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上帝也要跪大明皇帝
北京南城,会同馆。
罗明坚与利玛窦等传教士正在做着面见皇帝的最后准备,而其他的欧洲使者们,纷纷离开了这里,去游览大明的其他地方。
除了一场盛大又美味的宴会之外,大部分使者同样得到了单独觐见皇帝,正式递交国书的机会。
只不过有人选择了放弃。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外的礼仪制度,有极大的区别。
马戛尔尼访华时遇到的问题,提前几百年爆发了出来。
按照中国的规矩,不论所谓欧洲的使者,还是东南亚的诸多藩属国来使,见到大明天子之后,当然都得遵循跪拜之礼。
然而欧洲习惯了单膝跪礼,至于双膝跪拜,是用来敬上帝,而不是给国王、皇帝的。
在欧洲面见各国国王的时候,大明的使者们是难得一见的上宾,他们并非国王治下的小民,连单膝的礼仪都不需要,只需要简单的鞠躬,表达尊敬。
大明使者们采用的揖礼,虽然在细节上与欧洲的鞠躬有所区别,但是这种双手合抱高举向前,缓缓而行的动作,看上去更显庄重。
欧洲各国国王都没说什么,可是欧洲使者来到大明之后,立刻就产生了问题。
在众使云集,招待外宾的宴会上,并非正式的朝堂场合,正是与天下臣民同乐的时候,可以稍稍放松一些礼制上的要求,并不需要全场跪拜。
之前朱翊钧设宴招待朝中大臣的时候,也是如此,放宽了许多礼制上的规制。
然而,单独觐见皇帝,可就没有如此简单了。
作为正式的外交场合,欧洲的使者们在觐见之前,都要和大明其他人一样先随着礼部官进行演礼,以免进退失据。
一开始,众多欧洲使者对此还是颇为好奇。
可是当他们发现要双膝下跪,对着大明皇帝磕头跪拜的时候,顿时就有许多使者明确提出了拒绝。
有资格在如今这个时代作为国家代表,来到遥远东方的,没有一个普通人,无一不是其国君主最为信任的贵族臣子。他们平日里在对待国王的时候,都不一定会有多么恭敬的态度,更别说在面对另外一个国家的国王的时候了。
按照欧洲各国之间的王室贵族互相通婚联姻的习俗,许多贵族都能够排进王室继承顺位的前列。说不定哪一天国王一系绝了嗣,就会让他们成为新的国王。
后来的波旁家族能够继承法国王位,德意志的汉诺威选帝侯能够成为新的英国国王,全是因为欧洲这种特殊的继承法。
正因此,准国王级别的贵族,哪里肯甘心跪拜另一国的君王。
毕竟欧洲各国都不是大明的藩属国,这一次算得上是平等外交,而非东亚地区的朝贡。
再加上之前刚刚来到大明的时候,为了防止有传染病的传入,两次软禁封闭观察,更是让他们积累了不小的怒气。
反正宴会都参加了,已经远远看到了大明皇帝的模样。在其中一少部分人看来,似乎没有再一次参加的必要。
虽然由于隔得有些远,看的不太真切,可是这不妨碍他们日后回到欧洲,向人们吹嘘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
回到家后,外面的经历也都是可以自己编造。
双方因此僵持不下,许多贵族不远遵从大明的规矩,大明更不可能因为这些外来的使者就破坏中国的传统。
大明自己从高官到百姓,还要跪拜天子,总不能让一群老外享受到超国民的待遇。
结果僵持到了最后,还是朱翊钧出手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同样没有选择给欧洲的使者们特殊待遇,只是调整了一些外交上的规矩。
按照过去的传统观念,中国之外的国家,要么是敌对,要么是臣服,几乎没有平等外交的时候。而现在大明眼中的世界,已经从东亚扩张到了全球,时代似乎已经重新回到了春秋战国。
大明的天子虽然仍旧高高在上,可是在外交的时候,并不是一定要见到皇帝。
于是他最终决定,能够接受跪拜之礼的贵族,可以代表本国和朱翊钧见上一面,聊些更加私密的话题。
如若不愿,递交国书、转交国王送来的信件,赠送的礼物的事宜,将会直接与礼部、鸿胪寺对接,虽然用不着跪拜,但同样没有了再见到大明皇帝的资格。
大明不至于因此问罪各国。
这一下子,就把欧洲各国的使者们区分开来。
与马戛尔尼代表英国,单独来华去见清朝皇帝
不同。
这一次的欧洲可是来了十几个国家的上百名使者。
你不愿意跪,有的是人愿意跪。
虽然看似丢了脸,却能够得到和大明皇帝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就这,多少人想跪还没这门路呢!
哪怕都是各自国家的贵族高官,也有人决定“为了国家的荣耀,暂时委屈一下自己”。
英法两牙等国有大国尊严,但不是所有国家都是如此。
更何况,朱翊钧这个大明皇帝,虽然没有亲自来到欧洲,却已经在欧洲留下了属于他的传说。
大彗星的预测自不必说,他对于葡萄牙国王的预测,也在事件发生之后,被人泄露了出来。
摩洛哥就挨着葡萄牙,涉及到了国家的利益和霸权,遥远国度一句轻飘飘的话,份量还是太轻了。
葡王塞巴斯蒂昂终究是年轻气盛,没有相信朱翊钧的预测。在第二年摩洛哥出现了乱局之后,还是头铁选择了出兵亲征。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结果真如朱翊钧偷偷派人告诉葡王塞巴斯蒂昂的那样,马哈赞河之战,三个君王都因此而死。
在战后,不知是谁,将这个消息传了出来。
虽然当时还在欧洲的大明使者们都坚决否认,但是这种说法,却得到了葡王几名近臣的认可。他们表示,葡王的嘴没有锁头,哪怕大明使者请求他保密,依然像是开玩笑一样,对几个亲近的臣子透露过这则预言。
只是那个时候,没有人当回事。
类似的预测实在是太多了。
欧洲几乎每过几年就会发生一起大仗小战,葡萄牙殖民全球,无论在哪发生战争都有可能,谁都有伤亡的可能。
总不能每一条都当成是真的,慎重对待。
大明给出的预言太过笼统,具体怎么预防,怎么解决,都没有给,听上去还不如吉普赛人的把戏。至少他们多半会售卖一些奇怪的药草,符文器具,用来消灾解难。
结果战后仔细回想,才发现似乎真的对上了这一次的预言。
葡王塞巴斯蒂昂要是小心谨慎一些,就不会遭此横祸了。
因此,就有不少贵族再度找上了大明的使者,请求给他们预测一下未来。
在和大明使团进行文化交流的时候,他们已经知晓了“八卦、卜筮”等大明用来预测问卜吉凶的手段。
哪怕大明使团坚持否认,依然引起了他们更加强烈的好奇心。
大明皇帝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正因此,如今朱翊钧对于欧洲使者们的吸引力,远超后来乾隆对于马戛尔尼的吸引力。
很快就有了第一个小国的使者决定屈服,遵从大明的礼仪,向大明天子跪拜。作为榜样的他,得到了朱翊钧的重金赏赐。
其数额之巨,令人咂舌。
此时的欧洲并没有多少值得大明购买的特产,大明最需要的欧洲特产,就是他们从世界各地搜刮转运过来的黄金白银。
正因此,来到大明的欧洲贵族们,哪怕想要私自带一些货物,来到大明售卖,都没有多少可操作的空间。最主要的赚钱机会,是他们携带着贵金属,来到大明购买货物,拿回到欧洲售卖。
朱翊钧这一次的赏赐,一下子就让他的本钱暴增、狂增、劲增了数倍。
哪怕什么都不做,单纯把得到的赏赐拿回欧洲,都算是不虚此行。
当然,对于小国使者而言,赏赐甚厚,可是在朱翊钧看来,这笔花费并不多。而且还能起到一个千金买马骨的作用。
让他们在内心坚定一个印象,对大明屈服,就能得到好处。
至于一点点赏赐,在之后的海外贸易中,都能赚回来。
永乐当初派人下西洋大撒币,邀请人朝贡贸易,看似赔本赚吆喝,实际上大明掌握了定价权和贸易的许可,占据了朝贡贸易的利润大头。
这些海贸利润,成为了支撑永乐五征漠北的军费来源。
这一次的面对欧洲使者的时候,同样如此。
除了金钱,朱翊钧的言谈举止,同样给各国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大宴会上,众人只能远远和朱翊钧见上一面,由于距离隔得太远,看不清楚。这是这一次,得以近距离见到大明的皇帝,能够更加仔细的观察。
果然就像是大明使团所描述的那样,皇帝十分年轻,而且身材高大健壮。
如今的朱翊钧还不到二十岁,但是身材已经长开。
自他穿越以来,坚持锻
炼身体、喝奶吃肉,调整了日常摄入的营养比例。因此并不虚胖,反而有些精干壮实,显得朝气蓬勃。
按照朱翊钧自己的估计,应该比起历史上的万历帝,能更高一些。
虽说按照定陵上的尸骨测算,万历帝不过一米六多,哪怕自己再怎么努力,顶多长到一米七多。可是如今的欧洲人,身材同样不怎么样。
欧洲人身高猛然窜上来,主要是近代以后了。
在朱翊钧的印象里,八国联军和北方人的合照中就能明显看出来,哪怕是已经积贫积弱了多年的清朝百姓,都不比八国联军的士兵军官们矮。
虽说欧洲人的习惯就是肉蛋奶,可是如今这个时代的欧洲,连白面包都是奢侈品,国王贵族们不能敞开了吃,就更别提其他的食物了。
再加上皇帝穿着的鞋子偷偷加了内增高,哪怕朱翊钧走下了御座,在西苑游览闲谈,近距离接触的时候,依然能够显现出这种高度差。
而且朱翊钧不想被手下之人哄骗,为了更真实的了解欧洲的情况,他还主动学习了拉丁文和西班牙语。
拉丁文的地位,虽然伴随着教廷的衰落而不断下滑,却仍旧是大部分书籍和国际文书上使用的标准语言。
在欧洲的地位,堪比东亚文化圈的中文。
欧洲使者们送来的国书,大部分国王写给他的私人书信,都是使用了拉丁文。
而西班牙语则是如今来华海贸时最为通行的语言,等同于后世的英语。
早在百多年前,西班牙更是出了一本《卡斯蒂利亚语语法》,确立了西班牙语的语法规则体系,变得更加容易学习。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相似度极高,学会了一个,便不用再特意学习另外一种语言。
当年的正德选择了学习葡萄牙语,他便选择了另外一个。如今欧洲使者觐见,虽然还需要通过通译进行转译,但是朱翊钧随口说几句展现过他的外语水准之后,立刻引起了众人的震惊。
不论欧洲的使者,还是在场的通译。
哪怕朱翊钧平日事务繁忙,还没有完全掌握,但是通译们也不敢生出怠慢之心,欧洲使者们也不敢胡乱说话,并且为了大明皇帝的好学聪敏而感到敬佩。
对于外人的称赞,朱翊钧笑眯眯的悉数收下。
他所做的这一切,其他的欧洲君主做得到吗?
这些都是打造国际形象的一环。
他要让这些欧洲人都知道,大明是从内而外,从上到下的优于欧洲,并且趁着中国热正在欧洲流行之际,固化这种印象。
利玛窦等传教士在大明官员的引领下,见到了朱翊钧之后,就生出了和欧洲其他使者们同样的感受。
罗明坚、利玛窦等人当时就心决不妙。
皇帝越是聪明博学,意志越是坚定,就越难用言语劝说。
这对于有心传教的他们来说,可不是一个好事。
尤其是在来到大明之前,利玛窦他们,就已经从大明的使团处,得知了大明大多数人,对于他们教派的态度——歪门邪道,花里胡哨,经文扯淡,狗屁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