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指点叶落烟雨

第两百九十四章 天上掉的不一定是馅饼,有可能是陷阱!

金银作为货币,已有数千年历史,百姓早已习惯其价值。

宝钞作为新鲜事物,与生俱来便带有风险性——朝廷若承认,它便值钱;可朝廷哪一天不认账了,它便一文不值。

最要命的是,朝廷的话,向来是不靠谱的,否则那“官字两只口”的说法,便不会盛行了。

基于对风险的防范,百姓多半是不肯尝试宝钞的,反正金银一样能缴税,何苦担这风险呢?

朱元璋思虑片刻,好奇道:“那你的意思是……”

陆羽郑重拱手,声若宏钟道:“请陛下下令,自宝钞发行后,天下所有官员的薪俸,一律以大明宝钞发放!”

“官员薪俸?”

陆羽的话,令朱元璋始料未及,稍一怔愣,他立马摆手道:“不行!”

这种事,想也知道会招致朝臣反对。

我为你大明朝辛苦操劳,你却只给我几张纸,这合适吗?宝钞之事原本已惹得群臣不满,若再激化矛盾,怕是更难收场。

陆羽连忙劝谏道:“陛下,百姓本就对宝钞不信任,若是想要推行宝钞,就必须让百姓相信朝廷,不会朝令夕改,而若是将天下官员的薪俸都以宝钞结算,那百姓也就不会有太大的怀疑了,到时候推行宝钞起来就会更容易些。”

这一番解释可谓在情在理,任谁都无法反驳,毫无疑问,用宝钞来发放官员薪俸,是绝佳的推行手段。

朱元璋沉默了,情理上他应该同意,可考量现实,这会遭至天下文武百官所有人的反对。

思虑半天,他终于缓缓开口:“要不……先按一半薪俸发放宝钞,剩下一半照旧?”

陆羽仍是满脸冷色道:“若陛下和百官都对这宝钞没有信心,如何能让百姓相信?”

这话让朱元璋沉默了,他知道陆羽说得对,若是朝廷都对宝钞没有信心,那又怎么指望百姓去接受这东西呢!

思度良久,朱元璋终是点了点头。

……

次日一早,奉天殿上,朝会如期召开。

循例处理完日常朝政后,朱天子并未急着宣布退朝,他时而抬眼四顾,时而蹙眉深思,颇有些踌躇犹豫。

在场朝臣们都是人精,自然能看出来,朱老板还有要事宣布。

可近来能有什么大事呢?

摊丁入亩仍在有条不紊地进展中,北伐大计仍未开启,西南战事正打得如火如荼,这两天也未有动静。

思来想去,便只剩一件事了。

“宝钞!难道是那宝钞已经印成了,将要推行了?”

众人正自交头接耳,朱元璋已然站起身来。

“诸位爱卿,今日咱有件大事要宣布!”

他声若宏钟,一声威喝后,大殿鸦雀无声,随即清咳两声,接着道:“自开国以来,诸位爱卿勤恳辛劳,兢兢业业,为我大明兴盛立下汗马功劳,为了表彰诸位功绩,慰谢诸位辛劳,咱决定给大家涨薪俸!”

此话一出,整个大殿立时又一片哗然。

众人怎么也没想到,朱元璋竟然要给大家涨薪俸,这太阳是从西边出来了吗?

大明的官员俸禄,可算是历朝历代最低的,因为这事,他们平日可没少埋怨朱元璋。

今日朱天子竟是破天荒要涨俸禄,想到这里,这可给大家乐坏了,甚至百官心里都怀疑,朱元璋的脑子是不是坏了,居然舍得给大家涨俸禄?除非只是想着涨个零星散碎银两,弥补一下之前与百官之间的裂缝。

这么一想,百官们才觉得更实际,朱天子平日何等吝啬,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瓣使,今日怎舍得掏银子?说不定,每人涨个十文八文,再拿到朝会上大肆宣扬。

嗯,没错!这种事他干得出来!

便在这文物百官的胡乱猜测中,朱元璋却又开口了道:“凡我大明朝臣,自上而下,每级官员涨俸一成!”

这一下,大殿里的百官是真的沸腾了。

在场的都是高官权贵,俸禄虽不比其他朝代,却也普通百姓望尘莫及的数目。

涨俸一成,虽说比例上并不夸张,但落实到具体金额,却也不低了。

此时文武百官也顾不得朱元璋是不是脑子被门夹了,为防其反悔,他们赶忙拱手,齐声道:“臣等多谢陛下!”

众人喜笑颜开,好不高兴。

便在这欢快气氛感染下,朱元璋也笑了起来,但伴随他面上笑容的,却是接下来的另一句话:“咱还有第二件事要宣布!”

他不再停顿,不给百官思索好奇的工夫,立马宣布道:“经宝钞提举司数月准备,我大明宝钞已印制完成,从即日起,我朝官员的俸禄,皆以大明宝钞发放!”

这一下子,整个朝堂又炸锅了。

原来天上掉的不一定是馅饼,有可能是陷阱呀!

难怪朱天子会舍得涨薪俸,敢情涨的都是宝钞啊!

非但如此,连他们原先的俸禄,也全都折算成宝钞了,这发来发去都是一张纸,能有啥用?

当即便有人站出来,说道:“陛下,此举不妥!”

干系到自身利益,现在要的是寸步不让,可即便反对,也不能明着反对,毕竟这宝钞是当前国朝新政,你总不能明晃晃说信不过这宝钞吧!

因此,官员们的借口,多半拐弯抹角。

“陛下,这大明宝钞使用不便,徒增繁琐!”

“宝钞虽好,可家中老小使惯了银钱,骤然变更,怕他们使不利索。”

“吾等老眼昏花,实在辩不清宝钞数额,望陛下体恤!”

他们找出的理由五花八门,可细一听来全是歪理邪说,压根站不住脚。

朱元璋一听便怒了,当即板起脸来,怒斥道:“哼,你们这是做什么?大明宝钞乃是朝廷国策,尔等身为大明朝臣,理当积极相应,支持国朝新政,如今尔等推诿拒绝,究竟何意?莫非尔等也不相信我大明宝钞?”

“臣等不敢!”众臣连忙告罪道,即使心里真的不相信,那在表面上也不能说出来。

“既然如此,那此事就这么说定了,从即日起,所有官员的薪俸都由大明宝钞发放!”还不等大臣们再说话,朱元璋当机立断说道,说完,他就直接起身离开了。

一干朝臣彻底傻眼了,全都呆愣在殿中不知所措。

“唉,这算是什么事啊?”

“原本给他老朱家卖命已经够惨的了,稍不留神,便要贬官外放,闹个不好,甚至会掉脑袋。”

“咱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那点薪俸吗?”

“现在倒好,最后这点俸禄也没了,换成什么宝钞了!”

“那玩意儿……能干啥?”

一声声抱怨中,这场朝会走向落幕。

翌日,朝廷便将要发行大明宝钞的消息公诸于众,随着公布的,还有数条有关宝钞的政令。

其一,自此以后,百姓缴纳赋税,若是以宝钞缴纳,可享受九折优惠。

其二,所有商户不得拒收大明宝钞,宝钞也可与金银自由兑换。

其三,大明朝自上而下,所有官员的薪俸,皆以宝钞发放。

这三条政令的公布,立时在民间掀起轩然大波。

一方面,税赋优惠令世人眼馋不已,另一方面,宝钞的可信度,也在经受考验。

历经前元乱世,百姓对于朝廷的话,自然是不大敢相信的,然而,第三道政令的颁布,也让这份质疑渐渐动摇。

官员们毕竟是上

层人士,他们自然掌握了最可靠的消息,若连官员都接受了宝钞,倒可证明朝廷对此是下了决心的。

当然,决心归决心,这宝钞最终能否顺利推行,仍未可知。

世人对于宝钞的议论猜测,远未停歇。

宝钞的前景,也尚未明朗。

……

民间物议纷纷,对宝钞评价不一,说好说坏各占一边。

但在官员阶层里,风评却大是不同,清一色的骂声一片。

骂归骂,却也改变不了既定事实。

转眼间,就到了发放薪俸的日期了。

这一日,户部衙门外,排着一长串正等候着领俸禄的官员。

众人仍在议论纷纷。

“听说从这次起,往后咱们的俸禄,可就没有实银了。”

“早都下了告示了,都换成那大明宝钞了!

“那宝钞能有甚用?拿到集市里,能换米粮盐布吗?”

“谁知道呢?”

众人担忧不已,心中却还在奢望此事有转寰余地,但这份奢想,随着第一个领到俸禄的官员出来,就彻底幻灭了。

那官员刚出衙门,便垂头丧气直骂骂嚷嚷,手中还拈着一沓厚纸张,便是瞎子也能认出,那沓纸便是新近发行的大明宝钞。

“真他娘的晦气,辛苦办公,竟换来这叠废纸!”官员垂头丧气地走了开去,一路走还一路骂。

而当他走远,衙门口的叫骂抱怨声,却更响亮了。

所有官员全都放弃幻想,开始唾骂起朝廷新政了。

谩骂之后,便是担忧。

木已成舟,既定事实无法改变,便只能作日后打算,他们最担心的是,这辛苦钱,日后只能当成废纸。

“这玩意儿能用吗?”

“若是不能用,咱日后的生计该从何着落?”

“难不成白白给朝廷卖命?”

担忧声渐渐传开,随着夏日暖风直飘向远方,一直飘到,离户部衙门不远处的一间酒楼中。

酒楼二楼,雅间里,陆羽正靠窗而坐,一面喝茶一面观望着户部方向。

在他对面,道衍和尚却是满脸担忧道:“此事……当真能成?官员们不会闹起来?”

陆羽却毫不在意,他盯着那些颓丧官员看得直乐道:“闹个什么?当真以为陛下是吃素的?哪个敢闹,直接送他去见西天佛祖去!”

道衍听得连连皱眉,忙双手合十朝天揖了一礼,又担忧道:“贫僧倒并非不信天家威严,只担心这宝钞拿回去全无用处,官员们怕会群起反对。”

陆羽摇了摇头:“你这担心纯属多余,宝钞既已推行,又岂会无用?只消这宝钞能拿到集市上换取柴米油盐,官员们自不会再多虑,届时这宝钞流通起来,民间物议便更不足为据。”

道衍撇了撇嘴,道:“当真能换来商货?”

“禅师当对咱们的大明宝钞多点信心,无需多虑。”

陆羽笑着品了口茶:“与其担心这一点,倒不如想想如何防备伪钞的出现。”

宝钞一旦流通开来,自然会被仿冒,当下的防伪技术远不如后世,很难避免伪钞的出现。

道衍蹙眉想了想:“咱们所用的纸张、油墨,皆是世间难得的上品,又经陆施主精心配制,寻常人怕极难仿冒。”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陆羽点点头,但他旋又笑着摇头道:“不过咱这印钞技术极为先进,便真有不法之人拿了宝钞试图仿制,怕一时半刻也仿不出来。”

看陆羽笑得如此自信,道衍也轻舒口气,缓缓点头:“如此,贫僧便放心了。”

……

户部衙门外仍排着长队,抱怨骂嚷声仍没停歇,不少官员正

愁着如何打发这宝钞,彼此交头接耳,探讨处置办法。

倒也有人想出主意,领到俸禄后,第一时间去用掉它,虽说商户不一定收这大明宝钞,但自己可是官,稍微强硬些,普通百姓怎么敢拒绝。

陛下可是下了命令的,你若是不接受宝钞,就是反对陛下,你家有几个脑袋可以砍的,当然,这种事不能在京城干,这可是天子脚下,这么搞会死人的。

而且就算不用官威,也同样有专门的人贪图重利,铤而走险操持起宝钞兑换买卖。

只是,这宝钞风险极大,兑换比率定不会太高,必要的折损,是显而易见的。

虽注定亏欠,但大多数人对这笔买卖,仍抱起肯定态度,能换点钱,总比一文不值的废纸好些。

于是乎,官员们的抱怨声渐渐平息,探讨黑市门路的低语私吟倒多了起来。

正当这些人相互求援,彼此交换门路时,却有人忽地高呼了一声。

“宋郎中?他怎么回来了?”

众人正自窃窃私语,这声叫唤自然格外扎耳。

所有人都回过头去,恰看到那所谓“宋郎中”,他们一眼便认了出来,这宋郎中正是先前第一个领到俸禄之人。

大家好奇起来,这宋郎中为何去而复返?难不成……他这是后悔领这宝钞俸禄,赶回来与户部争辩兑换的?

“吵能有什么用?陛下亲自颁的旨意,他区区一个工部郎中,岂能违抗的?”

不少人苦笑叹息,但很快,大家又发觉不对劲了,因为此刻回来的宋郎中,与先前离开时全然两副模样。

先前满脸阴郁、骂骂咧咧,可此刻他竟是满面喜色、脚步轻盈,更奇怪的是,他手中还提着两只布袋,但这两只布袋,并不足为奇。

真正奇怪的是,这宋郎中一面走来,一面还朝着诸多官员扬手示意,似是有意显摆那两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