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漫漫59

去一些不叫人愉快的地方,见一些叫人恨的咬牙切齿的人,相当于去做了一次了结。

真切的看了孩子生活过的地方,接触过的人,然后再看着孩子跟过去的人和事彻底的斩断和决裂……这是一种叫人心理稍微踏实一点的安慰呢?还是因为心疼孩子而升起更大的憎恨呢?

或许两者都有吧!

前者是知道,跟买家的情分已断;后者……父母心里会想,这可是十八年呢!十八年,得怎么对孩子,孩子才能决绝至此。这样一想,心疼孩子,可心中的恨意其实不消反增。

就在一家子人要离开的时候,四爷接到村里那边打来的电话,说是尹小羊把尹厚禄和高引娣告了,罪名是遗弃。但是没有被受理,因为遗弃罪的追诉期是十年。

尹小羊就是四花,其实跟原身同岁。下面还有个五花!

原身到尹家的时候,已经三岁多了。这个时候家里已经有了满地跑的四花,还有已经出生数月的五花。

因着要带个男娃回来,就把四花送给同族一户抚养,把五花送给孩子姑姑养着。

五花十四岁就被姑姑一家子带出去打工去了,初中都没有上完。反倒是四花,一直被供养着念书。因着上户口有障碍,倒是上学迟了一些。

今年考上了大专,得去省城念书。之前爱心捐赠的名单里就有这个姑娘,家里过的是挺难的。上大学必是要贷款的,她单纯的认为告了尹厚禄和高引娣,就能还自己和她一个公道。

可其实了,过了追诉期了!

遗弃罪,是不能将那夫妻怎么样的。

韩英都好奇:“本村本族,不是送养的?”

四爷:“……”他摇头,“保养孩子也挑人呢!那夫妻俩的样子,便是姑娘也不是好送人的。那养家两口子是老实人,总把孩子扔到人家门口,孩子回家就撵出去,关了大门……打一顿再给人送回去……冬天,下雪不给孩子开门……那两口子心软,这才把孩子留下了……”

这是上次回来,了解了尹小羊的情况之后,村里的大娘们才偷着说的。之前谁说这个!

可便是没人提,尹小羊当时也有记忆了。别的记不住,但当年冷冻寒天,被父母关在门外,哭着闹着要回家……这种受了大刺激的事怎么可能忘记?

她一心想争气,想考出去,想挣钱给养父母,想叫亲生父母后悔去……因受了恩惠,想还这个恩情,这才发现,其实很无力的。

尹小羊不明白,守在派出所不走:“……十年?十年前我还没成年,还不具有行为能力,我怎么告?我现在有了,你们告诉我告不成?凭什么?凭什么!”

所长就哄孩子:“都这么些年了,你也好好长大了!你也出息了,还考上大学了!以后路长着呢,这事你冤屈……那你问尹镇跟他父母去,他们冤屈不冤屈?

乖!回去吧。谁叫咱摊上这样式的爹妈了呢?给出去也好,你挣脱出来了。要不然呢?你看看尹家其他的孩子……孩儿,这是你的运气。”

尹小羊:“……”

“这才是人家说的那个,‘生恩不如养恩大’!你爸妈不是亲的,可比那亲的强多了。再难都供你上学,没短你穿没短你吃的……你这将来要是对你爸你妈不好,对你哥哥们不尽心,你才是丧了良心……”

养父蹲在外头,老实巴交的,不知道怎么劝孩子。

好一会子,才打岔说:“都来了,顺便把户口迁了……”学校要交户口迁移证明。他骄傲的不得了,“我姑娘以后也吃商品粮了。”

尹小羊憋着嘴,咬着牙,跟在父亲身后,办这些手续。她又去开各式证明,贷款要用。

养父拉了拉闺女:“走!不贷款……”到学校人家瞧不起你,“爸找别人贷款。”

尹小羊气的大哭:“贷私人的贷款是高利息,一年的收成不够还利息的。国家的贷款没利息,你咋这么不会算账呢!”坚持要用国家贷款!

“你贷款得你还……”你才多大,背一屁股债!

尹小羊蹲在地上,看着佝偻着的养父,想起那面目可憎却无可奈何的人,胸口憋闷的无处可发泄,她把脸埋在双膝里,眼泪打湿了裤子。

良久良久,她站起来,扶着父亲往回走:“爸,等我毕业了,我好好挣钱,我给你和我妈养老……”

“好!”

“等我在城里买了房子,我就把你跟我妈接到城里。”

“好!”

“我给我大哥二哥盖大院子,一人一院……”

“好!”

……

高引娣跳着脚的在巷子里骂,骂尹小羊没良心:“……我生了你……你吃我的奶水……我哪里对不起你了?我是把你扔到荒山上喂狼了?还是把你扔到水渠里溺了……我给你找了个好去处……”

太伤人心了!

这人家可是千挑万选的,真给你送到福窝窝去了。当初送四花和五花,四花养了三年养出感情了,倒是五花才生下来才几个月,还是大花帮着照看的……对四花的感情当然更多。你当把你关在外面我心里好过吗?

我不也把尹镇在院子里扔着吗?他没冻坏,你就没冻坏。尹小羊瞪了她一眼,扶着养父进门,不搭理她。

这一瞪,可把高引娣气坏了,这是女儿对亲妈的态度?她跳着高的骂这一家人:“……心眼毒,给孩子教了些啥话……你存的什么心……”

尹小羊本来都进门了,一听骂养父养母,转身拿了门墩边的半拉子转头,冲着高引娣就砸了过去,砸到脚面上了。

高引娣疼的呀,还要骂,尹小羊恶狠狠的取了菜刀又跑出来:“……你再敢欺负我爸我妈,我就把你砍了……咱都别活了……”

可不给吓住了?

周围的邻居赶紧过来劝,有那泼辣不怕得罪人,就骂高引娣:“你是欺软怕硬的!”尹镇那边有权有势,你不敢得罪,心里不舒服,你就捡了软柿子来捏,你多能耐呀!

“口口声声的,都是你生了人家,你充啥当妈的!这样,孩子要上学,一年大概得花个六七千……也不要你出六千七千的,就拿五千……五千拿不出来,三千也成!”

高引娣:“……”我哪有钱呀?

“那你就滚回去!在这里耍什么威风。”

同村同族的人,欺负人没够了。这件事的恶在本乡本土就显得格外的叫人不能容忍。

四爷跟村里的好些人是有联系的,要不然不能一有事就找他。

原身本害死了,这是他的因果。

因果嘛,总是要了结的。

四爷给村长张志强打电话:“叔,别管我跟那边闹的好看不好看,咱爷们关系是在的!”

张志强就叹气:“镇儿,咱不说这虚的。叔知道你前程大……”

“叔,大家都不知情,事在煤矿上!都知道我不是亲的,可也不知道是拐卖来的。大家不戳破,那是不坏一家人。家事不好插手,但是我上学的大事上,可都是大家伙做的主,我这心里有谱的。”

“你看这话说的……”

“我跟人做生意,入了一股,不拿事,但那边招工是合规的,咱村这些年轻人想出去打工的挺多的,要是有想去的,告诉我,我联系。肯定不叫受骗,车票厂里报销,管吃管住……”

这个年月,在中原一些省份,打工还不是主流。敢出去的人其实还不算是多的!而出去的,很多碰到不靠谱的,还有走了就再没有回来的人口,这越发叫人不敢轻易出门了。

且所谓的打工,都是在本省的省会。知道南边工资高,但老家那一片,他们去的南边,不是真正的经济开发区,没找对地方。

张志强就赶紧问:“工资又多少?”

“工资计件,大概在四百五到五百之间。”现在的工资大致就这样了。

张志强就觉得是好事,现在当地根本就找不到啥工作,“我儿子在粮站工作,不发工资,必须给人家卖出去多少面粉,面粉销售出去,这才有工资……四五百,还管吃管住,那一个月给家里寄四百块钱,这是稳当的。”

是啊!就是这样。

“叔知道了,明儿就大喇叭问问。”

“叔,最好别提我!就怕人家管理的时候,难管理!不知道我有股份,大家自然也就服从管理了,反倒能安生的干活。但是有啥事,咱的人被欺负,那您联系我,我来处理,不叫咱的人吃亏就是了。”

“哎哟!这么大的人情……”

“等过些年,大家的日子都真的好过了,他们干的时间也长,自然就能知道……”

也有道理!

又说了几句闲话,四爷才把电话挂了。

要生产打印机,确实是需要在南边建厂的,也确实是需要工人。管理工厂又不是自己亲自去做,招工招哪里的工人都是一样的。

第二天,张志强又问:“年龄多大能要?要多少男的?多少女的?”

“叔,年纪大的嘛,肯定要的少。但也总少不了招收一些库管,保洁……要是谁家有困难,四十五岁以下的,能做流水线的工人;四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要是还想去,我给想办法安置。可能工资也就在三百五到四百,稍微少点。”

那这也行呀!咱这半老不老的,挺多想去的。

尹小羊的养父母和哥哥都想去,四个劳力呢,一月加起来小两千块钱,供个大学生并不难。咱今年贷款了,明年就能还上。

尹三花也说:“咱都走吧!”反正走出去人家都指指点点的,“尹宝初中读的费劲,回回都倒数,也都十六了,够打工的年龄了……”

张志强看着报名的尹厚禄,心里咯噔一下,他问了一句:“你去?”

“种粮食不挣钱,饿不死而已!咱这闹的……也没法呆。”

张志强:“……”尹镇那小子,那脑瓜子活泛的很??!他怕是正憋着要找你晦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