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鞭挞岸边鹿伴

第253章 绝不和亲

读罢多方汇总而来的日本情报,朱翊钧陷入沉思。

对日作战,非同小可,需要比之前的几场战争都更加慎重。

大明之前征辽东女贞,突袭蒙古,夹击东吁等几次战争,都是以陆上作战为主,哪怕征讨东吁战争的海上南路军,也只是一路偏师。

就算南路军因为海难等原因全军覆没,只会让大明损失惨重。但是绝对不至于影响到云南出发的北路军持续南推,获得最终的战争胜利。

而且这些敌人,相对来说都远比大明落后,大部分士兵连火枪火炮都没有见过。

东吁和葡萄人接触较多,算是了解一些先进思想,但是他们财力有限,雇佣一小队葡萄牙士兵就已经是极限。更何况缅甸周边的部族更加原始,菜鸡互啄之下,实力不值一提。

但是日本不同,从应仁之乱开始,日本经历了上百年的战国时代,哪怕所谓的“村斗”,也是经历了多次战火的洗礼,还从西班牙、葡萄牙的海商那里采购了大量的火枪火炮。

实力远不是大明周边几个落后小势力能比的。

当然,就算是这样,日本也远远不能和大明相提并论。

后来万历援朝的时候,日本几乎是举国之力,而大明只不过动用了北方和水师的一部分军队,就将日本赶回了老家。

双方交战的大部分时候,大明都稳占上风,只有少数几场战役吃了些亏。

不过相对而言,大明也付出了折合八百万两白银的代价。而且这还只是防御驱离作战,并非远渡重洋,前往日本客场远征。

一旦大明变成了主动出击的一方,相关的总体花费,恐怕翻一倍都不一定能够。

到时候,日本士兵的作战意志,恐怕也会进一步暴涨。

朱翊钧不愿重蹈元朝两度征讨日本,最终都失败而归的下场,所以哪怕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准备,依然不想贸然出手。

一旦大败亏输,多年不断积攒下来的皇帝威权,就会因此受到严重冲击。

中日之间的贸易,也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日本出产的那些金银和铜,都会在严重对立的情况下,禁止出口到大明。

到时候,输入大明的贵金属减少,本土制造的货物卖不出去,整个国家的经济,也会因此大受影响。

这是两牙海商中转,也填补不过来的巨大亏空。

到时候,他是否还要继续筹备,开展第二次征日?

朝野上下,还能否会像如今一样,仍旧和如今一样的信任支持自己?

好不容易顺利持续到了今日的革新变法,说不定也会功亏一篑。

至于接下来与两牙争夺世界海上霸权,大批量的对外殖民,输送人口,转移国内压力,减缓天灾损失等一系列措施,也会平生许多波折。

一揽子相关计划不能实施的话,大明面对未来几十年频繁爆发的天灾,将会损失更大。

他如今执掌国家,一举一动,都会牵扯到成千上万子民的性命。这又不是打游戏,可以随便回档,朱翊钧每做一个重要决定,都觉得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

因此,宁愿再多等上一两年,朱翊钧也不愿因为过早出手,导致战争失利。

反正日本的历史,早就因为他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抽出一个小本本,朱翊钧将近日处理蒙古时得来的一些经验记录下来。将来对日的时候,都可以借鉴。

在年节度过之后,朝廷重新运转起来,南蒙古各部落代表都已经基本接受了朱翊钧提出来的相关政治框架,同时针对一些细节,也做出了更适合草原生态的修订。

除了接受大明的这一套全新官职,原本蒙古贵族沿用的济农、洪台吉、丞相、太师等贵族称号,也全部废除。

北元都没了,还要这一套干什么?

取而代之的,则是更有大明特色的王公贵族体系。

除了辛爱黄台吉继承原本册封给了俺答的顺义王之外,剩下的兀良哈部,伊克昭(鄂尔多斯)部,喀尔喀部这三大部落,都得到了封王的待遇。

再之下,按照受封官职和执掌部落的大小,分别封赏公侯伯子男等不同的爵位——在蒙古,朱翊钧重新恢复了子爵和男爵这两个爵位。而且这还不够,在大明宗室已经被废除了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同样拿了出来,作为下等爵位。

这些爵位都不是白拿的,等到大明征召的时候,就要付出相应的军事义务。

若是战败或是犯下大错,将来被除爵,也不要怪国家无情、皇帝无义。

请君入瓮,总要先舍一些好处,让他们先入局再说。

封爵带来的相关开支虽然不少,但是经过精算过后,仍旧是一种较为廉价的控制办法。

不止如此,朱翊钧还在纠结了许多个日日夜夜之后,终于决定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和蒙古联姻。就像满清一样,用通婚的方式拉近关系,加深合作。

不过和满清蒙古之间世代通婚,满清皇室子娶蒙古王公女,皇室格格下嫁王公贵族有着很大的区别。朱翊钧自认大明处于更加强势的阶段,又不是小族驭大国,不需要联合蒙古做到这种程度。

仅仅是象征性的娶一个蒙古进献的美女为妃嫔,表示对他们的接纳,不再有过去的隔阂。

早在几个月前,南蒙古各族部落代表聚集京师之后,就已经有部落首领进贡了美女,借此表示臣服忠心。还声称若是皇帝不接受,他们都会惶恐不安,担心大明对他们仍存戒心。

因此,朱翊钧选择了接受。

不过他一直都没有召见过这些蒙古女子,只是暂且养在内廷。

发现朱翊钧接受了这几个进贡的蒙古美女,他们的心思变得更加活泛,于是几大部落联合起来,主动请求朱翊钧纳娶蒙古之女为妃。

而且由于之前进献的几个美女,没有得到几大部落的一致认可,只是小部落的灵机一动,他们还打算选出一名全蒙古最美丽的少女,进献给大明皇帝。

不要求别的,只求成为皇帝的正式妃嫔。

蒙古部落搞这一套,并非是严于绿己,而是源自元朝乃至更早的传统。

草原部落征战,抢钱抢粮,抢牛羊,抢女人……都是几千年没有改变的传统。

大明这一次彻底征服了草原之后,他们不大出血,主动拿出点东西,自己心里都不踏实。

蒙古在铁木真崛起之后,就不断要求周边臣服的势力进献美女。等到元朝建立之后,同样如此,所以还有所谓“贡女”的制度。

尤其以朝鲜为典型。

等到了明初永乐的时候,这一项制度还在延续。

永乐七年时朝鲜进贡的五名美女中,就有权氏和任氏两人被封为贵妃。

一直等到了英宗的时候,这一项制度方才停止。将宫中留存的朝鲜女子全部退回,还诏令从此以后,都不用继续进贡。

不过对于大明天子而言,即便没有了朝鲜进贡的美女,宫中依然少不了其他外族女子的身影。

就像弘治的母亲纪妃,原本是当地蛮族土官的女儿,被官军征战后成为俘虏,送进了宫里,成为一名普通的宫女。后来得到成化的临幸,生下皇子,有幸躲过万贵妃的迫害,让年幼的弘治顺利长大。

从那之后,大明皇帝的身上,就多了一份外族血脉。

当然,由于正德无子,嘉靖继承其位。嘉靖向上追溯,兴献王的母亲邵贵妃出身杭州昌化,没有问题。

考虑到母亲对皇子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朱翊钧一开始并不想要接受番邦外族女子入宫。

这一条不仅仅只是针对蒙古,而是针对所有的番邦。免得让后代皇帝,对于其他部族,产生没有必要的情绪,影响判断。

尤其是在他对宫中相关制度进行变革后,对于宫女的需求大幅减少,只需定期在北直隶附近的民间招募,连纪氏这种外族俘虏,都没有了随便进宫,成为宫女的资格。

仔细思考之后,他才觉得至少在他这一代,没有过于防备的必要。

大婚之年,他一口气娶了皇后外加六名嫔妃,每一个都是民间精挑细选出来的美女,环肥燕瘦,姿容各不相同。

由于没有使用汤药和橡胶,大婚后这几年下来,生下来的皇子皇女都快组成一个足球队了。

更中亚的是他利用后世知识,在医疗、生育、育婴等方面做出的技术进步,生下来的孩子都没有夭折,而是健康茁壮的成长。朱翊钧都因此考虑过,自己要不要在宫中准备一些避孕措施,以免孩子太多了。

多子多福是一件好事,可以确保皇帝拥有足够多的后代,不至于绝嗣,影响政治稳定。但是如果孩子过多,多到自己连后面生下来的小号都记不清名字的程度,恐怕就没有那么幸福了。

不过目前距离足球队满额还有很大空间,朱翊钧暂时不打算真的这么干。

从目前来看,单单只算皇子,就可以组队去打篮球赛了。

大明又有着立长的传统,有着这么多潜在的继承人排在前面。就算他娶了蒙古女子为妃,就算生下来了男孩,也不可能成为未来大明的皇帝。

因此在翻来覆去多日睡不安稳之后,朱翊钧终于决定,准备纳娶一蒙古女子为妃。

至于反过来下嫁公主,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皇帝娶一个异族女子为妃,在本朝有过不少先例,还算说得过去。

但如果反过来,将大明的公主嫁过去,那不成了和亲?

大明和蒙古联姻,有且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大明的皇帝、宗室,娶几个蒙古女子,而不是反过来。当然,这种娶,也只是纳娶妃子,而不是迎娶为正宫。

武则天在位的时候,突厥首领默啜可汗曾经上言,说自己有个女儿,请求和亲。

当然不是嫁给武则天,而是希望找一位亲王为夫婿。

当时朝中以张柬之为首的大臣纷纷反对:“自古未有中国亲王娶夷狄女者”。

因此,武则天让自己的侄孙武延秀前去迎娶突厥公主,结果默啜可汗嫌弃武延秀不是真正的亲王,把他扣留在草原,还开战侵犯了武周的边境。

至于古代唯一一个迎娶外族皇后的周武帝宇文邕,其实是鲜卑族。但是他作为当时中原王朝之主,代表了中国的脸面,因为迎娶了突厥公主,让中国凭空矮了突厥一辈,照样被后世的史官痛骂。

纳妃就没有这么多的顾虑了,身份上比起皇后,要差了不止一筹。

娶正宫都不可能,和亲外嫁女子就更别想了。

哪怕在土木堡之后,大明最虚弱的阶段,都不曾做过这样的事情,朱翊钧就更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将自己的女儿嫁到环境远不如京师的草原。

哪怕女儿们年纪都还小,只是暂定婚约,也绝对不可能!

至于几个妹妹,共同生活了这么多年之后,朱翊钧已经将她们视为自己的亲妹妹,同样很在意她们的婚事。

年纪尚幼的几个并不着急,不过两个年纪最大的妹妹,婚事早已经办妥,比去年大婚的潞王还要快。

没有冯保从中作梗,永宁公主的夫婿身体健康,品行优良,各方面都得到了严格的检查。

虽然对于驸马的要求严格了许多,但是朱翊钧也对相关的条例进行了更改,从此以后,驸马仪宾不再只是一个领取干俸的虚职,可以出仕为官,只是和宗室一样,一些关键的位置,不对驸马开放。

以免在成为驸马之后,前途受阻,以至于稍稍有一点追求的家族,都不愿与皇家结亲。

原本限制驸马当官,是为了避免借着皇家姻亲的身份为非作歹,但实际效果恰恰相反。

公主一样有能力凭借自己的身份,圈占民间土地,下人仍旧可以用公主的名义,欺负普通百姓。

而且好人家都不愿意娶公主,结果能够成为驸马的,往往都是“粗鄙卑劣”之徒,只求富贵,享乐生活,更糟蹋了皇家的名声。

理论上他也可以学习前朝,找个民间或者宗室的女子,封为公主,再嫁出去。

但是和亲的关键,不是嫁出去的女子,是否真的是皇帝血脉的女儿,而是这层身份。

朱翊钧丢不起这个人,大明想要什么,会用刀和枪,自己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