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一言兴废一王一国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桃花源,理想乡。
皇帝亲自下令去找的地方,肯定能够激发起天下的好奇心。
他会另外再让人传播小道消息,将所有的美好想象都寄托到澳宋。
传说中的那里澳宋风调雨顺,沃土千里,黄金白银遍地,百姓们安居乐业,吃饱穿暖,都能穿着绫罗绸缎,没有人与人的欺压。就是有一点,或许是因为天气过于炎热的关系,那里的宋民们都剪短了头发,好似受到了髡刑一般……
哪怕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伪物,可是只要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带来其他的利益,就足以推动人们继续探索。
欧洲起初开始大航海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新航线,打破奥斯曼对于欧亚贸易的垄断,结果一路向西的哥伦布找到的并不是东亚香料群岛,却一样发现了巨大的利益,促进继续向西探索,不断造船下海,才有了后来的欧洲诸国海上霸权。
哪怕未来找不到澳宋,也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澳洲、以及东南亚诸多岛屿。上面的香料、矿产、种种新奇之物,广袤的可开垦的土地,都可以成为促进大明民众持续奔向大海的理由。
至于能否找到真正的澳宋,反倒没有那么重要了。
未来的人们可以自行脑补,比如说澳宋实际上不在澳洲,只是东南亚的某一个岛屿,由于这一片地带多有火山喷发,或许就是某一次的可怕天灾,毁灭了整个澳宋。
欧洲能有亚特兰蒂斯,中国创造一个澳宋,并不稀奇。
完全依靠大明官方组织出海移民的成本过于高昂,以如今这个交通条件,相对于大明的庞大人口,只是杯水车薪。
所以他不断的寻找办法,放宽政令上的限制,调动起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对于背井离乡的恐惧。
澳宋只是其中之一。
相对平民百姓来说,亲王郡王这些宗室有钱有闲,如果能够发现类似澳宋一样的地方,足可以为他们带来莫大的成就感和荣耀。
有人不好利,有人不好名,但名利二字,已经可以吸引大多数人了。
除了弟弟潞王,将来还有更多的儿子孙子,这些和自己血脉紧密相连的后代,容不得朱翊钧不认真考虑。
他记得有名科幻作家说过:“所有在我出生之前发明出来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所有在我15–35岁之间发明的东西注定是要改变世界的;所有在我35岁之后的发明都是反人类的”。
对于制度上的变革也是如此。
只要在子孙后代成长起来之前,提前将相关的规章都制定完善,即便心里会有出生的晚,错失了皇位的失落,至少心理落差不会那么大,能够更加安心的接受现实。
至于蜀王、淮王、靖江王这些关系已经十分遥远的藩王,他们中的一些人都已经半截身子入土,让这些人接受利益受损的变革,是难上加难。
所以为了解决掉他们,还得通过清查田亩之类的办法,找一些理由。免得他们就算不造反,也有可能集体上京哭诉,面子上太过难看。
当朱翊钧布局西南,要求将成都、桂林,宝庆府等几个地方作为清查田亩的重点地区时,就已经有人听出来了他的弦外之音。
这些都是大明藩王就封之处,即便一开始没反应过来的,当朱翊钧顺势提起了湖广真假楚王一案的时候,所有人都清楚,大明的宗室们,又要历经一次动荡了。
几年前,朱翊钧开始改革宗室的时候,就已经有楚藩宗人通报,上一代楚王朱英火佥体弱多病,生前根本没有留下子嗣,所谓的两个遗腹子,都是王妃伪造,谎称有宫女怀孕,生下了一对孪生兄弟。实际上朱华奎为王妃之兄王如言之子,而朱华璧则是王妃族人之子,和楚王一点关系都没有。
事关重大,当时北京就派遣了大臣前去查访实情,搜集证据。
涉及皇族秘辛,之前又有荷花案不走流程轻易断案,结果被迅速推翻的例子。以至于派去查证的大臣十分谨慎,搜集了大量资料。
双方各执一词,谁都没有决定性的证据。
堂堂王爷临幸一个宫女太正常了,而且亲王又不是皇帝,没有那么多人盯着他到底干了些什么,做出完备详细的记录。
结果就是一旦伪造相关记录,很难查证。
至于那个最重要的胡氏宫女,在为楚恭王生出下了两个孩子的当夜,就已经因为产后崩血而亡。
死无对证!
而且这个理由一点都不奇怪,身体不够康健,最终因为分娩而亡,在这个时代太正常了,所以朱翊钧才会为了
皇后、妃子们的安全着想,尽力想办法。
最关键的证人早早死去,其他的利益相关方当然不会轻易透露出对自己不利的证据。这么重要的事情,王妃一伙当然早早串通好,没有出现说辞上的错漏。
王妃几人的身份特殊,不适合用刑,只能采用通常的问话方式。而且就算用刑,也有刑讯逼供的嫌疑,相关的证言,可信性会大幅降低。
现在又没办法验证dna,至于滴血认亲,用血滴进父亲尸骨查看能否相容的办法,早就经过了全新的医学验证,成为了被刊登在报纸上广为人知的错误观念。
大臣磨蹭了半年多都不敢自决,只能带着几箱子的相关记录返回京城。
之后,在朱翊钧的有意拖延下,推脱着要仔细研究,此事就暂且被放在一边,热度逐渐降了下来,被人们渐渐淡忘。
他之前拖着不处理,只是因为之前处置宁藩、辽藩等宗室,将他们直接除国,全部消灭干净的时候,在如今的人们看来,手段过于酷烈,引起了太多人的恐慌。为了稳定人心,他才做出了小小的妥协。
不过拖到了今年,已经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
无论真假,朱华奎、朱华璧两兄弟当时的年纪都太过幼小,无力承担楚王大位。即便他们俩是名正言顺的,得到了众人认可的楚王血脉,也要等上几年,才能受封。
在此之前,是真是假的影响其实并不大。
可是伴随着朱华奎的逐渐长大,已经到了应该袭封王位的岁数,没有办法再拖下去。到底是派出臣子为其册封,还是干脆把人抓起来,需要朝廷给个明确的命令。
于是朱翊钧便让人将尘封的资料全部取出,再重新进行整理,令众人做出判断。
所谓的两个遗腹子,到底是不是楚王的血脉?
如果是假的,就决不能放过,令王室血脉受到外人污染,令天家蒙羞。
如同当年成化年间,为了延续汉阴王的爵位,抱养外姓继承一案。王妃以及相关党羽,全部都要从重处置,至少是死刑。
如果是真的,就不能错判了无辜,令皇帝的亲戚平白遭受冤屈。
与此同时,几个举告之人,如王府仪宾汪若泉、楚藩宗人朱华趆,他们污蔑宗室,罪该万死。
几年前为了慎重起见,没能迅速结案,不过拖到现在,已经足够久了。
朱翊钧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可谓是难度极高,在场的群臣谁都不敢接话。
皇帝的心思,已经是昭然若揭。
朱翊钧向来对普通的平民百姓更为友善,解除了许多限制百姓的禁令,反倒是对自家的亲戚们更加严格。
这种严格和之前的历代皇帝都不一样,并非限制兵权、禁止随意外出,而是将以前皇帝们并不在意的宗室欺压百姓的问题,拔高到了最为重要的地位。
一旦有宗室做出了类似的事情,上到藩王,下到底层中尉,都会受到惩罚,还有几个因此被除了国。
有过当年的例子在,臣子们心里都认定了,楚王所谓的两个遗腹子,都是假的。
就算是真的,皇帝口含天宪,只需要一句话,也能给定为假的!
只是众人虽然猜测出了皇帝的心思,却谁都没有率先开口。
毕竟皇帝都拖了几年,才决定要处理,他们这些臣子,更不敢当下断言。
谁要是现在就说楚王是假的,即便皇帝向来不甩锅,把责任推脱到臣子的身上,臣子们也会因此背负上许多骂名,被人泼脏水,挑拨败坏皇家关系,污蔑皇帝亲戚……
只有众人形成公议,和光同尘,才不显眼。
哪怕张居正,也不想在这种没有必要的地方沾染上污名。于是群臣纷纷提出要再重新了解相关卷宗,才能做出最终判断。
朱翊钧自无不可,相关的卷宗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让人仔细查阅,认真探讨,力图挖掘出当年的真相。
如果他知道了臣子们的内心想法,肯定会大呼冤枉,因为不管楚王的两个遗腹子是真是假,楚藩都会因此发生一次大动荡。
最多是楚王这一主干,要降等袭爵,慢慢消失,而不是一下子被全灭。
大明现存的二十多个藩王,大多会采用这种慢性消灭的办法,多一个楚王,其实影响不是很大。
为了显得更加公正,他还新派了一批臣子,再度前往王府查证。
考虑已经过了数年,当初的两个小娃娃的五官逐渐张开,可以从形貌上进行进一步判断和楚王长得到底像不像。
楚恭王虽然已经死去
多年,可是以前见过他的人为数众多,相关的五官特征,早已经被记录下来,还有留存在王府内的几幅画像可以印证。
民间有着生儿子像母不像父,生女儿像父不像母的说法,不过也不是绝对正确。
有些父亲的染色体极其强大,别人一眼就能认出来是亲生父子。
这种间接判断的方式其实也不怎么靠谱,至少比起滴血认亲之类的办法要强一点。
真的和楚恭王长得十分相似,就像打印粘贴的一样,众人自然无话可说,朱翊钧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其他找到的罪名进行处置。楚藩能够涉嫌这种大案,自然是因为平日就混乱无序,发生过不少令人发指的丑事。
原本楚藩算得上是宗室典范,有着“宗藩之贤,楚为首称”的美誉,可是后来逐渐沉沦堕落。等到嘉靖年间,楚王一系还发生过世子弑父的可怕丑闻。
上一代楚王世子朱英燿曾设计杀害了父亲楚愍王,还伪造了父亲生病而死的假象,向朝廷请求丧葬费用,妄图瞒天过海。
好在当时有人逃脱,及时将此事报给官府,经过严格审讯得到真相,最终让老三继承王位,成为楚恭王。
一个大案的背后,往往有着众多被掩盖的小案,楚藩如今就是这个样子。
年纪还小的新楚王虽然暂时不会有事,但是可以从诬告了他的楚藩族人处下手。
若是孩子和楚恭王的长相差异明显,就更好办了。
按照之前的举告,这两个孩子一个是王妃兄长所出,一个是王妃族人所出,长相出现什么偏差都有可能。
先看是否和王妃长得很像,像的话事情尚且在两可之间,若是和楚恭王、王妃的相貌都不太一样,就可以直接断定,二子为假!
当年两个小孩的小脸还没有长开,在判断上有些模糊,没人敢直言断定。现在再度确认一遍,足以证明皇帝此事上的谨慎小心。
无论什么结果,他朱翊钧都问心无愧!
南下前往武昌的大臣不敢耽搁,很快就让人快马加鞭,将结果送到了通政司,转到了朱翊钧的案前。
看到了经过众人签字画押,得到认定的结果,朱翊钧的双眼中隐隐含着一丝兴奋。
两个孩子长得和楚恭王、王妃都不够相似,并非先王血脉的可能性极大!
这种证据,在如今已经算得上是决定性证据。
得知了相关结果,群臣也都纷纷附议,认定这一对双胞胎乃是假的。
朱翊钧再不耽搁,立刻令人将王妃及其亲眷抓捕归案,严加审讯,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
楚王绝嗣,为了延续爵位,他们竟敢欺瞒朝廷,朝廷自然也不会再度特恩,找一个子侄过继过去,延续香火。
太祖时受封,延续至今的楚藩,从此被除国。
大明的其他大小宗室,再度受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