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鞭挞岸边鹿伴

第272章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淀川口

“纳尼?!”

信长一把从来人手中抢过文书,仔细阅读起来。当他了解到了详细情况之后,只觉得眼前一黑。

淀川从琵琶湖流向大海,堺就在淀川的入海口,这里在后世还有个称呼,叫做大阪湾。

已经到了海外商船来港的季节,大明、南蛮、以及日本各大名自己派出去的商船,都到了该来港贸易的时候。

这些天商人云集的堺内上下正在忙不迭的整理码头、仓库,洒扫道路,就连织田的水军,都要为将到来的大额贸易做准备。

自从织田掌握了这里,原本独立于三好家的众多豪商,都成为了被织田掌控的御用商人,接受织田信长的直接统治,为他赚取银钱。

再加上织田信长已经基本统一了日本,再无敌手,让织田水军主力的九鬼水军,都不由得松懈了下来。

未来恐怕很难再有激烈的战事能够升迁,这些水军只想着趁着贸易季,为自己多捞点好处。

大部分船只停靠在码头,士兵在港口帮忙干活,只有少数几艘游曳在海面,而且也没干什么正经事——士兵们只穿着兜裆布,下网捞鱼。

于是等到大明的战船驶入濑户内海,来到堺外海域的时候,发现对方十分松懈,毫无警戒意识。

他们还以为大明又是与过去几年一样前来贸易的,欢迎还来不及,哪里会想到会开战?

兵贵神速,但是大明没有不宣而战,依旧保持了优良传统派人前去喊话,传达命令。

以大明册封日本国王,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昭的名义,讨伐叛臣织田信长。

大明允许各地离叛反正,重新归属正道。但是只给了当地军民一刻钟的时间。有心投降归顺者,需要降下其他旗帜,竖起白旗,放下兵械,高举双手,证明诚意。

过时不候,大明立刻就会发动攻击,到时产生任何损失,皆是自己的责任!

前去传话的是随船而来的毛利氏族人,几个月前,他们刚刚因为战败被迫依附织田信长,结果有了大明的支持,腰杆子一下又硬了起来,在传话的时候忍不住嘲讽了几句。

九鬼水军的当代家主九鬼嘉隆勃然大怒,没有再理会什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将几个传话的使者通通处死,并且迅速发布命令,让人准备防守。

一刻钟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如果选择投降,足够他们多扯几块白布,更加显眼一点。

但是让港内的舰船升帆,驶出港口开始作战,却是万万来不及。

许多水军士兵刚刚收到命令,还没有来得及回到船上,就已经听到了隆隆的火炮声。

时间已到,船舷的炮手没有浪费更多时间,在上官的命令下,立刻点燃引信。

这一刻钟的功夫,早就够他们瞄准的了。

几秒钟后,在一连串的轰鸣声下,一枚枚实心弹和爆炸弹喷射而出,砸落刚刚还在捕鱼的水军木船上,小木船上被爆炸的炮弹引燃了火势,摧毁了桅杆和风帆,在船侧和船底添加了几个直连海水的洞口……

刚刚还想要用火枪和弓箭反击的水兵,纷纷抛弃手中的武器,忙不迭的自救。还有些水兵比较果断,干脆弃船跳水,企图逃生。

这里距离岸边不算太远,足够幸运的话,还有一线生机。

海水和火焰的交加之下,很快就让港口外仅有的几艘海船丧失了战斗力。

已经出海的船只尚且如此,停靠在港口内来不及出动的木船,更是一个个只能沦为大明战舰的靶子。由于此时的技术限制,大部分船上火炮都安装在了船侧,阵型展不开,他们连开炮反击都做不到。

“岸边的海防炮呢?快让他们都开炮,给老夫开炮!”

看到这一幕的

九鬼嘉隆目眦欲裂,大声呼喊。

为了防备其他大名袭击,堺的海边有安排一些岸防炮,终于在此时做好了开炮的准备,开始朝着大明的舰船发动炮击。

不过这些岸炮的命中率和威力都令人堪忧,大部分炮弹都没有击中大明舰船,少数几发炮弹在砸中之后,造成的损失也十分有限。

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掌握如今最为先进的抛物线弹道学知识,仅凭少数火炮手的丰富经验,做不到远程精准炮击。

而且这些岸防炮大多是信长之前的今川义元从两牙购买的青铜炮,年代久远威力不足。

更主要的这些火炮的主要用途并非直接造成精准杀伤,而是用来轰击阵型密集的战场士兵或是无法移动的建筑工事,制造恐慌,降低敌方士气。

打打普通小木船,吓唬人还行。

对于大明的战船,只是刮痧。

大明的火炮手就不一样了,他们都要经历足够多的培训方能上阵,使用精铁铸造的火炮,威力和射程不可同日而语。

其中最优秀的精英,还可以来到陆海军讲武堂深入学习。

凭借木制量角器等工具的辅助,哪怕不是所有的基层炮手都能理解重力加速度以及空气阻力等因素对于炮弹轨迹的影响理论,熟练计算平面三角、动量方程等代数几何问题,至少在估算射程、调整角度、查对数表等应用方面,已经毫无问题。

单个火炮,依然存在种种干扰,导致落点不准的问题,但是中层指挥军官在这个时候已经从炮击角度,出膛到落地时间等方面估算出较为接近的距离和高低差,构建出一个简易的数学模型,仅需调整一两次,就能精准覆盖。

确保某一炮不一定能命中,但是这一队火炮,肯定有能够命中的。

正好濑户内海比起地中海的风浪还要小,如履平地,对于火炮的影响不大。于是一部分炮兵转向炮口,将目标放在了岸防炮台上。

一段时间的饱和式轰击,将这些炮台全部摧毁。

看似夸张,实际上后世拿破仑出身的法国炮兵还要更加强悍,就连傅里叶、安培、拉普拉斯这等历史留名的大家,都曾给炮兵当过数学老师。

在大明不断在欧洲吸纳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力图成为全世界的学术圣地的情况下,这种局面多半会被改写……

等到码头边停靠的船只大多被摧毁,岸上不再有敢于反击的火枪火炮之后,大明的战船方才停下炮击。

时间还不到一个小时,织田的水军主力就已经消亡殆尽,九鬼嘉隆也被不知是谁发出的炮弹击中胸口,身子变成了碎块和烂泥。

传承了八代的九鬼家族,虽说还没到全族覆没的程度,也算遭受重创,短时间内再无崛起的可能。

只有几杆以永乐通宝作为标志的织田军阵旗,幸运的躲过一劫。

不过附近很快就有人跑出来将织田的旗帜拔了出来,换成白旗表示投降。

炮火掀起的烟尘下,旗帜没有多少白色。

不过双方都没有太过纠结这一点,确认了对方的态度之后,一小队登陆士兵换上小船来到堺城。

官军没有直接攻占当地,而是在重新宣告了大明出兵的正义性,散布足利义昭已经在大明的带领下,重新组织了各地大名,准备将织田信长消灭的预告。

将战书递交出去之后,小队官军从容离开。

堺原本是日本对外贸易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汇集了大量的商人,十分富庶,一些欧洲人甚至认为这里有几分威尼斯的影子。

这里同样是大明打算在战后占领的重要港口城市,战略要地。没有必要现在就让其经历战火,导致日后大明还要浪费时间重建。

而且为了避免干扰到海战,专门运送士兵

的运输船并没有跟过来。少数军队直面信长腹心之地的话,很容易腹背受敌遭到围攻,得不到足够的援助。

九鬼水军沉没的木船堆积在附近海域,一个不小心,就算是如今最为坚固的大明战船,难免也要触礁受损。

在清理完毕之前,这座港口已经不再适合大船通航。

大明这次不走奇袭斩首速胜之路,而是要稳扎稳打,一步步侵蚀。在征战的同时还要消耗各方军力,免得消灭了信长之后,日本仍然存在众多不稳定因素,导致降而复叛。

所以对于大明的整体战局,这一处港口无论能否变成什么模样,都没有太大影响。

无非是在海湾的沉船被打捞干净之前,不适合大船通航,大军和物资难以从此处直接转运。但是除了堺之外,日本还有所谓的三津七湊十大海港之说。

九州岛西北的博多津与对马岛隔海相望,是日本对外第一门户。原本属于龙造寺家,由于距离较远,织田还没有来得及消化,暂时仍由龙造寺掌握。

他们距离朝鲜和大明最近,对于朱翊钧的动作最为敏锐。

等到大明的战船一来,连打都没有打,直接和平接收。

以博多津为根基,大明的大军正在源源不断的涌向日本。

对比当年的元征日本在九州岛失败,有着天壤之别。

当时的日本还算处在一个统一的镰仓幕府管治之下,而大元素有残暴的坏名声,哪怕日本人也不愿接受元朝的统治。

就连元朝跨海征战的海船,也是强行逼迫高丽和江南的匠人们制造,还因此激发了多起江南百姓的起义。

罚大过奖,心存怨怼,造出来的船质量当然不堪风浪,轻易就能损坏。

哪怕当时的日本武士在正面战场上其实并非蒙古大军的对手,如壹岐岛的本地武士,仅仅是抵抗了不到一天就被全部歼灭,但是那时的日本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一样能够获得战争的胜利。

正是汲取了相关的教训,朱翊钧才选择分化对手,打着足利义昭的名义征讨织田信长,并且许诺给家主龙造寺隆信册封官职,将来还可以得到本州岛的封地。

结果当年镰仓幕府用来防备元军,在博多沿岸修筑了四十多里的“元寇防垒”,没有发挥一丝作用。

当然,就算他们敢于攻击,也不可能是大明的对手。

由柚木、橡木等当世最佳木材组合制造而成的大型战船,外蒙铁皮,并且刷涂了防水黑漆,坚固性远非元朝强迫百姓赶工期造出来的破烂货。

哪怕遭遇风雨,也能拥有更强的抵挡能力。

在消灭了织田水军主力之后,船队轻点战损,伤亡人数都没有超过十人,船体更是没有大碍。

只需要就近回到毛利氏的几座港口暂做休整,就能投入到下一场战斗中。

织田军剩下的主力,大多集中在了伊势的津港附近,同样有一队大明战船前去消灭。

等到织田水军全灭,将日本附近海域彻底封锁,大明就能取得绝对制海权。除了少数得到许可认证的大名,任何船只都不得随意下海。

如果德川、北条等势力的水军不开眼,一样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这样一来,信长势力范围内的沿海各处,都有可能遭受到大明军队的登陆作战。

要么信长四处派兵防备滋扰,兵力分散,要么就要重新收缩兵力,让出之前吞下的土地,让局势重新变换,再度钻进这一张最新版本的信长包围网中。

而且各方大名也会被大海分割,导致哪怕他们决心合力对抗大明,也会被大明一个岛屿一个岛屿的逐个击破。

就如大阪湾这里的淡路岛和小豆岛,面积较小,人数稀少武士不多,恰好又处在本州岛的腹心之地,可以

就近连接本州岛、四国岛,影响到毛利、信长、长宗我部几大势力,战略位置很是重要。

因此被官军看中,在控制了濑户内海的制海权后,派军登陆,将其作为方便四处出击的作战基地。

……

了解了所有战况的织田信长不再抱有侥幸心理,他很清楚大明如此举动,已经表明了自己再无和缓的余地。

大明都已经用皇帝的名义,接受了足利义昭的求援,派来大军,怎么可能还会自打脸的放弃战略目的,选择和自己和谈?

信长突然回想起几年前大明官船来到日本的那一天,不知道当年如果及早主动示好,能否改变这个局面?

总之就是非常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