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鞭挞岸边鹿伴

第109章 征王杲,慑女直

年轻人相比老者,往往会更加激进,更容易接纳新事物。

这些接受新式教育的孩子注定不会参加科举,与文臣合流,而是会按照朱翊钧的安排,安插到各地,替他监察、掌控地方的军队,增强自己对国家的掌控,也会让这些新思想自然而然的散播到各地,开花结果。

不过年轻人的作用,要在未来才能体现,此刻小皇帝依然要靠着中老年人,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

朱翊钧走在文华殿内,慢慢绕圈踱步。

每天都要长时间的坐着读书、看奏章,身子都变得僵硬了。有过后世上学的经验,朱翊钧对待自己的身体,格外用心。

到了定好的时间,就要活动一番筋骨,以免因为久坐,产生一些当前治不了的病。

散步的时候,朱翊钧还在思考,他的手中,正捏着一封来自高拱的信件。

信中传递了一些没有公开告知兵部的内容,因为高拱在辽东的一些行动,并不适合进行公开朝议,可做不可说。

只能通过密信的方式提前告知小皇帝,保证互信。

今年辽东安排当地汉人在各关外丘陵山谷中修筑堡垒、开荒耕种周边土地,让居住在附近的女直部落们受到了刺激,纷纷上疏抗议,觉得他们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再也不能随便打猎。

靠近大明边境的许多女直部落,都接受了朝廷的册封,拥有品级不等的将军官职,就像后来的努尔哈赤,在造反前,是大明龙湖将军,曾多次进京觐见万历皇帝一样。

许多女直部落首领,也有资格上书兵部,请求评评理的。

上疏是臣子们对皇帝的,他们当然没有资格。但是通过“上书”的方法来找兵部,朝廷还是会给与回应。

只不过这种回应,多半不会让他们满意,因此各部落女直人与汉人之间的争端,也逐渐增多。

不过也有很多部落首领并不在意这件事情,他们距离边境稍远,没有受到修筑堡垒的影响,反而更讨厌其他部落的竞争。

尤其是许多部落首领上书兵部,请求严惩王杲等其他女直人抢夺他们的敕书。

敕书,就是大明用来控制影响女直人的一项重要手段。

无需耗费大量银钱来打仗,经济实惠,即便是朱翊钧也觉得这种方式有可取之处,不打算废除,最多是进行一些小修小补。

渔猎生活的女直人自然远不如大明富庶,早先为了获得精美的物品,都是选择传统朝贡的方式。然而时间一长,哪怕是大明也承受不住,开始对朝贡进行各种方面的限制。

因此欲求不满的女直各部落,重新开始大肆劫掠。

直到后来建设马市,女直人可以用马匹、人参等地方特产来交换到所需的商品,才让局势变得稳定。

只是为了控制女直人,马市也要进行限制,要有敕书,通过守卫的查验后,才能进入马市进行和平交易。

而每一份敕书,都是朝廷赏赐给各部落的,原本只是单纯的身份委任证明,可是后来通过敕书添加了交易的限制,限制时间、内容、来到马市的人数、交易的数量。

部落掌握的敕书越多,财富集聚的就越快。

所以王杲夺取敕书,再贿赂一下地方守卫,就能垄断抚顺马市附近区域女直人与大明的交易,进而让自己的财富暴涨,实力增加。

马市的守卫们,只认敕书不认脸,毕竟有合格的书面证明,即便上面来查,也能勉强糊弄过去。可是如果没有敕书,就绝对不能入关互市。

其他的女直人首领,因为打不过他,只能接受他的盘剥。

时间一长,就会像后来的努尔哈赤一样,侵蚀掌控这附近的女真部落,让他们脱离大明的控制。

得知这个消息后,高

拱觉得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借此讨伐王杲,名正言顺。

单纯这些消息,高拱都已经通过公开的渠道报告给了兵部,请求朝廷对其用兵。即便是想要杀了王杲,也不用朱翊钧特意下旨。

不过高拱还打算趁着讨伐王杲的机会,进一步开拓辽东,修筑更多的堡垒,沿着辽东连绵不断的的丘陵山谷进行扩张,让这一片区域的土地,都能够被汉人耕种,被朝廷实控。

只要能够获得胜利,借此威势,就可以全面革新辽东,将这里被地方豪强侵占的土地全都清理一遍。

这样的大动作,或许会有更多的女直部落感受到威胁,大明的敌人,将不止王杲一家。

高拱都不用尝试都知道,兵部肯定不会同意这样的计划。

如果将相关的消息公开,那么他少不得会被参上一记“擅启边衅”的罪名。

相对于其他府部,如今在谭纶掌控下的兵部已经算得上是“强硬派”了,面对蒙古、女直人等外敌的入寇,第一时间想的绝对不是怂了和谈,而是坚决的抗击回去。

注重武备的整顿,士兵的训练,让边疆平稳安定。

张居正也多次对朱翊钧讲述兵事,教育他兵务的重要性。

但是无论谭纶还是张居正,都不打算主动出击,对外扩张,态度相对保守。如果知道高拱的提议后,一定会大加反对。

朱翊钧心里清楚,这并不是说高拱最懂自己的心思,而是如今他们的身份地位有所不同。

高拱现在身在地方,急迫着想要立下令人瞩目的功劳,才好挺着胸膛顺势回京,重新杀回中枢。

而张居正管理全国的财政,更希望国家现在养精蓄锐,别再有亏空了。打仗那种事肯定不要啊,就算是真的要打,至少等到十年以后吧。

因为旧的利益集团太过庞大,九边的巨额军费就没有裁减掉多少,好不容易国库积蓄了一点银子,如果辽东再掀起大战,恐怕他这个首辅又要头疼了。

因为明末历史的关系,朱翊钧自然有很多理由,只是无法对张居正他们公开明说。

朱翊钧这一片区域,进行过一番了解。

马市虽然会交易大量的马匹,保证大明骑兵的需求,但是在抚顺马市这里,交易的商品更多的是人参、蘑菇、毛皮之类的山货。

努尔哈赤造反之前,就通过马市的交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进而用这些财富购买耕牛与农具、粮食和布匹,为他的崛起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想到此处,朱翊钧自然不愿历史重演。

不管是努尔哈赤还是哈蓝、哈白,都别想再占到便宜!

如果说牧马这方面,将科技点大多点在了农耕的汉人比不过蒙古人,可是采摘人参、蘑菇,又有什么难的?

占领这片土地后,这里的财富,自然归属大明。

而且在他的记忆中,就在王杲的势力范围内,还有一些金银矿藏,直到后世还在开采。

蚊子腿也是肉,对于缺少贵金属的大明,即便不是石见银山那种富矿,每一处金银矿,都能体现巨大的价值。

更不用说抚顺还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一,即便以当前的技术条件,都可以露天开采。

当下搞不了工业化,但是保证附近区域的冬季取暖,绰绰有余。

综合来看,只要控制好战争规模,不要一口气吃成胖子,这一次的征伐王杲之战,不会花费太多,还能带来许多长期收益。

至于其他女直部落,虽然有可能因此与大明发生冲突,但是自己可是大明天子,又何必在意?

哪个敢闹事,要不顺手灭了,要不先记上一笔,等以后再灭了。

想到此处,朱翊钧坐回到龙椅,写好回信,让人做好密封,送

回高拱处。

皇帝御信,自然是最高规格,根本轮不到急铺兵来运送,锦衣卫快马加鞭,接连交替昼夜不停,不过几天的功夫,就将信送到了辽阳。

此时兵部对于辽东方面的回复,还在半路上。

高拱验明了密封,才小心翼翼的拆开小皇帝的密信。

读过简短的几行字,高拱畅声大笑:“快,快去请抚台过来。”

如今他虽然不再是驿丞,可是区区御史,依然没有随意调兵遣将的权力。他在辽东的一系列规划,都要通过巡抚张学颜的配合,才能顺利进行。

而张学颜除了回报往日恩情,还能够借此分润功劳,加重自己在小皇帝心里的分量。对于王杲的军事行动,也是经过了两人的商议。

得知朱翊钧同意了这次的开拓之举后,张学颜同样笑道:“虽然还没有等到兵部的回复,但是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了。

玄翁或许还不知道,又有最新探报。

那王杲不知死活,抢夺同为女直人的敕书,在马市肆意交易不说,还勾结了蒙古人,想要来一次大的,劫掠沈抚。”

“马市让他攫取了大笔不义之财,还满足不了他的贪心?何况有李成梁在,上次土蛮威逼辽阳,都没能得逞,他倒是痴心妄想起来。”

高拱没有因为这条线报而忧虑,既然已经提前知道了消息,做好防范,就不怕贼寇来袭。

“老夫倒是好奇,这个消息是如何得知的?”

“王杲相约了土蛮部、泰宁部等部落,那泰宁部的首领速巴该明白事理,晓得如今的皇明不可轻犯,在王杲的使者走后,当即派人过来报信了。”

泰宁部落,属于朵颜三卫之一,时降时叛,虽然劫掠犯边的事情发生过不少,但是总体而言,已经算相对亲近大明的了。

“哈哈,他倒是乖觉。”

“是啊,去年土蛮部带着蒙古各部落联军在蓟州、辽西游荡了许久,始终没有得逞,已经开始离心离德,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吧。”张学颜感慨道。

“距离他们真正屈服,还远着呢。”高拱摇头,“就算打服打痛了,也只能老实几年。成祖爷当年五扫漠北,是何等的威风?可是没过多少年,又来犯边。”

“玄翁此次想着杀其人、占其地,就是因为这个前车之鉴吧?”

“不只如此,成化三年的那次犁庭扫穴,就是光杀人,毕其功于一役,却不够长久。”高拱回忆道,“贼首李满住、董山等人率领部众劫掠辽东,这才引得宪庙爷对其剿杀。虽然‘捣其巢穴,绝其种类’,但是十多年后,对辽东女直再度用兵,说明这种方式,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张学颜回想自己看过的史书,抚宁侯朱永就是在成化十五年,以靖虏将军的身份东征建州女真,因功进爵保国公。

就像对待蒙古部落一样,光是把边境附近的女直人部落杀光,虽然足以震慑周围,但还是只能得到一时的安稳。

过些年,远处的部落迁徙过来,又会忘记前人的尸骨,让大明烦不胜烦。

所以,高拱才打算杀了王杲,灭其部落的同时,将汉人都迁徙过去,占领这片丘陵要地。

越过这片丘陵河谷,北方就是一小片平原(后世梅河口附近),十分适合汉人耕种,目前被哈达部和辉发部占据。

不过他不打算扩大战争,因为在经过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后,那一片平原易攻难守,以目前辽东的军事力量,难以成功占领。

女直人渔猎习性,虽然有学着汉人耕种,但是并非他们的主业。

即便掌握了这片平原,依然可以说跑就跑,随时回来滋扰。但是汉人不行,不能随便放弃自己辛苦耕种的粮食,离开家园。

所以占领王

杲如今掌握的这片丘陵地带,就能达成初步的战略目的。

即便不能威胁控制这两部,让他们变得乖顺。

也可以利用河谷修建关隘、堡垒,更好的防备东北方向女直人的劫掠,相对比如今的辽东防线,能够节省更多的军费。

王杲打算进犯沈抚的消息,被张学颜整理过后送往京师。

他有这种野心,兵部自然不会坐视不理,相关的调令很快下达。

李成梁开始率部集结,因为这次征讨的对象是王杲,调令顺带着发到了辽西,让宁远参将黑云龙也前来参战,趁机为他的父亲黑春将军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