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漫漫99
钱组长将资料翻出来,这是一份张苟儿,也就是后来改名张潮生的张苟儿的资料。
资料上显示,张潮生在八三年的时候结婚,他的长女也在八三年出生。
他将资料给李三妹看:“他那时候就跟别的女人一起过日子了,对方怀了他的孩子,他与对方结婚,生下一女。后来,送女方去港城,两人在港城接连生了四个孩子,所以,张潮生与其妻,一共生育五个子女,三男二女。妻子入了港籍,五个子女全是M籍。”
M县的人都只知道人家把事干大了,有老婆有孩子的,能送孩子出国,但是更多的知道的并不详细。
而李三妹的犯罪模式很‘传统’,很‘落后’,她是整个犯罪链条的末端,所以,她对外界消息的接收多是通过张苟儿,因此,后来的张潮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她知道的也一定不是最真实的。
若是知道张潮生能把妻子儿女保护的这么好,李三妹还会一直信任张潮生?
果然,这一份资料叫李三妹几乎疯魔,她在审讯室里大声的叫骂,骂张苟儿:“……他就是个臭掏大粪的……哪个女人见了他不躲远……他忘了他跪在老娘跟前叫老娘给他一回……三寸丁个东西,跟老娘上床的男人多了……哪个不比他能干……”
无数的脏话谩骂从嘴里倾斜而出,然后才说:“……怪不得他一直说,越是发达的地方,我越是不能露面……”说着,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来,“其实,那个时候偷DU很容易,去了就能想办法弄到新身份,然后再去其他国家……”
桐桐:“……”是的!理论上是可以的。隐姓埋名,可以过的很??好的。但凡张潮生为李媚想过哪怕一分,都会这么安排的。
但是,没有!张潮生在发现了一种赚钱方式之后,他自己从不去做过线的生意,而是把李媚利用了个彻底。
“他说为我好……我就找小地方猫着去了……他说生意不好做,我就想办法找些姑娘过去……我做恶人,他做好人……”
钱组长打断她,问说:“怎么做的恶人?”
李三妹:“……”她沉默了半晌,这才道:“就是小时候看见过的……那堂子里的姑娘不听话,有的是办法让她乖乖的,变成自愿的……”
“具体点!”
李三妹低了头:“把闹腾的最凶的拎出来,找几个十几个男人……其他人就都乖了!一旦有第一次了,之后就没那么难了。等调理顺了,都抢着去好地方……再被送到他手里的,那都是心甘情愿的……”
边上的女警蹭的一下站起来,钱组长严厉的看了一眼,对方才说:“喝水吗?我给你倒点水。”
“不能喝凉的!”李三妹这么说。
在这边监听的人忍不住给这老虔婆两下。
但是李三妹浑然不觉,她端着递来的水慢慢的喝着:“我真的是……被张苟儿给骗了。有了钱之后,那已经过了好几年了。我都忘了是过了几年了,我想再回去一趟!日子过的太难受,我想起姚大民就恨……”
“是他告诉我说,他上次回去把姚大民都弄死了,是出了车祸死的,还给了我一张报纸,县报,报纸上在征集线索,说姚大民被车撞死了,寻找目击证人……”李三妹就说,“拿了那报纸,我就再没想过回去,跟姚大民的恩怨就算是两清了。”
桐桐:“……”过了好几年之后,那应该是八十年代末了。那时候报纸都不好卖出去,给钱就刊登消息,几十个字的消息也就是花个几十块钱。几十块钱就把她给骗了,叫她深信不疑,认为张苟儿还能为了她去杀人放火。
钱组长就问说:“怎么在H省落脚的?”
“……六十年代的时候,那时候标准低,吃不饱是经常的。我们吃商品粮,还好些。但是以前……跟我养母关系好的那个……就是汪春贤的养母,她们那时候在乡下,日子不好过。当时他们彼此都有联系方式,写信呀!
我家里寄给过他们粮票,我跟汪春贤自小就认识……她原来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三岁上都不会说话,她不觉得孩子傻,带出来求过医,也上过我家的门,我们一直也没断了来往,后来知道她遭遇了祸事,我路过的时候专门看过她……”
然后呢?
“后来,我年纪大了,在外飘着也不是个办法。就投奔来了,彻底的落脚。再加上这边确实更便利……有那在我手里疯了的,弄来还一样卖,卖了生娃了,男方留着的不多,还是送养出去要点营养费……”
“一共卖出去多少个?都是什么人……”
“那我哪记得?”李三妹说:“真不记得了!有些也不值钱,我还专门去记?”
“总有记住的吧。”
“吴良买过一个,是从J省骗出来了,烈性的很??,收拾的狠了,关的时间长了,疯了。吴良买去,在家里也是叫她卖……还生了两娃子,这吴良是个狠人,能干事……李秀愿意跟,那就把家里那个处理了就是了……后来卖到A市啥河镇来着……有一对老光棍兄弟给买去了。那俩孩子一个送到P省,一个送到X省……具体的得问李秀和吴良,我不太清楚……”
钱组长放下笔,叹了一声,起身了。桐桐摘了耳机,这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工作。
现在手里延伸出来的是命案,还有吴良前妻和两个孩子的去向。其他的都是需要查证的!这里面牵扯到的可太多了,她的帮凶都有谁,这些人犯下的罪责一点都不小。
可关于命案,这又不是从李三妹的嘴里再能挖出来的,另一个嫌疑人张潮生据说在港城……,那是之前,现在还在不在,那就不知道了。
按照年纪,他已经是垂垂老矣。要说把人引渡回来吧,但得这边的警方先拿出证据,证明对方就是犯罪了。否则,凭什么呢?
就现在掌握的……只是警方的推测和李三妹的一面之词,不能将张潮生给敲死的。
可这些偏偏不是急就能急出来的。
当务之急,就是分出几路人马,一路是解救这个妈妈,其余二路是找寻被卖的那俩孩子。
桐桐跟拍了解救孩子妈妈这一组,这个女人被关在地窖里,在地窖里吃喝拉撒。另外还生了四个孩子!
两个老光棍,一个今年七十二岁,一个六十九岁。
四个孩子光着脚,脏兮兮的在院子里。大的今年十一了,是个女孩,不上学了,放了一群羊。小的才五岁,赤脚光屁股慢院子跑。另外还有一个九岁,一个七岁的孩子。
那被关着的女人头发白了,牙齿几乎掉光了,一件老旧的军大衣就是唯一的一件衣裳。看见她的时候,她连见了生人的羞涩都看不见,衣服敞开着,咧着嘴朝上看。
老光棍们看到这么多人来,浑不在意,问是不是买了个人,他们咧着嘴笑:“是啊……图便宜,买后悔了……啥也不会干……”
边上还有人起哄:“生了三个带把的,还想咋?”
老光棍们得意溢于言表,说起被关着的女人,跟说起牲口没啥区别,“好养活,也不吵也不嚷,我也没虐待。喂牲口的时候就记着喂她……关着她不是怕她跑,是怕她胡来……她跟个牲口一样,那些男人老逗她……丢人现眼的!”
桐桐更关注那个放羊的女孩,她都十一了。
她低声跟女警说了一声,女警把女孩带到一边去,然后面色严肃:女孩有很严重的妇科病。
老光棍不认女孩是他们的孩子,“买来就是带肚的……”
这事没法说清楚的事情!女孩上了三年学,就不去读了。只能给找个福利机构,可孩子还在问:“我家得羊该怎么办?我弟弟没没饭吃了……”
这两个老东西没否认对小女孩做过的事,他们没觉得错,只是觉得不是他们的闺女,养在家里……想咋就咋!
那么接下来,就是四个没人抚养的孩子。
这个被解救的女人今年四十二了,跟丢失的人口多方对比之后,觉得她像是一个丢失了二十二年的女孩。
当时的女孩在职校学裁缝,被招供到南方的服装厂,一走杳无音讯。
父母已经过世了,还有个哥哥,哥哥被找来,认出这是他妹子,但是这个做妹妹的也已经不认识人了。
当哥哥的哭了一场,表示无力照管。他自己的生活也很艰难,当年父母在世的时候,就到处跑的找妹妹,家里的生活就很拮据。
他当时是娶不到媳妇,然后入赘到妻子家得。不是他狠心,是真的做不到去照顾。
妇LIAN提出送到福利部门,他哥哥说:“我每个月会定期去看,将来也会叫我的孩子去看望,但是……其他的就不能了。”
十一岁的女孩哭着嚷着要跟妈妈和弟弟们一起生活,然后就被送到同一家福利机构。
好像能做的也只有这个了。
那被李秀和吴良送走的那俩孩子,能怎么办呢?一个已经十五了,一个也已经十三岁了。
两个孩子都不知道不是亲生的,一家是农村的,养父母失独,家里开着一家羊肉馆。这孩子学习不咋好,初中马上毕业了,却不太去学校,只在家里帮忙杀羊,煮肉,做生意。
养父母跟人炫耀,说他家祖传的羊肉馆后继有人了。小小的羊肉馆,每天人满为患,虽在农村,生活却富裕。不会继续读书,可也算是读完了九年义务教育,而今有一技之长,生活稳定,收入可观。
另一个在小县城了,母亲是侏儒无法生育,父亲是瘸子,两人拿着低保,领着各种政府福利。小县城有个院子,前面是铺子,因着残疾,免税。
侏儒母亲做裁缝活,接灵活;父亲在院子里做窗框之类的,接这种零碎活多少能赚点。
生活不算富裕,却也不是没收入。两人挣不来大钱,但小钱足够维持生活养孩子。
孩子的吃穿用度跟大部分孩子没啥区别。
当然了,这种家庭对孩子的性格各方面都是有影响的,但是除了把他留在这个家里,还能怎么去安排呢?
警方的调查甚至都没叫孩子知道。
另外两组拿了拍回来的视频叫桐桐看:“桐姐,你看一下。这种情况……”
镜头里那个十五岁的孩子脸上带着憨厚的笑意,他手脚麻利的将羊汤舀到碗里,然后撒上香菜葱末,“纯瘦的……一碗……辣子在桌上,自己调……加羊血的一碗……好的,马上来……”
他的养父在打烧饼,养母在边上招呼客人带收钱。店里还有帮工的数人,生活的和谐又美满。
另一个孩子背着书包回来,穿着干净的校服,养家的爷爷亲自接送,十三岁了,还坐在自行车的前面。孩子手里拿着烤肠,脚一踢腾一踢腾的。
再看看自行车头上挂着的卡通水壶,书包老人背在身上。
奶奶系着围裙站在门口,看见孩子回来了,赶紧回去应该是去盛饭去了。
孩子问说:“奶奶做了啥饭?”
“饺子!不是想吃牛肉馅儿的饺子么?韭黄牛肉馅的……”
桐桐问说:“这爷爷奶奶是干啥的?”
“爷爷今年六十了,以前是公交司机,退休了有退休金,晚上还出去开出租。奶奶是邮局职工,也都退休了……也有退休金。两家孩子的手续都是齐全的,全是按照领养的程序走的。
应该是抱养的时候不知道真实情况,大的那个给人家养父母说,这孩子是大学生闯祸了,生下来没法养;小的那个说是父亲去世了,母亲无力抚养,这才送养的。”
大家七嘴八舌,说起了这俩孩子。
“有个手艺,在当地又是老倌子,根本不愁生意。这种的……最安稳了。”
“小的那个孩子也不差,孩子都十三,再有五年就成年了。看爷爷奶奶那个样子,肯定是能照看到孩子成年的。养父母虽然残障,但都是上进的人,安安分分的往家挣钱。”就是小老百姓的日子呗。手脚齐全的人好些还不是这么过的?
“孩子养的挺好的!是吧?桐姐。”
桐桐点头,是的!孩子养的挺好的。
这是这件案子里的两个幸运儿!也是黑沉沉的案子里,唯一叫人欣慰的地方。这两个孩子遇到了好人,遇到了好人家。
所以,警方没有打搅,叫孩子们安稳平静的过他们的生活。
她就说:“这段影响封存起来吧。”节目里也不用!
“不用吗?”
“不用!”探究真相也是有边界的!如果媒体因为所谓的真相而枉顾正义,那与伤害他人的罪犯有何不同!
所以,它很有价值,但是——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