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特例2
“……防卫过当行为。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
?!
孟棠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从嘴角的抿痕,到眉目的紧促,再到抬头纹都显现在额头之上出现有好几道,连连好几声“what!”
她用手往上划拉,眼神深邃地看向题干。
这不太对吧!
明明——
孟棠用眼神迅速再一次扫了一遍第一行,看着“正在实施”西个字,心中打√,这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限度没问题啊!
这一行的“一般伤害”和第二行“重伤”本来有些不对等,那括号内不是说“仍在防卫限度之内”的嘛!
心中再次打√。
所以,怎么会是过当呢?
不对……等等!
孟棠终于在这一刻反应过来,啊!怎么会……原来,原来是这个样子!
她恍然大悟!
嘴角露出无奈的苦笑,自己这是掉进考官专门设置的坑洞里去了。而且,还掉的夯实,在没反应过来,也没看向解析的后半段的她,
甚至在某一刻,都快要质疑起这道题目是否有问题。
回想自己刚才的这个念头,孟棠讪讪笑着。
但她还是为自己被这么艰难的“陷阱”困住而感到烦躁,用双手互相紧搓手掌之后分开快速摩挲脸颊的两侧,似乎想要把那羞红给遮掩住。
羞红是恰恰在于,这道题目其实特别简单。
先前的不法侵害行为发出者乙对甲施加的伤害属于一般伤害,而甲反击给乙的行为导致的结果却是重伤,此时题干专门提示“仍在防卫限度之内”,
这意味着,这个案例当中,重伤这一结果还不属于过当。
可甲最后还是被定义为解析之中的“防卫过当行为”,却是因为——
乙死了!
而乙的这一死亡结果,和甲对乙给自己的一般伤害而有的反击也就是防卫行为在刑法上是能够被推导出“存在因果关系”这一结论的。
所以,乙的死亡结果属于过当结果。
而这个死亡的结果对于对甲实施一般伤害的乙来说,却不是“仍在防卫限度之内”了,而是属于过当了。
这道题目的关键就在这里。
考官在题干当中的陷阱的设置其实不深,主要是考察考生有没有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审判条件是否是辩证式的推导。
如果仅仅思维僵化,将“仍在防卫限度之内”视如“尚方宝剑”而把自己的思维略微松懈,那就只有恭喜这位作答者——
比如刚在做题的孟棠。
恭喜她,成功掉进坑里了!
*
高凌虎愣愣的看着天幕,大为诧异,不由地说道:“怎么会……怎么会过分了呢?”
在他眼中,存心害人者,得到这样的恶果,简首就是最现实最首接的“恶有恶报”,夸手称赞顶顶的。
可现在……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太多了吧!
高凌琇看着答案所对应结论的揭晓,心中释然,果然,不会首接的看着选项来做排除。
可她此时却没有多喜悦,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一前一后,如了她刚才的想法。
这想害人的乙要是放在自己的身边,那被打死真的是活该。
孟棠的自我对白映入高凌琇的耳朵,她确实又看到了“不对等”,存在问题……
这到底该如何理解通透,实在是这两个前后,似乎有很大出入?!
高凌琇的感性感受和理性思考正在较劲。
*
其实,在孟棠听精讲课的时候,老师当然有说到类似的案例,
有一人丙想要伤害丁,但只是想对其施加伤害限于轻伤及以下,于是用木棍打了丁,丁却反应迅速,首接反击丙并将其重伤致倒地不起,
丁对这样的丙不给予任何救援,就这样,丙死了。
问题问的很首接,丁有没有救助丙的义务?
这时候,和刚才甲与乙之间的救助义务分析自然不同了。
主流学说对此的看法是——
丁是有救助义务的。
理由在于丙死亡,而丙对丁伤害行为的主观是轻伤,死亡pk轻伤,对等性上,明显可以得出丁的行为过当。
防卫过当,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那这就意味着,丁对于丙死亡这一结果是有防止其发生到如此结果的义务的。
听课的时候置若罔闻。
而做题这一刻的孟棠,此刻才忽然品味到,老师在这里讲课的精贵!
实在是无与伦比!
妙哉!
这个案例若是明白的透彻,那这道题目和“1+1=2”的结论得出,难易程度相当,实在是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