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变故


苏兰被突然冲出来拦在她身前的男人吓了一跳。

就在对方的巴掌就要扇过来的时候,她一个闪躲,避开对方的巴掌,随后反腿一脚,踢在了男人的后膝盖弯。

男人没想到这娘们这么厉害,一下失去平衡摔倒在地,连声叫疼。

刚刚还步履蹒跚的老妇人见状,也顾不得去看她的“儿子”,而是想要去抓梁书弗的胳膊。

“你个死丫头,不顾你爸你奶,跟这个水性杨花的女人跑,我真是白养你了”

梁书弗虽然惊讶苏兰身手,但自己动起手来也毫不含糊。

她一把抓住竹篮边沿,使劲一拽,然后往上一扬,只见里面的东西和粗麻布全飞上了天,然后掉在了地上。

一声声的“啪—唧-”想去,地上落了一滩的鸡蛋黏液。

“啊,我的鸡婆子!”

老妇人大叫。

哦呵,还挺敬业。竟然真用了一篮子鸡蛋。

不过他们可能也没想到会失败吧,所以就装了一篮子的真鸡蛋。

梁书弗想到苏姨破掉的口袋和丢了的东西,心里明了。

她们这是一出站就被盯上了。

老妇人指的那条巷子,估计有人埋伏在里面,只要等她们一进巷子,就会被强拉着带走。

这种人贩子,她只听村上人闲聊时说起过,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真遇上。

要不是她发现老妇人的方言有点问题,说不定她们就真跟着老妇人去巷子了。


这边的动静很快就吸引了一堆人的围观,车站工作人员也很快赶来。

“怎么回事?”

工作人员问。

老妇人恶人先告状,“同志啊,你们可要帮我们做主啊。吶是安羊乡十六大队的,这是吶儿媳妇和孙女。

吶儿媳妇不守妇道勾搭上一个县城人,去年过年她卷了家里的钱跟人跑了。

吶这孙女也嫌弃家里穷,跟着她这个不要脸的娘去认贼作父!

今天吶来县城卖点鸡婆子,吶儿子顺便去化肥点买化肥,却撞到了找了好久儿媳妇孙女两人。吶儿子想让她回家,她不仅不搭理吶儿子还把我儿子打了。我气不过,但又太想孙女了,就想和她说说话,哪知道她也不认我们。”

老妇人和地上的男人穿得十分朴素,就是当下劳动人民的最常见装扮,而梁书弗和苏兰穿得确实不错。

大家都是同情弱者的,老妇人的故事中她们母子过于可怜,于是大部分人都在谴责梁书弗她们。

男人这时也爬起来了,“媳妇,我不介意你之前做的事,你和外面那个男人断了,我们一起回家。我以后一定努力赚钱,让你过上好日子。”

说着就要去搂抱苏兰。

梁书弗对着他大喝,“站住,我们不认识你!”

老妇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控诉,“丫头,你不认过了几天城里日子就不认亲爹了啊,你怎么变得这样?走,奶奶带你回去,以后踏踏实实做人。”

旁边有人开口,“小姑娘,你奶奶说的对。”

“你可不能学你那个妖妖娆娆的妈,呸,真是不要脸!”

“哎,这男人一看就老实,真是可怜。”

“瞧那女人穿得用的,那个奸夫倒是舍得给她花钱。”

“女人长得漂亮就会乱勾搭,所以娶媳妇还是要娶那种老实本份的才好。否则就和这女人一样给男人戴绿帽子。”

苏兰听到这些诋毁她的话,气得脸色通红,“我不认识你!”

“媳妇,我知道你嫌弃我没本事,但我们都结婚好多年,孩子都这么大了,你怎么能昧着良心说这话?”

工作人员听到这是一出家庭纠纷,就大声呵斥,“家里的事你们自己私下解决,这里是公共场合,要注意影响!”

全市正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他们车站作为人流众多的一个场所之一,面对的挑战和压力特别大。

今天两人已经处理了不下十起的各种纠纷,有偷窃的,有拉货价格谈不拢起争端的,两人忙得连午饭都没吃,没空管这种狗屁倒灶的家事。

老妇人和男人闻言欣喜若狂,两人过来赶紧一手拽一个人就要走。

“等等!”

梁书弗避开老妇人的手,拉着苏兰避到工作人员身边,“我们不认识这两人,我怀疑他们是人贩子!”

工作人员听到人贩子两个字,皱起眉头。

这两年人贩子又开始冒头了,他们长途车站也是一个重灾区。

“你有什么证据吗?”

“我们有介绍信,上面有我们的名字和籍贯。”

梁书弗道。

这年头出门在外,都要籍贯所在地开介绍信,类似古代的户籍文书一样。

男人听了梁书弗的话后眼神一闪,但是接到老妇人的眼神后就又按下了话头。

工作人员:“介绍信呢?”

苏兰掏了下口袋,才想起口袋被划破了。

男人一直盯着她,发现她拿不出来,立刻道:“同志,我女儿在撒谎,我媳妇跟人私奔,怎么可能有介绍信。”

“是吗?可我们就是有介绍信,对了,我阿姨还有工作证。”

梁书弗从孙秀芹给她缝在胸口内侧的夹层里抽出一张纸和一本证,递给车站工作人员。

“同志您看。”

工作人员互相传递着看了介绍信和工作证,在看到上面写的内容后,表情严肃地问男人,“你说这位女同志和这个小姑娘是你妻女,那她们的名字叫什么?”

男人没想到她们的介绍信还在身上,瞬间呆住了,听到问话后磕磕碰碰回道:“我媳妇,我媳妇叫郭亚,女儿姓刘,叫刘美美。”

工作人员互看一眼,指着他道:“胡扯!人家根本就不叫这个名字!”

梁书弗对着男人冷冷道:“我们根本不是母女。这是我阿姨,虞县县城人;我是她的侄女,虞县河口村人。”

另一个工作人员拿起挂在胸前的哨子,塞到口中准备吹响。

男人见状着急了,“介绍信和工作证肯定是伪造的!她们就是我媳妇和女儿。”

老妇人视线四处转悠,在看向一个方向后就大喊:“同志,你们不要被她们忽悠了。我儿媳妇跟人私奔后就改名换姓了,所以我们找了一年多都找不到人。但她和孙女的长相我们不会认错,这点我们村的人都知道。”

这时的人群中挤进来一个短头发中年妇人,她“咦”了一声,然后喊:“这不是毛阿婆和刘家兄弟吗?你们不是来县里卖鸡蛋的吗?”

接着这个女人看向梁书弗和苏兰,“这不是跟人跑了的刘家媳妇和刘美美吗?刘家兄弟,你终于把人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