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唐重臣的惊讶

三日后,大兴宫,太极殿。

今日的太极殿极为热闹,李世民坐于首位,其下坐着数人。

赵国公长孙无忌,郑国公魏征,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宋国公萧瑀,永兴公虞世南,莒国公唐俭,大唐的中流砥柱全都聚集于此,跪坐在朝堂两侧。

他们聚集在此的目的很简单,乃是陛下准备对如今大唐的兵制进行改革。

所谓的府兵制,乃是西魏时所创,最大的特点就是兵农合一。

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闲时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与屯田制的农户是农户,军户是军户,截然不同。

而今日探讨的议题,就是将府兵制重组划分。

李世民看着下方众人各持己见,便知晓今日恐怕拿不出个章程了。

这时候,一位宦官踱着步进入宫内。

“启禀陛下,晋王殿下在外求见?”

稚奴嘛。

难不成又带来了一些新鲜的玩意。

李世民没有犹豫,直接了当地让李治进来。

“宣。”

随着李世民的一声令下,场上也就归于了沉寂。

李治缓步走入殿中,就见到今日大殿之上,有着近乎于大唐一般的肱股之臣。

年仅八岁的李治有些忐忑。

虽说他不止一次地献上过奇物,但是之前献物,都是独自一人或者是仅仅几人在场,如今却……

感受到李治望过来的目光,长孙无忌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还有一人,也做出了与长孙无忌一般的动作。

那就是申国公高士廉。

两人做出如此动作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两人都属于外戚。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李治的舅舅。

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舅,李治的舅公。

看着舅舅与舅公对自己点头示意,李治很快平静了下来,只不过还是有些惴惴不安。

因为,他这次献上的东西实在是有些石破天惊了。

他指的不是那些对讲机,无人机等事物,而是那些作物。

他之前仅仅从兄长那获知那些作物的产量惊人,但是却没有想到这么惊人。

各个亩产千斤。

这个功劳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大了。

“稚奴见过父皇,赵国公,郑国公,梁国公……”

李治问候了一圈,李世民也在这时候开口。

“稚奴,今日来此,所为何事。”

“父皇,儿臣要献物。”

李治从袖口处掏出一本奏疏,双手奉上。

一旁的宦官将之交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在座众人的脸上皆是好奇之色。

虽说晋王殿下只有八岁,但是在座众人都不敢小瞧。

他们已经或多或少听过一番这样的传言,那就是热气球是晋王殿下所献。

就是不知道这次,晋王殿下会献出何等奇物。

李世民此刻却一头雾水。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稚奴提交奏疏,之前可从来没见过。

这下子他更加好奇,奏疏上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了。

接过奏疏,李世民将其打开,目光在奏疏上不停的扫动。

确实,像之前那样,奏疏上全是一些之前没有听说过的物件。

对讲机,无人机,太阳能板,蓄电池。

还附带着使用方式。

不得不说,与之前的望远镜与热气球相比,这些物件操作起来有些繁琐,难怪需要奏疏。

不过,虽然繁琐,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

以如今大唐的军队,配合着这些奇物,简直就是如虎添翼一般的存在。

难道这些都是承乾带来的吗?

李世民如是想着的时候,他的目光瞥向了下一页。

很快,这位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大唐皇帝面露惊诧之色。

长孙无忌也在偷偷打量着李世民的神情,当他看到李世民脸上露出此等神情时,心中甚是纳闷,陛下这是看到什么了。

李世民此刻,看到了之前那些作物的产量。

虽说他已经在内心做好了高产量的准备,就例如亩产较之现在的大唐产量高上一百斤左右,这已经是很夸张的数据了,但是万万没想到,这粮食的产量竟然这么惊人!

不,可以说是骇人!

麦与稻谷的产量是大唐的三四倍,至于那什么名为番薯,玉米等一系列的产物,则是更加夸张。

十倍都不止。

平复了一番激动的心情,李世民将手中的奏疏扬了扬。

“莒国公。”

李世民呼唤莒国公唐俭的目的很简单,因为对方除了是大唐的国公之外,还有着另一层身份,那就是大唐的民部尚书(户部尚书)。

“臣在。”

“稚奴的奏疏你过目一番。”

这下子,在场众人心中升起了无限的好奇。

年仅八岁的晋王李治,究竟献上了何等的奏疏,竟然需要莒国公出马。

莒国公唐俭也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既然陛下将奏疏递到他的手里,那他肯定是要看上一看的。

接过奏疏,唐俭便开始查看起来。

上面净是一些之前闻所未闻之物。

唐俭也想起了之前陛下带众人观看热气球飞天的场景,传言就是晋王所献。

莫非,陛下这是打算让民部出钱,来制作这些奇物?

随着唐俭的继续往下看,瞬间,这位掌管大唐财政的民部尚书脸上露出骇然之色,他看到了奏疏上的那一串惊人的产量。

“陛……陛下,这是真的吗?”

无怪乎唐俭如此惊讶,因为他看到的数据实在是太过惊人了。

奏疏上明确地指出了,大唐竟然有亩产千斤的作物!

这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唐俭刚想要反驳,却止住了说话的势头。

因为这份奏疏是晋王殿下献上的。

在座众人看到唐俭的反应,均是有些愕然,要知道莒国公唐俭可不是普通人,在高祖起事之初就跟随高祖了,之后屡建功勋。

可以说,莒国公唐俭见识过的大场面已经多的数不胜数了。

究竟是什么消息,令得这位大唐功臣说话都不利索了。

“稚奴,这数额可正确?”

“回父皇,数额准确无误。”

李治回答地斩钉截铁。

因为收割作物的这段时间,他可是跟着兄长一同来到田地中,亲眼看着作物被收割,称重。

可以保证,数额绝对没错。

得到李治肯定答复的唐俭心头狂震,低下头准备继续翻看奏疏。

李世民打断了唐俭的想法,他准备让在场众人都沾沾喜气。

“莒国公,将这份奏疏传阅下去吧。”

“是。”

唐俭恋恋不舍地将奏疏传递到永兴公虞世南的手中。

很快,在座重臣已经全部看过一遍。

他们的神情与之前的莒国公唐俭一样,都写满了震惊之色。

这个消息太过惊人,意味着什么在座各位都很清楚。

大唐不会再饿殍遍地,不会再有饥荒。

大唐迎来盛世。

但是有两人,却明显地露出思索之色。

一人为赵国公长孙无忌,他可是知晓他的这位外甥献上的作物来自何处。

但是,长孙无忌现在并不能理解大外甥的所作所为。

这可是天大的功劳啊,恐怕高祖,陛下的功绩,与这功劳想比,都不值一提。

这是足以影响后世,载入史册的功绩。

这等功绩,为何要假手于人?

如果直接献给陛下,那太子之位将稳的不能再稳。

沉思的还有一人,乃是郑国公魏征,虽然这些粮食的出现,对于大唐是一个天大的好处,但是与之相对的,是不是晋王李治的功勋那就大到了无以复加。

现在陛下已经有些溺爱魏王殿下,如今再加入一个晋王,毫无疑问,会使如今大唐不稳定的局势再生波澜。

“走,诸位,跟随稚奴前往看看,这所谓的亩产千斤的作物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真的像稚奴你说的那样,此乃大功一件,增加食邑千户。”

虽说奖赏千户实在是太过夸张,毕竟一位亲王,最多也就不过食邑万户,这一下子就等于增加了一成的食邑。

但是出奇的,在座众人都没有反对,即使是一向苛责的魏征也是如此。

他们都清楚,如果真的像晋王殿下说的那样,那么增加食邑千户都算少的。

第二日,东宫内。

得知稚奴昨日已经将作物等一系列事物都献给了父皇,李承乾也在东宫内开始整理衣裳,他一会就要进宫去面见他的父皇了。

他的身后,站着一位风姿绰绰的妇人,乃是他的太子妃,秘书丞苏亶长女苏氏。

虽出生于武功苏氏,但是苏亶所担任的秘书丞乃是一个小官,从五品,负责掌管书籍,算不上望族,也就不用担心将来后宫干政的风险。

自从两人贞观九年成婚后,也算恩爱有加,相敬如宾。

“殿下,已经确定要如此行事了吗?”

苏氏为李承乾整理了一番衣服,对着李承乾开口说道。

这段时间,她也是从太子殿下的口中知晓了很多后世之事。

每次太子殿下回来东宫,都会给她讲述他此行的见闻。

甚至太子殿下还曾想将她带去后世,但是无奈,她并不能前往。

“没错,恐怕从今往后,孤就不是太子,你就不是太子妃了。”

李承乾站在苏氏的对面,语气平静的说道。

对此,苏氏倒是没有太过激烈的情绪波动,只是缓缓地点了点头。

“殿下,无论做出什么决定,妾身都会支持你。”

李承乾在告别了苏氏之后,并没有乘坐马车,而是准备步行前往太极殿。

两者之间的路局并不远,算上露出的弯弯绕绕,也就一两里的路程。

离开东宫的李承乾,回身望了眼身后的东宫。

自从他八岁成为太子,居住在此地已经快十年了。

现在的突然离开倒还有些让人不舍。

当然,李承乾对此也并没有太过留恋,而是继续向着太极殿的方向走去。

不得不说,今日之事很不凑巧,李承乾在前往太极殿的途中,遇到了他的四弟,魏王李泰。

见到李承乾的刹那,李泰那张胖胖地脸上难掩惊讶,据他所知,最近他的这位好大哥一直神出鬼没,没想到今日却被他碰上了。

不过,他没有忘记来此的目的。

那就是在父皇面前刷一波存在感。

这些日子,他可是有着浓重的危机感。

他的九弟稚奴,不知道干了什么事,食邑一路飙升,竟然涨了快要有两千户。

这什么概念!他的食邑也就一万户。

涨了两千户意味着什么,食邑涨了两成!

这对于李泰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皇子削食邑,很常见,做错了事,削减两三百户都是很常规的操作,但是如果是涨食邑的话,那就罕见了。

除非是立下汗马功劳,不然光凭父皇的喜爱,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达成涨食邑这一要求的,愿意就是朝中大臣会反对。

因此,即使他深受父皇喜爱,平日里父皇也就给他一些赏赐,而从不提食邑之事。

现在的李泰,在不清楚他的九弟在干了什么的情况下,决定听从文学馆众人的意见,将他最近想到的一个打算告知父皇,相信凭借此等功绩,他一定能够在父皇面前出尽风头。

“大哥。”

李泰见到李承乾,还是有礼貌地打招呼。

虽说他看上了太子之位,但是可不能提前暴露出来,因此一些礼节还是要遵守的,不然就会被御史狠狠地参一本。

“青雀啊,多日不见,你找父皇有事?”

“是有些事情,难道大哥也有事情?”

“没错,刚好我们同路,不妨咱们一起去面见父皇?”

李泰考虑片刻,还是决定与李承乾通行,两人齐齐向着太极殿的方向走去。

在行走的过程中,李泰也在打量着在他面前行走的李承乾。

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他与大哥数月不见,眼前大哥的变化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以往在见到大哥时,虽说大哥表面上看起来儒雅随和,但是与这般的大哥相处起来极为极为不适,因为他感觉得出来大哥对他的敌意。

这也是想当然的,父皇对他可是疼爱有加,甚至将他安排进武德殿居住。

要不是魏征那老家伙,恐怕他现在距离太子之位更近了一步。

不过,今日的大哥,却带给他一种别样的体验。

没有了往日的敌意,整个人带给他的感觉就仿佛如沐春风一般。

属实怪异。

而且,大哥的身姿,好像较之以往更加挺拔茁壮了一些,看着大哥的背影,他竟然看到了父皇的影子。

李泰晃了晃脑袋,将这些多余的想法排除脑外,继续跟着李承乾向太极殿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