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召唤之大燕赋明夜独上西楼

第62章 庄内洽谈,青云弟子

“殿下言重了。殿下覆灭离国,救百姓于水火,如今有任何需求,只需吩咐。”陶阶眼神诚挚,言语恭敬。

  萧轲见时机成熟,直言不讳道:“先生满腹经纶,谈吐间尽显大才,不知是否愿意出山助我一臂之力?”  陶阶轻轻摇头,脸上带着一丝无奈:“殿下谬赞了,我已年过半百,早已无心官场纷争,只盼能在这庄内安享余生。”  萧轲心中虽觉惋惜,却也不强求,旋即说道:  “先生志在田园,我亦不便勉强。不过,我看先生的两位公子和他们的结义兄弟皆有万夫不当之勇,不知可否让他们追随于我?”  陶阶朗声大笑:“我这两个儿子,自幼对诗书兵法毫无兴趣,只钟情于舞枪弄棒,性格憨直。若殿下不嫌弃,只要他们点头,便可追随殿下。”  萧轲心中一喜,连忙道谢:“那我先谢过庄主了。能得此助力,实乃幸事。”  陶阶微微皱眉,神色凝重地劝诫:“殿下勿急,可知武夫虽勇,只可为爪牙,可用,但不可大用,若论治国安邦,运筹帷幄,还需文人谋士,可为中枢。殿下身边猛将如云,唯独缺一位精通兵法谋略、能掌控全局之人。”  萧轲心中一凛,深以为然,急切地问道:“先生所言极是,那依先生之见,可有合适之人推荐?”  陶阶目光深邃,凝视着萧轲,缓缓说道:  “殿下莫急,我既提及,自有合适人选。我那两个儿子年少时曾被高人相中,此后便常在外历练,我便收了一徒儿,名为韩策。  我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二十余载过去,他青出于蓝,才学远超于我。  在离国时,便已声名远扬,诸多权贵竞相招揽,他却不为所动,因不愿受离国丞相征辟,遂隐居于十里外的伏龙岗。  殿下若有闲暇,明日可前去一探究竟。”  萧轲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连忙说道:  “既是先生力荐,想必韩先生定是经天纬地之才。我虽事务繁忙,但一二日的时间还是能抽出的,明日定当前去拜访。”  陶阶微微点头,语重心长地提醒:“殿下此去可要做好心理准备,我这徒儿才高八斗,心高气傲,寻常人难以入他法眼,殿下需得展现出非凡的手段,方能收服于他。”  萧轲自信满满地笑道:“无妨,有才之人往往有几分傲骨,此乃人之常情,我自会全力以赴。”  夜色渐深,二人又交谈了片刻,陶阶便起身告辞,回房休息。  萧轲却因心中激动,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思索着明日与韩策会面的情景。  次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萧轲便早早起身,洗漱完毕后,向陶阶辞行。他安排四凶在庄内等候,自己则与王杰策马奔赴伏龙岗。  一路上,只见伏龙岗风景秀丽,百姓怡然自得。  萧轲与王杰行至村中,见一位老者正在井边打水,萧轲下马,上前拱手问道:“老丈,听闻此地不久前经历战火,为何如今百姓生活如此安宁祥和?”  老者抬起头,看着萧轲,眼中带着感激之情:“公子有所不知,虽说有过战事,但时间不长。  燕军到来时,纪律严明,不骚扰百姓,还将那些往日欺压我们的贪官污吏驱逐出境。  多亏了韩先生出谋划策,带领我们重建家园,教授我们改良农具、依照时节耕种,  这才让我们的生活恢复如初,此地方能成为这方圆百里的世外桃源。”  萧轲心中宽慰,又问道:“老丈,不知这韩先生是何方神圣?”  老者脸上洋溢着崇敬之色:“说起韩先生,那可是大名鼎鼎。  以前县太爷时常来抢夺粮食、抓人充役,是韩先生挺身而出,组织我们反抗,护佑我们周全。  他不仅有勇有谋,还心系百姓,教我们许多生存之道,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萧轲心中愈发好奇,追问道:“如此大贤,不知居于何处?”  老者指向不远处:“从这儿往前走一百步,有一片竹林,竹林中有一座竹屋,那便是韩先生的住所。”  “看来此人果然名不虚传!”  萧轲谢过老者,与王杰继续前行。  不多时,便来到了竹林前。竹林中云雾缭绕,琴音袅袅,如潺潺溪流,又似微风拂过湖面,空灵悠远,令人心旷神怡。  那琴音中似有诉说不尽的故事,又仿佛蕴含着对天地万物的思索,萧轲与王杰不禁沉醉其中。  二人下马,缓缓步入竹林。只见一座竹屋静静地矗立在竹林深处,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竹子,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竹屋前,繁花似锦,彩蝶翩跹。  萧轲轻步上前,拱手高声问道:“敢问阁下可是韩策韩先生?”  竹屋内,琴音戛然而止。片刻后,一位白衣公子缓缓走出。他身姿挺拔,一袭白衣随风飘动,腰间束着一条淡蓝色的丝带,更显身姿修长。  他面如冠玉,眉清目秀,双眸深邃有神,仿佛藏着无尽的智慧。他神情淡然,却又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  “在下正是,二位请进。”韩策微微点头,侧身让二人进屋。  萧轲走进屋内,只见屋内陈设简单却不失高雅。一张古琴置于案几之上,旁边摆放着几卷古籍。墙壁上挂着一幅山水画卷,为屋内增添了几分诗意。  萧轲再次拱手行礼:“在下不才,受陶庄主举荐,特来拜会先生。  如今乱世纷争,百姓受苦,我欲请先生出山,助我平定天下,救万民于水火。”  “阁下原来是老师推荐而来,可知这些年来想请我出山的人可是犹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阁下凭什么认为我会出山助你?”  韩策一脸笑意,也不回绝,顺势提出自己的疑问,那笑容中带着几分玩味与试探。  萧轲微微一怔,旋即正色道:“方才在门外,听见先生琴声高昂,充满喜悦之感。大丈夫立于世,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  轲虽不才,愿请先生出山助我。我观先生琴音,似有壮志未酬之憾,而我燕国正处蓬勃发展之际,恰能为先生提供一展抱负之舞台。”  韩策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笑道:“哦!阁下,莫非是燕王世子萧轲?”  “正是在下。”萧轲昂首挺胸,不卑不亢。  “殿下以不及弱冠之年,便有灭国之功,可谓是人中之龙,为何还需区区在下?”韩策似笑非笑,言语中颇有几分考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