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修兵书,建军校!
如往常一样,洪武年的第十六个年头,依旧从正旦大朝会开始。
每年朝会,朱天子都会着重强调一两件重要政事,并将之作为全年的国朝纲要,譬如前两年的北伐、征倭,而今年,轮到新都建设了。
朝会上,朱元璋着重介绍了新都的建设进度,并表示在五年之内新都即会完工,诸衙门要早作搬迁准备。
这一次,朝会上倒没有出现反对声音。
毕竟迁都之事已成定局,加之不少朝臣都已在洛阳购置宅院,他们没理由再反对,更甚至,有人听家中子弟介绍,说洛阳新宅院富丽大气,又如何风光雅致,坚固暖和,听了一通优点,他们早巴不得快些搬去洛阳了。
朝会之后,便是新春休沐。
官员们忙活了一整年,难得能觅得几日空闲,走亲访友,拜会交往。
陆羽也没闲着,趁这次回京,他带着妻小回了趟娘家拜年。
说是回门,其实两家离得并不算远,徐妙云闲暇也常回家转转,陪伴父亲徐达,只是陆羽许久没回京,这一次久别拜会,总有些别样意义。
而徐达自也特别给面子,亲自到门口相迎,又命人置了一桌子酒菜,与陆羽把酒言谈。
徐达因身体缘故,平日总被家人限制饮酒,这次得了机会,可算是喝了个痛快。
酒过三巡,他已是红光满面,笑着与陆羽说道:“得亏有你生的这一对好儿女,否则咱这日子可不知如何打发咯!”
他这话虽是玩笑口吻,听来却有些无奈意味,惹人唏嘘。
毕竟徐达戎马半生,如今功成身退,突然闲起来,整个人都无所适从,他又并非贪图享乐之辈,安逸无事,实在找不到生活的重心。
此刻,他虽是笑称享天伦之乐,可陆羽心里很清楚,含饴弄孙远不足以填补徐达晚年生活的空缺。
得给他找个事情做,这是徐妙云此刻眼神传递的讯息。
陆羽想了想道:“要不……岳丈大人到我洛阳来,坐镇指挥新都建设?”他最近都在忙着洛阳建设,所能想到的事情,也只有这一件了。
闻言,徐达立马摇头道:“这如何使得?老夫又不懂匠造之事,焉能跑去指手画脚?”
徐达的身份名望,决定了他若要去洛阳,必然要坐镇主导地位。
可他对新都建造一窍不通,的确不适合做这事,即便只挂个虚职,随意找个活儿打发时间,怕也不会妥当。
毕竟,徐达在朝中威望过高,他若早去洛阳坐镇,势必会招人非议,谁知道你徐达是去养老,还是去提前埋植势力去了?
便是朱元璋不猜忌,招来朝中怀疑也是个麻烦事儿。
陆羽自刚说出那提议,便已开始后悔,此刻再听徐达回绝,自也不再坚持,他只能再抿口酒,借着酒意再作思度。
可一连喝了几大口酒,仍是想不出来。
对此,徐达只能连连摆手,笑道:“罢了罢了,也莫再难为贤婿了,老夫还是没事带带孙儿吧!”
他又笑着看向徐妙云道:“赶明儿,你将昊儿和萱儿都送到我府上养一阵,他们也已五岁了,是时候识文习武了,这文嘛,老夫倒不精通,可教教他们兵法武事,还是绰绰有余的!”
陆羽的一对儿女,陆昊和陆萱,自洪武十一年末出生,已是五岁虚龄,两个孩子长得颇为康健,如今已能独自走路了。
听徐达意思,他身为外公,要亲自教导这一对孙儿了,对此,陆羽倒是欣喜不已,毕竟徐达阅历丰富,有他教养,这两个孩子定能成才。
可徐妙云急得连连摇头:“阿爹闲暇时,来我府上教教便是,哪好将孩子夺去的?”
虽是一家人,可徐妙云既已出嫁,总不好天天回娘家,若将一对儿女送到魏国公府,岂不要母子分隔?
原本与陆羽两地分居,徐妙云的日子已格外清冷,她岂能再将这一对儿女交给徐达教养?
一听女儿反对,徐达也不好强拗,他叹了口气,兀自抿了口酒道:“也罢,便由着你带吧!只可惜我这一身兵法武事,统统浪费了哦!”
他本是无心感慨,可陆羽一听,却登时灵光一闪,霍然站起身来道:“岳丈大人,我想到一件事,最适合你来做了!”
“什么?”
“岳丈大人一身兵家本事,理当传承下去,叫世人都来学习,想着孙子靠一套兵法成为兵家至圣,岳丈大人何不效仿,也编一套兵书来,助我大明军队习练呢?”
陆羽记得,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都流传后世,他也正凭此兵书,成为大明一朝军事方面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而徐达,论战功和军事实力,并不亚于戚继光,只唯独在练兵和兵法著述上稍逊一筹,如若徐达也能编出一本传承后世的兵法,他又岂会比戚继光差?
“兵书?”徐达眼眸微动,显然已有意动,但他毕竟是沉稳性子,此刻仍在蹙眉自谦道:“老夫能行吗?”
陆羽越说越自信道:“当然能行了,岳丈乃我大明军神,若你不行,谁人能行?”
他将酒杯端起,敬了一大口,继续说道:“岳丈大人多年征战,将蒙元驱逐出中原,又挥师北上,彻底将残元歼灭,若将这征战过程和用兵策略整理出来,如何不能启示后人?”
“再者说,岳丈与开平王也是知交故友,厮人已故,您何不将其战功事迹记述下来,供后人瞻仰学习呢?如此,也就不怕后人以讹传讹,误解扭曲开平王了。”
“开平王!”
闻言,徐达顿时喃喃自语,他的耳边仿佛响起金戈铁马之声,他想起当初和常遇春一起打天下的峥嵘履历。
一幕幕场景,在他脑中清晰可见,就如同昨日发生一般。
诸般场景流转,最后竟停在常遇春意外身故那一刻。
“唉,若是老常还在,我老哥俩还能同坐一桌,把酒言欢,那该有多好啊!”
回想起常遇春,徐达泪如雨下,他对这昔年战友的情谊,着实惹人动容。
陆羽看在一旁,不由唏嘘感慨道:“开平王的陡然离世,的确是我大明朝最大的损失。”
徐达又干了一大杯酒:“若有他在,哪至叫蒙元窜逃大漠,累得我大明耗费十数年精力去北伐?”
提起北伐,又想起北境战事,陆羽忽地想起,历史上北境素来边关不宁,北元灭了,也还有瓦拉和鞑靼,后面朱棣将都城迁往北平,不正是为防备他们吗?
想着,陆羽不由担忧道:“如今开国一辈功勋,如岳父大人这些人,大多已到功成身退年纪,再往后数,虽说有永昌侯、西平侯等人依然骁勇,能扛起大旗,可再往后一辈呢?年轻一代中,似乎没瞧见可堪锻造的军事人才啊!”
“我大明虽暂时解决了北元余孽,可终究没法稳固占领北漠草原,北境终究会崛起新的游牧部落,对我大明构成威胁的!”
徐达是沙场老将,一听便懂其中道理,他当即点头道:“北漠始终是我中原顽疾……那贤婿可有破解之法?”
办法当然有,在草原上筑城,一步一步蚕食游牧民族的生存之地,可花费实在是太大了,毕竟草原无法产粮食的,全都要靠中原运输过去,这个办法在封建时代根本不可取的,因而唯一之路也就是壮大武备,打铁还需自身硬。
想着,陆羽当即说道:“我能想到的就是壮大我大明的武力。”
“难道靠我编撰出的兵书吗?”徐达觉得这不现实。
“当然不。”陆羽摇了摇头道:“岳丈大人可知道,每个朝代,即使开国武将再强,但到了后面,都会被文官压住,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
“因为文官集团有源源不绝的新鲜血液,他们通过科举,一步步的从全国范围里脱颖而出,简单来说,如今朝廷上的,可以算作是整个大明最聪明的一批人了。
而武将也只能一步步的从小兵开始做起,可他们本身就没什么文化,即使后面身居高位,也玩不过那群文臣。”陆羽慢慢说道,当然这种事肯定不是绝对的,但大对了就行。
“这……”徐达楞住了,他知道陆羽说得有道理,但也没有办法,毕竟武将不比文官。
“岳父大人可向陛下谏言,兴办一所军校,这军校,就相当于军事中的国子学,而如岳丈这类老一辈武将担当讲师,向学生传授兵法,战争要略,更甚至于,你们还可以制定军事演习,让学生们切身感受战场,学习应敌之策……”
陆羽说话间将后世军校的各种教习方法,一一阐述,最后一语中的道:“以后军队的军官都只能从军校里选拔出来,那些从底层升上来的官员也必须要去军校走一遭。”
徐达听得两眼直放光,脸色越发亢奋。
……
身为女婿,到岳丈家免不了喝顿大酒。
陆羽难得回门,徐达又因家人管教,难得趁陆羽拜会能偷得喝酒的机会,再加上,谈起兵法和军校之事,徐达听得
极是欣喜亢奋,更是抓住陆羽连连狂饮。
这一番折腾,陆羽回家之时已是烂醉如泥。
次日贪睡恋床,也在情理之中。
可偏生越想睡,麻烦事就来得越勤快。
尚在与周公下棋时候,宫里传讯的太监便已在门外叫唤了。
带着惺忪睡眼,陆羽上了马车,一路到了武英殿。
朱元璋的脸色不差,幽眼打量之际,语气满是调侃:“听说昨儿陪天德喝了一整晚?”
陆羽赶忙拱手道:“岳丈大人赋闲无事,难得回门一趟,自是要孝心侍奉。”
朱元璋却又轻哼一声:“孝心侍奉,便要给他张罗着办学校、教兵法?我看你在国子学教书教上了瘾,连自家老丈人都不肯放过了!”
他虽话有嗔怨,却不带怒意。
陆羽早就知道朱天子手眼通天,也不问他为何知晓自家酒桌上的事,反正原本提出军校之事,就是要借徐达之口向朱元璋打申请。
他只略略拱手:“军校之事,目下还只是个想法,具体能否成行,还待陛下定夺。”
朱元璋垂眸沉吟片刻,挑眉瞟眼:“那你来说说,这军校究竟是怎么个开法?”
陆羽昨日已与徐达详细介绍,此刻自然一一照搬过来,临了不忘多添一句:“这军校可效仿我国子学,由陛下担当校长,日后栽培出的武将,全是陛下您的门生。”
先前改革国子学时,便让朱元璋担当名誉校长,为他积攒天子门生,这回开办军校,依旧是故技重施,给他套个“校长”之衔,哄他开心。
“天子门生!”一听这话,朱元璋当即两眼放光。
作为从乱世中杀出来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
皇帝只有掌握兵权,说话才能硬气。
可他也能看出来,当下的军武制度中,皇帝只认识统帅,压根不识基层兵将,而最终申报战功,酌情擢赏时,也多靠统帅邀功请赏,是以,基层兵将全都要仰仗统帅。
在这种制度下,底层兵将对统帅的认可,远高于天子。
兵权旁落,是注定之事。
而现下,陆羽提出的军校,倒给他提供了与底层兵将们维系关系的机会,有了这“天子门生”的纽带,他和这些基层将领们多了一重师生关系。
待这些学生走出军校,深入军队,等于各大军中的基层将领,全是他朱天子自己门生,如此一来,哪还有兵权旁落之虞?
“好哇,你这想法着实不错!”
想到这里,朱元璋大拍桌案,连声夸赞起来。
“只是……”
但他毕竟深思熟虑,看问题不会这么片面:“若要创办军校,势必会对现有军制造成巨大冲击……”
深一思虑,朱元璋忽地豁然一顿,再抬起头时,他看向陆羽的眼眸中,泛着通慧精光:“你小子……该不会是想动我大明军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