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漫漫93
“十三口子?”桐桐不在,他的作息并没有改变,还是非必要不应酬,早早就回来了。不在家,而是直接回金家跟父母住。
哪怕是陪着韩英看电视剧呢,他便是晚饭不在家吃,也都是八点半之前就到家了。
因此,桐桐打电话的时候,正在家里,一家子也都在呢。
觅觅从厨房端了草莓过来,坐在沙发扶手上:“一家子的女人和孩子,要是李三妹卖的,那她就是一个人卖了十二口子。”
寻寻摇头:“她一个人办不到的,她肯定当时就有同伙。”
是的!这得怎么欺骗,才能把一家子女人和孩子齐刷刷的骗走。以至于家里的男人都以为是别人拐带走了家里的女人和孩子,而不是她家出了内鬼。
要是早这么怀疑,当时又有照片,李三妹不可能逍遥法外这么长时间。
四爷就问桐桐说:“这算是跟你早就怀疑的一个点对上了?”
嗯!对上了。
桐桐怀疑,李三妹上面还有人。
李三妹想退的,她一个老太太,身上并没有那种过过纸醉金迷生活的痕迹,李三妹在来子镇那么长时间,敢问,外面的生意谁经营的?
那才是大头,不抓在手里?
如果她是主导者,没有不抓在手里的道理。
除非,李三妹的上面还有一个人,这个人才是真正的主导。也只有如此,在李三妹出事这么长时间之后,暗地里的营生一直没被抓到也就有了解释。
这个人是谁?李三妹没漏过一丝口风。可找到了李三妹就是李媚的证据,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挖出来。
他就是当年帮着李媚复仇夫家的人!
四爷提醒她:“这个人很可能早已经重新返回了老家,若是在外面经商发财了,很可能在当地就是个有名望的人。而今一打听姚家失踪的人口,又说找到了李媚,这必然是打草惊蛇了。”
桐桐心里又何尝不知道的?可办案跟私下查访不一样。异地就这点不好,想尽快查清,就得把各方都调动起来。可一旦调动,当地必然就知道了。
李三妹身后一定有一个男人,在姚家十三口失踪的情况下,若是同时有一个男人也失踪这必然会惹人怀疑的。所以,李三妹不敢再回的地方,而她背后的男人未必不会再回去。
他在外面赚到钱了,是体面人了。他很可能会回去捐款,回去办企业,会跟老家的当地保持十分良好的关系。
他在外面什么样老家人未必知道,但在老家一定有相当好的口碑,有十分好的人员,有特别广的人脉网络。
锁定这个人许是不难,但再往下走,一样是困难重重。
但总归来说,往前推进了大大的一步。
桐桐心里有数,跟四爷说:“我可能还需要往N省去一趟。”
“好!小心为上。”安全不至于有问题,就是怀着孩子,来回颠簸,难免疲惫。她只要能锁定人,往后推进的工作,锁定各种证据的工作,这都是需要依靠相关部门的力量。
急又急不得。
跟桐桐想的一样,钱组长说,再提审李三妹去确认李媚的事,李三妹三缄其口,再不开口说一句话。问了的多了,开始头疼,又耍起了无赖,拒不配合,现在又开始治病,说是需要就医。
钱组长他们一行也要启程,去N省调查这件事。
这件事连寻寻和觅觅听了都能想到,想谁也不惊动的带走家里那么多人,她一个没出远门女人,做到这一点太难了,肯定是有帮手的。
更遑论人家干这一行的,难道是吃闲饭的?他们不知道李三妹关着,而其他人撤的太麻溜,太有章法了,这是不正常的?
既然李三妹不开口,那就顺着她这条线往下查。
在M县,在外经商发了大财的,一个县城能有几个这样的人?所以,这个人不难确定,难的是抓住这个人的罪证。
既然要走,那就一起。
钱组长说:“林记者,你走的你的。”不用陪着咱们吧,你坐头等舱,咱出公差没这个待遇。怀孕的人,别陪着咱受罪了。
桐桐哪至于那么矫情,一个多小时的飞机就到了,真不至于。但是呢,她还就是觉得得分开走。
她跟钱组长说:“我在参与这件事,就咱内部知道?”
当然!这是H省的事,况且,这里面还有一部分是动用了私人关系,接触的都是专案组的人,就算是你们将来做节目,这不也有个事先得保密的流程吗?咱当然不会把这件事说出去。
桐桐就说:“那这件事,就没人会泄露,也就没人知道。”其他的知情人就是家里人,家里人都不是傻子,还怕多说了叫人知道给自己带来麻烦,更不会说了。
她就说:“你们身上都带着‘气’呢!”老鼠不一定见过猫,但一打照面,就能感觉到,你们便是便衣,也掩盖不了你们的身份。那边肯定知道姚家的案子牵扯出来了,李三妹的身份被叫破了,必然提防。所以,可能你们一露面,人家就知道消息,且盯上你们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单独行动,可能更方便。”
记者调查,其实就是到处走着问着。钱组长一再问:“你确定?你得能保证你自己的安全!”
“您放心,我不会拿我自己的命开玩笑的。”
同一个航班,但桐桐和李娜坐的是头等。
而且,桐桐难得的打扮的珠光宝气起来了。她在出发之前,去奢侈品店里,置办行头。里里外外的都,身上的首饰,平时挎着的包。
还专门买了假发,这么一捯饬,墨镜一戴,丝巾遮住下巴,李娜愣了愣,只能说这人有五成像电视上的林雨桐。
怎么就不像了呢?
桐桐就笑,手里拿着姚家的资料看了再看,然后递给李娜:“寄回家,咱们随身不再带这个。”
李娜接了过去,出门的时候去附近的邮局,寄走就好。
登机的时候,专案组的一行看到桐桐了,然后都愣了一下,有人跟钱组长夸:这化妆侦查课自学的不错。
这位的侦查能力是真的可能,从当年找林雨果就能看的出来。她这记者当的,还不如转行呢。真的,她要考公说不准还真能考进来。
钱组长朝那边点头之后,就说几个人:“出门在外,谨慎是对的。”跟人家学学,在外面绝不多话。
行!不多话。
从内心而来,竟然有了一种兵分两路的感觉。
上飞机的时候还相互打招呼,一下飞机,本来也碰不上,那就不用客气的去碰了。
桐桐到了地方四爷让分公司的人把桐桐接走了。
而今公司做的是打印机、复印机,分销、售后,这都是需要处理的。总有大的经销商和分公司分散在各地,私下的打个招呼,叫帮个忙,给安排一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就是住宿也是分公司帮着安排的,什么林雨桐?四爷也没说这是林雨桐,公司给开的房间,桐桐拿了房卡,就这么大点事。
安排的人也不知道这是谁,只说帮总公司哪个助理的忙,也搞不清楚。就算是私人帮忙也没啥,给钱很大方。
这不知道是谁家家属的人,在省城只说一晚,说是要到M县去。
M县有啥?
桐桐跟这经办人打听:“听说那里有铜矿?”
“不是有铜矿,是刚勘探出有一定的铜矿储备……”这人就明白了,“您是投资矿业的?”
“这件事……还请保密,我们是来打前站的,想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
明白!投资做生意嘛,了解地方政府,整个投资环境,周围的地皮种植了什么,征收土地需要付出什么代价,需要准备的东西确实挺多,提前踩踩,这才是正常的。
这人马上给安排:“公司就有M县的人,要不,我给您安排一个向导?”
“那再好不过了。”桐桐说着,硬塞给对方一个红包:“您留着,给你添麻烦了。”
这人没推辞,托人办事,收个红包正常的。
于是,派了一辆车,顺便有了司机和向导,当天下午,就启程往M县区了。
桐桐给钱组长发了消息,告知她的去向。
钱组长很小心,叫桐桐把经办人的身份,向导的身份,所乘坐的车的车牌号,都发给他。另外,一天汇报三次定位,告知他具体的地址,不要延误,必须确保她的安全。
桐桐一一答应,积极配合。
这向导叫郑明,三十来岁的年纪,家就在县城,挺能白话的。李娜跟他搭话,他都能把家里的底子掏出来叫你看。
又爱炫耀自己的人脉,说他姐夫的姨夫是哪个局,说他姑父的妹夫跟谁谁谁是什么关系,好似M县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李娜就说:“南方人都爱做生意,像是中原的省份,会做生意的人少,能把生意做大的人也少。大家都恋家,能在家门口工作就比去外面闯荡强。”
郑明先是点头,隔了好一会子才说:“那倒也不全是,我们县也有早早的就出去了,赶上八十年代初那一阵子东风,说是在南边挣了大钱了。人家一直也在南边,但是家里的兄弟子侄那真的是跟着发达了,县城里最大的步行街,是人家大侄子的;县城里最大的商场,是人家二侄子的……是个有本事的人。”
“那是赶上时代红利了。”李娜看了自家老板一眼,继续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赶在八十年代出去的,都是年轻人。这么算起来,这人也是刚到中年,正是干事业的年纪。那他家侄儿多大?”
“哪呀?他离家的时候都四十多了。算起来,现在年纪也都不小了。他那侄儿现在都四十多了,你想他能有多年轻。不过人家也不太回来,听说常年在港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