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婚姻怎么才能吉利?
北魏设立四夷馆的目的,本是用来接待周边四邻之国的来使。在大明,这一职能被会同馆替代。同名的四夷馆专职培养外交翻译人员,负责各藩属国往来文书,教导外使大明官话。
四夷馆之前只有蒙古、女真,西番(x藏),西天(印度)等九个馆,无法满足来使之间的需要。这个时候,往往就会通过双方都懂的第三方语言进行沟通,勉强运行。
朝鲜相对特殊,无需大明开馆主动学习中文。不只可以笔谈,很多精通中文的使臣,还能说出一口流利的大明官话——最多是带一点地方口音。
暹罗同样没有开馆,除了会使用双方都懂的回回文之外,还会使用当地的华人翻译,直接交流。
这类为暹罗国效力的华人,被称为华人夷官。
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华人在暹罗国有着特殊的地位。
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给暹罗国带来极大的震撼。不但让暹罗国为他建立了一座佛寺供奉郑和像,他的遗泽也延绵至今,庇护后来的华人。
不像曾经海禁过的大明,暹罗保持着对外的海贸开放,但是对于外来移民,却有很多严格限制。葡萄牙、日本、法国人都在暹罗形成了聚集区,禁止随意外出。唯独华人,没有居住地区、职业等任何限制,各方面享受和本国国民一样,甚至更高的优待。
所以许多华人在暹罗入朝为官。
因此以往的来使交流并无太多麻烦,为了节省成本,没有设立分馆的必要。
而且佛伯乐在暹罗亦曾招募了许多懂得当地语言文字的华人,许以官位厚禄为大明效力,没有急迫的需求。
只不过这一专门对外的情报机构的相关内情都是国家机密,不能摆在明面上。相关的人员、开支,被分摊在了锦衣卫和东厂身上,交叉管辖,互相制衡,真正能够调动指挥的,只有皇帝一人。
即便兵部的尚书侍郎和内阁几个阁臣,也只有知情权,可以申请获知相关情报,不许在公文奏疏中挑破。
成立这一分馆的契机,就是隆庆三年夏,东吁调兵攻打暹罗,终于攻破了首都大城,国王普喇照普哑自尽,长子那勃喇照为人质,次子朝华宋顷即位为王,被迫向东吁称臣,成为他们的属国之一。
当初大明赐予他们的金册印信因为战乱丢失,没有大明赏赐的金印,暹罗国主甚至无力调遣内部诸多分裂势力的兵力。
东南亚地区大多如此,中央集权程度极低,各地方势力自行其是。名义上的国主,很多时候只是各方勉强认可的共同首领,一旦本人死后,父死子继之时,就是政权最危险的时刻。
想要统合暹罗内部力量,暹罗依靠大明权威。
东吁依靠莽应龙的个人威望——他的威望,也是靠着东征西讨不断胜利积累得来。而且东吁扩张太快,实力不足,内部亦有矛盾重重,在暹罗国表面臣服以后,无力吞并消化。即便知道他们仍旧向大明朝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不知道。
就像暹罗国主,同样内帝外王,大明对于藩属国这种躲起来过家家的僭越,也是视而不见。
藩属国请求补送新印,可惜时间太过久远,年久失传,大明官方早就没有了懂得金叶表文的人才。
而且这种事情不能随意从民间招募,必须要挑选可靠的官吏,重新查取印纂字样,学习相关文字才能刻印。
分馆的建设,也是大明官方顺理成章派遣大批使团前往暹罗的机会。
很多事情,隐藏在暗处的佛伯乐,终究没有官方方便。
顺带着也能重新明确统一一下相关的翻译标准,就像东吁王朝,福建前往暹罗的海商称之为东蛮牛,首都汉达瓦底经过暹罗国的洪萨转译到大明后,变成了放沙。
人名相关的类似问题更多,明确之后,方能避免将来作战时出现误解混乱。
莽应龙余寿不过三五年,相关的作战方略,已经要加紧筹备了!
……
在暹罗国过后,又有几个番邦使臣入贡觐见,他们紧赶慢赶,终于赶在婚礼之前,没有错过这场大席。
大婚前夕,已经通过重重筛选,即将加入皇帝后宫的七个女子,再度得到太后的召见。
《礼记》有记载:“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汉时郑玄标注:六宫,为前一后五。天子一宫,皇后一宫,三夫人一宫,九嫔一宫,二十七世妇一宫,八十一御妻一宫,凡百二十人。
理论上,皇帝可以在明面上迎娶一百二十个,没有名分随意宠幸
的宫女就更没限制了。
所以所谓的六宫,本来不是只六个嫔妃,然而在唐代以后,这个六宫的说法就已经变成了虚指。
韦小宝都有七个老婆,自己身为皇帝,凑够七个,一点都不过分!
而且他记得万历大婚后,俩人都还小,几年都没能和皇后诞下子嗣,等到万历十年的时候李太后着急了,一口气给万历选了九个女子,全部册封为嫔妃。
恰好同年不久之后,朱常洛诞生,万历被迫承认了去年曾经搞过太后身边宫女的丑事。
朱翊钧就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麻烦,节省选秀成本,才顺带选定了未来的嫔妃。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大婚六礼,只有皇后才能享受得到,也只有皇后的父亲,才能凭借国丈的身份被封为伯爵。
为了在表面上体现大明以武勋封爵的制度不被破坏,还会同时授予都督府的高位。
剩下六名嫔妃,只能等上一段时间,才能举行册封仪式。
而且为了节省成本,以往都是统一册封,像是参加集体婚礼一样。
等级有所区别,这是朱翊钧现在无法改变的,虽然六名嫔妃无法享受到和皇后一样的大婚待遇,但是朱翊钧至少在努力给予补偿——
秀女不可能真的在家里等待迎娶,也不能指望在民间的娘家去筹备配得上皇帝的嫁妆。所以许多流程都和民间有所不同。在大婚之前,太后作为婆婆,会正式的见上一面,赏赐首饰表达亲善,明确地位。
一般来说,同样只有皇后才能得到这个待遇,其他妃子,可用不着太后兴师动众,特意再举行一次仪式。
嘉靖即位的时候,吸取弘治、正德绝嗣教训,选了一后二妃。
主导了这一次大婚的张太后,就没有去管两个妃子。而是由当时地位较低的蒋太后给两个贵人系上的青妙手帕、金玉跳脱等装饰之物。
因祸得福,嘉靖因为张太后的关系,对于陈皇后一直心存芥蒂,后来陈皇后被废,张氏因为蒋太后的关系,被立为了皇后。可惜后来张太后的两个兄弟获罪入狱以后,这位张皇后耐不住张太后的哀求,替他们求情,又惹怒了嘉靖。
后宫一律不得涉政!
不只是为了国家稳定,也是为了她们个人好,这可是血淋淋的教训。
在大婚之前,朱翊钧遵守传统的规矩避而不见。
剩下六名嫔妃同样得到了太后的平等待遇,李太后给每个人都亲手插上发簪,佩上耳环,戴上手镯……
六妃又惊又喜。
都是些十六岁出头的少女,正是青春懵懂的年华,孤身一人远离家乡,为了避免行差蹈错,牵连家族,都是小心翼翼,胆战心惊。在深宫之中,岂会不受惊惶恐?
太后哪怕只是稍微多做一点麻烦事,释放善意,对她们都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至于皇后,她的年纪最大,去年入选秀女的时候还只是十六岁,在过了今年生日后,已然十七,比朱翊钧现在的年纪还大。
头脑聪慧,身材性格都最为成熟沉稳,综合考量之下,朱翊钧才选择了她为皇后,用以在将来管理后宫。
同时他也希望,年纪最大的皇后为自己诞下长子。
大明制度上是嫡长子继承,实际上很多时候,皇后都没能诞下子嗣,或者生下之后夭折。结果由其他的妃子母凭子贵,最终晋升为太后。
李太后就是典型例子。
日升日落,已经是四月中旬,京师内外都已经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皇帝大婚,全城虽不用锦缎,却也要打扫净街,张灯结彩,官吏军职皆有丰厚的,没有大明宝钞冲账的赏赐。
得到了这笔外快的许多人,都投入到了消费中,购买酒肉衣物,银钱流动,带动京师在短期内更加繁荣。
京师靠近天子近水楼台,城中的大部分人,都直接间接的享受到了这一次皇帝大婚的红利。
马上就是四月末,皇帝的大婚即将来临,可是却有一些令人厌烦的声音。
有些巫婆神汉,瞧准了机会,不怕死的从地方来京想要捞上一笔富贵。
他们声称月末不是吉祥的日子,是即将步入终结的象征,不利于婚姻的长久。他们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已经在地方上开坛做法,替皇帝清除了危机,眼下只剩下一些收尾工作,必须要来到京师,靠近天子龙气,才能顺利完成。
有着去年道门、佛门被官府大力镇压清扫的教训在,他们不敢直接找上官府,求皇帝赏赐。
于是这些人的目标
就转向了京师相对富裕的中下层百姓——按照他们的说法,这次为皇帝祈福做法,完全是一片忠心,不掺杂半点私心杂念,所以他们不会向陛下求取赏赐,法事做完就走,绝不留恋。
打着这个旗号,先骗取京师的百姓信任,之后再兜售可以提升姻缘、科举、财富等运势的灵符,帮人看风水、驱鬼驱邪……
业务繁杂,收价不贵,哪怕只是做个安慰也好。
很快就打开了一片市场,也引起了警备司的注意。
在收到相关的情报后,朱翊钧看得内心发笑。
这帮人真是要钱不要命,看准了佛道这种相对正规的机构都已经被打压后,京师的神秘侧市场空白,想要涌进这片看似蓝海的市场。
可惜,看上去的蓝海,实际上已经是死水黑海。
谁碰谁完!
他立刻下旨,要求全面清除这等人物,一律抓捕归案,在察审过详情之后,一律重判。
罪名都不用朱翊钧提点,单纯一个招摇撞骗就逃不开,而且妄加议论天家婚姻,真是不要命了。
如果只是单纯看风水,卖符咒,给人一点心理安慰,朱翊钧都懒得管。
但是事涉自己的婚姻,影响皇帝的威权,容不得旁人诋毁。
大婚的日子,可不是随意定的。
按照这些人的说法,月末并不是通常结婚的好日子,不是吉期。
其实若是按照已经被废除的钦天监的说法,四月一整月都不算吉期。
可皇家以前结婚都是按照吉期,有几个婚姻幸福,最终结局美满?
他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大数据统计,在情人节等特殊日期领证的夫妇,往往比普通日子结婚的离婚率要高出两到三成。
或许就是这种过高的期待,让人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导致婚姻破裂。
冬天太冷,夏天太热,春秋时节正好。
他忍不住就在报纸上给出新的解释,月末之后就是月初,这不代表婚姻的完结,而是与过去的告别,迎来全新的开始。
并且鼓励天下臣民,结婚的时候没有必要在意什么特殊日期。
所谓的吉期人人都喜欢,赶在一块,各种要价就会上涨,轿夫、绞脸婆等人忙不过来,难以请到好的。赶在淡季,就不是自己求人,可以更从容的挑选。
要是恰好本乡有友邻的结婚日子和自己撞在一块,同样都认识的宾客到底该去哪家?难免会引起争端,人情尴尬,更为不妥……
好处坏处,朱翊钧都分析写明。
不过是一个日子,与婚姻幸福与否,没有关系。
即便有关系,天子结婚,岂能与凡人等同视之?
所谓的吉凶祸福,都要在皇帝的面前俯首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