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心学思想

衍圣公的封号从宋仁宗时期,一直到现在传承了三百四十年的时间,最终还是断送在了自己的手里,孔克坚抬头仰望着高悬在空中的太阳,喃喃自语道:“孔家要没落了。”

“父亲,孔家不会没落的,回去以后咱们就号召孔家儿郎勤读书参与科举,只要高中并且位列朝堂,那咱们孔家一定会再现先祖辉煌的。”孔希学缓缓说道。

孔克坚摇了摇头说道:“不了,不了,只要当今圣上健在,我孔家绝无出头之日的。”

“要不孩儿去找太子殿下求求情?”

“不要去了,今日朝堂上的一切你也看到了,当今圣上向来独断专行,说一不二,如今取消了衍圣公的封号,也就意味着不会重用我孔家之人,即便是孔家有人考中状元,估摸着也不会重用的,与其这样,咱们不如沉下心来专心研读先祖之言。”

孔希学点头说道:“孩儿听父亲的。”

原本是信誓旦旦,满怀憧憬来到京师的,毕竟孔克坚知道大明立国不过十来年的时间,还是需要人才的,然而没想到结果却是这样。

当初有多么期待,现在就有多么失落了。

好像每个人似乎都是这样,明明对事情很有把握,最终却折戬沉沙,郁郁不得。

朝堂内,朱雄英被宋濂,刘伯温,朱善,韩宜可等人包围了。

宋濂笑着说道:“殿下对于论语有特别的理解,学院即将开学了,到时候还请殿下来学院给学生们上上课。”

“是呀,今日听得殿下对于论语的理解极其的深厚,到时候给学生们讲解一二,估摸着学生们会受用无穷呀。”刘伯温说道。

朱雄英轻声说道:“这倒好说,只不过就怕毁了经典呢。”

“怎么会毁了经典呢,一部论语,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见解,只要引导学生们自己去想就行了。”宋濂说道。

“成吧,孤答应两位先生了。”

“殿下今日一战成名,必将在京师内流传。”“其实孤对于这些名声一点也不在意,只想着做一点利于百姓的事情就行了。”

这番话落下以后,朱雄英说道:“其实孤并非是排斥儒家,或者说并非是排斥任何一种学说,孤一直以来都觉得,任何学说从古至今流传下来一定有他的存在的意义,而先秦诸子百家诞生的学说岂止是儒家,尚且还有兵家、法家、墨家、道家等等。”

“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思想,而正是因为各种思想的激烈交织,才有了如今纷繁杂乱的学说,不管是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尚书、礼记、春秋和易经等等,他们都有可取之处,当然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随着人们思想不断地发生变化,就要有先进的书籍引领百姓,咱们不能总是遵循旧制,而要不断地改革创新。”

朱雄英深吸一口气看着众人说道:“法家认法不认亲,对宗法制度有否定的一面,墨家主张兼爱、抹煞等级差别,不利于宗法制度的确立,儒家则声称以孝悌为本,主张强化君父之权,董仲舒又提出什么三纲五常进一步强化了儒家的宗法思想,巩固了朝廷集权,然而却禁锢了百姓的思想。”

“儒家思想流传至今已有千年了,这千年以来中原王朝又不断更迭,又诞生过多少先贤思想?又诞生过多少著作?诸位都是当世大儒,该想想,如何更好的处理朝廷与官员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的处理朝廷与百姓之间的关系,也该想想,朝廷与官员之间的矛盾,朝廷与百姓之间的矛盾,如何能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大明才会长治久安,如若不然,大明依旧会如强汉盛唐一样泯灭在历史河流之中。”

待得朱雄英一席话说完以后,宋濂脱口说道:“想来自称为半圣的朱老夫子,殿下也没放在心上吧。”

“看待任何人和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的追求,孤承认朱老夫子在对待教育这件事情上的确是出彩的,比如朱老夫子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朱老夫子的读书方法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等六条,这些方法其实都是可行的,然而朱老夫子“存天理,灭人欲”这种说法,孤就极其的不赞同。”

“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虽然在于提升道德水平,但过于强调天理的纯洁性,忽视了个人的真实感受和自然欲望,导致人性与道德的分离,比如朱老夫子就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在理学思想方面,朱老夫子要求个人无条件服从理性的伦理要求,这种过分的控制,使得人们无法正常地表达自我、释放感情,长期压抑可能导致心理出现问题,另外朱老夫子的理学思想过于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种观念使得人们缺乏对于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重视,牺牲了个体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导致社会结构僵化,缺乏创新活力。”

“当然了,朱老夫子的思想,还有很多方面都是美中不足的,但不能否认其伟大之处,孤也只是简单的说一些不不足之处,希望诸位大人海涵呢。”

宋濂深吸一口气说道:“殿下不止是对于先秦诸子百家有独到的的见解,对于文公先生(朱熹)的理学思想更有深刻的见解,仅凭这点,老朽就自愧不如呀。”

刘伯温问道:“殿下对于先秦诸子百家和文公先生的思想都提出了一些看法,不知殿下可有什么新的思想?”

朱雄英叹了一口气说道:“先生呀,孤还小,阅历呀什么的都稍显不足,那有什么新的思想。”

话落下以后,朱雄英又说道:“不过现在倘若能融合各家学说独成一家学说的话,兴许能旧瓶装新酒形成新的学说呢。”

“比如呢?”朱善问道。

“比如将儒释道三家的总体思想研究透彻以后,可以形成一门心学,心学的要义既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