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指点叶落烟雨

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儒陆羽,实学之圣

国子学门前。

一众文人士子恭敬而立,却又窃窃私语,不敢大声喧哗,场面一片寂静。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此时,太子朱标向前一步,高声喊道:“父皇,您说过今日之事,皇家之人不过问。”

太子朱标一现身。

国子学门前的众多文人皆松了口气。

众人皆知。

以朱元璋的脾气,若有人言语不顺他心意,当场下令将众人投入大牢,秋后问斩,这样的事他做得出来。

不过,有太子朱标在场,或许还能劝劝、拦一拦。

“还不继续?”

朱元璋催促道。

下一刻,孔讷被众多文人一同推了出来。

他心中虽紧张。

但也明白,眼前这不过是诸位天子设下的一出戏。

孔讷咽了口唾沫,心一横,咬咬牙,狠下心来喊道:“实学一道的陆羽,还不敢出来吗?

我儒家孔孟之道,弘扬四海。

今日先生若再不露面,岂不是自动认输,承认实学之道不如我孔孟圣贤学问?

孔讷衍圣公的名头加身。

此刻面对皇家之人,竟毫无惧色,面不改色。

一番话,更是让台下不少追随他的孔孟门生激动得面色涨红。

他们紧握着拳头,低声议论。

“不愧是孔圣人的血脉后辈,为了圣贤学问,竟能拼到这般地步。”

“此前我们都误会衍圣公门人了,哪怕面对陛下,孔家之人也能如此。

我们没选错人。”

“今日定要让这实学之道,被万人唾弃。

不过是些奇技淫巧罢了!”

众多文人士子纷纷唾骂。

被推到身前的孔讷,听着众人的话语,心中虽慌得要命,但强忍着惧意。

若不是提前与陆羽通过气。

而陆羽又是大明天子的亲信,此刻他恐怕半个脑袋都已悬在闸刀之上,只需朱元璋一声令下。

他便会当场丧命。

孔讷再次大声呐喊:“陆先生,还不敢出来吗?”

身后的文人似乎被他这份血勇所感染,也纷纷跟着放声大喊:“实学之道起于国子学,起于陆先生。

今日先生不出面,莫不是怕了?”

“先生还是尽快出来,与我孔孟圣贤学问好好一较高下。

大明国运、社稷,可都系于今日。”

“堂堂国子学的实学,难道连这点胆魄都没有?

还不如孔家后人,这样的人又怎能推举实学?

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谁说我这先生,不敢来?”

声音突兀响起。

只见陆羽身着一袭青衫。

正是国子学祭酒,正式场合所穿戴的服饰。

腰间挂着一枚月牙玉佩,手中端着笏板,面目间带着一抹温和的笑意,眼神却分外严肃,一股如父如师般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气场,让刚才还在叫嚣的众多文人下意识地为他让出一条路。

陆羽快步前行,来到众人面前。

直接站到孔讷对面。

先是向朱元璋、太子朱标、燕王朱棣、晋王朱棡等人俯身行礼:“微臣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见过燕王殿下、晋王殿下。”

“平身。”

朱元璋瞥了一眼陆羽,嗯了一声。

今日这场戏的台子已然搭好,接下来就看陆羽如何收场。

陆羽微微一笑。

转身与众多文人推举出来的、代表孔孟之学的下一代衍圣公孔讷

相对而立,说道:“实学之道与孔孟圣贤学问,又何必非要分出高下?

圣贤学问,引人向善,树立纲常,于人心、于王朝治理,皆是不可或缺的。

纵观数个朝代,又有哪一朝能逃脱数百年的兴衰轮回?

实学之道,便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陆羽侃侃而谈。

他那自信的神采,以及信手拈来的经典事例。

将前朝元朝的诸多弊端一一指出,同时也阐述了实学之道可以解决的问题,“诸如良种改良、船只修建、马车行驰之道,还有纺织机的出现。

想必在这京城之内,众位学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就说这纺织机,在洛阳一带,不知让多少农户家中的妇人,不必再仅靠劳力在田间辛苦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

收获的粮食,交完税赋后所剩无几,若遇天灾人祸,甚至可能面临饿死的境地。

而纺织机的出现,能让家中妇人谋得一份营生,增强抗灾能力,流民数量必将减少。

如此一来,我大明王朝,岂不是能传一世、二世、三世乃至万世?

天下无人饿死,无人遭遇饥荒,无人沦为奴隶,上下一心,大明必将更加美好。

而这些,孔孟之学虽能引人向善,却难以做到。”

在场众人中。

不少是寒门出身,也有一些家中原本显赫却家道中落的。

他们深知,若能再有机会振兴家业,自是再好不过。

因此。

不少文人学子很快理解了陆羽所言。

他们本就是支持陆羽推行实学之道的拥护者。

“先生之才,满腹经纶,无人可比。”

“实学推行,造福的可不只是洛阳一带,连同周边其他省份的农户,日子也都好过了许多。

还有先生之前在朝堂上推行的各种制度政策,让我大明如今越发昌盛。

在这种情况下,诸位同窗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圣贤学问固然没错,但前人之说,又怎能完全适用于后世?

同窗数载,大家可千万别被人利用了。”

有了陆羽的这番发言。

之前那些因衍圣公光环、孔圣人传人身份而有所动摇的学子们,此刻纷纷有了宣泄口,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

双方各执一词,再次争吵起来。

场面一片混乱。

朱元璋、太子朱标、燕王朱棣、晋王朱棡等皇家之人身旁,亲卫们立刻上前护驾,以防出现其他危险。

“实学之道的确有可取之处。”

混乱之际。

孔讷再次奋勇上前,与陆羽靠得更近了。

场面上的气氛愈发紧张。

孔讷语气稍作停顿,片刻后又接着说道:“可这等学问与之前的工匠之学、奇技淫巧又有何区别?

若不能坚守本心,这等学问落入白莲教等恶人手中,岂不是会做出许多恶事?

所以,实学之道只能作为辅助之学,并非真正的大道。”

孔讷目光紧盯着陆羽,气势汹汹。

陆羽浅浅一笑,直接反驳道:“实学之道,此前在国子学中新增添了算学、计工、经广文等数门学科。

难道今日,衍圣公的少家主是在质疑陛下之前所颁布的政令吗?”

陆羽这一句话,直接将一旁隔岸观火的朱元璋拉了进来。

混乱的场面瞬间停下,文人士子们脸涨得通红,瞪大了眼睛,纷纷觉得陆羽这种做法实在不公平。

这是将学问之争进行了降维打击。

然而。

陆羽毫不退缩,再次步步紧逼:“圣贤学问,

难道就没有弊端?

传承数朝。

到了大明,难道就没有别有用心之人借此滋生不臣之心?

学问虽能引人向善,但正如方才衍圣公少家主所言,若落入心怀恶意之人手中,恐怕也会生灵涂炭。

如此看来,与实学之道又有何差别?”

场上形势陡然一转。

陆羽绝地反击,竟将圣贤学问孔孟之道与实学之道重新置于同一水平线,还巧妙地掺入了皇权因素。

孔讷见状,身子颤抖,抬手哆哆嗦嗦地指向陆羽:“你……你……”

“我如何,你又如何?”

陆羽继续说道:“天下学问,若不能为社稷谋利、为百姓造福、引人向善,又有何用?

莫非这善心,就能让百姓填饱肚子、有衣穿、有食吃。

或是让他们安心劳作于公田之间?”

陆羽面容冷峻,目光如炬,再次高声大喊,“若这些孔孟学问、圣贤之道做不到的,不如由实学来试一试。

今日,我希望热衷、钻研天下学问、一心为百姓谋福祉之人,均可潜心研习实学之道。

实学之道与孔孟之道。

自此成为大明一朝两大奠基之石,共同作为科举之根基。

谁若敢与这两大奠基之石作对,便是与天下文人作对。

我陆羽如此,衍圣公府里的少家主、孔圣人的传人亦是如此。

有违此事者,天诛地灭!”

陆羽这番突然的宣告,惊住了在场所有人,连朱元璋都挑了挑眉,没料到他能将事情闹得这般惊天动地。

今日之事一旦传开。

陆羽在天下文人中的名声不论好坏,势必被推至风口浪尖。

若说孔孟是圣贤学问的圣人,那陆羽开创实学之道,此刻便堪称实学的圣人。

随着实学的影响逐渐发酵,只要在朝廷政令推动下持续发光发热、产生更大影响,日后陆羽便是活着的圣人了。

“孔圣人的传人,意下如何?”

陆羽一字一顿地问道。

孔讷神情一震。

在众人注视下,刚才的神采飞扬、少年人的气魄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垂垂老矣之态,仿若行尸走肉。

眉眼间的精气神锐减七分。

“罢了,我败了。”

随着孔讷这最后一句宣告。

国子学门前众多文人士子一时沉默,随后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躁动。

“实学耀天下,大明永昌盛。”

“实学永在,明传万世!”

国子学内不少文人士子,瞬间将实学与皇权紧密相连。

使得实学含金量大增。

“天下百姓自此有衣穿、有食吃,乃是我实学之盛,先生亲口告知,天下之人无人会造反,大明必将永世长存。”

“万岁,乃万世之命,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与之相反。

方才那些群情激昂支持孔讷的文人,此刻身心恍惚,斗志全消。

“自此以后,天下便存两个学问了吗?”

“实学之道真那么完美无缺,而我等所尊崇的孔孟圣贤学问便不再是这世间唯一了?

衍圣公府的少家主居然也无法力挽狂澜?”

“完了,一切都完了。”

国子学门前,诸多垂头丧气的文人士子尽数离去,其余文人虽意气风发,但在陆羽及国子学众位先生催促下。

也陆续返回国子学上课。

即便如此。

他们临走时那趾高气扬的模样,依旧彰显出大明一朝实学年轻人的心气昂扬。

眼看着这场大戏好歹落

幕。

陆羽松了口气,身子放松下来。

正当他转身准备进入国子学之时,阵阵咳嗽声从旁传来。

陆羽心头一紧,这才想起把朱元璋给忘了。

朱元璋脚踏绣着金龙的明黄地毯,迈着方步走来。

太子朱标微微一笑。

他深知父皇并无伤害陆羽之意。

燕王朱棣、晋王朱棡在朱元璋面前更没什么话语权。

哪怕想替陆羽出头,也是有心无力。

“实学一道重于社稷,孔孟之道重于人心,有了这两条腿走路。”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陆羽飞速转动脑筋。

朱元璋一走近。

他连忙俯身跪拜,口中的恭贺之词一连串涌出,滔滔不绝,“自此以后,大明一朝万世长存,陛下也将成为这天地之间唯一的万世皇帝。

恭喜陛下,恭喜太子殿下。

恭喜燕王殿下,恭喜晋王殿下。”

陆羽一口气把面前四位皇家之人全恭喜了一遍,言外之意分明:我都为你们老朱家鞠躬尽瘁到这份上了。

把自己当活靶子,您老人家就高抬贵手,放过我。

朱元璋冷哼一声,没再追究方才之事,问道:“衍圣公那群人,准备怎么办?”

说着。

他向前走去,陆羽小步紧跟。

除太子朱标外,燕王朱棣、晋王朱棡并未跟上。

“衍圣公,这天下文人心中的领袖,孔圣人的传承定要留存于世。”

陆羽思索片刻,给出答案。

“为何?”

朱元璋追问。

陆羽缓缓解释:“敌人在明处,总比在暗处强得多。

今日孔讷同我这实学之人一番对峙,天下众人会认为衍圣公府北孔一脉依旧站在他们这边,哪怕之前有所动摇的几个尚书,也会重拾信心。

人心归附可不是轻易能改变的。

经此一事,衍圣公原本失去的威望,能翻倍拿回。

而只有陛下才有这等权力操控衍圣公,只要南孔一脉存在,北孔一脉的衍圣公便由陛下随意拿捏。

反正,无论如何。

最终受益的都是衍圣公这块招牌,至于到底是谁,一切由陛下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