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 学院授课

待得朱雄英一席话落下以后,洪武大帝说道:“看来你是提前都把这些人的出路都给想好了。”

宋濂说道:“大明还是欠缺人才的,尤其是地方官吏也好,还是朝堂各部门来说,都欠缺那些专业的人才,比如工部就缺乏那种专业的水利人员,或者是冶炼方面的,户部也欠缺那种算术能力强的人。”

刘伯温说道:“宋兄言之有理呀,待得明年学院第一批学生毕业以后,会给朝廷和地方上带来新鲜的血液,这些学生的融入,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各部门,地方官府缺乏人才的现实问题。”

洪武大帝沉思片刻说道:“这件事情,咱也会在朝堂上与群臣进行商议的。”

朱雄英又说道:“待得随后,我去学院转转,看看学生们如今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刘伯温说道:“吾等欢迎皇孙殿下视察。”

宋濂说道:“希望殿下多提意见。”

又聊了约莫一个时辰的时间以后,洪武大帝原本想着安排宴席招待众人,但是刘伯温等人以学院事情比较多为由,就推辞了。

好不容易回到京师,朱雄英只想着睡个安稳的懒觉。

就那种睡到自然醒,无人打扰的状态。

但这似乎是一个梦想,遥不可及。

今晨朱雄英尚且躺在被窝睡懒觉的时候,朴狗儿就轻轻唤醒了朱雄英,说是宋濂遣人来请朱雄英去给学生们上课。

当朱雄英坐在坤宁宫用完早饭的时候,询问讲什么内容时,朴狗儿脱口说道:“宋先生说只需要讲讲东征倭国的一些事情就行了。”

朱雄英轻轻点头说道:“成吧,那就讲讲吧。”

去往学院的路上,朱雄英有些惆怅,其实也不知道该讲点什么或者是从哪方面开始讲起。

毕竟东征倭国一路上并没有什么大的战争,基本上就是一边儿倒的攻城略地,即便是最后率领兵马攻打平安京时,那也没有花费多少功夫。

来到学院议事厅以后,宋濂等人已经等待许久了。

“殿下,学生们都集中在了校场。”

朱雄英耸耸肩说道:“成吧,和以前一样,我就随意讲讲吧。”

刘伯温笑道:“殿下讲故事的本事,我们可都是清楚的,引人入胜呀。”

朱雄英轻轻一笑,随着诸位先生来到了校场。

看着将近两千多学生们,朱雄英很是欣慰,明年这些人步入到朝堂或者是地方各个部门,都会给大明带来一些希望。

学生们在看到朱雄英的那一眼不断地欢呼起来,三年了,三年多的时间他们都没有见过皇孙殿下了。

以前朱雄英前来上课的时候,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三年多的时间没有听朱雄英讲课,说实话他们还有些想念。

台上朱雄英轻轻挥手说道:“诸位兄弟们,阔别三年,咱们终于又见面了。”

听得朱雄英这番话,所有的人再次欢呼起来。

宋濂或者是刘伯温等人上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很严肃的。

在课堂上不允许做任何小动作,必须全程保持全神贯注,所以学生们都很紧张。

反倒是朱雄英每次演讲或者是去课堂上课的时候,并不在意这些,反而主动的与学生们进行互动。

“昨日与诸位先生在宫中一叙,得知你们这三年来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都挺不错的,孤很是欣慰。诸位应该知道大明是建立在一片废墟之上的,当年元庭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天下百姓被逼的没有活路才不得不选择揭竿起义。”

“如今大明立国亦有十四年了,十四年来皇爷爷与群臣颁布并制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又先后对赋税和劳役等制度进行了改革,还改革了商业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更新都是为了天下间的百姓,想必你们也知道,如今玉米,土豆和番薯这些高产的农作物推广之天下各地以后,逐步解决了百姓们的饥荒问题,加之朝廷现在的赋税已经是历朝历代中最低的,所以百姓们的生活也在逐步的向好。”

“然而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若大明的人口在十几二十几年的时间内,爆发式增长的话,在咱们现有田地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否养活起更多的百姓?”

“这个问题,在孤八岁的时候已经考虑过了。”

听得朱雄英八岁的时候就考虑这样的问题,学生们顿时发出不可思议的声音。

朱雄英轻轻一笑说道:“孤为什么要东征倭国,不仅你们想不到,当初皇爷爷和我爹以及文武百官也都不明白,但是当孤说出倭国有好几座银矿和金矿的时候,皇爷爷,我爹和群臣都无话可说了。”

“战争说到底就是为了抢夺资源,古往今来中原朝廷的每一次对外作战基本上是因为受到了外敌威胁,比如汉朝时期的匈奴,隋唐时期的东西突厥、吐蕃等,宋时期的金辽及蒙古人,到了咱们现在外敌又是从中原退回草原的蒙古人了。”

“回到刚才的话题,当孤说战争的最终目的是抢夺资源的时候,你们中间有些人肯定认为孤的说法不妥当,毕竟咱们是礼仪之邦,泱泱大国,不能去抢夺别人的资源吧,但是你们有没有认真的去想过,为什么那些草原的部落或者是民族,他们从成立以来就不断地南下入侵中原呢?还不是因为中原有钱有粮?”

朱雄英侃侃而谈,位于后方的宋濂与刘伯温等人也陷入沉思。

“伯温呢,你觉得皇孙的说法有道理吗?”

刘伯温轻声说道:“其实皇孙殿下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与咱们一直以来的想法还是有些出入,毕竟咱们学的是孔圣人的学说,讲究的是仁爱和礼仪,但是皇孙殿下不在意这些,他在意的是如何让百姓过得好点,如何让百姓衣食无忧,所以这两种思想就有些冲突了。”

宋濂轻声附和道:“你说的有道理,就像是对外作战一样,历代朝廷是被迫无奈才选择的出战,而皇孙殿下的选择却截然相反,为的是资源。”

“其实殿下的做法也是没错的,只不过与咱们这种学了半载孔圣人学说的人不同罢了。”刘伯温说道。

宋濂深以为意地说道:“这次东征听说后续朝廷就没有给皇孙殿下提供粮草,所有的粮草基本上都是征收倭国百姓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