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未雨绸缪

看着洪武大帝落寞的背影,朱雄英叹了一口气,看着面无表情的朱标说道:“爹,爷爷可能暂时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

“慢慢就接受了,如果任由藩王壮大下去,将来朝廷就无法管理藩王了,你爷爷在世,我在世还能约束他们,可一旦我们将来都不在了,你如何管理,去杀吗?我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才想出这些办法。”

朱标叹了一口气说道:“希望你爷爷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吧。”

朱雄英起身来到船头,看着洪武大帝说道:“其实我爹也是好心。”

“咱知道,你爹是担心将来他的刀落在自家人身上,也担心你将来拿捏不住你那些皇叔。”

朱雄英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其实我可以平衡好藩王与朝廷之间得关系,真的。”

洪武大帝摇了摇头说道:“大孙呀,你爹是在为你考虑呢,就像你爹说的,等到将来藩王子孙成群,说不定就有那么一两个不肖子孙会反抗朝廷,到时候你是杀还是不杀,杀吧那是人与你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不杀吧,又无法向天下臣民交代。”

洪武大帝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最是无情帝王家,咱又岂能不明白这些道理呢,咱只是希望你爹和你的手上不要沾染自家人的鲜血。”

“爷爷您放心吧,我与我爹都不会随意杀害咱们自己人的。”

洪武大帝轻轻点头说道:“咱信你。”

返回的路上,洪武大帝沉默不语的样子,引起了马皇后的觉察,于是询问洪武大帝原因。

洪武大帝也没想瞒着马皇后,于是就把朱标关于治理藩王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马皇后沉思片刻说道:“你觉得标儿说的在理不?”

“挺有道理的,咱也赞成。”

“标儿的建议不仅仅是为了你的江山着想,而且也是为了你的子孙后代考虑,你总不想看到后代子孙与朝廷作对被杀的一干二净吧。”

“其实咱总觉得后代子孙应该不会出现那种谋逆之徒。”

“秦始皇也没想到皇位会落在胡亥手里,更加没有想到胡亥会把他的子孙后代杀的干干净净。司马炎也没想到他从曹氏手里夺来的江山,子孙会因为一个位子爆发八王之乱,导致民不聊生,司马家族死伤殆尽。唐高祖李渊也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会被唐太宗以杀了两个儿子给抢了。”

“自古以来天下那个人不觊觎这个至高无上的位子呢,为了这个位子父子相杀,手足相残,一直到最后成为一个孤家寡人,这样有意义吗?难道人活一世就必须要醒掌天下权了吗?”

洪武大帝轻声说道:“现在想想咱大孙当年作的好了歌还真得挺好,古今将相今何在,荒草一堆人没了……”

“是呀,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儿孙得事情自有儿孙自己去操心,你就别想那么多了。”

话说完以后,马皇后拉着洪武大帝的手。

洪武大帝顺势将马皇后的手放在手心里说道:“你说咱积攒了多少年的好运才遇到你的呢。”

马皇后笑道:“至少五百年。”

洪武大帝哈哈大笑一声说道:“咱大孙以前说过五百年的回眸才有今生的相遇相逢相守,如今看来是极其正确的。”

经过马皇后的开导,洪武大帝的心情舒坦了许多,一阵阵的欢声笑语回荡在秦淮河畔。

尽管朱标提出来治理藩王的措施,但是这样的制度想要实施下去,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首先就是与群臣商议,可朝堂上群臣商议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也没有商议出来什么结果。

在三月下旬的时候,朝廷招募的一千多名读书人经过简单的考核以后,向着高丽而去。

在出发前洪武大帝作了简短的发言,朱标也对这些读书人勉励了一番,总之是大明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对于这些读书人是寄予厚望的,希望他们能在高丽发光发热,争取尽早的将高丽改造成大明的一个省。

四月初的时候,朝廷接到了来自于徐达的奏报,说是高丽目前已经彻底安稳下来,一千个读书先生也妥当的进行可安排,准备班师回朝。

也就是说东征倭国三年有余的将士们要回来了,这对于朝廷来说可是个天大的事情,洪武大帝随即让内阁、礼部、兵部等着手准备庆贺一事。

整个朝堂各部门也开始忙碌起来,礼部既要准备迎接的事情,还要准备安放烈士骨灰的事情,可以说是异常的忙碌。

兵部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军既然凯旋归来就要开始整理十万将士的军功,虽然有些士兵可能回不来,但是功劳还是要表彰的。

内阁众人既要对礼部呈上来的迎接程序进行讨论,还要处理将士功勋的事情,随后就要转呈给太子朱标,朱标觉得没有什么问题的时候,才会呈报给洪武大帝。

“汤和,蓝玉,廖永忠有灭国之功,的确是该封公了。”

“至于冯胜和邓愈,李文忠已经封公了,这次分别升升他们儿子军中的官职吧。”

“平安,徐司马,吴祯三人应该封侯。”

“至于这次在讨伐倭国与高丽期间立功无数的马关可以封伯,廖镛,廖钺,吴高,耿璇,耿瓛等年轻将领可以在官职上进行封赏,爵位上就暂且不必封了。”

洪武大帝的话落下以后,朱标沉声说道:“父皇英明,孩儿觉得可行。”

朱雄英轻声问道:“之前在讨伐倭国的时候,屎壳郎也好,五条赖元等人也立下了不少的功劳,总要给人家一些封赏吧。”

洪武大帝沉思片刻,看着朱雄英问道:“你觉得如何封赏?”

“要不然爵位上就暂且不封了,赏赐官职吧。”

“武职还是文职?”

“屎壳郎的话就给个文职,五条赖元可以给个武职,至于德川太古、楠本正一也可以相应的给予一些武职,其他那些在讨伐倭国之前就投靠我大明的氏族组长,可以给一些虚职。”

洪武大帝点头说道:“行吧,那就依着你的意思来吧。”

不管是屎壳郎、五条赖元、德川太古、楠本正一或者是小泉百惠、益田兼房、益田兼松、细川松下、相良长照等人,都在讨伐倭国期间给予了大明一定的帮助。

朱雄英之前曾经答应过一定会赐予他们一定的官职,而今大军即将凯旋,论功行赏的时候,自然要说到做到。不能寒了他们的心。

至于该封什么样的文职或者是武职,自然有吏部和内阁众人去商议,这不属于朱雄英的事情,朱雄英只需要给他们讨个封赏也就是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