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鞭挞岸边鹿伴

第163章 请太后搬离乾清宫

李太后莫非将自己当成傻子耍?

梦中传授经文,李太后又不是苏乞儿。

朱翊钧的眼睛微微眯起,冷眼旁观着李太后与宫女太监们的滑稽表演。

他心里清楚,这个时候的自己该配合太后演上一场好戏。

菩萨都显灵了,皇帝和太后当然是得到了神佛的庇佑,同时也有了一个对僧道稍稍手软的台阶,放松管制、恢复一些优待特权,免得激起地方上更多的反对。

但朱翊钧对此视而不见,等宫女太监们终于编不出新的吉祥话,逐渐冷场后,冷笑质疑道:“不过是一篇经文,怎么能算菩萨显灵的实据。”

朱翊钧对于佛经了解不多,不知道刚才李太后背的那一段经文,是古已有之的罕见之作,还是最近才编造出来的,不过他也没有兴趣探究这方面。

现在没必要纠结经文的具体情况,反正都是李太后一言之词。

难道太后以为皇帝没看过《三国演义》?

过目不忘的张松在进献蜀地地图时,仅仅看了一遍曹操书写的兵书,就骗他说这是古人无名氏早写过的,并全文背诵,气得老曹下不来台,干脆把自己一生心血给毁了。

就算三国中的这段故事不够出名,还有射雕。

黄药师妻子背经文骗老顽童《九阴真经》,和三国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两段故事和神佛无关,但本质上都是靠背诵文章来忽悠人。

无非是依靠最强大脑级别的记忆力,这种惊人的记忆力,自己也有。

李太后平时虔诚信佛,背诵经文或许吃力一些,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奇怪。

若是真有能够显灵的神佛,何必采用这种托梦的手段?

不说在京城显现真身,来一次亩产千万斤的降福,哪怕让皇帝见识一下达摩一苇渡江的神迹,也算神佛努力过了。

可惜,经过朱翊钧多年试探,所谓的神迹传说,全是杜撰,站不住脚。

很显然,这一切都是李太后编造出来,妄图让自己服软的手段。

李太后第一次搞这套把戏,就连愚弄人的水平,都比不过乡野神婆,神婆们至少还能多耍一些戏法魔术。对于不懂其中原理的老百姓来说,确实很像有法力的大能。和尚道士们做法事、开水陆道场的时候,也会办的热闹一些。

若是单纯背诵经文,就连缺乏娱乐的平民百姓都不愿多看,更何况是自己。

眼看皇帝不信,李太后气急拍案道:“好啊,好啊,你现在翅膀硬了,连娘的话都不信了,难道还会骗你不成!”

周围的宫女太监们,都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

然而现在李太后再生气,对于朱翊钧来说,没有任何威慑力。

朱翊钧微微一笑:“朕不敢说母后存心欺骗,或许是母后虔诚信佛,苦读多年经文日积月累,终于在梦中有所感悟,误以为是菩萨传授。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李白苏轼创作诗文时,也有类似的经历。

母后虔信有所得,朕倒是要恭喜一番。”

他现在懒得细究经文是不是有人代笔,干脆将其定义为李太后自己的创作。

反正就你一张嘴,谁知道其中的真相究竟如何。

“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李太后被朱翊钧气的脸色涨红,声音变得尖锐。

她有心想要提供更多的证据,却什么都说不出来。李太后终于站了起来,想要在气势上压倒皇帝。可是朱翊钧也随之站了起来,抬首挺胸,依旧一副从容不迫的模样。

李太后抬头仰视朱翊钧,这时候她才恍然惊觉,原来就在不知不觉间,皇帝已经长大了。

皇帝即位之前,还只是一个小孩子,个头不到自己腰间。

规规矩矩十分听话。

但是明年就要大婚,正式亲政的皇帝,已经比自己高出一头有余。

早就变得叛逆,有了许多自己的主见。

眼看气势上压不过皇帝,李太后心气一松,腿脚一软,差点跌倒在地。

一旁有宫女连忙扶住,让她稳稳坐回到榻上。

“罢了罢了,娘说什么你都不信。”李太后心灰意冷的一摆手,“你们都先下去,本宫和皇帝说些体己话。”

殿内众人如蒙大赦,纷纷躬身离开,轻轻将门帘掩上。

众人出来后,一位常年陪着李太后的老女官小声道:“你们都是陪着娘娘、陛下好多年的,别怪我没提醒,仗着宠信就忘了自己的身份。今儿个看到的、听到的,一个字都不许往外面说!”

众人噤声点头,前些时日,因为冯保一案,内廷不少人都受到了牵连。

即便老女官不提点这句话,他们也知晓轻重。

待外人都走后,李太后望着皇帝,态度软化,声音变得哀求:“娘没读过什么书,不懂那些大道理,但是论起菩萨显灵的实据,是真真有所应验的,就应验在了你们兄弟姐妹身上,方才让你继承大统。”

朱翊钧疑惑的看向李太后。

“你可还记得,你本有两个兄长,可惜先帝爷还在潜邸的时候,就因为病弱早夭而亡。”

朱翊钧恍然的点点头,不止两个男婴,当时隆庆还有两个公主,都同样没能长大成人。而且陈太后之前的第一个皇贵妃李氏,同样身体不好,早早病亡。

最后反倒是小宫女出身的李太后,笑到了最后。

李太后陷入了多年前的回忆,“当时世庙爷爷信道,大家都说是王府的风水不太好,一连四个孩子都没能长大。娘那时候有了你,就觉得道爷们似乎不太可信,于是就拜起了菩萨,求佛祖菩萨保佑你的平安。

果然还是菩萨更管用,不但让你健健康康的长大,就连你的几个弟弟妹妹,也都没有什么意外。你看那不怎么拜菩萨的秦淑妃,虽然诞下了栖霞公主,不还是刚过了两月就夭折了……”

李太后的一番话,让朱翊钧陷入短暂的沉默。

在她看来,这或许就是菩萨庇佑的结果。

隆庆娶了多个嫔妃,生下来十个子女,结果除了李太后这一脉,连上幼儿园的岁数都不到,尽数夭折。

这种小概率的事情都能碰上,不是神佛插手,还能是什么?

“娘享受了这么多年的荣华富贵,已经不亏,只盼望你能够永远健康。明年你就要大婚,又要诞下子嗣,岂能在这个时候惹菩萨不高兴?”

原来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朱翊钧在心中思索,其他嫔妃所生皆短命,只有李太后所生的子女能够活到现在,确实反常。

他以前就有过几种猜测,或许是当年的裕王府里的众嫔妃玩起了甄嬛传一类的戏码,用计谋互相暗害,而李太后“宛宛类卿”成功上位。

李太后这番解释,让朱翊钧打消了一些对她的怀疑。

即便当年为了争宠,互相暗算影响,但是在隆庆死后,秦淑妃所生的栖霞公主,对自己完全造成不了任何威胁。若是继续动手伤害女婴,有可能留下马脚,属于是画蛇添足的操作。

如今李太后都这么说了,朱翊钧心里估计,多半是出身的关系。

大明皇帝征婚,从来不找高官勋贵,只从平民中选取。

但是给王子挑选王妃的时候,不会考虑太过底层的家庭,免得影响了未来的家教。太过底层的家庭,就算养出了漂亮女儿,只能当妾,当宫女,不可能一步飞天成妃。

起码是富裕的小地主,读过书,有教养,能够顺利通过宫里的考核。

或许是其他嫔妃出身相对较好,圈在闺房里,整日读书作女红,导致体弱多病。而李太后穷苦出身,即便进了王宫,也是从宫女做起,多劳动、多运动,反而更加健康……

当然,也可能是一连早夭了四个孩子之后,那时候的裕王府对于接下来的几个子嗣都更加关心照料,确保了自己以及几个弟弟妹妹的健康存活。

无论如何,都不该将没有依据的事情,归结到所谓的神佛上。

他能够理解李太后的这种心情,却不愿盲从。

“所以娘才这般虔诚信奉菩萨,多有敬重,”见朱翊钧仍旧一副执迷不悟的模样,李太后的态度进一步软化,“娘知道,你是皇帝,得考虑天下。那古时候灭佛的皇帝,不见得就是真的坏,也是有理由的。但是娘希望你不要做的太过火了。

以前国库都用不着向寺里的大师父们收税,这些年娘听说国用日渐丰足,便更用不着了。何必冒着惹怒菩萨的风险弄这个。娘觉得,不妨掏一笔银子给菩萨,免得佛祖真的震怒降下灾祸。

娘都想好了,修建一座佛塔,能够给先帝祈求冥祉,也能为你祈求子嗣、让菩萨保佑你长寿。当年玄奘法师取经归来,唐太宗不是就修建了一座佛塔吗?皇帝你一直有心向往这等贤君,不妨也修建一座……”

李太后说的越多,朱翊钧就越不想听。

这种场景,怎么听怎么感觉像是卖保健品的把老人忽悠瘸了以后,要把退休养老的钱全掏出来买保健品,儿女怎么劝说都没有用。李太后还不到四十岁,竟然就有这种顽固老人的症状,实在让人惋惜。

记得历史上,李太后就是因为十分崇信佛门,捐献了许多的银钱、土地,协助修建了十几座寺院,大幅提升京师和尚们的生活待遇。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自己当皇帝这几年,好不容易积攒出一些家业,哪能容忍李太后这般浪费。

以前李太后把属于她那份宫中份例都砸在这种虚无缥缈的地方,就已经让朱翊钧很不舒服了,现在竟然还想动用国库?

能理解李太后的心情,便不想继续和她争吵,暂时退让一步,让李太后容他考虑几日。

能够得到朱翊钧这种让步,已经是极其难得,李太后惊喜之下,便没有再多说什么。

但是这段时间,朱翊钧可没有闲着,趁着内廷再度大清洗,自己的掌控力前所未有之强的机会,令人详细盘查李太后身边的太监宫女,了解详细情况。

宫中服侍的人,都要轮值工作,趁着他们休息的空当,挨个分开,单独问话,不过两天的功夫,就已经查出了全部真相。

正如朱翊钧之前猜测的那样,所谓的《九莲经》,根本就不是凭空出现在李太后的梦里,由菩萨传授。

为了让皇帝相信,李太后倒是煞费苦心的筹备。奈何她没有讲经说法的才华,只好派人去找京里的和尚,现编了一篇。

人证物证据在,朱翊钧直接挥退外人,私下对李太后把其中的底细说个一清二楚。

什么菩萨显灵,都是人为造假。

骗自己可以,别想把皇帝也骗了。

发现皇帝竟然如此简单粗暴的解决了问题,李太后面色煞白,再无一丝指责的气力。

若不是为了给李太后留下最后一丝颜面,他都想公开宣扬此事,借机再在京师搞起一波大案了。

道门经过隆庆年间的打压,比起再度兴盛的佛门还是要穷一些的。由于京师贵人们的多年捐助,京师的几个佛寺,都算是大地主。由于李太后的保护,一直没能将这些佛寺彻查抄,让朱翊钧心生遗憾。

现在处理也不迟。

李太后假称菩萨显灵,托梦送经的事情,没有来得及发酵到外朝,就已经在初始阶段,被朱翊钧掐灭。

闹出这种笑话,李太后无颜再面对朱翊钧,就连往日还会一起用膳的时段,都被她推脱生病,尽量避开皇帝。

一连几日之后,就连外朝都觉察到了风声,纷纷上疏询问太后的病情。

朱翊钧察觉一丝不妥,于是又和李太后一番长谈。

太后本不该居住在乾清宫,而是慈宁宫,就像陈太后一直住在慈庆宫一样。当年李太后住在这里,是为了照顾年幼的小皇帝。

如今皇帝已经长大,明年即将大婚亲政。

太后继续留在这里,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经过协商过后,李太后终于接受了朱翊钧的安排,决定在近日搬出去,回到原本应该属于她的慈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