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鞭挞岸边鹿伴

第177章 从暹罗猫开始征缅

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天下许多珍奇动物,都曾出现在大明的皇城里,分设数房,豢养不同物种。

伴随着北京动物园的建成,大象老虎之类珍奇动物,都搬到了南城,与百姓共赏同乐,可是猫猫狗狗这类小动物,就不方便放到动物园了。

更何况,大明历代皇帝多是猫党。

不论皇帝还是宫女太监,一辈子都难以出宫畅快,平时撸撸猫,算是一种玩乐解压的方式。

只是,每任皇帝的爱猫理由和方式各不相同。

宣宗绘制了多幅有关猫猫的水墨画,三花、狸花、大橘等不同模样的小猫神态不一,其中少数留藏在了皇家内库,还有许多当时就被赏赐给杨士奇等朝中大臣。

宣宗题跋作文赞扬猫捉老鼠之德,隐喻抓捕朝野中的硕鼠。

嘉靖爱猫,给生前极受宠爱的狮子猫打造纯金棺材,葬于万寿山脚。还让大臣写祭文,袁炜就是凭借“化狮作龙”这词使得嘉靖龙颜大悦,官运亨通。后来多次撰写青词,被时人讽刺为青词宰相。

当时就有人传言,说嘉靖喜欢猫,是因为传说中猫有九条命,是长寿的象征,符合他炼丹追求长生的倾向。

而万历喜欢给宠爱的猫封赏官职,按照刘若愚再《酌中志》的记载,由于万历帝对于小猫过于宠爱,导致猫咪的胆子很大,在宫里毫无忌惮,万历晚期见到皇子公主都不避让,反而“相遘而争,相诱而嗥”,主动凑过去嗅闻。结果年岁比较小的皇子公主因此被吓到“惊搐成疾”,生病而死。

担心惹祸上身,伺候皇家子嗣的乳母宦官不敢说出实情。

朱翊钧知晓这等后果,自然不会毫无限度的宠爱小猫。

当皇帝之前,他也曾养过狗,为了不打扰到别人,外出遛狗的时候不只是牵绳,还会带上嘴笼,一旦拉出臭臭,不忘收拾,做一个文明的养狗人士。

所以宫里依旧有猫儿房这负责管理宫城小猫的机构,却不是单纯的伺候喂食,还有管教的责任,不至于性情过烈。

猫猫可爱,人却比猫更加重要。

一旦发现连在人面前装模做样,扮乖巧模样都不肯的蠢猫,自然无需考虑它们接下来十几年的荣华富贵。

阉割之后,统统送出宫城,发配到南海子,与当地海户为奴。

南海子也就是京城南苑,属于皇家园林之一,因为有永定河道穿过其间,内有小型的沼泽湖泊,草木繁盛,是皇家猎场,也负责种植一些特供给皇家的瓜果蔬菜。

本来南海子里只有普通民户百姓,只需要定期缴纳菜肉。

由于京师附近人烟稠密,难以生活。许多人为了谋求富贵,上岸入编,选择主动自宫当太监。

起初朝廷厌恶这种风气,但凡自宫者一概不用,直到朱祁钰开始收纳自宫者入宫,导致这种风气膨胀得难以遏制。

宫里没有这么多工作岗位吸纳自宫之人,成化起就有多起自宫者聚众在礼部门前哄闹的事件,让朝廷大丢颜面。

光打板子解决不了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最终决定将南海子划给自宫者,让他们在那里充当海户。

时长日久,现在就连南海子都已经发展到人多地少的地步。正德时海户已经多达数万,被大学士刘健视为成化一大失政。

可是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以至于海户生活困苦,当地人口越来越多。

朱翊钧没有功夫理会这些人,重申国初规矩,对待自行阉割者,一律不得入宫。为了避免有人心怀侥幸心理,但凡自宫者,连南海子都不用去,直接发配到辽东种地。

几年下来,民间自宫的风气已经得到了遏制。

即便如此,剩余海户的生活依旧紧巴巴的,他们可不会像宫里这般惯着猫咪,不自己劳动抓老鼠,就没得饱食。

中华田园猫很可爱,皇城里目前仍养着几十只猫咪,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可是临近大婚,朱翊钧不由要为将来的子嗣多加考虑,对猫儿房提出了更多严格要求。

猫虽然没有狗的服从性高,可是按照后世的经验,一样能够被人驯养培育,磨掉野性。布偶、缅因等几种猫咪就是相对成功的选育结果。

而暹罗,更是经过了泰国皇室严选,有猫中之狗的说法。

即便现在缺少了五百年的选育过程,可是能够被暹罗国作为朝贡礼物,想必不会差了。

没过几天,在礼部尚书潘晟的带领下,暹罗使臣携带三公三母共六只暹罗猫入宫觐见,恭祝大明天子大婚云云……

使臣说了一连串

的吉祥话,朱翊钧左耳进右耳出,近一段时间,各地藩属国派来京师的使臣在觐见皇帝的时候,翻来覆去说的都是类似的东西,实在是听腻了。

还没有眼前的小猫有意思。

由于是冬日赶路,六只暹罗猫都已经开始发黑,有了几分挖煤工的模样。

朱翊钧瞧过之后,很是满意,大加赞赏,并且准备派遣人员,去给暹罗国回礼。

使者受宠若惊,又是连连拜首行礼谢恩。

朱翊钧维持着皇帝的尊严模样,耐心听完,赏赐酒宴让他们回去享用。

等人走后,他翻看着暹罗相关的情报册子,陷入沉思。

猫只是一环,他更想要暹罗对于这种猫的选育经验,由大明的官吏吸纳学习,将之用在马匹、牛羊的身上。

马匹是重要军备,牛耕地产奶,羊长毛,猪增肉,鸡下蛋……

六畜兴旺,古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些动物的重要性。

现在的大明人多地少,更重视农耕,可是将来大明会全力推动海上殖民,释放本土压力。无论本土还是殖民地,对于更优质的畜牧动物,都有很大需求。

无论是耐寒耐热,还是多产肉、耐力强等其他不同的选育方向,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科目。

如今的欧洲在这方面还没有起步,最多引进一些不同物种,用来选育。在这方面的技术突破,大明难以摸着别人过河。

去暹罗国能学一点是一点。

沉思整理清楚了心中思绪,朱翊钧指示潘晟去筹备四夷馆暹罗分馆的相关事宜。猫咪不过闲暇之乐,动物的选育,也不是紧要事务,大明和暹罗国之间还有更多重要的合作要做。

在张居正离京卸任后,马自强成为次辅,肯定要忙着更多的内阁工作,无暇顾及礼部。于是经过张居正等人的推举,朱翊钧便征召了潘晟,让这个曾经的礼部尚书他官复原职。

之前潘晟因病致仕,回家休养,现在身体养好,又能为大明发光发热。

张居正回京以后,总不好太过直白,无论从功绩、情分还是其他方面,都不适合直接让吕调阳卸任。

于是他和高拱一样,暂时担当国政顾问这个职位作为过渡。吕调阳继续担当首辅,掌管内阁,直到大婚结束以后,吕调阳卸任首辅,两人职位互换,也算是给吕调阳短暂的首辅生涯,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

潘晟就是吕调阳离开内阁后的备选人员,在朱翊钧的记忆里,他是坚定的变革派,差点成为张居正的继任者。

经过他的蝴蝶效应,高拱的身体比历史上更加康健,想必不会在今年夏天忧愤病故。

而张居正应该也会不至于在几年后积劳成疾,生病而死。若是真发现了相关的迹象,他肯定会提早让张居正养病休息,换人继续推行变法革新的大业。

潘晟现在负责和暹罗相关的合作,就是朱翊钧对他的一项考验。

想要在将来顶替张居正成为首辅,可没有那么容易。

暹罗算是中南半岛上的大国,两牙殖民者已经在香料群岛折腾多年,但是还没有在中南半岛撕下虚伪的面目,仍旧是保持用和平贸易的手段,慢慢渗透。

大明也是如此,朱翊钧即位之初,就一改过去的保守战略,让王宗沐主导南海攻略,暹罗国周边同样送进去了许多伪装成海商、水手等不同身份的佛伯乐。

暹罗国由于内部国情,对于大明一直都很恭顺,他早年提出的“在东南亚收购大米,运往大明”的规划,已经有所进展。

对于向大明售卖大米的要求,暹罗国主一直都没做阻拦,反倒乐于加强和天朝之间的联络。

只不过条件所限,暹罗国目前仍有大量土地没有得到有力开发,而且海路还不够熟悉,这两年才刚刚起步,运量不大,聊胜于无。

朱翊钧在这里布局多年,不只是为了大米,更是为了应对两国共同敌人——四处用兵,甚至威胁到了大明的东吁王朝。

东吁王朝是缅甸有史以来最为强盛的时期,莽应龙一统缅甸后,在隆庆初年就曾攻打过暹罗国,逼迫国主向他称臣。隆庆六年又转而向北扩张,拉拢云南陇川等土司,叛离大明。

当时的陇川宣抚使多士宁不从,被他的女婿,宣抚司记室岳凤毒杀。这汉奸毒死了老泰山,杀死妻子,还带着东吁军屠杀了多氏宗族,转而和芒市土司放福联姻,一起投奔缅甸,成为西南一患。

朱翊钧得知此事后,曾震怒的想要派遣大军,被张居正等人劝阻下来。

那时自己刚刚即位不久,开源节流等政策的效果

还没有显现,国库空虚。九边的蒙古威胁更为关键,仅有的资源,全投入在这里尚嫌不足,哪能再分兵,派遣大军劳师远征,翻山越岭的征讨西南?

虽然他们暂时脱离了大明,可是西南丛山峻岭,无力攻击云南其他地区,短时间内不会形成更多威胁。

冷静下来后,朱翊钧听从劝解从长计议。

先解决最为急迫的敌人,扫清卧榻之侧的威胁,方才转变战略方向。

现在开始对付东吁,比几年前更为合适。

在他的记忆里,莽应龙东征西讨,穷兵黩武,虽然战功赫赫,在中南半岛这一片小小的地域,算得上当地的雄主,然而他的积累不够。

快速的一统,掩盖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

现在的东吁王朝内部危机潜伏,莽应龙活着时候还能镇压,等他死后,勉强一统的缅甸重新被地方势力割据,莽应龙的儿子莽应里压不住这种场面,地方势力还会拉拢葡萄牙雇佣兵参与战争。

即便没有读过的史书记忆,从大秦一统后,祖龙一死,数年分崩离析的经验教训,一样能够推演出相似的结果。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莽应龙已经没有几年好活了,等他死去的那一天,就是大明收复西南,保护暹罗国,征讨东吁王朝的最佳时机。

哪怕东吁王朝不曾侵犯大明边界,为了中南半岛的霸权,大明和它注定会有一战,而且朱翊钧打算顺带着将播州杨应龙等麻烦,全都一口气解决。

他记得万历明缅战争,消耗甚大,战果不足。

就是因为万历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若是再等十几年,东吁就会从内乱中恢复过来,第二次兴盛,并开始真正侵略大明,逼迫朝廷自卫反击。

虽然朝廷的用兵遏制住了东吁王朝的发展态势,却没有达成一锤定音的效果。后来又出现了类似高淮乱辽的杨荣乱滇,使得西南的改土归流,没能彻底完成。

如若不然,在南明时代,西南或许还能提供更多的力量来反抗清兵。

吸取经验,这个重要窗口期不能错过。

对付东吁的时候,也不能单纯从西南陆地翻山越岭,把战力消耗在道路上。

各类用途不一的海船都已经开始大建,再过几年,就可以从南北两个方向两面夹击。

而暹罗国,就是未来南路征讨军的补给支持基地,也会成为未来大明在中南半岛影响南海局势的一个重要支点!

明初暹罗国就是不征之国之一,万历援朝时,朝鲜求助,万历还提出来了两个可以协助出兵的藩属国,就是琉球和暹罗!

可见他们和天朝之间的联系之紧密。

若是和平时期,暹罗国主未必愿意接受大明驻军,可是在紧挨着的东吁威胁下,他们只有紧紧抱住大明大腿一条路。

之前一直没有成立的四夷馆暹罗分馆,如今在朱翊钧的要求下,也开始加紧建设,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