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京师地震(字面意思)
虽然在他的印象中,高粱是一种耐寒耐旱,抗盐碱,哪怕自然环境稍差,也更加顽强的作物。完全可以用来作为一种确保粮食安全的作物。
可惜的是,经过他的研究,发现了高粱如今难以推广,让农民主动种植的几个缺点。
吃起来口感略差。
单凭这点,吃惯了苦的中国百姓,其实不会在意。
但相对其他作物,高粱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不抗饿不顶饱。
在普遍吃不上肉,没有油水的百姓眼里,吃高粱的饱腹感不够强烈,而且难以提供足够营养,怎么吃都不胖。
就像海蛎子、大闸蟹、兔子肉一样。
后世生活富足,不缺糖油脂肪,喜欢这些食物,多吃一些还能改善饮食结构,刷脂健康。
可如今的普通百姓都没有这个条件。
再宝贵的大螃蟹,也不如一口肥油,一口油水来的眼馋。
就算城里的富户,也没有奢侈到需要吃高粱这种粗粮,让身体变得更健康的程度。
所以想吃想买的人少,卖不上价。
农民自己吃还是种来卖都不合算,唯一的好处就是不怎么挑地,不用过多的伺弄,生命顽强。
如今大部分地区还是风调雨顺,众人没有这个预见性,朱翊钧不以为意。
不过他相信,伴随着将来的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高粱的推广,也会越来越顺利。
虽然对于底层农民来说,或许生活会更加艰难一些,但是有着高粱保底,至少能够多几分活命的希望。
……
朱翊钧近期特别关注灾害相关,就是因为就在今年二月,北京就爆发一起地震,等到五月的时候,又有一次复发。
虽然地震级别不算高,破坏性不怎么强。不过两次地震依然导致一些破损老旧的房屋倒塌破损,伤亡十几人。
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关键在很多迷信之人的眼里,这些自然灾害,都非同寻常。
不少人在地震之后都感觉到内心惊惧,他们一致认为京师连连出现这种异状,就是因为皇帝胡乱变革导致的。
阴阳失衡,天子失德。
上天都因此不满大怒,才降下了灾祸,给皇帝示警。
改革有着数百年传统的科举,妄动上千年传承的孔府,这怎么能行?
就算是皇帝,也不该如此任性!
要不然,怎么前些年京师都安安稳稳的,甚少发生地震,结果反倒是在今年连发了两起?
这些人都纷纷上疏,请求皇帝颁布罪己诏,向上天诚恳认错,改正自己的罪过。
那些没有必要的改革,就不要再改了。
即便是原本还和皇帝站在一起的,在这种自然之威之下,也会内心动摇。第一次地震的时候,他们还觉得只是意外,可是只隔了几个月,就来了第二起,让人很难不相信,这是上天有意为之。
哪怕他们不想逼迫皇帝,站到朱翊钧的对立面,也没有多少支持皇帝,对抗上天的勇气。
底下的臣子们看似来势汹汹,不过朱翊钧并不害怕。
朱翊钧就是早早预料到了此类的情形,所以即位不久,就开始在经筵等不同时期,多次找机会进行宣讲,破除迷信,废除天人感应之说。
这等学说对皇帝其实弊远大于利。
就算神秘加身,只要活不下去,老百姓照样造反,不管你是不是上天的儿子。权臣军阀同样信奉着强者为王,兵强马壮者称雄。
就算坚持天人感应的,也不见得能够保住自己的皇位。
而且一旦有什么自然灾害爆发,就会成为可以大胆指责皇帝的合理借口,让人束手束脚。
朱翊钧自然嫌弃的很。
这十多年来,不只是京师内的重臣,他也曾在报纸上多次对普罗大众进行科普。
大航海时代,已经有足够多的证据进行证实他的部分理论。
不只是欧洲人环绕了世界,就连大明人也已经开始走太平洋或印度洋的航线前往远方探索世界。有人死在了半路,有人成功活着回来。
虽然大明的远洋航海只是起步,走的都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成熟航线,但是回来的人足以证明地球的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近些年不断蓬勃发展的天文学。
各类官方与私人爱好者,都能够通过望远镜遥望星空,观察距离地球最近的月亮。
月亮上坑坑洼洼,根本没有越共和嫦娥。
种种可观测数据
、日志记录等证据都能够证明,地球就是一个球体,月球也是个球体。
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并非天圆地方,而是一个个星球。
而且引力的概念也早被朱翊钧所公布。
于是民间有人得出一个新的结论。
他认为大海的潮起朝落,就是月亮引力影响海水导致的。在大海的推动之下,陆地发生摇晃,挤压,时间一长就会在某处陆地薄弱之地,释放掉被海水挤压的推力。
这种对于地震的解释,其实朱翊钧自己都不太认同。
不过他过去曾经想要直接拿来后世比较成熟的板块运动学说,用棉被、木板等东西模拟地震的成因,奈何更难得到认可。
反倒是在引力、潮汐之类的概念被人接受之后,将地震的过错推给大海,是一个此时人们更容易接受的说法。
解释起来更加直观。
毕竟沿海的民众都知道,海水有潮起朝落,期间确实能够产生一定的力量。船只下海或是回港的时候,都会借助这种潮流,而不是反着来。
虽说因此能够形成地震,还有几分匪夷所思。但是总比认为自己脚底下的大地是好几个板块,而且还在不断运动,要更令人信服。
因此,这个说法在沿海地区流传的比曾经刊载在报纸上的板块运动学说更加广泛。
当朱翊钧得知此事后,哭笑不得。
不论是对是错,至少此人能够想出一个全新的理论,就很不容易。证明了实学的思潮,在民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在不断证伪,证实的过程中得到进步的。
因此,朱翊钧反倒没有生气,与之争辩驳斥,反而发放奖赏,把他的学说进行系统整理,刊载了出来。
这种学说无论对错,都是一种科学解释,能够对天人感应等神鬼学说起到破坏性作用。
至于地震的成因到底是怎么回事,让后人慢慢研究,重新论证就好了。
因此,其实在这一场地震发生之前,大明百姓,尤其是深受皇帝影响京师官民,其实或多或少的都听说过相关的理论,只是有些人相信,有人将信将疑。
不过人就是这样,明知没有鬼,天黑都不敢不开灯上厕所,何况是地震?
一旦灾害就在自己的身边爆发,再理智的人,也会难免短暂的失了智。
什么灾害本自然,和君王没关系?
你是皇帝,你就得负责!
朱翊钧明白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更偏向政治问题,或者是心理问题。
情感上,受灾官民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需要有人背黑锅。
皇帝受国之垢,就只能让皇帝来做。
正好,朱翊钧在今年年初弄出了好几件极具争议的大事,就是最好的背锅侠。
所以在第一次出现地震的时候,他还能够凭借着多年的威信压制住,没有几个人会跳出来闹。但是等到三个月之后的第二次地震,就有很多人真的坐不住了,脆弱的防线被冲垮。
传统的惯性太大,很多人选择回归。
说不定天人感应学说才是真的正确的,什么板块运动漂移,什么大海推动陆地,通通都是错的!
要不然,为什么会有第二次的复震?
如果皇帝不赶紧认错,有了第三次更严重的地震要怎么办?
这个责任,皇帝能背负的起吗?
朱翊钧确实没办法确定,京师会不会在短时间内复发第三次的地震。
毕竟在他的印象中,这里属于华北地震带。虽然按照他的记忆,京师没有超高级别的强震,但是中小规模,没有在历史书上特别记载,让人印象深刻的小地震,多半少不了。
不过朱翊钧也有应对的手段。
老办法,翻史书,找经验,不防守,只进攻。
他掌握着最大的舆论工具,报纸。
对于京师大小官员给自己的上疏,朱翊钧一概置之不理,只是通过报纸等公开手段,用更让此时大众接受的“大海推动学说”,来解释地震。
并且列出了大明立国以来,京师多次地震的情况。
两百年来,确实每隔些年,就会爆发几次地震,但是都不严重,大家不用害怕。
种种手段下来,朱翊钧还是勉强安抚了大众的情绪。
认错罪己诏、收回改革是绝对不会做的。
然而人们也不指望一贯强硬的皇帝,真的能够如他们所愿。
皇帝有所回应,愿意为此做
一些事情,就已经满足了一些人的心愿。
他们不敢对皇帝有太多奢求,只是要一个态度。
朱翊钧自己没有被他们吓住,在这个皇权至上、皇帝威权依然很高的时代,其实反对者没有太多好办法。
虽然勉强应对过去了这一波责难,不过朱翊钧并没有就此松懈。
晚明的地震,肯定不是只有这样一起两起,他还要做更多的预防工作。
为了应对明末的灾害,之前编撰的大明灾害记录里,已经按照年月日,灾害的类别,严重程度,后续应对手段等内容,分门别类的整理成册。
尤其是关于地震的。
大明自永乐建都北京起,就发生过多起值得被记载史书,而不是仅仅让人感觉身子一晃的中型地震。
尤其是前期的应对措施,让朱翊钧看着都感到有点欢乐。
永乐十九年,永乐正式迁都北京。
三年后,南京地震。
次年又连续多次地震。
那时候没有朱翊钧攻击天人感应,人们当然不敢说是叔侄向攻之事,而是归结于永乐迁都,惹得太祖不高兴了。
朱元璋就葬在孝陵,南京地震,肯定是他老人家的意思。
于是那时候已经即位的仁宗决定迁回来,让爷爷别生气了。
结果仁宗即位一年不到就驾崩,迁都暂时搁置。
第二年宣宗即位,准备回到南京。
结果当年北京就震了。
说明什么,说明是永乐不乐意迁。
两个祖宗都惹不起,宣宗选择了拖延等待,等了几年轮到英宗,北京多次地震,南京反而不震了。
这在人们看来,是永乐说服了洪武,于是英宗才正式下诏,决定不还都南京。
在朱翊钧看来,多少有些牵强附会。
将近两百年前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当时的真实情况了。
不过朱翊钧更在意的,是距离此时比较近,震动级别比较高的那一次,据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单单死亡人数就有几十万。
嘉靖三十四年,足以令黄河水倒流的陕西关中大地震!
这一场超级大地震不过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许多亲历者还存活在世,相关的记载数不胜数,可以让朱翊钧了解到与此相关的最真实情况。
那一次的地震源头虽然是陕西华州,却波及了大半个国家,就连山东,安徽、湖南这已经距离较远的地方,都能感受到震感,受到损失。
至于中心的受灾情况,就更不必说。
而且这一次的余震几乎每个月都会来上三五次,一直等到五年以后,才逐渐平息。
按照记载,震中地区死亡超过七成,就连距离较近的西安府,都有三成伤亡。已经退休回归当地的的兵部尚书韩邦奇、光禄寺卿马理、郎中员外等大小官吏,都死在了震中。
黄河都因此被震得水位下降,多日之内清可见底。
原本掘地三尺就能见到清泉的曲江,在震后要挖掘十多尺才能见到泉水……
如此可怕的地震,自然没那么简单。
在震后,还伴随着瘟疫、虫害等问题,进一步祸害了当地百姓。
而且地震不看官位,许多州县本地官吏都死伤惨重,难以组织本地灾民自救。
得到消息之后,哪怕已经沉迷修道炼丹的嘉靖都震惊不已,火速派出了朝中的官员前往主持救灾工作,附近受灾较轻的州县同样没有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