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来自星星的支持
朱翊钧所说的扫把星,自然就是哈雷彗星,十分著名。
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相关记录,从汉至明,平均每七十六到七十九年,就会出现一次,相关记录连续不断,载入史书。只可惜没有人发现其中的规律,让英国人抢走了发现哈雷彗星的荣誉。
朱翊钧打算趁这个机会,提前公布,从各个角度证明天体运转的规律。
上天,在此时的人们眼中,是神秘莫测的。
大明甚至将皇权与之绑定在一起,不许普通人随意研究。
然而朱翊钧知道,这种手段毫无意义,大明最后还是灭亡了。良好的名声,宏伟的功绩,切实的利益,比这种虚无缥缈的星星,更能维系手中的权力。
只有打破了这层神秘面纱,改变以往的愚民策略,才能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进步。
“朕阅读史书的时候,发现每隔七十七年左右,就会出现一颗扫把星,运行的特征都很接近。所以朕猜测,这是同一颗星星,按照这个规律,下一次这个无名的扫把星,将会在万历三十五年左右重新出现。”
万历三十五年?
如今还是隆庆六年,还没有改元万历,就想到三十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殿内大部分人,恐怕都活不到那个时候。
人们的视线,都钉在了钦天监监正臧隆春的身上。
天象有变,朝堂上自然少不了钦天监的身影,只可惜钦天监没研究过哈雷彗星。监正臧隆春额头冒汗,一动不动。
在他身旁,监副张邦垣使劲缩小自己的身躯,以免被人注意到。
钦天监位置特殊,涉及的天象至高无上,甚至能够影响到国家大政。但是实际上,钦天监本身并没有什么实权,只有在出事的时候,提供一下技术支持。
然而就连这种观天技术,都逐步跟不上时代。
钦天监发行的历法被刑云路等官员质疑不准,引发了后来本土官员与传教士之间在历法上的斗争。
朱翊钧主动问道:“臧监正,你可知道这颗星星?”
臧隆春见躲不过去,只得无奈出列:“回禀陛下,钦天监……钦天监负责制定大统历,修订立法,推测时节,还有着推断日食等事务……
但是这颗扫把星,恕臣阅历不足,在回去翻查监内旧档前,不敢轻易断言。”
朝堂重臣颇为失望,互相左右看看,都没有作声。
就连张居正、吕调阳等人,都觉得朱翊钧的这个天文推测,过于惊世骇俗。他担心小皇帝年纪小,情急之下说错话,轻咳一声,劝道:“天象事关重大,臣请过几日再议。”
“无妨,空口无凭,你们肯定难以信服,朕就让人翻看史书,当众查证一下。”
朱翊钧一挥手,几个小太监走了过去,从殿内书架上取出几本书。群臣见状,只得耐心等待。
先从本朝的《实录》开始,按照朱翊钧所说的年份,很快就找到了相关记录,并当众读了出来。
星体特征都是东北方出现,指向西南,只可惜出现的月份并不一致,否则说服力还能更强一些。
这就是宇宙天体,不随人的意志而行动。
饶是如此,足以令群臣震惊,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更多证据。
这可是天象啊!
上天是那么的神秘莫测,钦天监推测日食的出没,都被视为了不起的能力,如今小皇帝竟然能够从浩如烟海的史册中,确定一个星星的运行规律?
简直是闻所未闻!
朱翊钧笑问道:“诸卿还需要继续查证吗?”
这时,一向沉稳冷静的杨博都忍不住了。
他嫌弃太监翻书太慢,向前走出几步,朝着朱翊钧行礼请求参与到翻书查证中,尽快找到到古人的记录。
倒不是杨博不信任小皇帝,而是这种亲自参与的感觉,实在令人难以抗拒。
杨博作为吏部天官,在权位上仅次于目前的首辅张居正。不过他知晓自己与小皇帝、两宫之间的关系,远不如张居正那般亲密,早就熄了成为首辅的念头。
他已经六十多
岁了,因为最近身体不好,已有退意。
如果就这样回到老家,只能颐养天年,无所事事。
他没想到还能从书册中研究群星,发现新学问。
宇宙之浩瀚,世界之无穷,时光之漫长,与之对比,凡人不过是一粒尘埃。
过去朝廷有律法,禁止钦天监以外的人随便研究天象,拥有相关研究器械的,都会被定罪抓走。然而这一次,小皇帝竟然主动透露相关的秘密。
这一下子激发了他仅存的一点好奇心,想要快点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臣也愿意。”
“臣略懂《汉书》,请求翻阅……”
一时间,殿内倒是多出了许多大臣,请愿协助。
朱翊钧自然不会拒绝。
他可不想等到散朝后,大臣们私下里翻阅,慢慢寻找,互相对比印证。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现在当众翻阅,朝堂重臣们共同查找,一个又一个记录被发现、被证实,这种亲身经历的过程,能给人带来极大的震撼。
以此作为朝廷高层的共同记忆,就算将来自己再提及与天象相关的议题,都能变得更加顺利。
考虑到大臣们的年纪和身体,朱翊钧特意让人搬来几张桌椅,让他们坐着翻书。
想要查找到彗星的出现记录,得先确定时间线,前朝正史大多为纪传体,而不是编年。所以杨博等人顺便做了一份粗糙的帝王年表,确定大致时间点。
就在众人的耐心等待中,杨博终于轻呼一声道:“元成宗大德五年,找到了!”
吕调阳等几位重臣,此刻已经顾不得殿上礼仪,惊喜的围了过去,亲眼看到书上的文字。而品级较低的,没有这个胆子,只能耐心等待小太监慢慢将之大声宣读出来:“八月庚辰,彗出……”
彗就是扫帚的意思,是扫把星的文雅说法。
“宋高宗绍兴……”
“宋太宗……”
时间慢慢到了正午,众臣又累又饿,仍坚持翻查。
朱翊钧不急于一时,宣布暂时休息,由宫中提供膳食,等午后继续。
自从国初起,宫里就留有专房,为参加早朝的臣子会提供膳食。
众人吃饱喝足,继续翻阅。
“隋炀帝、汉献帝……”
一个又一个相关记录被人发现,有详有略,殿内的两位钦天监官员,按照记录,推算这一颗彗星的大致运行轨迹。
就像小皇帝所说的那样,七十多年出现一次,多在春夏时节现身,多由东北指向西南。只是每一次出现的时候,都会和之前有些许细微变化。
春秋至今,只有战国时期缺少了几次观测记录,令人遗憾。
发现了这么多的证据,足以保障朱翊钧的可信度。
“万历三十五年……”
杨博喃喃自语,眼角逐渐湿润。
自己已经六十多岁,只怕没有亲眼验证的机会了。
不过也有人心中依旧存疑。
刚刚他们在翻看史册的时候,就能发现,平均每隔几年,都会发现不同的彗星记录。说不定只是小皇帝硬凑的,毕竟有几次记录的比较简略,只提及了彗星的出现,没有任何相关运动轨迹的描述。
“朕知道,这颗彗星要等到三十多年后才能重新归来,时间太过遥远。不过还有一颗彗星,将在六年后出现。”
朱翊钧说的,正是著名的1577年大彗星,持续现身一个多月,全世界都有观测记录,只可惜目前还没有发现这颗彗星的运行规律。
众人估算了一下时间,万历五年?
还是太远了,等不了这么久。
朱翊钧用史书上的记录,总结了星体规律,但是在短时间内无法验证。
“陛下,既然是六年后的事情,只好暂时搁置……”
朱翊钧带着自信的笑容道:“这个都嫌远吗?朕干脆就着当前的天象异变,作一番预测。
当下在东北壁宿发现的这颗‘客星’,将会一直保持这种程度的光亮,持续大概三四个月,直到明年二月左右
才会变暗,等到后年才会慢慢消失!”
这都能判断出来?
众人不敢置信,但是此时却找不到其他的反驳理由。
朱翊钧这么有底气,自然是对此有所了解。
这颗阁道客星,在西方被称为第谷超新星。
这颗超新星爆发后的亮度超过了金星,在夜空中大如灯盏,最亮的时候,甚至在白天都能观测到。
此时人们不懂天文,恐惧未知。
不知道这颗客星是怎么出现的,又将在何时消失。
朱翊钧正要借助这些已知的天象异变,巩固自身权威。
他不打算充当神棍,反而要将神秘的天文祛魅,以此推广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向腐朽的宋明理学开炮,占领儒家话语权。
小皇帝连天象的变化都能准确预测,自古以来,哪个大儒能够做到?
等到明年二月,面对铁一般的证据,无可辩驳,谁敢睁着眼睛说瞎话?
朱翊钧已经将预测说的十分明确,大家只需要静静等待,每夜观察,就能够知晓结果。在明年确定客星变化之前,继续纠缠已经毫无意义。
这场漫长的朝会,终于结束。
臣子纷纷走出文华殿后,细细复盘,恍然间觉察不对:“陛下今天是不是引用了荀子的话?他可是剽掠圣人余言的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