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嘉靖二月风似剪

第601章 捧哏的嘉靖皇帝

张居正推开吏部值房的窗,一阵带着寒意的春风夹杂着细语扑面而来。

张居正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手中的笔在纸上悬了许久,却迟迟落不下去。

“太岳,可是遇到什么难处“

赵贞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张居正转过身,看到这位陪着他一起熬夜加班的吏部尚书正捧着一盏热茶走来。

烛光映照下,赵贞吉眼角的皱纹也比之前更加深刻了起来,可见这段时间,赵贞吉的压力也不小。

“部堂。“

张居正抬头看着赵贞吉,态度恭敬的叫了一声。

赵贞吉将热茶放在张居正的案边,又笑道:“太岳不必如此拘谨,现在就你我二人,叫我表字即可。”

张居正又谢了赵贞吉一番,他又说道:“我已经初步考成法的细则拟定了出来,但总觉得还不够完善。若是冒然推行,只怕会引起朝中大臣的反对。“

赵贞吉神态一凝,他看着张居正说道:“拿给我看看。”

张居正深吸了一口气,又看了一眼自己刚刚写完,还没来得检查的“考成法”初稿,递给了赵贞吉。

赵贞吉接过张居正递过来的“考成法”初稿,也立刻将其映在一盏明亮的琉璃灯前,开始了细细翻看。

过了好一会儿后,赵贞吉才长长的吐了一口憋在心里许久的浊气。

赵贞吉道:“太岳真乃是大才也!你能将法拟定的如此详略,可见你对此事早已谋划在心。刚刚之言是你谦逊了。不过照此法推行,确实又会引起朝野上下百官的反对。”

“比如这条,凡官员考成,需以实绩为准,不得徇私。话虽如此,但如何界定实绩又由谁来评判这些都是需要斟酌的地方。“

张居正点点头:“下官也是为此困扰。若是评判标准不明确,反倒给了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

“不如这样,“赵贞吉提笔在纸上写下几行字,“我们可以将官员的职责细化为若干条目,每一条都设定具体的考核标准。比如户部官员,可以考核其征收赋税的数量、赈灾的成效等;兵部官员则可以考核其练兵的效果、军备的整饬等。“

张居正眼前一亮:“妙!如此一来,既有了明确的评判标准,又能防止有人徇私舞弊。“

赵贞吉帮张居正补充了几条关键信息之后,又说道:“不过现在我们也不用考虑他们太多的想法。王爷和陛下离京之前,就曾对你我抱下期许,有时候做事做人本来就不容易让各方都满意。”

“现在你既然将这细则初稿写出来了,要我说不如先用八百里加急送到安陆,让王爷和陛下御览一番,等个三五日兴许就会有新的结果了。”

张居正闻言,目光不由投向了窗外,看着漆黑的深空,似是遥远的看到了朱载坖和嘉靖皇帝所在的安陆之地。

张居正道:“部堂所言极是,我这就将这份初稿漆封起来送到安陆,呈给王爷和陛下御览。”

赵贞吉呵呵道:“别着急,此事也有我的份。待我也署上名字。”

张居正听到这句话后,没有觉得这是赵贞吉要和他抢功劳,他反而觉得这是赵贞吉的担当。

要知道一旦他写的考成法被朱载坖和嘉靖皇帝采纳的话,那么当初呈上此法之人,必然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现在赵贞吉要将他的名字一起署上,可见赵贞吉也是不畏人言风险,要和他一起承担后果和责任!

张居正对着赵贞吉由衷的感动一拜,“部堂高义!”

赵贞吉笑道:“我能走到今天的高位,全赖王爷信重,也全赖陛下简拔。如今正值中兴大势之际,我若抱缺守残,不思进取,不能与时俱进,还有何脸面忝居如此之位”

赵贞吉说完这些话后,他就拿起张居正桌案上的毛笔,郑重其事的在张居正写好的考成法初稿上写上了自己名字。

然后又和张居正一起在密递上,同时用印,将自己的密奏银印也一同押盖在了漆封之上。

做完这一切后,张居正也舒了口气道:“王爷远在安陆,却又能将京师诸事安排的如此有条,生逢此世,真乃是人生之大幸也。“

赵贞吉也赶着感慨道:“是啊,这些年王爷为大明的事情,每一桩每一件都是为了大明的好事,而且这些事还都影响深远。我们能逢此主,亦是人生之大幸!”

两人正感慨着呢,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赵贞吉和张居正对视了一眼,都这个点了,谁还会来吏部

张居正主动往门外看了一眼,只是一个陈洪气喘吁吁的过来了。

小太监进到房间里面,看到张居正和赵贞吉,他也笑着一拜:“赵部堂和张侍郎,真是让咱家好找呀。”

张居正与赵贞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两人也对陈洪回礼一拜,“公公辛苦了。”

接着赵贞吉又问道:“公公何故深夜来访”

陈洪笑道:“是陛下和王爷的旨意来了,咱家不敢耽搁,所以就找过来了。”

赵贞吉和张居正一听是朱载坖和嘉靖皇帝旨意,两人立刻就要下跪接旨。

但陈洪又拦住了他俩。

陈洪道:“这是陛下和王爷给您两位密旨,咱家不能看。”

说话的时候,陈洪也从怀里掏出了一封密封完整的信封。

赵贞吉和张居正立刻恭敬相接,陈洪也是态度恭谨的将这份密旨双手递给了赵贞吉和张居正二人。

递完了之后,陈洪又说道:“王爷也跟咱家交代过了,他说赵部堂和张侍郎要做的事情,如果遇到了阻力,可以随时找咱家相助。”

赵贞吉和张居正又对着陈洪谢道:“麻烦公公了。”

陈洪呵呵一笑,“无事的话,咱家就先走了。”

赵贞吉和张居正又送着陈洪到了门外。

直到他俩看着陈洪的背影在夜幕下消失之后,两人才又回来,将这份密旨拆开。

两人的脑袋凑在一起看着密旨里的内容,也不由面面相觑了起来。

“王爷真乃是神人也!他竟然未卜先知了太岳你的想法。”

赵贞吉震惊至极,张居正同样也是如此。

他万万没想到朱载坖给他的密旨里面,竟然也谈到了考成法的事情,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这已经让赵贞吉和张居正很震惊了。

张居正感慨了一声,“怪不得王爷要命我等留守。原来从一开始,王爷就在谋划此事,他帮我们将此事施行的最大阻力都带到了安陆。现在我们只需按照王爷的旨意,和李春芳,陈洪合作,拿到内阁的票拟,司礼监的批红,此事就算是成了。”

赵贞吉听着张居正的话,俩人又对视了一眼,感觉自己的心跳加快了。

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张居正又看着赵贞吉,“部堂,我们干不干”

赵贞吉沉默了。

这件事虽然有朱载坖的密旨,但风险还是无比巨大的。

一旦引来了众多声浪的反对,到时候朱载坖和嘉靖皇帝翻脸不认账,那就是他俩伙同内阁和司礼监,私下行事的大罪过!

所以这个时候的赵贞吉也是难以抉择!

但是有时候,有些事,就是需要承担一些风险,才会有超额的回报!

而且退一万步讲,张居正的考成法就算是再苛刻,那也是为了朝廷好,为了大明好。

即便是有人反对,他们也攻击不到痛处。

顶多就是骂几句难听的话而已。

赵贞吉一咬牙道:“干!必须干!王爷都已经帮我们去掉了那么多的阻力和障碍,如果我们自己临阵退缩了,将来又何以报王爷信任之万一”

“且王爷在离京之前,也早就明言,内阁要增补新的阁员。倘若我们什么都不做,还想入阁,这岂不也是痴人说笑”

赵贞吉说出了这句话后,张居正的脸色也不由跟着激动的涨红了起来。

入阁,这可是所有文官共同的理想!

他张居正也不例外!

张居正道:“下官愿与部堂一起承担所有后果!”

赵贞吉目光坚定的看着张居正,最后他也点了点头,在这一刻两人也达成了共识。

第二日,赵贞吉就和张居正一起找到了李春芳,与李春芳说起了考成法的事情。

李春芳听着两人的话,虽然也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但转念一想,好像确实也是这么回事。

要不然,王爷怎么会留下他们几人作为京师留守呢

而且这段时间不管是吏部,还是兵部,他们的动作都非常大!

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这其中肯定有猫腻的。

但是这个猫腻,又都不敢戳穿在明面上。

而且李春芳也有自己利益考虑,如果他支持了此事,虽然他也会一定的风险沾身,但他得到回报也是巨大的,即便是他不能离开成为内阁首辅,他也会得到赵贞吉和张居正铁杆支持。

如此一来,他在内阁里的话语权,岂不又要再重几分

所以,李春芳在经过了一番激烈思考之后,也对着赵贞吉和张居正说道:“此事我看行,内阁会为此事票拟意见。”

赵贞吉和张居正听到这句话后,也是大喜过望。

两人对着李春芳一拜,“阁老高义!”

李春芳被两人这一拜,也不由感觉有些飘飘然了。

尤其是张居正的一拜,更是让李春芳莫名舒爽!

谁不知道张居正是徐阶的得意弟子,但是现在他的弟子在向自己行礼致敬,这种感觉真是的千金难换呀!

数日后,一道名为考成法的官员考核办法,由吏部放出,并推行天下。

一时间所有的官员都还在茫然什么是考成法

等他们真的看到公布出来的考成法细则之后,一个个无不倒吸了一口凉气。

尤其是那些早就躺平摸鱼的官员,更是对此法恨到咬牙切齿!

安陆,兴王府行宫。

“此法荒谬!”徐阶在接到京师官员急递给的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如此。

徐阶和郭朴凑在一起,徐阶道:“我要面圣,质夫可愿与我同往”

郭朴立刻回道:“敢不从命!”

两人风风火火的就去找嘉靖皇帝了。

这个时候的嘉靖皇帝和朱载坖也正在王府的池塘边垂钓闲聊,显得好不自在!

但很快这一幕悠闲自在的画面就被徐阶和郭朴这俩不速之客破坏了。

徐阶近到嘉靖皇帝和朱载坖身边,忍不住急切的一拜,“老臣近日听闻,有人意图更改祖制,推行所谓的考成法。此等行为,实乃大逆不道!“

“徐阁老,“嘉靖皇帝懒洋洋地开口,“你说有人要更改祖制,可有证据“

徐阶躬身道:“回陛下,老臣虽然年迈,但耳目尚存。据老臣所知,吏部近日动作频频,似有大事要发生。“

嘉靖皇帝看了一眼池塘里鱼漂,漫不经心的哦了一声,“什么大事”

徐阶道:“臣参吏部尚书赵贞吉伙同内阁次辅李春芳,及司礼监太监陈洪,欺上瞒下,利用圣驾在外之机,推行所谓的考成之法,责难百官。臣以为此法乃恶法也,有离间君臣之嫌,望陛下明察!”

朱载坖看着这么严肃的徐阶,他是万万没想到以徐阶的乌龟神功,他竟然会这么快的跳出来。

可见考成法着实有些凶猛了,以至于让徐阶这样的老臣都觉得慌张了。

朱载坖不疾不徐道:“徐阁老严重了。此事孤早已知晓。吏部近日确实在整理历年官员考核的档案,准备编纂一部《吏治通鉴》,以供后世参考。这怎么能说是更改祖制呢“

徐阶显然没料到一旁的裕王爷会这么说,而且他竟然早就知道了,这不禁也让徐阶一时语塞。

嘉靖皇帝在一旁跟个捧哏一样,他似乎来了兴趣:“哦编纂《吏治通鉴》这倒是个好主意。三儿,详细说说。“

朱载坖道:“赵贞吉早于儿谈及过此事,他等以为,整理历代吏治得失,对今后选官用人大有裨益。比如前朝某位官员,因考核不严,导致贪腐横行;又如某位清官,因考核得当,得以重用,造福一方.“

嘉靖皇帝听得连连点头:“不错,不错。既然如此,那就好好办吧。徐阁老,你也是老臣了,要多支持年轻人才是。“

徐阶只得躬身称是,他低垂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言状的阴鸷。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