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漫漫61
秋风起,天渐渐凉了。
桐桐裹了大衣,挎着包出门。
研三几个学姐打电话问说:“你跟我们一起走吗?”
“不了!你们租车走吧。”
“那你路上自己小心。”
好!
挂了电话,桐桐把手机收起来,急匆匆的出门。今天要去考记者证!九月份报名,十一月份考试。
这个资格证的考试一直在改革,各地还都有些才差别。
而今,要求也挺多的。首先是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含应届生。
她现在是大四应届生,有这个资格。
而后是新闻、传媒等专业,或是在新闻媒体单位工作一年以上,签订了劳动合同的。
也就是说,她当年要是不走双专业路线,可能还得多花费点时间。等毕业了,找新闻单位,工作满一年,才有资格报考。
现在省下这个时间了。
除此之外,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新闻从业经历和与新闻相关工作的经验,并且能提供相关的证明。
这个补充要求,其实就把应届生给打回去了,很少有应届生能拿到这个相关证明。
桐桐从八月份开始,就去了国家台农业军事频道,实习去了。
这个实习的机会争取的也不容易,但如果你有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农业知识,那就另当别论。当别处没有机会的时候,这个机会就不错!
起点不错。
有台里给开的证明,桐桐又找了邵维,在市里的电视台开了证明材料出来。还怕这种地方电视台的实习经历这边的考试中心不认,这不又找了在京城电视台的张老师,她确实在假期给这边做过配音等工作,算是能开出来。
又有江海主动联系桐桐,证明她在体育频道实习过,做过他的助理。这个也有过,去过他工作的地方,也见习过他们的工作流程。
她手里拿到了四份证明材料,交上去之后资料要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才算是有资格。
今儿是周末,周末笔试,笔试过后,还有面试。面试放在下周六的晚上,方便有工作的人员晚上来考试。
只这个报名资格,就能琐碎死人。咱就说,有几个本科应届生能事先准备出这么多东西来。这次一起考试的都是研三的,他们准备的充分了一些。
四爷是觉得桐桐身上这牛劲儿,是真成!
他摁了摁喇叭,打了打车灯,桐桐才一边整理包,一边急匆匆的过来了,拉了车门子上来,就看表:“应该迟不了。”
迟不了!
开出地下车库,四爷回头看了一眼这栋高楼,林家给桐桐在这栋楼上买了房子。一到四层是商铺,房子在第五层,六十平的面积!以林家的经济条件而言,全款买下这栋房子来,其实是挺吃力的。
林家在老家的房子二百平,慢慢还着贷款。可京城的房价涨的快呀,当时不建议全款买,但人家的意思是不想叫姑娘还贷款,就全款买了。将来房子涨价之后,桐桐参加工作了,若是工作还可以,那就可以考虑把小房子卖了,这个钱给大房子交首付,慢慢还。
所以,这地段也就别挑了。买下来简装之后,桐桐七月份就搬进去住了。楼下就是大型商场,可以想象住在楼上是什么感觉。
桐桐打着哈欠:“商场关门以后还得理货……”一折腾就到半夜了。
看吧!就是这样,还不如那套老破小呢。但是又没法说,家里也是觉得谈的对象条件好,怕被人小瞧了去。反正是房子、车子得给买好,要是再有个体面的工作,之后,再谈其他。
要不然,男方的条件再好,人家不提其他的。
四爷想说给桐桐买辆车吧,桐桐考虑林家父母的想法,不敢接。知道家庭条件之后,林耀军和张舒就一再说,谈恋爱就是谈恋爱,不许收人家贵重的礼物。
这么教女儿是没有错的,桐桐在这个方面就很听,要开车,也是开最早买的那一辆破面包车,能代步就行。
四爷问说:“考完,多久能拿到证件?”
“面试过后,一个月就能拿到。”
下周之后,再一个月……差不多就是四十天之后。
四十天之后,已经是十二月了。
这一天,桐桐查询了成绩,她的成绩出来了,也考过了。只等着公示之后去领证件了。
最近天冷,四爷不叫她坐公交,那旧车没有空调,开着并不舒服,因此另外叫司机按时接送她。
在这样的地方,开豪车,有豪车接送的……挺多的!她在其中并不起眼,这辆车也不起眼。
能踏进这个大门的……谁又是等闲之辈了?
挂着实习证,急匆匆的往里面赶。她实习的节目组是《农业科技》,领导姓董,五十三了。这位老大姐没别的,就是上班贼积极了。每次紧赶慢赶,还是比她晚。
提前五分钟到的时候,董大姐说,我也刚到。
提前十分钟了,董大姐还是说:我也刚到。
今天桐桐看了一下手表,整整提前了十六分钟,进去一看,董大姐还在位置上坐着呢,说了一句:我也刚到。
桐桐:“……”彻底没脾气了!
她把包放下,然后把办公桌一收拾,外面报刊室的敲门来送报纸,桐桐顺手接了一下。
这大叔还问说:“小林呀,听说你考过了。证件是邮寄来,我帮你签收,还是亲自去取?”
“今年让过去领取。”
说着话,她扫了一眼报纸,然后把报纸展开,要去放在报刊架上,替换昨天的报纸。
这么一翻腾,就看见了一则很小篇幅的报道,说是互联网上的消息,南边发生了疫情。
篇幅不大,两百字左右。
是的!出现病例之后,为了避免恐慌,没有发布相关讯息。但是互联网传播迅速,各种消息混杂。她忙于整理农业科技的最新技术,还真没有时间上网干别的。
她打开电脑,搜了词条,还真就是各种消息满天飞。
桐桐:“……”一旦开始,就很难遏制。这种不可避免!
但是,做新闻的有新闻的敏感度,在单位内部,都知道可能真是爆发疫情了。但是,在不知道具体情形的情况下,依旧是按部就班的派遣记者前去调查采访报道。
陆陆续续的都来上班了,采访任务也就分下来了。要去农林科技园区,桐桐跟组做实习,并没有多大的发言权。
记者证拿到,这对她将来入职是有好处的,但并不是百分百的那么笃定就能顺利入职。
可这个时候,谁管你记者证的事。
相关部门没有通报,但是网络的风暴不断的席卷。板蓝根这些东西都已经脱销!家里不停的打电话:“先回来吧,不着急实习!咱们老家人口不密集,回来更安全。”
桐桐一再说:“没事!我备着板蓝根了。而且,我手里的工作交接不了,暂时走不开。”
林耀军和张舒一天一个电话,就问:“板蓝根按时喝了?”
桐桐买的是中药材,家里各种中药材都备着呢:“喝了,您放心吧。你们把果果照看好就行,我这儿不用心操心。”
说着,又想起来了,编瞎话说,“我这边看了一个中医,人家有个方子,我回头寄给家里,抓成中药放家里,一周喝一次就成。”
再是紧张,这个冬天安然的度过了。
过年的时候桐桐才回家,家里人也笑,紧张过度,其实啥事都没有。
桐桐只笑没言语,能咋说呢?真正的风暴还没来而已。
果然,过完年,三月初,情况骤然而下,有了死亡病例,在京城也发现了疑似病例。一时间,如临大敌,风声鹤唳。
本来早前甚至有半年的舆论混乱,都喊着狼来了,等狼真的来了,那恐慌可想而知。
隔离一开始,谁也走不了呀。
四爷被隔离在家里,这个没法子。
但是媒体单位是不能停摆的,总得有人去一线呀!
桐桐报名:“我去!我可以去一线。”
董大姐:“……”你是实习生,你别裹乱。谁是D员谁先上。
桐桐举手:“我是!”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是了。
董大姐:“……”拒绝实习生没毛病,但是她若是入D,那么可以,名单上有你。
媒体单位要成立疫情专题报道组,抽调精兵强将,去的是最危险的地带。包括疾控中心,垃圾清运,急救中心,隔离病房,重症病房等敏感区域。
大家都是报名来的,说实话,这些地方的危险系数不分伯仲。倒霉的要染上,谁也拦不住。
一个姓姜的前辈,三十多了,在台里算是数得着的主持人。他直接说:“别挑了,随即吧!抽哪里算哪里。”
结果一抽,桐桐抽到了疾控中心。
一扭头看看边上的吴敏,她是搞军事节目的,这次抽到了重症病房。但是之前她就说,她在备孕,看她的面色,她像是怀上了吧。
桐桐低声问:“你例假来了?”
“没有!”吴敏低声道,“不会那么瞧,才过了三天而已!”我总不能这个时候打退堂鼓,不像话。
桐桐抽了她手里的重症区,将疾控中心的字条给她。
吴敏:“别闹!”疾控中心比重症要安全多了。
桐桐的手往后一藏:这里面之后自己去重症才是最安全的,染谁也染不到自己身上。这不是风格不风格的问题,而是自己去,自己能保证安全。但别人要是染上了,自己没办法救。
她只能说:“别抢了!就这样吧!我没结婚,没孩子,还有个弟弟……你一个人两条命……再说了,哪有绝对安全的地方?都小心些吧。”
吴敏还要说话,桐桐自觉的去重症那边报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