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指点叶落烟雨
第三百六十二章 勋爵九转制
此言一出,朱元璋登时身躯一震,他那刚刚因分封海外而突发明亮的双眸,渐地晦暗下来,朱元璋也犯起愁来。
父子二人最终将求助的目光投向陆羽,陆羽却是一副胸有成足的样子,显然他对这问题早有思虑。
感受到朱家父子俩的目光,他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可将这些裁撤下来的军户安置到乡镇村落,让他们去维持地方治安,协调乡里秩序。”
“乡镇村落?”朱家父子登时一愣,他们从没想过,要将兵士安排到那些地方去。
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各大乡镇村落,原本是那些宗族势力的地盘,饶是朱元璋掌控欲望旺盛,也没法一蹴而就,只想徐徐而图之,如上次拆迁以利诱之一般。
“陛下,在我那个时代,每个城市、乡镇,乃至村落,都有相应的警务系统,这些警务人员负责维持治安,调解乡民矛盾,可以效仿后世,将那些猜测下来的军户组成一个警务衙门……”为了给朱元璋一颗定心丸,陆羽更是把后世的警察制度说了一遍。
然而朱元璋依旧眉头轻拧,脸上现出犹豫,他怕突然这么做会引起混乱。
“怎么……陛下难道不想打破那‘皇权不下乡’的旧俗?”陆羽面带幽笑,轻语说道。
朱元璋搓了搓手道:“自是想的,可地方宗族势力强盛,根基太深,怕是不好妄动吧?”
就连朱标也在旁附和:“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皇权下乡的先例,贸然派人下乡,恐会造成民乱。”
陆羽却连连摇头:“民乱是假,怕是那些乡绅假民乱之由头,公然对抗朝廷才是真!”
他敛正神色,肃声解释道:“将兵士派下乡,并非只为掌控百姓,更多是替百姓做主,为小民伸冤,难道陛下以为,我大明朝廷处理乡民琐事,还不如那些宗族士绅吗?”
“那不可能!”朱元璋摇了摇头,连忙说道。
“那不就得了,只要朝廷秉持公心,想百姓们也该理解!”陆羽慨然道,随即冷笑两声,继续说道:“至于那些士绅们嘛,大明的军队难道是白养的吗?真敢有乡绅借此引起混乱,陛下可以直接出兵平乱,想来朝廷也没有官员敢说什么!”
“一旦动兵,就会死伤无数,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更好了,先生可还有什么更好的法子?”朱标却眉头紧皱道。
“哼!标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更何况是军改之事,你怎么能妇人之仁呢!”朱元璋却有些不满道。
对此,陆羽却不以为然,反而赞道:“殿下仁慈!在下的确还有一个办法!”
“先生请说!”朱标连忙问道。
“这些乡绅敢煽动百姓主要还是靠的天下读书人和朝廷官员,只要能堵住他们的嘴,任凭这些乡绅如何,也没法的。”
华夏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所以老百姓向来就敬重读书人,而乡绅们也靠着笼络读书人为他们自己发声,只要解决了这些读书人,乡绅们都毫无还手之力。
“怎么解决,总不能给他们一个个都发官帽子吧!”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这些读书人做梦都想当官,要笼络他们,最好就是让他们当官。
“陛下还真说对了,就是给他们发官帽子!”陆羽悠然笑道。
“额!”朱家父子顿时一愣,随即陆羽慢慢解释道:“陛下,你不会觉得让裁撤的军户去乡镇就能打破皇权不下乡之事吧!这些军户打仗种地还行,可要管束乡民、教化百姓,远远不能胜任。”
“是以,必须文武兼治,一方面让裁撤的卫所军户下乡,维持秩序;另一方面,在乡镇村落设立乡官,用以宣传朝廷律法规制,教化乡民。”
“你的意思是,让那些读书人下乡当乡官!”听到这里,朱元璋依稀听出些苗头。
“不错,他们当了乡官,要想做出一番成绩,就必须要与当地宗族争夺话语权,到时候双方发生矛盾,这就是狗咬狗了,无论如何,陛下也不亏啊!”
“好好好,狗咬狗,你说得不错,哈哈哈!”听到这里,朱元璋开怀大笑了起来。
……
翌日一大早,在京各大军方勋贵,都被朱元璋召进宫里。
上至徐达,再至汤和、冯胜、邓愈、傅友德,再到下一辈的蓝玉、平安等人,悉数到场。
这么多沙场猛将齐聚,武英殿中顿时充斥着杀伐冷肃之意。
任谁瞧见猛将如厮,都会骇得心惊胆颤。
可唯独,朱元璋能镇住这群武将,更甚至,此刻当着这些武将的面,朱元璋怒声斥喝,骂得众人满脸臊红,不敢抬头。
“哼,我大明才开国十多年,然而卫所竟如此糜烂,你们平日是如何带兵领将,如何规训手下的?怎叫那些军官们霸横至此,欺凌手下军户?”
唾骂声中,朱元璋将一摞折子摔在地上道:“你们自己看看吧!”
众人捡起奏折,打开一看,登时心惊肉跳。
这是锦衣卫的密折,上面记的是各地卫所中,军官霸凌军户,军户们艰难苟且的详细记述。
先前听朱元璋一顿怒斥,众人虽不敢顶嘴,心中却还有不忿——许是朱天子又从哪听来小道消息,误会了大家,可现在真凭实据在此,众人再没有怨言。
真实情况,可比朱元璋刚刚的骂语要恶劣得多,难听得多!
“咱真没想到,咱设立的军户制度,竟然叫这些人如此钻了空子啊!”
气急败坏骂了一通,朱元璋呼嗤呼嗤喘着粗气,背手在大殿里踱起步来。
显然,他已打定了主意,要整肃军政了。
在场众人暗下叹气,大家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但他们绝没有料到,朱元璋要做的改变,比他们设想的要彻底得多!
“咱已决定,彻底改革军制,从此废除卫所制,改为府募兼并的军制!”
朱元璋的话,叫众人震惊不已。
改革军制,这可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其牵涉之广、影响之深,或要波及整个大明后世。
“陛下,三思啊!”
身为当下军制的既得利益者,在场之人下意识便要反对,毕竟任何改革,都是在他们身上动刀。
可朱元璋哪容这些人反对,当即横眉冷目,怒眼瞪去道:“三思!还三思什么?军政腐败至此,尔等竟不羞愧?抑或是,你们还想维持这腐败军制,从中捞取好处?”
这下子,众人哑口无言了。
谁敢反对,就是不思进取,就是纵容手下霸凌军户,从而攫取利益。
这口锅扣下来,谁还敢反对?
“这府募结合的军制,既可解决军饷不足的难题,又能为我大明充足兵力,或是解决当下腐败军政的破解之法……”
眼看武将们不敢反对,朱元璋冷哼一声,将军制改革的大略方针细细说明,毕竟陆羽也只给了个大致纲要,具体细节尚待商洽。
最后,他看向了徐达道:“天德,此事便交由你主理,咱会让太子从旁辅佐,至于其他人,若有合适意见,也可向魏国公建言,总之,大家群策群力,务要将这军制改革做好!”
虽说朱元璋命众人群策群力,可打从武英殿出去,众武将们闷头便跑,再顾不上这军制改革,原因倒很简单,这得罪全体军将的事,能不沾就不沾,免得日后招一身臊。
到最后,就只有徐达一人担上这重任了。
徐达心里苦,此刻刚从武英殿出来,他正自朝宫门口去,心中仍在揣测朱元璋刚刚的吩咐。
将卫所取消,改由府募结合的兵制,同时将卫所军户下发至乡镇村落……
这改革之彻底,着实令人咋舌。
如此庞杂繁复的改革,徐达一时也理不清头绪。
他心下烦闷,不住暗自呢喃:“上位是怎么的,好端端怎想着改革军制了……莫非是因为我前段日子跟他说的办军校之事!”
正自呢喃着,徐达忽地一愣,脑中闪现精光。
军校,改革军制,这两者都很有可能同出于一人之手。
想到这里,他加快脚步,走出宫门。
上了马车,他二话不说便直吩咐道:“去妙云那里!”
……
改革军制所涉范围颇广,饶是徐达已在军中混迹大半辈子,也要费尽心力才能整理出个方案来。
数日之后,他便将这方案送到朱元璋跟前。
武英殿中,朱元璋看着那厚达数十页的奏折,不住点头。
“勋爵九转制?我大明军功封赏,分勋、爵二位。”
“勋分九等,参照秦时军功封赏,其勋位降等继承……”
“爵非五等,依前唐爵位旧例,又依继袭与否,分加开国与不加开国。加开国爵,世袭罔替;不加开国爵位,降等袭爵……”
“凡受勋爵封赏,见官不拜,免徭役,赏实封邑……”
徐达送上的这份奏折,详细规定了大明的征兵标准、养兵模式,更有军功封赏的具体规格。
看起来,这全新军制像是将大秦的军功爵制度和大唐的府兵制度相结合,如此繁复周到,倒也像是下了番苦心。
朱元璋看得极是满意,连连点头:“果真还是天德有法子啊!”
徐达倒是满脸羞愧:“说来惭愧,这军制中多项举措,乃是承他人指点,方有所得。”
“哦?”
朱元璋眉头微一挑动,立时笑了起来:“是你那好女婿吧?”
“陛下圣明!”徐达赶忙拱手。
他在猜出军改乃陆羽提议后,当然得去请教,翁婿俩商量了好半天,才大致得出军改的具体条例,而后,徐达又花了几天时间整合细化,才得出这最终的方案。
“天德,既然这新军制是你拟定的,那改革之事也都交给你了!”随即朱元璋向徐达下命令道。
闻言,徐达顿时苦着个脸道:“陛下,这新军制虽然不错,但若是想实施起来,恐怕有些困难!”显然他是意有所指。
武将这边虽然对军制改革虽也有怨言,可毕竟卫所腐败在先,而且军制改革也有惠及武勋之处,想来他们不敢提意见。
但文官这边不同,裁撤的卫所兵下乡,必定会抢夺士绅的权力,同时还扩大了武将的权力,而文官的基本盘都是士绅,他们能同意才怪呢!
“你是说那些文官吧!他们会同意的!”朱元璋慢慢说道。
这让徐达有些莫名,什么时候这群文官那么好说话了。
对此,朱元璋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咱打算在各乡镇加设乡官,大乡乡令为从八品,中乡乡令正九品,下乡乡令从九品,大乡和中乡还加设主簿一人,品秩较乡令再低一级。”
“妙啊!如此一来,我大明数以万计乡镇,岂不多了万余个官位?就算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们不同意,但也不敢明目反对,不然他们身后的读书人都会撕了他们的。”听到这话,徐达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道。
“天德你说得不错,所以军改,设置乡官之事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
乡官的设立,不仅让朝廷的手直接伸到乡村基层,彻底打击了士绅宗族势力,改变了皇权不下乡的局面,而且还能安置裁撤下来的老卒,实现文武的平衡。
明面上,这些乡官比那些老卒的官位大,但实际上,这些老卒都带着勋位的,双方算得上是平起平坐,如此既相互制约又通力合作,定能治理好地方乡镇。
“陛下圣明!”徐达当即说道。
翌日朝会,朱元璋先是以卫所之事直接发难,武将们连忙站出来请罪,这让一旁的文官看着开心极了,文武向来不对付,武将受难,他们能不高兴吗?
说完这个,朱元璋便说出了军制改革之事,最后,直接宣布道:“从即日起,取消各地卫所,改府兵、募兵兼具,各地卫所驻留老兵,俱都下发乡镇,用以维持地方秩序!”
这话一出,文官们彻底坐不住了,原本他们还在看武将的笑话,没想到陛下竟然把猜测的卫所兵下放到乡村,岂不是要和他们夺权吗?
父子二人最终将求助的目光投向陆羽,陆羽却是一副胸有成足的样子,显然他对这问题早有思虑。
感受到朱家父子俩的目光,他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可将这些裁撤下来的军户安置到乡镇村落,让他们去维持地方治安,协调乡里秩序。”
“乡镇村落?”朱家父子登时一愣,他们从没想过,要将兵士安排到那些地方去。
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各大乡镇村落,原本是那些宗族势力的地盘,饶是朱元璋掌控欲望旺盛,也没法一蹴而就,只想徐徐而图之,如上次拆迁以利诱之一般。
“陛下,在我那个时代,每个城市、乡镇,乃至村落,都有相应的警务系统,这些警务人员负责维持治安,调解乡民矛盾,可以效仿后世,将那些猜测下来的军户组成一个警务衙门……”为了给朱元璋一颗定心丸,陆羽更是把后世的警察制度说了一遍。
然而朱元璋依旧眉头轻拧,脸上现出犹豫,他怕突然这么做会引起混乱。
“怎么……陛下难道不想打破那‘皇权不下乡’的旧俗?”陆羽面带幽笑,轻语说道。
朱元璋搓了搓手道:“自是想的,可地方宗族势力强盛,根基太深,怕是不好妄动吧?”
就连朱标也在旁附和:“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皇权下乡的先例,贸然派人下乡,恐会造成民乱。”
陆羽却连连摇头:“民乱是假,怕是那些乡绅假民乱之由头,公然对抗朝廷才是真!”
他敛正神色,肃声解释道:“将兵士派下乡,并非只为掌控百姓,更多是替百姓做主,为小民伸冤,难道陛下以为,我大明朝廷处理乡民琐事,还不如那些宗族士绅吗?”
“那不可能!”朱元璋摇了摇头,连忙说道。
“那不就得了,只要朝廷秉持公心,想百姓们也该理解!”陆羽慨然道,随即冷笑两声,继续说道:“至于那些士绅们嘛,大明的军队难道是白养的吗?真敢有乡绅借此引起混乱,陛下可以直接出兵平乱,想来朝廷也没有官员敢说什么!”
“一旦动兵,就会死伤无数,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更好了,先生可还有什么更好的法子?”朱标却眉头紧皱道。
“哼!标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更何况是军改之事,你怎么能妇人之仁呢!”朱元璋却有些不满道。
对此,陆羽却不以为然,反而赞道:“殿下仁慈!在下的确还有一个办法!”
“先生请说!”朱标连忙问道。
“这些乡绅敢煽动百姓主要还是靠的天下读书人和朝廷官员,只要能堵住他们的嘴,任凭这些乡绅如何,也没法的。”
华夏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所以老百姓向来就敬重读书人,而乡绅们也靠着笼络读书人为他们自己发声,只要解决了这些读书人,乡绅们都毫无还手之力。
“怎么解决,总不能给他们一个个都发官帽子吧!”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这些读书人做梦都想当官,要笼络他们,最好就是让他们当官。
“陛下还真说对了,就是给他们发官帽子!”陆羽悠然笑道。
“额!”朱家父子顿时一愣,随即陆羽慢慢解释道:“陛下,你不会觉得让裁撤的军户去乡镇就能打破皇权不下乡之事吧!这些军户打仗种地还行,可要管束乡民、教化百姓,远远不能胜任。”
“是以,必须文武兼治,一方面让裁撤的卫所军户下乡,维持秩序;另一方面,在乡镇村落设立乡官,用以宣传朝廷律法规制,教化乡民。”
“你的意思是,让那些读书人下乡当乡官!”听到这里,朱元璋依稀听出些苗头。
“不错,他们当了乡官,要想做出一番成绩,就必须要与当地宗族争夺话语权,到时候双方发生矛盾,这就是狗咬狗了,无论如何,陛下也不亏啊!”
“好好好,狗咬狗,你说得不错,哈哈哈!”听到这里,朱元璋开怀大笑了起来。
……
翌日一大早,在京各大军方勋贵,都被朱元璋召进宫里。
上至徐达,再至汤和、冯胜、邓愈、傅友德,再到下一辈的蓝玉、平安等人,悉数到场。
这么多沙场猛将齐聚,武英殿中顿时充斥着杀伐冷肃之意。
任谁瞧见猛将如厮,都会骇得心惊胆颤。
可唯独,朱元璋能镇住这群武将,更甚至,此刻当着这些武将的面,朱元璋怒声斥喝,骂得众人满脸臊红,不敢抬头。
“哼,我大明才开国十多年,然而卫所竟如此糜烂,你们平日是如何带兵领将,如何规训手下的?怎叫那些军官们霸横至此,欺凌手下军户?”
唾骂声中,朱元璋将一摞折子摔在地上道:“你们自己看看吧!”
众人捡起奏折,打开一看,登时心惊肉跳。
这是锦衣卫的密折,上面记的是各地卫所中,军官霸凌军户,军户们艰难苟且的详细记述。
先前听朱元璋一顿怒斥,众人虽不敢顶嘴,心中却还有不忿——许是朱天子又从哪听来小道消息,误会了大家,可现在真凭实据在此,众人再没有怨言。
真实情况,可比朱元璋刚刚的骂语要恶劣得多,难听得多!
“咱真没想到,咱设立的军户制度,竟然叫这些人如此钻了空子啊!”
气急败坏骂了一通,朱元璋呼嗤呼嗤喘着粗气,背手在大殿里踱起步来。
显然,他已打定了主意,要整肃军政了。
在场众人暗下叹气,大家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但他们绝没有料到,朱元璋要做的改变,比他们设想的要彻底得多!
“咱已决定,彻底改革军制,从此废除卫所制,改为府募兼并的军制!”
朱元璋的话,叫众人震惊不已。
改革军制,这可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其牵涉之广、影响之深,或要波及整个大明后世。
“陛下,三思啊!”
身为当下军制的既得利益者,在场之人下意识便要反对,毕竟任何改革,都是在他们身上动刀。
可朱元璋哪容这些人反对,当即横眉冷目,怒眼瞪去道:“三思!还三思什么?军政腐败至此,尔等竟不羞愧?抑或是,你们还想维持这腐败军制,从中捞取好处?”
这下子,众人哑口无言了。
谁敢反对,就是不思进取,就是纵容手下霸凌军户,从而攫取利益。
这口锅扣下来,谁还敢反对?
“这府募结合的军制,既可解决军饷不足的难题,又能为我大明充足兵力,或是解决当下腐败军政的破解之法……”
眼看武将们不敢反对,朱元璋冷哼一声,将军制改革的大略方针细细说明,毕竟陆羽也只给了个大致纲要,具体细节尚待商洽。
最后,他看向了徐达道:“天德,此事便交由你主理,咱会让太子从旁辅佐,至于其他人,若有合适意见,也可向魏国公建言,总之,大家群策群力,务要将这军制改革做好!”
虽说朱元璋命众人群策群力,可打从武英殿出去,众武将们闷头便跑,再顾不上这军制改革,原因倒很简单,这得罪全体军将的事,能不沾就不沾,免得日后招一身臊。
到最后,就只有徐达一人担上这重任了。
徐达心里苦,此刻刚从武英殿出来,他正自朝宫门口去,心中仍在揣测朱元璋刚刚的吩咐。
将卫所取消,改由府募结合的兵制,同时将卫所军户下发至乡镇村落……
这改革之彻底,着实令人咋舌。
如此庞杂繁复的改革,徐达一时也理不清头绪。
他心下烦闷,不住暗自呢喃:“上位是怎么的,好端端怎想着改革军制了……莫非是因为我前段日子跟他说的办军校之事!”
正自呢喃着,徐达忽地一愣,脑中闪现精光。
军校,改革军制,这两者都很有可能同出于一人之手。
想到这里,他加快脚步,走出宫门。
上了马车,他二话不说便直吩咐道:“去妙云那里!”
……
改革军制所涉范围颇广,饶是徐达已在军中混迹大半辈子,也要费尽心力才能整理出个方案来。
数日之后,他便将这方案送到朱元璋跟前。
武英殿中,朱元璋看着那厚达数十页的奏折,不住点头。
“勋爵九转制?我大明军功封赏,分勋、爵二位。”
“勋分九等,参照秦时军功封赏,其勋位降等继承……”
“爵非五等,依前唐爵位旧例,又依继袭与否,分加开国与不加开国。加开国爵,世袭罔替;不加开国爵位,降等袭爵……”
“凡受勋爵封赏,见官不拜,免徭役,赏实封邑……”
徐达送上的这份奏折,详细规定了大明的征兵标准、养兵模式,更有军功封赏的具体规格。
看起来,这全新军制像是将大秦的军功爵制度和大唐的府兵制度相结合,如此繁复周到,倒也像是下了番苦心。
朱元璋看得极是满意,连连点头:“果真还是天德有法子啊!”
徐达倒是满脸羞愧:“说来惭愧,这军制中多项举措,乃是承他人指点,方有所得。”
“哦?”
朱元璋眉头微一挑动,立时笑了起来:“是你那好女婿吧?”
“陛下圣明!”徐达赶忙拱手。
他在猜出军改乃陆羽提议后,当然得去请教,翁婿俩商量了好半天,才大致得出军改的具体条例,而后,徐达又花了几天时间整合细化,才得出这最终的方案。
“天德,既然这新军制是你拟定的,那改革之事也都交给你了!”随即朱元璋向徐达下命令道。
闻言,徐达顿时苦着个脸道:“陛下,这新军制虽然不错,但若是想实施起来,恐怕有些困难!”显然他是意有所指。
武将这边虽然对军制改革虽也有怨言,可毕竟卫所腐败在先,而且军制改革也有惠及武勋之处,想来他们不敢提意见。
但文官这边不同,裁撤的卫所兵下乡,必定会抢夺士绅的权力,同时还扩大了武将的权力,而文官的基本盘都是士绅,他们能同意才怪呢!
“你是说那些文官吧!他们会同意的!”朱元璋慢慢说道。
这让徐达有些莫名,什么时候这群文官那么好说话了。
对此,朱元璋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咱打算在各乡镇加设乡官,大乡乡令为从八品,中乡乡令正九品,下乡乡令从九品,大乡和中乡还加设主簿一人,品秩较乡令再低一级。”
“妙啊!如此一来,我大明数以万计乡镇,岂不多了万余个官位?就算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们不同意,但也不敢明目反对,不然他们身后的读书人都会撕了他们的。”听到这话,徐达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道。
“天德你说得不错,所以军改,设置乡官之事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
乡官的设立,不仅让朝廷的手直接伸到乡村基层,彻底打击了士绅宗族势力,改变了皇权不下乡的局面,而且还能安置裁撤下来的老卒,实现文武的平衡。
明面上,这些乡官比那些老卒的官位大,但实际上,这些老卒都带着勋位的,双方算得上是平起平坐,如此既相互制约又通力合作,定能治理好地方乡镇。
“陛下圣明!”徐达当即说道。
翌日朝会,朱元璋先是以卫所之事直接发难,武将们连忙站出来请罪,这让一旁的文官看着开心极了,文武向来不对付,武将受难,他们能不高兴吗?
说完这个,朱元璋便说出了军制改革之事,最后,直接宣布道:“从即日起,取消各地卫所,改府兵、募兵兼具,各地卫所驻留老兵,俱都下发乡镇,用以维持地方秩序!”
这话一出,文官们彻底坐不住了,原本他们还在看武将的笑话,没想到陛下竟然把猜测的卫所兵下放到乡村,岂不是要和他们夺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