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指点叶落烟雨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文人之力

陆羽往后退了一步,再次拱手,将最后的胜利果实恭恭敬敬呈给面前诸位天子,这才是明智之举。

这场大戏。

他陆羽收获的只能排第二,老大自然是朱元璋。

谁让人家是这大明朝的老天爷。

不得不服。

“你小子倒会耍滑头。”

朱元璋回了一句,“把你的国子学管好,这段时间来挑战你的大儒可不会少,实学之道,你得给咱好好撑着。

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实学弟子。

这天下文人之中,哪怕有《大明日报》能与他们的舆论分庭抗礼,但在学问领域,也得分出个高低上下。

只有这样,咱才能放心,你也才能安心。”

朱元璋缓缓离去,临走前这番话,陆羽听得懂。

帝王之道,本质在于权衡。

不仅文臣之间、武将之间要平衡,文武之间、读书人的舆论之间。

乃至如今学问之间,都需达成一种平衡。

这种方式虽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国力,但对于国家王朝的运转而言,却是最为有效的。

一旦下方的各方势力太过团结一心。

坐在上位的统治者便该忧心了。

国家的运行模式向来如此,千百年来从未改变。

朱元璋离去后,太子朱标来到陆羽身前,意味深长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实学之圣,待先生百年之后,恐怕要被天下文人铭记于心了。”

陆羽尴尬地笑了笑,觉得这位太子殿下不太擅长夸赞人。

待两人走后,陆羽走进国子学。

此时。

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才有机会凑过来。

一到陆羽跟前,两人便竖起大拇指,不住夸赞。

“先生就是先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此次把那些酸腐儒生打得落花流水,尤其是那孔讷,被先生气得差点吐血。

圣贤学问虽有可取之处,但实学才是我大明朝未来真正该走的路。”

“你们二位什么时候出发去封地?

不是都已选定好了吗?”

陆羽在国子学的花园里,与身旁的两位殿下交谈着。

“不着急。”

燕王朱棣摆了摆手,“一旦离开洛阳,去了封地,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所以想在这边多留些时日。

反正日子还长,不急于这一时。”

晋王朱棡也点头称是,嘿嘿笑道:“是,还挺留恋的。

这不,想在先生身边多侍奉些时日。

实学要是又研究出什么新奇玩意儿,正好能带到封地去。

就算拿不了太多,带几个工匠过去总行,父皇不会那么小气的。”

“也行。”

陆羽思索片刻,觉得他们说得在理。

……

很快,国子学大门前发生的事情。

被在场的方孝孺以及他亲自带来的几个心腹,还有大明日报的其他操办人员一一记录下来。

隔日。

相关报道便发放到了大明各地。

方孝孺更是亲自拟定标题——“实学之圣与圣贤学问并驾齐驱的惊世之言”。

并将其放在了头版头条。

当人们拿到大明日报,看到这样的标题。

天下文人不自觉地就会下意识去看。

从上到下浏览一遍后,个个都觉得这世道真的要变了。

百姓们倒是满心欢喜。

毕竟众人早有预料。

可怕的是——

实学这种言论一出,无异于将此学问抬高到了与圣贤学问近乎同等的地位。

虽然目前实学的根基还稍显虚浮,但陆羽之前发明的大蒜素、热气球以及纺织机等实学创造出来的神奇之物。

早已在大明各省各地广泛流传。

能把书读透的人都不傻,所以各地的大官、巡抚以及不少地方要员,都意识到实学就是大明朝的下一个风口。

不少世家大族纷纷将实学列入家中族学,与孔孟圣贤学问置于同等地位,甚至还略高一些。

……

兵部尚书赵俊,其族为长安赵家。

虽说算不得顶级的大家族,但在长安一带也颇有名望。

尤其是赵俊当上兵部尚书后,家族在长安本地的地位直线上升,如今已成为长安的一流大家。

赵家,族学内。

夫子卓澜山年纪已随心所欲,手中拿着戒尺,弯腰走进学堂。

“都坐好!”

学生们立刻正襟危坐,摆好桌上的文房四宝。

“若有能精通圣贤学问中明经科者,可得奖赏。

今日起,族学之内再多添一门学问——实学。

实学分为几大科,但凡能精通其中一科,便依旧能够在科举中榜上有名,为家族争光。”

夫子中气十足地大声喊道。

下方不少学子纷纷探出头来。

明经科不仅考验记忆力,而且内容繁复,不仅要熟背经典,还得举一反三,其中的流程步骤并非每个族中学子都能适应。

而今日实学的出现,让不少学子又看到了希望。

“夫子,我能不能看看实学的算科书籍?

往日我在家族中对算术较为精通。”

“还有我,夫子,我对律科感兴趣,平日里对陛下所颁布的律令钻研了不少。”

下方学子们纷纷举手。

夫子见状,默默点头。

学子们一一将摆放在桌前的实学书籍拿到座位上,随后在夫子的注视下,立刻翻阅起来。

不少人很快就沉浸其中。

夫子教书育人多年,自是能看出,刚才拿到实学书籍的这些学子是真的对此有兴趣。

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过了些时日,夫子进行抽查,发现钻研实学的学子进步显著,而明经科除了几个天赋较好的学生,其余依旧表现平平。

“世道真是变了。”

夫子感慨,手中拿着的不再是明经科的圣贤之书,而是一本实学书籍。

实学里的不少学问由浅入深,虽越往后越发困难,还涉及诸多理论,但比起明经科所需阅览的大量书籍。

难度无疑降低了许多。

“老夫有生之年,或许也能榜上有名,为官一方了。”

夫子不禁聊发少年狂,准备好好拼搏一把。

诸如此类的情况,不仅在长安赵家,在山东、辽南、江浙一带的不少家族中,夫子们都察觉到了这一契机。

纷纷大力宣扬实学。

他们觉得。

若族中有人能精通实学,来年科举,族内子弟定能榜上有名,在朝堂上拥有更多话语权。

况且当今陛下对实学极为重视。

太子殿下也与国子学的陆羽关系亲近。

如此代代相传。

实学似乎成了朝堂上年轻一代获取晋升机会的最大捷径,是他们日后的登云梯。

……

国子学内!

不少原本修习明经科的学子,也受此影响,转而投向实学。

陆羽如今虽行使着国子学祭酒的职责,却尚无国子学祭酒之名,但天下众人似乎都已将他视作国子学的祭酒先生。

毕竟相较于洛阳都督这一闲职,国子学祭酒之名显然更契合天下实学文人对陆羽的印象。

“先生,这一期的《大明日报》,该出几个关于实学的考教问题了。

如今实学兴起于洛阳,在长安、山东、江浙一带尤为盛行。

先生出几个实学问题考较天下实学文人,也是理所当然。”

方孝孺在陆羽身边不住地纠缠。

陆羽被烦得不行,随手写下几道方程问题。

丢给方孝孺。

方孝孺如获至宝,连忙从身后的书童手中接过。

匆匆赶到《大明日报》在洛阳的临时府邸。

经过印刷、检查后,又连夜与洛阳附近的驿站合作,将这些问题传往各地。

短短几日。

陆羽“实学之圣”的名头愈发响亮。

陆羽在国子学内行走,学生们见到他,就像见到在世圣贤一般,眼神中满是崇拜,甚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狂热。

那架势仿佛要把陆羽生吞了,让陆羽总有种自己成了唐僧肉的即视感。

“先生好!”

学子们见到陆羽,纷纷大声问好。

陆羽尴尬地回应着:“你们也好。”

在国子学里,无论走到何处。

只要不是无人之地,皆是这般场景,陆羽都快有些待不下去了。

“先生,您这几日可真是一朝成名天下知。”

道衍端着泡好的香茶,递给陆羽一杯,笑着说道。

陆羽接过茶,一饮而尽,只觉茶水入肚,心神渐渐平复,一片清凉。

“当圣人哪有这么容易。”

陆羽嘟囔着。

道衍微笑着说:“先生确实堪称当世圣人。

我曾自认为天下学问,无人能出我左右,可先生却颠覆了我这自大的想法,让我知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先生此次被传扬得如此厉害,并非仅仅因为先生一人,也并非陛下皇家之功,实则是天下文人的缘故。

此前天下文人与先生势如水火,如今得了先生的好处,自然要为先生摇旗呐喊。”

道衍为陆羽解惑。

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陆羽身处局中,而道衍站在局外,似乎更能看清这其中的缘由。

“先生别忘了,您如今已是天下文人的一份子,还被推上了神坛。”

道衍继续说道。

陆羽目光一凝,深知这位置不好坐。

不过幸好他早有准备。

而且自认为与朱元璋的关系还能应付,应该不至于出什么大乱子。

“朱老鬼,应该不会这么不讲道义?”

陆羽心里想着。

可又不免有些担心。

他只是一心想为大明尽份心力而已。

……

此时。

皇宫,武英殿内。

朱元璋屏退左右,殿内只剩下寥寥数人。

朱元璋罕见地露出温柔神情,大手握住马皇后的小手,一脸愁闷地说:“妹子,你可知如今那小子在京城乃至整个大明,被传成什么样子了?

要不是有我压着,指不定喊个口号,天下人都得跟着反了,简直快把他捧成在世神仙了。”

朱元璋越说越气。

“陛下,先生不是那样的人。”

朱标惶恐地站出来。

他实在不愿看到任何血腥场面。

陆羽为大明、为他们朱家做的事太多了,朱标根本不敢想象没了陆羽会怎样。

“哼!”

朱元璋瞪了儿子一眼,“标儿,难不成在你心里,咱就是个嗜杀之人?

外人也就罢了,陆羽可是天德的好女婿,将来更是咱老朱家的乘龙快婿,那可是半个自家人,马上就要变成一整个自家人了。”

“父皇,您又不是没杀过朱家的女婿。”

朱标小声说道。

“你说的是欧阳伦?”

朱元璋没好气地说,“那欧阳伦是什么德行,能和陆羽那小子比吗?

他要不是走私茶马,做那些欺上瞒下的事,看在安庆的份上,我也不会对他痛下杀手,分明是他自己找死。

难道还能一直惯着他?”

朱元璋黑着脸,显然不愿多提此事。

“好了好了。”

马皇后拍着朱元璋的后背,安抚他的情绪,“陆羽是个好孩子,你可别一时糊涂,做了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

他为你、为我这个长辈,还有下面这么多孩子,都付出了不少心血。

要是你真做了什么,恐怕不止我这个妹子,就连上面几个孩子,都会和你这个当爹的心生隔阂。”

马皇后轻声说道。

“他们敢!”

朱元璋下意识一瞪眼,发现瞪的是自家皇后,又赶忙缩了回去,带着点委屈地说,“我不是那样的人。

标儿不了解我的性情也就罢了,怎么连妹子你也误会我。”

“不是误会你,只是给你提个醒。”

马皇后继续轻轻拍着朱元璋的后背。

“我才不会伤那小子,还指望他继续为咱老朱家、为大明发光发热。”

朱元璋嘟囔着。

马皇后听了,这才放下大半颗心。

没等朱元璋开口,马皇后接着说:“给陆羽找门婚事,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可要是不跟徐达那边打声招呼,就把他女婿抢走,传出去不太好。

你们俩可是大半辈子扛着刀枪一起走过来的兄弟,这事还是得提早说清楚。

天德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以陆羽如今在外面的名声。

他能理解。”

马皇后缓缓说道。

朱元璋挠挠头,还真有点头疼。

徐达和汤和是他心头最挂念的两个发小,比起李善长、胡惟庸这些人,感情深厚得多,那可是实打实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

如今要去抢好兄弟的女婿,朱元璋心里感觉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