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东北方向,王骥所部。

这是优势最大的一处。

战力上,王骥手下是北军加河内骑士的组合;兵力上,他足有步五千、骑七千,比对面的万骑单位人也多。

王骥是军中老人了,打仗特点主要两个字:一叫稳、二是阴。

作为皇甫家嫡系故将,他对于传统兵法的运用是相当成熟的,具体成熟体现在——他始终把七千个河内骑士藏着!

也就是说,对峙多日,在折兰月的视野中,对面只有五千北军。

但他依旧没有轻敌,需知那是五千北军,而且占住了一片高坡地形。

对峙前几日,雨水不停,双方都没有战斗的欲望——大雨天,弩作废、弓被削。

这对于擅长骑射的西原人而言,是巨大的限制。

直到雨停后,折兰月开始进攻了,打击方法也非常简单——递近、射箭。

等汉军一动,他们立即后退拉开,绝不硬碰硬。

等汉军退回,又立即拉过来放箭。

没错,就是后世所谓的风筝打法。

简单无脑又无解,如果你追不上,就会被一直射到崩溃。

事实上,寻常军队,在经历几番箭矢打击后,军队就会开始崩了。

这和厮杀不同。

厮杀是硬碰硬的对砍,哪怕我个对个砍不过,多死几个人总能换一个吧?

可被风筝,那是生生憋屈死!

面对折兰月这种灵活打法,王骥和皇甫超逸则以‘笨拙重击’反打。

所为笨拙,就是站在那不动,凭盾大甲坚硬抗!

恰好,这是步兵营的长处。

别看步兵营这名字取的轻易,彼辈可是当世最硬的重步兵!

一个个就像铁王八,移动缓慢,防御无双。

主武器是盾牌,附武器是短锤。

长枪几乎没有,有长度也不会超过人长。

他们成排立在那,就像是一个个铁罐头。

防御虽厚,他们也不会傻傻得用甲去扛对方的破甲箭——大盾往前一立,那就安全许多了。

而重击,就是依靠射声营。

射声营是不用弩的,因为弩威力太小了。

没错,正常来说,弩的威力是不如弓的,不正常的那是床弩。

他们用的是超重弓——所以那些射声营将士胳膊非常粗,上围极度夸张。

在敌人骑兵递近后,他们会张开重弓还击!

如此,双方的正面数据便有了:

西原军,人多、移速快、攻速快、灵活程度高;

汉军,人少、几乎没有移速、攻速较慢、但防高攻高。

双方反复拉扯,可称平分秋色。

“这王骥只会打呆仗!”折兰月恨得牙痒痒。

他动用过数次诱兵战略,但对方别说上套,连动都不带动的!

有重步兵的保护,那些射声营将士太安全了,己方虽然灵活,但在对射中根本占不到便宜。

“王子勿忧,长期来看,我们还是占忧的。”

参军做出分析:“彼辈能扛能打,唯独不能移动。我军可绕至其左右、身后,行袭扰之法,而后前后夹击。虽有巨盾,又能奈何?”

折兰月采纳其意见,立即加派人手,对王骥附近进行探查。

虽然相持几日,对面那个‘呆将’没有露出过其他军事力量,但还是稳妥一些的好。

王骥也太能藏了,愣是把司马震按在三十里外,折兰月怎么可能摸得到?

“可以袭之!”

他安排下了作战策略:一部从侧翼绕到王骥后背,在后用骑射战术进行打击;正面部队……直接冲上去,和他们硬撼!

“与重步兵硬撼?”诸将校有疑。

“以骑击步,可以弥补甲胄之劣,此其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