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格物学院
其实朱雄英也是闲不下来的,学院里的学生明年四五月份就要毕业了,四个学院将近两千多名学生毕业以后,也就意味着学院要重新招收学生了。
以前学院分为儒学院、军事学院、医学院和水利学院,传授的知识也略有不同,儒学院基本上就是四书五经这些知识,军事学院相对来说就是为大明培养优秀且杰出的将领,医学院培养的自然是郎中了,水利学院就比较复杂了,学的都是水利、建筑、堤坝、农业、畜牧业、冶炼等方面的知识。
在朱雄英看来,想要让大明的各项生产技术达到飞速的发展,就必须要传授一定的知识,余下的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去改革、去创新等,比如改良农具、改良水车、改良冶炼技术、改良防治技术等,开始有步骤的传授一些后世的科学技术,比如化学方面、物理方面等等。
如今玻璃坊的技术愈发成熟了,是不是可以在此基础上制作凸透镜和凹透镜,如此以来就可以制作望远镜和显微镜了,不管是望远镜还是显微镜,带给大明的都将是革命性的知识。
能不能想尽一切办法去制作蒸汽机呢,一旦蒸汽机制作出来,那么将会给大明带来的将士飞跃式的发展。大明的科学技术也好,工业发展将是飞跃式的发展,将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将近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也是可能的。
如今水泥的产量已经在逐步提高了,三山门那块之前也建造出来了将近四五层高的小楼,那么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可以建造出来,这么高的房屋给百姓居住呢?
建筑方面是不是可以改掉以往那种木质房屋,采用砖瓦这种防火性更加好的建筑材料呢。
朱雄英想的很多,但是这些事情逐步的实施下去,或者是成功达成的话,估摸着不是一两年就可以,也不是三五年的时间就可以的。
就像是蒸汽机一样,估摸着仅仅是一个气缸或者是活塞这种小配件就需要几年的时间去研究,更别说什么连杆、曲柄轴或者是偏心轮了。
在制作蒸汽机之前,还是要提高钢的质量,如果钢的质量不成功,那么蒸汽机就是一个玩笑,所以这其中牵扯到的事情,其实还是很多的,唯有攻破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最后才能成功。
朱雄英等得起,三五年不行,那就等十几二十年,朱雄英坚信大明的才子一定可以制作出蒸汽机的。
蒸汽机不仅可以安置在船上,提高船的速度,还可以用于农业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提高纺织业的生产效率等等,可以说是好处很多。
带着这些问题朱雄英来到了皇家学院,向宋濂、刘伯温、戴思恭和李敏提出要在四个学院开设具体的课程时,宋濂问道:“依着殿下的意思,从今以后儒学院不仅要开设四书五经,还要学习算术、律法等课程了?”
朱雄英点头说道:“算术与律法在日常生活中、官场中运用的比较频繁,所以明年起必须要开设这两个课程了,另外儒学院还必须要开设另外一门课程。”
刘伯温说道:“不知是什么课程?”
“开设一门其他番邦国家的语言的课程。”
“为何忽然要学习其他番邦的语言呢?”
朱雄英轻声说道:“诸位先生应该知道,如今高丽和倭国已经成为了大明的两个省,而且方孝孺的船队也不断的去往西洋与其他番邦开展商业往来等事宜,日后呢,自然要去往更远的地方,赚更多的钱。所以就需要熟悉各种番邦语言的人,相比较于咱们去找当地的向导,还不如亲自来培养这样的人才吧。”
听得朱雄英这番话,宋濂轻声附和道:“如若是这样的原因,那开设这一门外语课看来是很有必要了,可咱们缺乏这方面的教书先生呀。”
朱雄英笑道:“聘请这方面的人才还是挺简单的,大明就有色目人和西洋人,咱们只需要花点钱让他们来教授学生就行了。”
刘伯温问道:“单说儒学院,明年殿下期望招收多少学生?”
“第一期儒学院招收了将近六百名学生,明年第二批的话,至少招募一千个学生吧。”
听得朱雄英这番话,宋濂惊呆了,脱口说道:“若是这样,那现有的四个课堂恐怕就显得有些拥挤了。”
朱雄英轻轻一笑说道:“宋先生无需担心课堂和宿舍的事情,待得暑假期间,孤就会让工部的人重新修建一些课堂和宿舍。”
李敏问道:“那水利学院呢?”
“水利学院明年更改为格物院,系统的开设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水利工程、畜牧业、冶炼、纺织等将近十二个课程,学生们如果报名格物院,可以选择其中的四门课程进行学习。”
“另外,最近孤会与皇爷爷和我爹商议,将格物院与儒学院,医学院等分开,单独划片地方建造格物院。”
听得朱雄英这番话,李敏说道:“看来殿下对于格物院很是重视了,不然也不会分开了。”
“是的,明年格物院开设的课程将比现在多,招募的学生也将超出以往至少一倍甚至是两倍,三倍。”
李敏诧异地说道:“格物院开设的课程估摸着是最多的了吧,这也就意味着要招募的先生也就多了。”
朱雄英点头说道:“格物院招募先生的事情,孤会与皇爷爷和我爹商议,关于在什么地方修建格物院,孤也会斟酌考虑,基本上也就是三山门这块了。”
李敏沉声说道:“三山门这块目前唯独就剩下一个面积大约一百多亩的湖了。”
朱雄英轻轻一笑说道:“孤的想法就是填湖造学院。”
听得朱雄英要填湖造学院,众人纷纷流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虽然这个想法有些太过大胆,但是好像除了填湖以外,别无其他办法了,毕竟三山门这块已经没有合适的地方了。
朱雄英看着戴思恭于楼英说道:“水利学院搬出去以后,明年医学院也就可以多招收一些适龄的学生了,岳祖父与楼先生明年的担子就更重了。”
戴思恭轻声说道:“其实多培养一些学生与我们而言,也是顺手的事情。”
楼英说道:“是呀,只要是培养的学生多了,那天下的百姓看病问药也就更加方便了。”
“明年医学院招收学生的名额儒学院一样,招手一千个学生吧。”
戴思恭与楼英拱手说道:“臣遵旨。”
聊了具体的事情以后,朱雄英又看着众人说道:“关于新开设的课程,诸位先生都想想办法,如果可行的话,就提前请相关人员撰写教材吧,争取在明年开学前将相关的教材印刷出来,当然了有些课程,孤也会亲自参与撰写的。”
“皇孙殿下亲自出手,将事半功倍呀。”宋濂笑道。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