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以工代赈,万民伞
开封府北城,城门下。
经过这么多天,洪水已然退出城去,但北城一带仍是一片狼籍,随处可见水灾遗留的淤泥水沼。
距离洪水残迹稍远的一片高地上,正有不少临时窝棚,聚集了不少灾民。
自黄河决堤后,这窝棚便是灾民的临时落脚处,里面挤满了万余名受灾民众。
他们没了房屋,没了田地,甚至失去了至亲,眼下每日只能守在这窝棚处,偶尔到施粥的地方领些稀粥糊口。
倒也有人见洪水稍退,跑去原先的屋舍里查望,但转了一圈,除了受洪水侵蚀严重的屋梁外,再找不到值钱之物。
他们的生活,已遭这洪水毁了,想回到从前,几无可能。
没了田地,今年指定没有收成;屋舍损毁,也需大笔银钱修缮恢复。
可他们手头哪里有钱?便连当下活命的粮食,也只能靠朝廷救济。
“招工了,招工了!”
却在这时,棚外传来了敲锣声,有人在外呐喊。
听到这动静,不少人探出头去观望。
“太子殿下有令,广招灾民疏通河道,修复河堤,灾民但凡有劳力,均可应征,待遇从优!”
这一声声呐喊,犹如天降甘霖,给苦无所依的灾民们带来了希望,所有人都挤出窝棚,跑向那招工处。
“俺……俺要应征修堤,俺气力大!”
挤在最前头,正咧着嘴卖力叫喊的是个年轻壮汉,这壮汉两眼放光,一脸兴奋,全然不似两日前,在监斩台上那面无表情的模样。
招工的消息一传开,整个开封府城热闹起来。
灾民们欢欣鼓舞,他们能靠这份工作养活自己,维持接下来大半年的生计,而那些没有受灾的百姓,也同样高兴——有人替他们疏通河道、重修河堤,全城百姓的生活都能重归正轨。
便在这热闹欢欣的气氛里,疏浚修堤工事正式动工。
北城门外,府衙专司水利的官员带领着一干匠人勘探地形,绘出排水沟渠通道,由灾民们组成的力夫队伍跟随其后,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挖沟疏浚。
一连干了数天,将洪水排疏干净后,他们又开始整理河道,准备重修堤坝。
堤坝损毁严重,重修工作当然不是一蹴而就,须得花费大量时间人力,但既已有了完整规划,有了足够积极的开始,一切自能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
一切都步入正轨,作为临时下派的钦差特使,朱标自也该卸任离开了。
这一日,开封府南城,人山人海,所有百姓齐聚于此,将这条通往南城门的宽阔大道,堵了个严严实实。
“让开,让开!”
饶是有官差侍卫头前开道,依旧只挤出条仅供马车通行的小道。
朱标坐在蠕行的马车里,望着两旁夹道相送的百姓,心中感慨良多。
从前只从书本里见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描述,但那些文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这一次来到开封府,眼看那么多灾民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在淤泥和倒塌的屋舍里寻求一线生机,朱标才真正懂得百姓疾苦。
而当亲手带领百姓从灾难中走出,重建新家园时,看到百姓们感念恩德,他又生出万般自豪。
眼下这一个个跪倒的身影,这一声声交口称赞,不正是他这些天来忙碌的收获吗?
比起朝堂里那些阿谀谄媚的“太子圣明”,这些百姓们略带粗俗的夸赞,要悦耳动听得多!
“殿下慢走!”
正当朱标万般感慨之际,忽地听见前方传来一声震喝。
此刻街道吵嚷喧哗,但那声震喝粗重有力,竟能压住嘈杂喧闹,叫所有百姓齐都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朝前望去,正瞧见那城门下,一个山一般的壮年汉子,正扛着一把小树般大小的巨伞,跪在门口。
朱标一眼便认出那壮汉,便是当初扛着死去老母在街上木然前行的男子,他只稀奇,这壮汉的脸上竟也能绽出灿烂笑容。
马车停下,朱标挑帘走出,便见那壮汉将那巨伞合在手上,奋力托
起:“殿下救我开封灾民,我等敬献万民伞,祝殿下一路顺遂!”说着,他奋力将那巨伞展开,可见那巨伞之上,大大小小写满无数小字。
不光有名有姓,还有些通红指印,那显然是百姓识字不多,以指印替代。
无论以何种方式,灾民们只想尽力留下姓名,以表达对恩人的敬重感激。
朱标从前只在书本里听过万民伞,如今眼见自己也能得如此厚重恩馈,不由感动不已,他立即招手,唤手下侍从将那万民伞接下。
“诸位有心了!”
随即,朱标朝围观百姓们拱了拱手,以表谢意,然后又转身,望向在马车旁的当地官员。
这些官员中,有不少人都曾参与那河堤贪腐案,只因为他们是被迫行事,并未从中牟利,朱标便做主赦免罪过。
“你们都听好了,本宫虽已离去,但这疏浚修堤工事仍须继续,你等须得尽心修好河堤,万莫疏慢大意,倘若叫本宫知道,你们再干了什么不法之事,那吴仁行几人便是你等前车之鉴!”
朱标辛苦制定了休养生息、修复河堤的计划,可不想再因有人贪赃枉法而失败,他须得给这些官员做足警诫。
太子发话,那些官员岂敢不听,他们纷纷拱手躬身:“谨尊太子钧谕!”
眼看地方官恭顺领命,朱标满意点头,返回车中。
“启程,返京!”
………………
来时快马如飞,去时稳步慢行,回程的速度,自是要慢得多。
半个月后,朱标一行人才回了应天府。
武英殿中,朱元璋看着黑了一圈的朱标,心中既心疼又高兴。
“标儿,此番赈灾,你做得很好,既赈济了灾民,又查实黄河决堤的内情,将那一干要犯尽数抓获!”朱元璋对朱标的表现很是满意,不吝夸赞道。
朱标倒略有些愧疚:“儿臣未经通报,便将那吴仁行一干主犯斩首示众……”
“哼!这等贪官污吏,侵吞了朝廷修河款,又害得黄河决堤,当真罪大恶极,一刀砍了还是太便宜他们了,应该剥皮实草,再挂在衙门口门前,也能好好的警示后面的官员,可你倒好,只捡了三个主犯斩首,对其余从犯却从轻处置,真是太过于仁慈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按照他朱元璋的行事风格,但凡沾了边的,都得杀个干干净净,而且还不能让他们死得那么痛快。
朱标无奈拱手:“实是开封一地受灾严重,百废待兴、正是需用人之时,儿臣只能将那些从犯轻罚,令他们戴罪立功。”
“希望这些官员能懂你的良苦用心,朕能戴罪立功,不然休要怪咱亲自动手了。”朱元璋冷哼了一声,并未再置喙,随即他又从桌上拾起份奏章道:“此番你这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手段,倒是做得不错呀!”
那奏章是前些日子朱标密传至京,其上详细记述了朱标先稳住时局,安抚民心,再密派毛骧等人查实案情,最后将吴仁行一众绳之以法的经过。
朱元璋看了奏章,自是高兴不已,自家儿子能有这般手段,日后待自己百年之后,他也能稳住朝政,不致叫那些朝臣们糊弄。
“儿臣不敢居功,这些……实是受陆小先生点拨,又有毛骧等人在旁辅佐,方才顺利成事。”朱标倒很谦逊,将一应功劳全都甩给他人。
“陆羽?”
朱元璋听到这熟悉名字,不由眉头一扬,他随即笑着摇头:“又是那臭小子,如此说来……那平抑粮价、以工代赈等诸般计谋,也全是受那陆羽点拨?”
朱标连忙拱手道:“正是!”
朱元璋哑然失笑道:“这臭小子,怎哪哪都有他的身影!”
幽笑片刻,朱元璋深一吐气,暗自呢喃起来:“这臭小子……倒不失为合适的辅政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