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漫漫71

生活还在继续,刻意做什么那大可不必。

过日子嘛,回头看,是一日一日熬过来的;往前过,日子总归还是要一日一日的过的。

桐桐把寻寻送去录综艺去了,这是没有什么危险的。邵维负责的项目,这个人的嘴是真的不好,但人是有底线的人。

把寻寻交给她是可以很放心的。

觅觅一个人忙前忙后,忙碌着收拾她的店,总归是有事干的。

金运达和韩英偷偷去看过,那店还很乱,没规整好的情况下,地上随便铺个毯子,随便一个架子放着镜子,化妆箱往边上一放,她就能开工。

可能北漂找活的人多吧,她总也顾客光临。

干活的时候,觅觅完全变了个人。冷着脸,大有爱化不化的样子。客人说:“眼线是不是……”

她把手里的工具递过去:“你化。”

客人便不说话了,许是真的化的叫人满意吧,每次过去偷偷看,还都有排队等着的。

他们是不懂的,年轻人现在是不是都好这个调调。

韩英还专门问化妆出来的姑娘:“……态度也不好,你还来吗?”

“来呀!只要化的好,为什么不来?挺个性的店,挺个性的化妆师……”不像是为了挣钱,单就是为了化妆的。

韩英:“……”那大概……或许这样也真的能生存吧。

后来,还看见觅觅买了许多的衣服,家里的司机说是叫帮忙去拉,结果二楼全都是各种的衣服,简易的衣架一排排的,这里的衣服就那么挂着。

没几天,还招募了两个员工专门负责二楼。这店里的客人好像更多了。

好些人来这里整体造型,衣服租出去穿一天还回来,要给租金的。只要有人穿过了,就必须送去干洗,然后消毒处理,再重新挂起来。

里面的衣服竟然没有重复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

晚上了,很晚了不见觅觅回来,韩英自己去店里看,店里也没人了,觅觅一个人拿着衣服,在衣服上画了很多画……

一堆的白T恤,因为画不同,便不同了吗?

她没打搅,只叫司机在外面等着,什么时候忙完,什么时候把人送回来。

夜里车水马龙,世界变化可真快,快的她像是一睁眼,世界便不一样了。

金家要上林家去,桐桐跟家里打电话,把时间说了。

“你不回来?”

桐桐看着手里的资料,跟电话那边道:“我不了!我得上班了。”

哟!这就真上班了。

“你们看着安排,怎么都行,我们忙着呢。”

行!那你忙吧。

桐桐对着镜子看了看这一身打扮,没毛病,包一拎,这就能走了。正式上班第一天,先找刘富民,“刘主任。”

刘富民就一看进来的人,就笑着招手:“进来!”

“休息好了?”

“好了!”

刘富民叫桐桐坐,然后还亲自去接水:“之前跟你联络过了,有几个访谈节目,准备好了?”

是!随时能配合。

刘富民给打了电话,“那你办入职手续!”说着,主动伸出手来,“欢迎你呀,小林。”

“一定努力!”

办了入职手续,这才去见王桥。

一般的新人入职,王桥是不管的,但这个很特殊,她是上过第一线的,去过最危险的地方,坚持在最危险的地方坚持了最长时间的人。

“小桐!”王桥笑道:“欢迎!欢迎!”

“您的兵前来报到了。”

“好!精神。”王桥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来!坐。”

桐桐坐了过去,正襟危坐。

“不要紧张。”王桥一脸的笑意,“怎么样?对以后得工作,有什么打算?”

桐桐将准备好的请战书:“我想去伊L克。”

王桥接了过来,没看完就放下了:“你这个年轻人……你家得情况我知道,怎么总是弄险呢?”

桐桐拿了散打的证书,拿了射击的证书,拿了拳击的证书,“您看看……这个。”

王桥拿起来看了,看一眼证书,看一眼桐桐,再看一眼证书,再看一眼桐桐:“你这准备的挺充分呐。”

桐桐又从包里翻,翻出了阿拉伯语培训的各种证书:“我学了两年,虽然还没有拿到专业四级证书,但是三级的水平是有的,日常的对话问题不大……”

所以,有什么理由不用我呢?

王桥把这厚厚的资料放在一起,手搭在上面:“初衷呢?为什么要去?”

桐桐得给个理由呀:“……自从去年战争全面爆发,紧跟着,撤侨,把所有的国人包括记者在内都撤离了出来,世界各地的记者都在逆风而行,就咱们把人撤出来了。网上的网民朋友嘲讽,说咱们国家的记者贪生怕死……有违职业道德……”

王桥朝后一靠,沉默了良久:“没有贪生怕死,只是这其中的曲折,外人不能得知而已。”

桐桐:“……”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我不这么说,又能怎么说呢?

“还记得驻南S拉夫的三位记者,在那场爆炸中丧生吗?”

桐桐肃然,缓缓点头。

“这件事发生,到去年撤离,中间只隔了四年。在有了惨祸的情况,上面决定,将人员全部撤离,合情合理。我们的记者以各种理由拖延,希望哪怕留一个小组,甚至动心眼,说护照被雇佣拿走了,而雇工找不见了,他走不了了……可是没用呀!大使率领车队,在伊l克边境等着,有一人不走,大家都不走。所以,最终是撤离了出来,过边境入YUE旦。”

桐桐:“……”“而且,派出去得一层一层审批,你没有经验。这次要外派,也是要派遣老记者,曾做过海WAN战争的记者前去……”否则,没见过战争,没见过什么残酷的姑娘家,光是适应都难。

桐桐:“……”

“你还得熟悉中DONG问题,做采访策划,撰稿……稿件的要求你也该清楚……”

“该做的功课,我都做过了。您可以随时考我!再说了,老记者是领导,但没有新鲜血液,将来怎么办?这世界不会太平,前辈们的年龄在那里放着呢,总得一茬一茬有人接替吧。传帮带,也该慢慢去见识,去适应,去挑大梁……”桐桐就说:“这个请战,我是认真的!”

王桥:“……”光凭准备的这些,看出来了,她是真想去。他沉吟,“这样……年初派了一组人过去,接替最早也得在明年二三月份。你新入职,培训就需要三个月。年底,还有表彰大会……你先按部就班,把手里的活干完,你的意愿,我会郑重考虑。”

于是,桐桐就按部就班起来了。

有盘点疫情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个人,她就在其中。因此,她需要接受采访,做面对面的人物采访。

有讲疫情背后的故事,她作为重症区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她也是需要配合接受采访的。

家里又打电话,说跟金家谈的很??好,希望把订婚的日子放在国庆。

由着他们订,桐桐和四爷并不提反对意见。

这中间又有果果开学,这一入校,军事化管理,周末想回家几乎不可能。

一家人把果果送的入学,林家也就准备把老家的铺子关了,往京城搬了。

因为采访桐桐的一些节目陆续的开始播出了,还是很受关注的。尤其是知道根底的人家,自然也就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

名人家得店铺,关注度带来的东西,这两口子诚惶诚恐的。他们利索的关了店门,但却不打算去跟桐桐住。

“地方小,人一多,乱七八糟的,也影响你工作。”林耀军十分坚持,“我们先租房……”

倒也不用租房,四爷接手了之后,能想到的都给想到了。

四爷把这个辣酱办成了厂子,厂子设在郊县,他找了人专门来管理。核心那一部分,只林耀军和张舒管着。他们不需要离厂子太远,在这郊县里买个院子,住过去就可以。要不了两年这里就是新区,地铁都能通过来,真没那么远。

在果果不能出校,桐桐出国回来要结婚的情况下,这么安排是合适的。

周末一脚油门就到了,想见就能见到。

林耀军看着收拾好的院子,花是花,菜是菜。上下两层,地方宽敞。里面的家电都是新的,电视打开着呢,一个护士正对着镜头说着疫情时候的事,“……还挺感谢你们的记者……小林……林雨桐,她除了采访之外,最多的就是帮我们护士了。那时候忙一天,太累了,往墙角一缩就能睡过去。

她其实是可以选择休息的,少跟我们接触,其实也是最安全的。但是她没有……她自己不会拍她自己,我们如果不说,病人如果不说,我相信没有人能知道,她在这期间做了什么……”

张舒站在电视前一动不动,太阳穴又突突突的跳,她郑重的问女婿:“去驻外……真不会有危险吧?”

四爷一脸的笃定:“当然!如果有危险,我不可能同意她去的。”

“是啊……不叫去,又能怎么办呢?”在国内,其实可以很安全,一如疫情,直接回家就好了。可这么安全的环境,她都能往不安全的地方钻,那圈着……是圈不住的!

张舒说:“她一回来,就抓紧结婚……”结了婚,成个家,有个孩子,她就懂得病也不敢病,死也不敢死,是什么滋味了。

她喃喃的叹气:“等你们有了孩子,你们就知道啥叫害怕了。”别说谁胆大,当了父母之后,再问你的胆有多大?

但不管怎么说,桐桐的初步意愿达成:她频繁的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在网络还不太发达的时候,她的名字已经被世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