言,简直就像是李春芳自己手中的自留地,除了裕王爷和嘉靖皇帝之外,谁也不能插上一手。
哪怕是身为内阁首辅的徐阶,只要他不能在财权和批示权上限制工部,他也过问不了工部事务半句。
因此现在当徐阶郭朴看到外面远处的施工现场,两人有些不明所以,也就说的通了。
而也就在此刻,嘉靖皇帝和朱载坖所在的御撵上。
宽敞的御撵内部空间就像是一个二十见方的小房子一样,朱载坖和嘉靖皇帝在这里宽敞的御撵里面,即便是在中间放上一个摆放各种物件的小桌子,也没有显得有一丝拥挤的感觉。
嘉靖皇帝歪着脑袋看着远处的施工队,脸上的笑容也很是得意,“詹瓦特有点本事,李春芳也有点魄力。京保铁轨路说上就上了。”
嘉靖皇帝会说的“京保铁轨路”,其实就是京师至保定的一段带有试验性质的蒸汽火车铁轨。
本来按照朱载坖的设想,大明的第一条铁轨路应该从西山修到京师,或从京师修到长城之外的张家口。
但经过一番细致推算之后,不管是考虑到了如今的蒸汽火车的动力问题,还是西山到京师,京师到张家口的施工问题。
都不如先修一条平原铁轨路试试咸淡的好。
毕竟西山到京师一路上也都是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这对于没有重型机械的大明朝而言,施工难度不吝于修一段耗资巨大的长城。
还有京师到张家口,那就更不用说,一路上不仅贴着京师外围的山脚修建,还要穿过北边的八达岭、居庸关这样的关隘要地,之后还要过沙城,宣化等地才能到张家口。
这其中的修路难度不仅高的没边,而且投资也是非常吓人的!
按照晚晴时期詹天佑在有一定的近现代技术作为辅助的条件下,他都了790万两的白银才将此路修通。
若是按照如今大明朝的工业计算能力,这个修路的投资至少都得翻一倍!
试想一下朝廷拿出一年多的国家收入,就修了这么一段四百多里的铁路,这想想都感觉脑子瓦特了。
而且,现如今朝廷对漠北的贸易收入,也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庞大,现在和漠北草原的做的统一大市场,也仅仅只是为了维护朝廷和草原之间的长久和平,以及两边百姓的安宁乐业。
所以,朝廷即便是能在漠北赚钱,赚到了也是微薄利益。
如果就指望现在的微薄利益,就脑子一热投资上千万白银去修一条还不知道能不能用的铁路,这简直就是拿大明切身的利益开玩笑。
因此在经过了一番评估之后,工部和京师特区就联合上了一道请修京保铁轨路的奏疏,预算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作为推动此事的幕后推手,朱载坖当然没有任何的理由拒绝此议。
所以,朱载坖也就很快的给了工部和京师特区批复,准许修建京保铁轨路,从而加紧保定到京师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得从保定而来的陆路运输能力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加强。
毕竟京师并不是只靠京杭大运河的这一条来自于南方的大动脉,保定作为距离京师最近的一座平原州府,它也聚集了大部分北方地区调集物资,前往京师的集散中转的重要作用。
若是能将京保铁轨路修建起来,让保定集散的北方货物可以更快更简便的到达京师,这不仅仅会在民生当面创造出来巨大的回报,也能为北方的经济发展,和朝廷的赋税,提供强大的助力。
所以在经过一番对比之后,朱载坖也就选择了京师至保定,这条修建于平原坦途上的铁轨路。
这条路的投资,比起难度更高的京张铁路不仅经济效益更大,而且投资成本也能低上十倍左右,朱载坖怎么可能不选择这种先易后难的模式呢
朱载坖给嘉靖皇帝倒了一杯茶水,也笑着说道:“父亲所言极是,此路如果当真可以起到陆上京杭运河的作用,儿觉得就算给詹瓦特赐个爵,也不是不可。”
嘉靖皇帝接过朱载坖倒的茶水,轻轻的喝了一口,也笑道:“说的是呀,他这件事要是办成了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朕自然也不能小气了。”
嘉靖皇帝也呵呵的看着这一幕,心情也好极了。
这比他三十年前的时候,顺着这条路南巡安陆时,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
而这种变化对比之前的任何朝廷,几乎都可以说是没有过的。
其他的朝廷即便是再富有强势,但它们绝对没有现在真如一片坦途不惧风雨的硬化路,也没有远处在修在建的铁轨路。
这些都属于是他嘉靖时代的奇迹!
有如此奇迹在身,未来的千秋万代,谁敢不言嘉靖盛世乃古今第一盛世
一想到这里,嘉靖皇帝的心情就更加舒爽了。
喝完茶的嘉靖皇帝开心完了之后,也将手中茶杯放下了。
嘉靖皇帝说道:“留着陈洪在京师不会出岔子吧”
朱载坖呵呵一笑,“父亲圣明至极,既然让陈洪留在京师,肯定也是有父亲的深远打算。而儿也认为陈洪在京,肯定也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会做出一番让人满意的成绩。”
嘉靖皇帝听着朱载坖的话,也不由笑了起来,“不错不错,确实如此。不过这次却让翊钧难受了,朕可听说他因为你不带着他一起南巡,都在王府哭闹好几次了。”
朱载坖闻言也是摇头一笑,“父亲不必心疼这小子,他和翊不同。他将来要承担的责任更大,儿让他留在京师,也是为了磨砺一下他的性格。况且以后的大明硬化路四通八达,铁轨路也在建设其中,总有他去不完的地方。不着急这一时。”
“而且父亲为了补偿他,不也下旨让担任了京师留守,成为了现在京师名义上的主人。”
嘉靖皇帝听到这里,又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
朱翊钧才多大一点呀
即便是下旨让他担任了京师留守,他也不过就是一个几岁大的孩子而已,根本就做不了任何主。
京师之中真正能办事能做主的人,也就只有李春芳等一众留守大臣。
朱翊钧在京师的作用,不过也就是个吉祥物罢了。
嘉靖皇帝道:“那翊未来怎么办呢你既然已经选择了翊钧。翊的未来,你也不能不考虑的。”
说到朱载坖的这个嫡长子,朱载坖其实心里也是非常纠结和不舍的。
倘若他也像原来历史那样几岁就夭折了,朱载坖或许会伤心一阵子,但绝不会像现在这样难以抉择。
可是现在朱翊还活得好好的,目前也没看过有遗传母系那边的问题。
但是朱载坖不能赌,也不能让未来的大明帝系跟着一起赌。
所以,对于朱翊,朱载坖就必须有所取舍了。
朱载坖道:“现在大明重视海疆,儿也打算在这个新的大争之世里,为大明争取更多的海外利益。”
“倘若翊能够顺利长大成婚并再有子嗣的话,儿就打算在未来赐封他一片疆域不输于大明如今疆域的广袤之土,作为儿给他的最后补偿。”
嘉靖皇帝听完了朱载坖的话,也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当今之计,好像也只能如此了。
而且随着这些年东洋水师的发展,以及大明情报机构对海外的刺探了解,嘉靖皇帝也大致的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他也知道距离大明万里之遥的西方也有一片不输于大明文明的西方文明之地。
那里的国家虽然也像先秦时候的春秋战国一样,但是他们彼此之间的实力也都是不容小觑的。
而且他们的头上也有一个类似于共主周天子的“教宗”存在,这个“教宗”虽然是一个教主,但是他却能影响泰西之国的文化和意志。
所以,嘉靖皇帝对这位号称是神的仆人的泰西教宗,也是挺感兴趣的。
而且在嘉靖皇帝朴素的认知里面,他是天子,教宗是神的仆人,那么这不就等于是教宗是他的仆人吗
因此有时候嘉靖皇帝也很膨胀的以为自己依然还是这个世界惟一的主人!
哪怕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不属于他能管理,他能影响的地方,这也不妨碍他的想象和自我感觉的良好!
嘉靖皇帝道:“那你打算将那块海外之土当做翊未来的封国”
朱载坖道:“东洲(北美)!那里天然独立,且资源丰富,并不与其他强敌之国接壤。而且那里的原住百姓,在肤色和长相上也近于我国之民。”
“到时候,在朝廷的支持,让翊在那里推行几十年的王化之道,也未尝不可再造一个大明出来!”
“倘若未来翊这一系在东洲绝嗣,儿亦可设置总督流官,将其彻底纳入大明疆域,并在科举之中再开海外榜,按照地区比例择选出新的举人进士。”
“使其当地的读书人也可以到大明本土为官,大明本土的读书人,也可以抱着远大理想去那里做官。”
“如此一来,待到未来之后,即便是东洲之地,与大明之间有相隔万里的汪洋大海,也依然不能阻断两者之间,亲为一家的事实。”
嘉靖皇帝听着朱载坖对未来的构想,也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此话若是其他人言,嘉靖皇帝会觉得此人已疯,根本就不足为信。
但是这些话让朱载坖说出来的时候,嘉靖皇帝竟然会觉得此事竟然可成!
毕竟这些年朱载坖给他的惊喜和奇迹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未来大明真的可以铁轨路遍地,像永乐宝船这样的无敌战舰也可以利用起来蒸汽动力在大洋来去自如,那么曾经的阻拦和天堑,也自然不会再是阻挡大明阔步向前的障碍了。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