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漫漫62

重症区只两个人抽到了,一个是桐桐,一个是个叫于飞的摄影师。

领导王桥看看眼前的两人,一个小年轻,还是个实习生;一个都四十九了,这个年纪,行吗?

他再三确认了两人的身份,然后喊了主任刘富民来:“调整一下吧……”

刘富民:“……”这毕竟是去重症区!他问两人:“知道其中的凶险吗?”

桐桐取了请战书递了过去,这是她过来的时候匆忙写的,只三行几十个字而已。表明清楚厉害关系,愿意履行职业职责,请战一线,深入调查报道。一定严守职业规范,听从指挥云云,然后签字。

刘富民将请战书递给领导:尊重年轻人的意愿,这是人家的选择。

而且,他知道这个林雨桐:“这个孩子胆子大,之前做的新闻中,孤身寻亲,后来又二次返回事发地,找出嫌疑犯藏身地,而后顺利脱身报警的就是她。我听楚兵说过,她是有这个胆识,也是有这个能力的。”

王桥这才伸出手来,主动跟桐桐握手:“一定注意防护,注意安全。”

好的!

王桥又看于飞,于飞只伸出手,跟领导握了握,“您放心,我领队!会看护好年轻人。”

“好!”

领了任务,各自出发,去往采访地。

医院这边也分了三组,大家上了中巴车,这才各自给家里打电话。

桐桐备着充电器,拿着更换的电池。想了想还是先给四爷把电话打过去了。

天很晚了,四爷在露台上。家里刚消毒完,都是消毒水的味道。

“去哪里?”他在这边问。

“重症区!短期内,我可能出不来。”接触过重症患者之后,不出去才是最好的。

“嗯!”四爷心里有数,他操心的是:“你不懂医术,不要擅自干扰别人……”一定要控制住自己。

桐桐:“…………”在车上没法多说,这么多人呢,“我知道!你也少出门。”

“等结束了,我去接你。”

好!

挂了电话,桐桐这才给家里打电话。当都关注疫情的时候,专题类新闻节目大家都会关注,林家也不例外。

与其叫他们在电视上看到,就不如事先告诉他们。

林耀军一接起电话就催:“还没辞职吗?隔离到小区了?只要路通着就能走,要不爸爸去接你回来?小金呢?”

桐桐:“……”她笑了一下,语气轻松:“爸,我要做出境记者了。”

“啊?”

“这可是我主动争取来的。”桐桐说着就笑了,“在电视上看见了别惊讶,也别总打电话,忙着呢!每天晚上,我定时给你们报平安。”

电话被张舒抢了过去:“林雨桐,我警告你……你给我回来……”当啥记者!辣酱你炒的比我好,这挣的钱比你做那个多多了,“听话!我跟你爸能养的起你……咱不上班了……”

“姐——姐——回家!我将来养你,咱不上班了……”

“不危险!我保证。爸妈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我什么时候干过不把稳的事?”

果果:“……”你当我傻?!人的行为能算,病毒没法算呀!

这可不是要急死人吗?桐桐只能说:“我已经到岗了,出不去了!你乖乖在家呆着,很快就过去了。”

“明天晚上十点半,我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好好跟奶奶说,别叫奶奶着急。只是采访,防护做的很??好……就这样吧。”

果果:“……”

林耀军气的呀:“胆子太大了!”他说张舒,“这孩子咋这样呢?”

张舒:“……”那些年,你不在,我忙着做生意,这孩子啥不是一个人干?晚上从城中村到火车站,路两边荒的很??。

一到周末或是假期,十二点左右,她从村里走出去,走过荒地,来接我……怕我蹬着车上坡吃力,非要推一把。

那时候……人好像是木的,从未意识到那是危险的。

一如她一个姑娘家,走街串巷的去贴寻人启事。而今想来,竟是从未意识到,姑娘大了,其实那是危险的。

所以,她不是后来才胆大的,她在很早很早以前,就真的很??胆大了。

这一夜,两人辗转,睡不着。

桐桐跟于飞一组,要进重症,要跟医院沟通。医院是不同意的:“很危险!若是进进出出,反而会给防控带来风险。”

“我可以不出去!跟医护人员一样,可以吗?”

在医院的警戒线外面,凡是要进去采访的人员,都必须穿戴防护。

再三说明情况,人家也表示,尽可能少的人员进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于飞说:“只两个人,不能再少了。”

那就穿防护服。

四层!四层防护服,四层口罩,护目镜。手套,头套,可以说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地方是露在外面的。

但是一层口罩都会叫觉得憋闷,两层就很难受了。这可是四层的口罩,那种感觉……桐桐都觉得憋的慌。

可于飞都四十九岁了!

桐桐问说:“于哥,还成吗?”

“成!走吧。”

桐桐主动接了设备:“我拿着吧!”

于飞不自觉的伸手去抠口罩挂绳,那玩意挂在耳朵上难受,四层,他的脸又胖,挂的紧,勒的慌。难受了当然就想要调整调整,顺便透口气。

可这太危险了。

“不能动!”负责对接的医院工作人员叫人取了胶带:“必须要克服本能,不能再动了。”

然后整个粘合紧:“只是有些憋闷,习惯了就好了。”

可憋闷,觉得呼吸不畅,人整个就刺挠,暴躁。

出了电梯,对着重症隔离的大门,她说于飞:“要不……您看看能不能调设备来,我年轻,觉得还行……这进去之后,还需要一层防护……我带着微型设备进去,你留在这里处理其他应急的问题,成吗?”

桐桐指着那一扇玻璃窗:“您看里面……地方逼仄,到处是医疗设备,咱们扛的这个,不灵活……”

于飞点头,“我试着问问。”

一问,台里就专门送来一台设备。

王桥和刘民富隔着电话一再询问:“如果进去的条件不允许,那就需要量力而行……”“明白!”桐桐试了设备,“可以的!”

“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切以你的安全为前提。”

“好的!”桐桐有条不紊的收拾好,于飞伸出手来:“小心!”

桐桐跟他握了一下:“及时沟通。”

“好!及时沟通。”

桐桐通过一层一层的消毒,这才进入了重症室……

这是桐桐第一次作为记者出境,全套防护,根本就看不见脸,只能隔着防护镜看见一双平静的眼睛。

穿戴成那个样子,原本的身形都遮盖住了,便是熟悉的人都不可能通过身形认出她来。

只有声音从电视里传出来,认识的人才会觉得熟悉。

早上打开电视,电视台开辟了‘疫情专题新闻’,循环播出,滚动播出,全是第一线消息。

因为不去上班,家里的早饭就晚了一点。

四爷从楼上下来,就听到电视是打开着的,韩英正给觅觅打电话。觅觅被封控在宿舍了,出也出不来,听说校区附近出现了疑似病例,韩英和金运达在家里怎么可能不紧张。

他才要问,就听见电视里传来桐桐的声音:“……大家好,我是实习记者林雨桐,我现在A医院重症隔离区内,在我身后便是隔离病房,大家通过镜头可以看见……”

韩英回过头来,看见一个穿着防护服的女记者站在一扇门前,门上一个方方正正的玻璃窗,通过这个玻璃窗看见里面是病房,病床上躺着的病人,围着病人的是医疗设备。

紧跟着,病房的门被推开了,

女记者缓缓的步入其中,然后介绍病房里的情况。她采访了病人,病人戴着口罩,看起来情况还不算太严重。

“对着镜头,您想跟孩子说点什么吗?”

“等爸爸回家……等爸爸康复了,爸爸就回家……带你去游乐园……”

“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会康复的!”

电视里传来的采访声不疾不徐,带着安定人心的力量。

她采访里重症里的医护,对医生,她会问:“会有中医介入治疗吗?我们现在的方案是什么?从病程的发展上,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然后会在跟医生的对话里,主动用通俗的话语解释医生说出的专业术语,然后再问人家:“可以这样理解吗?”

这是便于大家听懂理解这些信息的。

除了专业性很好的报道之外,她会找一些比较动人的点。比如夫妻在不同的医院,但都在第一线。比如刚生完孩子不久的护士。

《直击重症室》这个单元拍摄下来,全员是不露脸的。从记者,到医护,到病人。而每天,只这一个单元,就长达十分钟之久。

电视怎么播的,桐桐并不知道。她靠在角落了,刚才去帮忙了。有个大夫感染了,出现了症状。一旦开始,就会陆陆续续的出现这种情况。

到点了,她给家里打电话:“没事,平安!”

她说着平安,可此刻家里电视上的画面是:“……卢大夫出现了症状,不幸被感染。在这重症室里,我们的医护人员也许陆续会被感染。但是,他们依旧选择坚守一线,无一人因任何原因选择离开……实习记者林雨桐为您报道……”

第二天,又有两个护士被感染了。

新闻画面里,桐桐对着镜头:“防护设备紧缺,五层防护需得及时替换销毁……在医护人员陆续被感染的情况下,马上就有医生护士主动请缨,补充了进来,没有耽搁病人的治疗……”

镜头下,一切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实习记者林雨桐在一线将持续为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