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父与子
李承乾与李泰在太极殿门口等待了些许时间,便收到传召。
两人一前一后进入殿中。
行至李世民的身前,两人齐齐行礼。
“承乾见过父皇。”
“青雀见过父皇。”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落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看着眼前的李承乾,李世民感慨良多。
距离父子俩上一次正式见面,已经过去数月之久。
那时候的承乾,脸上还有着些许稚气,但是已经可以看出一个守成之君的模样了。
如今的再次见面,李世民只感觉,他的这位太子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脸上的稚气已经消失不见,眼睛坚毅深邃,可以说与之前判若两人。
原本有些柔弱身体也变得健壮许多,整个人较之先前病殃殃的状态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世民甚至从他的这位太子身上看到了他年轻时候的影子。
他现在尤为好奇,他的太子,在这段时日,究竟干了什么事,才能够有如此天差地别的变化。
而且,稚奴献上的那些物件,如今看来都与承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他究竟从何处得到的这些奇物?为何要将这些奇物交给稚奴,让稚奴献给自己。
李世民心中有着无数的问题,想要从他的太子这获得答案。
“承乾,今日来此,所为何事?”
“还是青雀先来吧,儿臣的这件事不怎么重要。”
“行吧,青雀,你先说吧。”
一旁的李泰看了眼身边的大哥。
虽然他不知道大哥打的什么主意,但是他还是决定将心中的宏伟计划先说出来。
“父皇,儿臣欲编写一本记录我大唐十道三百五十八州一千一百五十一县的行政区域划分和地理情况的书籍,用以记录各个区域的山川、物产、古迹,风俗、人物、掌故等。”
李世民听到李泰的庞大计划,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毫无疑问,青雀的这本书,将会超过汉时编写的《汉书·地理志》以及梁朝编写的《舆地志》。
此书如果编撰完成,必定能够流芳百世。
“青雀,不知此书是否取了名字?”
“回父皇,根据儿臣与文学馆中各位先生一同探讨的结果,准备将这书籍暂时命名为《括地志》。”
《括地志》嘛。
李承乾的神色如常,因为他已经提前知晓了他的这位四弟的功绩。
编写了《括地志》以及其他一系列文学著作。
即使是李承乾,也不得不承认,他的这位四弟,在文学方面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天赋。
以至于能够编写出此等历史留名的书籍。
当然,也仅仅于此了。
文学是文学,朝堂是朝堂,不可混为一谈。
至于李世民,口中喃喃自语道。
括地,包容大地,好名字。
李世民看向李泰的方向,脸上的满意之色愈发浓重。
“好,青雀,朕允了,此书所编撰的钱财任你取用,需要哪些人,尽管开口。”
“多谢父皇。”
李泰低着头感谢之际,脸上的笑容已经快咧到耳朵根了。
如今看来,他的目的已经圆满完成。
其一,在父皇面前刷了一波存在感。
其二,根据父皇刚才所言,无论需要谁,都可以向父皇询问,可以借此笼络一大帮人才。
其三,凭借父皇对于此书的重视程度,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此书完成,他在父皇心里的地位势必会上升好几个台阶。
到那时,想来他完全可以凭借此书,距离太子之位更近一步。
感谢完父皇的支持,李泰重新抬起头,神色如常地侍立在朝堂之上。
他想看看,他的好大哥,究竟因为何事来面见父皇。
他如今已经定下了一个大的基调,他不相信他的大哥还会有什么更加惊人的计划。
“承乾,说罢,所为何事。”
见李泰并未有离去的意思,李承乾倒也没有强求,而是直接神色平静地说道。
“父皇,儿臣想放弃太子之位。”
什么!
李承乾右手边的李泰眼睛瞬间瞪大,陡然将头转向左边,嘴角微微张开,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现在的李泰,只感觉耳边出奇地寂静,甚至连呼吸声都已经停滞了。
他刚刚没听错了吧。
他的好大哥,竟然要放弃太子之位!
这……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他的好大哥会有如此想法。
李泰的第一想法,就是有些慌乱。
这一切实在是太过出乎他的意料了,以至于他就这么直直地愣在原地。
他刚才还在努力地向太子之位靠近,谁曾想,会来这么一出。
不过,只片刻的功夫,李泰脸上的慌乱便开始向着欣喜转变。
如果大哥李承乾真的放弃了太子之位,那是不是意味着……
太子之位将会落入他手。
虽说他上面还有一个李恪,但是,太子之位绝不会落在李恪的身上。
因为李泰十分清楚,凭借父皇对母后的感情,太子之位只会在大哥,他与稚奴之间选。
更别提李恪的母后乃是隋炀帝之女这一身份了。
按照顺位继承制度,接下来,这太子之位就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李泰没想到幸福来的如此之快,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一般的好事。
但是,经过了短暂的欣喜,李泰顿时又疑神疑鬼起来。
凭借他以前对大哥的了解,大哥完全没可能如此轻易就放弃太子之位啊。
难不成是想以退为进,借此来引起父皇的重视。
李泰将目光瞥向左手边一脸淡定的李承乾,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一定是这样没错。
好险,差点就暴露了他的野心。
现在,就看父皇怎么说了。
李泰收回目光,随后看向了李世民的方向。
李世民此刻也是收起了之前的笑容,毫无疑问,李承乾放弃太子之位的打算同样给予了李世民无与伦比的冲击。
不过,好歹李世民这些年经历了种种的阵仗,早就喜怒不形于色。
李世民望了眼身前的李泰,对其挥了挥手,示意李泰离去。
李泰显然不准备离去,他还想看看接下来事情如何发展。
“父皇。”
“嗯?”
李世民一个眼神示意,李泰当即偃旗息鼓。
他有些恋恋不舍地退出了太极殿。
回头望着敞开大门的太极殿,李泰的心中升起了一丝不真实的感觉。
刚才,大哥确实说过要放弃太子之位吧。
李泰抬头看了眼天上已经升起的太阳,心中有些怅然若失。
有时候,追求了许久的东西,一下子就要到手,反而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太极殿中。
李世民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他心中有太多的问题想要问问他的这位太子,刚好趁着两人独处的时间,将这些事问个明白。
“承乾,你为何会提出放弃太子之位?莫非是因为朕偏袒青雀?”
这是魏征之前不止一次与他提及的,当时的他虽然点头答应,但是并没有将之放在心上,依然对青雀疼爱有加。
谁让青雀同样是观音婢的儿子呢。
现在承乾想要放弃太子之位,李世民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如此。
面对着李世民的询问,李承乾摇了摇头。
虽说李承乾之前确实对父皇偏袒青雀不满,但是如今的他也已经看淡了。
他身为儿子,总不能说父亲的不是。
“父皇,恕儿臣能力有限。”
李世民摇了摇头,显然对于李承乾敷衍的回答不甚满意。
“承乾,你身为太子已经十年,辅政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太子之位上你没有做错什么,也没有贪图过什么,处理朝政也处理地井井有条,可以说,历朝历代,没有太子能够做的比你更好,何来能力有限之说。”
李承乾沉默片刻的时间,最终缓缓开口。
“父皇,如今看来,稚奴显然较之儿臣更加合适太子。”
“哦,理由呢?”
李世民虽然知晓,如今李治所献上的一切都是李承乾所献,但是他想要听听李承乾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将那些那偌大的功劳安放在稚奴的头上。
“稚奴献上一系列的奇物,助我大唐走向强盛,昨日,还献上亩产千斤的作物,如此堪比尧舜的功绩,理当能够成为大唐的太子。”
虽说如此兄友弟恭的这一幕令得李世民有些许的动容,但是,现在可不是感动的时候。
“承乾,你为何知晓稚奴献上亩产千斤的作物一事?”
“因为稚奴经常来东宫,所以儿臣是从稚奴的口中获知。”
“承乾,朕已经知晓稚奴献上的作物与你有关。”
令李世民有些意外地是,李承乾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神色依然如常,仿佛早已预料一般。
“承乾,你难道没有什么想说的吗?例如那些奇物的来历。”
回应李世民的依然只有李承乾的沉默。
“唉。”
李世民有些颓然地挥了挥手,示意李承乾离去。
“父皇,儿臣恳求您考虑儿臣的提议。”
“走!”
见父皇下达了逐客令,李承乾并未多说什么,而是缓缓退出太极殿。
今日之事,并没有像他想象中那般顺利,他如今还是大唐太子。
接下来,他又该如何行事呢。
或许,接下来这段时间,他又要在出趟远门了。
既然他之前没有犯错,那他就犯错吧。
太子消失,这个错误应该够了。
李承乾如是想着,向着大兴宫的外走去。
与此同时,一人也在快速地向着太极殿的方向急速赶来,正是楚国公尉迟恭。
他有一个重大的消息要想陛下禀告。
就在昨日,他与叔宝见到了张飞口中的关羽与赵云。
如两人之前猜测的那样,这两人与历史上的关羽与赵云颇有相似之处。
光是关羽那面如重枣的面庞,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当然了,长得像是一方面,更令尉迟恭侧目的,是两人的武艺。
总体来说,双方是五五之数。
对方是因为兵器的原因,而他与叔宝则是年纪的原因。
结合着之前叔宝的想法,尉迟恭觉得,他也应该将这件事和陛下禀告了。
结果,尉迟恭在前往太极殿的途中,遇到了李承乾。
尉迟恭动作不慢,对着李承乾行礼示意。
“太子殿下。”
“楚国公,可是要见父皇?。”
“确实如此。”
“父皇就在太极殿中。”
“多谢太子殿下。”
李承乾说完,便是脚步不停地离开了大兴宫。
看来,陛下已经与太子殿下见过面了。
望着李承乾离开的背影,尉迟恭喃喃自语道。
不知道陛下有没有从太子殿下的口中得到些什么消息。
很快,尉迟恭回过神来。
还有正事。
他赶忙向着太极殿的方向赶去。
“来人,起驾,准备出宫,前往昭陵。”
昭陵,是皇后长孙氏的陵墓,如今的这种状况,李世民想要与观音婢谈谈心。
“陛下,楚国公在外求见。”
“敬德,他这时候来干什么。”
李世民一脸疑问。
尉迟敬德应该是根据他的嘱托,在监视着太子,但是如今看来,似乎并无收获。
他也并没有怪罪尉迟恭的意思,毕竟太子经常待在东宫,想要获知承乾的消息也是极难的。
“宣。”
尉迟恭一路小跑,进入太极殿中。
“陛下。”
尉迟恭向着李世民拱手行礼。
“敬德,今日来所为何事?”
“回陛下,臣来禀告近日的调查结果。”
听闻是调查结果,李世民好奇地询问。
“敬德,那结果如何?”
“陛下,接下来我说的,可能会超出预料。”
尉迟恭抬眼看了眼李世民,有些吞吞吐吐地说道。
“行了敬德,你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婆婆妈妈了,想当年,当我犹豫要不要进行玄武门之变时,你可是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尉迟恭脸上也是露出了追忆之色。
想当初,在陛下还是秦王之际,面对着咄咄逼人的太子李建成,他们便决心反了。
当时他还说过一句话。
秦王持弓,他尉迟敬德持矛,这天底下谁能挡得住。
如今……
他老喽。
尉迟恭的回忆稍纵即逝,他没有忘记正事。
“陛下,根据臣这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了太子最近是携带了很多陌生人来长安。”
“很多陌生人?都有哪些人?”
这段时间李世民正处理着政事,并没有注意到李承乾的这一动作。
“其中孙真人那有两人,太子殿下也安排三人,根据……根据我的猜测,这几人可能大有来头。”
“大有来头?”
李世民看了眼尉迟恭,心中的好奇被点燃了。
能被尉迟恭称作大有来头之人,对方会是谁。
“据臣的推测,那三人可能是关羽,张飞,赵云,孙真人那的两人很有可能是张机与华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