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指点叶落烟雨

第两百死十二章 吏转官和里甲制

“鼎臣,保儿,可叫咱好等啊,你们此行可好啊!”

一见众人,朱元璋眉开眼笑,从书桌后抢步出来道。

“参见陛下!”汤和和平安并没有因朱元璋亲切作态而自傲,依旧是行了个礼道。

对此,朱元璋只是摆了摆手道:“都是自家人,何必如此客气!”

听到这话,汤和和平安更是心里一颤,要知道在场中人,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平安是他的义子,朱标是他的儿子,唯有陆羽只是个朝臣,但朱元璋这么说,显然不把陆羽当外人了,可见陆羽在他心中的份量。

没管汤和和平安怎么想的,朱元璋拉着两人当即问起了南昌的事,随后又拉扯了一番家常,最后,看到天色正晚了,汤和和平安才打算拱手作别。

可朱元璋却盛情挽留道:“急个什么,今日就留在宫中用餐了!”

“唔……老臣离京日久,甚是想念家人,恳请陛下体恤臣思亲心切,容臣回府用餐。”

虽然朱元璋盛情邀请,汤和仍委婉推辞,他也看出来,朱元璋只是随口一说罢了,而且自进了武英殿后,他就一直和自己与平安说话,并未管陆羽。

不过汤和老来成精,可不会认为陆羽失了势,想来是想要等自己等人走了之后,朱元璋和陆羽有密事要谈,所以他也不在这里惹人碍眼了。

一旁的平安见到汤和婉拒了,他也连忙说道:

既然汤和已经婉拒了,朱元璋也不再说道:“陛下,臣离京也有大半年了,同样也有些想念家中妻小。”

见两人都婉拒了,朱元璋也不再说啥,当即有些无奈的表示道:“既是如此,那你们俩便早些回去吧!”

二人赶忙行礼告辞,径直退出武英殿。

转瞬之间,武英殿中只剩陆羽和朱家父子三人。

朱元璋晃悠悠坐回桌案旁,这才笑眯眯看向陆羽道:“陆小子,这趟江西之行,可有什么感触?”

闻言,陆羽想了想,然后叹息一声,说道:“哎!当初我以为有陛下威服四海,这新政只需颁布下去,便可顺利推行,现在看来,当初想得太简单了。”

“仔细说说!”朱元璋正襟危坐,问道。

陆羽慢慢说道:“此番江西民变,既有地方官府不尊上令,又有乡绅地主歪曲政令,更有那正一道从旁挑唆,如此三方合力,将陛下蒙于鼓中,将百姓玩弄在鼓掌之中,这般境况,是我先前未曾预料到的。”

如今民变已然平复,江西的税改也大致完成,陆羽事后再来诉苦道难,当然没什么说服力。

朱天子笑眯眯摆手:“如此难关,你陆羽一到,不还是轻而易举便化解了?”

“话可不能这么说!”

陆羽却连连摇头,面带凝重道:“这次能平定江西之乱,其实胜在侥幸,若非是刘琏替我打头阵,替我查得民变内因,我怕难以及时遏制民变,再者说,那李宜之也没沉住气,自曝其主谋身份,又从他书房里搜得账册,才使得查案进展神速。”

“饶是如此,江西地方官联合起来,也逼得我束手无策,只能指望陛下派出信国公前去援救。”

“此番江西之行,能如此顺利,并推行税改,实在天时地利人和,可若是换个地方,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陆羽难得有如此稳重言辞,朱元璋听后也不由蹙眉。

朱标更对地方政务格外关注道:“为何说其他地方难度更大呢?江西是那龙虎山坐大,才导致民怨激增,其他地方可没有龙虎山这般大地主。”

“正因为江西有龙虎山这颗大树,才更好对付。”陆羽苦笑一声,说道:“殿下难道没听过‘树大招风’一说?”

朱标蹙眉,表示不解。

“正一道势大,江西

的隐田隐户他们占了一半,只要江西出了问题,咱们无需多作考虑,直接将矛头对准正一道便可,只要将这正一道摁住,就已把控了江西大势,其他小地主自然翻不起浪来,但在其他省份,可没有正一道这么大的靶子,把在江西的经验,拿去套用怕不合适。”

朱元璋也点头附和刀:“各地情形不同,照搬照套自是不好使,江西人多地少,咱们可以通过迁徙人口来解决民变,可放之别地就不管用了。”

朱标细细品味二人的话,不由叹了口气道:“照这般说来,各地自有其独特境况,若想彻底推行新政,还得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谈何容易啊!”

朱元璋抿了抿唇,面上微有难色。

只一个江西,就要派出他最得意的税改干将陆羽,还要朝廷中枢倾力配合,就这般卖力,也得耗费大半年功夫,才堪堪将税改推广下去。

全国那么多省份,若都照这般力度推广,怕是干到他朱天子老死,也干不完。

父子二人面色黑沉,各自摇头叹气。

陆羽托腮沉吟片刻,边想边道刀:“虽说各地情况不同,但困难却有异有同,我们可以求同存异,总结出各地都要面临的主要困难,找出对策,将之推广下去。”

“这倒是个办法。”朱元璋点了点头。

朱标询问道:“陆先生可总结出了什么?”

“这个嘛……”

陆羽背起手,在武英殿中踱起步来。

走了半晌,他回过头,伸出三根手指来道:“想要推行新政,必须要解决三个强敌!”

“哪三个敌人?”

“这第一个便是各地方的官吏,此番江西事件,可以看出地方官员对推行新政的意愿极低,常有阳奉阴违,暗中捣乱之举。”

闻言,朱元璋恨恨道:“正因如此,咱才对那李宜之等人下如此狠手,叫各地官员都看看,阳奉阴违的下场!”

“话虽如此,但只靠砍几颗脑袋,怕还不足以震慑地方官,就这新政一事,朝廷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赏罚制度才行。”

朱标心思活泛,立马猜出陆羽的意图道:“陆先生是说,将这新政纳入考成法的行列!”

陆羽点头道:“不仅如此,而且要将新政推行在为政功考中的比例提升一些,如此,官员们自会更加重视,毕竟对于那些地方官来说,官途比命还重要。”

朱元璋深以为然,捏拳道:“就这么干!”

“当然了……”

为防朱元璋矫枉过正,陆羽稍作提点:“各地情况不同,税改难度不同,如何酌情赏罚,还须细作思量。”

“此事……咱会与朝堂商量,拿出个合适的赏罚制度,叫各地官员都将这税改重视起来。”朱元璋点头道。

“不仅仅是官员,还有地方的胥吏,毕竟官员要做事,只能靠胥吏,然而这些胥吏多是世代相传,祖祖辈辈都在一地任吏,早就与当地乡绅合二为一,是以税改前,就与那些乡绅串通一气。”

“哎!胥吏卑鄙,咱也知道,可是有啥办法呢?各地官衙都需要胥吏干活,没了他们,啥事都干不成。”朱元璋叹息了一声,作为马上打天下的开国皇帝,对于这些事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但他也没啥办法。

“其实很简单,如同科举一般,要想担任胥吏也需要考试,如此就可打破这只要世代传承的问题,在我那个时代,国家的公考除了公务员之外,事业单位也同样需要考的。”陆羽怕朱元璋和朱标听不懂,解释道:“公务员考试就相当于科举,而事业单位就如同干事的胥吏一般!”

“胥吏也要考试?”朱标有些不可思议道。

“不错!”陆羽点了点头。

“你想得太简单了,那些读

书人即使是落榜,也只会一遍又一遍的参加科举,不可能是参加胥吏考试的。”朱元璋虽然也觉得陆羽这主意不错,但他也太想当然了。

“陛下,他们不愿意参加胥吏考试只是因为胥吏没有前途,没有地位,但要是吏能转官呢?”陆羽早就想到了这层,笑咪咪的说道。

“什么?吏转官?”朱标心灵一震,对于一直经受儒家学识熏陶的他,这个想法实在是太震惊了。

“不错,只要给那些胥吏当官的希望,他们一定会卖力的干活,而读书人也不一定会排斥这个,毕竟能够通过科举考试的少之又少,但去考胥吏,然后吏转官,这不失为另外一条路。”

“陆小子,你可知道,你的这个想法是与全天下的官员为敌?”朱元璋神情冷静的说道。

“这不还有您吗?只有您和太子不说,谁又知道这主意是我出的呢!”陆羽笑嘻嘻的说道,显然他并不打算当这个出头鸟,他只是负责出主意的,具体实施还要看朱元璋。

“你小子,可真滑头!不过这件事事关重大,必须让我好好想想。”闻言,朱元璋哑然失笑道。

“恩!”陆羽也知道这种大事,朱元璋肯定要慎重考虑的。

“如今官吏说完了,下面也该谈谈乡绅了吧!”

“陛下说得不错,这这新政推行的第二大强敌,正是各地乡绅,乡绅本身并不可怕,麻烦的是他们上接官衙,下控百姓,面对税改,他们能与官府勾结,又能挑唆百姓,这才导致税改困难,想对付他们,只能希望陛下先前的文字推广工作能尽快奏效,再约束地方官府严以管制,禁止他们挑唆百姓,对抗税改。”

这个解决之策,听起来确有效果,但并无新奇之处。

朱元璋不免蹙眉道:“就这?”

“别急,听我说完。”陆羽白了朱元璋一眼,然后伸出第三根手指头道:“这最后一个强敌,便是各地百姓,尤其是那些深居乡村,足不出户,只知埋头耕地的百姓。”

“百姓?这百姓也算是强敌?”朱家父子几乎同时惊呼出声。

税改的最终目的,就是减轻百姓负担,明明是受益人,怎么成了强敌?

尤其是朱元璋,他素来推崇“天子与百姓共天下”,对那些乡绅士族最是排斥,他绝不愿意将百姓视作敌人,划到自己对立面去。

“别急别急,听我慢慢分析!”

陆羽抬起手,制住要开口争辩的朱天子,继而解释道:“乡绅固然挑唆,官吏固然压榨,可真正对抗税改的,还是那些百姓,乡绅和官员都不敢直接反抗陛下的政令,所以才要借百姓之手来反抗,百姓虽是无意,但在事实上,却成了官绅的帮凶。”

“你说得不错,可是这罪也不再百姓身上!”朱元璋点了点头。

“的确如此,可百姓愚昧,听风就是雨,这些乡绅在地方威望极大,很容易就能够煽动百姓,要想让百姓不再轻易受那些乡绅蒙蔽,必须要加强百姓与朝廷之间的联系。”

“如何加强个联系法?”朱家父子好奇起来,瞪大眼盯着陆羽。

陆羽解释道:“我们可以在每个乡间村头,都设立布告亭,用以宣扬政令,解释新政的好处,同时,在每个村中,都挑选德高望重之辈,来教化乡民,宣扬税改之利,如此一来,百姓便不会再轻易受到乡绅的蛊惑了。”

“这不就是秦汉时期的三老制度吗?”朱标顿时说道。

“是也不是!”陆羽摇了摇头,慢慢说道:“虽说秦汉时期的三老制度都是选取德高望重之辈,但到了后面,这三老就变成世袭的了,形同虚设,我想的是由村民公认的德高望重的老人轮流担任。”

“德高望重这个太过于虚浮了。”朱元璋却摇了摇头道。

“那陛下有何

想法?”陆羽询问道。

朱元璋并没有说自己的看法,而是说起了另外一件事道:“上次你来密信跟我说了皇权不下乡的事,这段日子,咱就一直在思考此事,最后想出了个新办法——里甲制。”

“何为里甲制?”

“以每一百一十户编为一里,然后由丁粮最多的十户轮流担任里长,其余一百户则称为甲首,如今有了这布告亭,更是可以让这些里长代为宣扬新政之事。”

“这个好呀!由十户人轮流担任里长,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遏制了世袭的弊制,而且这十户人必定不是同一条心,每户担任里长时,都各有打算,最后让他们担任这布告亭宣扬之事,更是能将朝廷和基层百姓直接联系起来,实可谓一举三得!”朱标赞叹道。

“陛下这里甲制的确比我的想法更好,而且还能打破皇权不下乡之事,但是也要防备这十户互相串联在一起,共同压榨百姓,毕竟在共同利益之下,什么都有可能的。”陆羽想了想,说道。

“这个我自然知道。”朱元璋点了点头,他是泥腿子出身,太明白那些大户的想法了,但是这里甲制相对于如今的乡村宗族制度,优势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