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长安柳月

第180章 鹅老就是骆宾王?

带着魏明与盖嘉运二人匆匆的返回匦使院大堂。

秦佾、王无择已经回来,裴愿与田仁琬带着魏昶与裴光庭也匆匆走进大堂。

“殿下......”

还没等到众人对自己行礼,李重润便匆匆摆了摆手‘

“秦院丞,你速速派人将尉迟司马叫回来,我想我大概知道这个案子是怎么回事了。”

秦佾连忙走到大堂的门口,他叫来一名匦使院的胥吏,给他匆匆的交代了几句,随后转身回到大堂之内。

等到秦佾回来之后,李重润从裴愿手中接过一杯茶喝了一口。

放下茶盏,李重润清了清嗓子,看着站在大堂下的众人。

“诸位可还记得十四年前,英国公李敬业在扬州起兵造反,意图拥立一个假的李贤,想要迫使圣皇陛下放弃临朝听政一事吗?”

“这.......”

李重润的话让大堂之内的众人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毕竟,如今天下人对于李敬业谋反一事,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

当年武则天擅自罢免了李显的皇位,册立李旦为傀儡皇帝,原本忠于李唐王朝的文武官员们大部分都选择了逆来顺受。

唯有李敬业在扬州起兵,要求武则天还政于唐,匡复李显的皇位。

不仅如此,骆宾王所写的《讨武曌檄》文才卓越,立论严正,先声夺人。

骆宾王在这篇文章中,痛斥武则天原本是李世民的姬妾,却不顾纲常伦理,与太子李治私通。

不仅如此,武则天还以色娱人,迷惑君王,将高宗皇帝的子嗣幽禁杀害,她自己的亲族们,虽然没有德行,却窃居高位。

而最让人无法忍耐的,就是她竟然擅自废立皇帝,她这么做,就是图谋帝位,想要窃取李家的江山。

因此,到现在为止,即便是武则天正式登基称帝已经八年的时间,但是在朝堂之上,江湖之中,很多人依然对武则天登基称帝颇为不甘。

所以,当李重润提起此事的时候,大堂内的众人心中都十分的忐忑,不知道他重提此事的目的,也担心因此受到牵连。

看着大堂内众人的神色,李重润知道他们对这件事讳莫如深,但他此时几乎可以确定,那个神秘莫测的鹅老,大概率就是骆宾王。

原本李重润对鹅老这个称呼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但就是因为想起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同时才想到了当年撰写《讨武曌檄》的骆宾王。

在李重润的印象中,对于骆宾王的结局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在兵败中被乱军杀死,也有人说他亡命天涯不知所踪。

李重润记得,自己在穿越之前,也曾经看过一些探究骆宾王生平的帖子。

据说,被五代时期称为仙宗十友之一,曾依附于武三思与张氏兄弟的吏部考功郎宋之问,在李隆基登基之后,被贬谪到了江南。

流放途中,他曾途径杭州灵隐寺,并在那里遇到了一个老僧。

老僧见到宋之问后,与他在月下饮酒谈诗,兴起之时,便赠给宋之问一首诗: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宋之问惊诧于老僧的诗才,第二天再次去灵隐寺打听的时候,却听到了一个将他惊吓不已的消息。

原来这位老僧,就是当年与李敬业一同在扬州起兵反武,并写下《讨武曌檄》的骆宾王。

当年李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两个人都趁乱都潜逃了。

没有抓到这两个人,李孝逸便与黑齿常之知道,回去之后跟武则天一定没办法交代。

这一战双方死伤了数万人,李孝逸便与黑齿常之商量,在尸体中找到两个与李敬业和骆宾王相似的人,砍下头颅带回长安献给了武则天。

因为李敬业与骆宾王二人匡扶唐室,因此各地的官员也不愿意抓捕他们。

后来李敬业便在衡山落发为僧,骆宾王则隐姓埋名云游天下,最终留在杭州灵隐寺出家。

关于他们二人后续的记载,李重润认为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这一段记载出自于《新唐书》,其可信度本来就很高。

而且在湖南酃县(今株洲市附近),还留有骆宾王在道观婆婆观留下的一首诗:《漫成一首》。

根据幸存的《潜阳唐夏骆氏宗谱》,发现先后有14篇文章(多为官员或名士)

提及骆宾王“由灵隐至淤潜(於潜)”,说明骆宾王晚年来到了於潜,於潜民间一直流传骆宾王隐居妙乐寺的传说。

所以,李重润几乎可以肯定,此时的骆宾王,并没有死于当年的扬州战乱,不仅如此,他还在奔走四方想要推翻武则天的统治。

直到李显重新登基之后,他才得偿所愿,最终找了一个寺庙了此余生。

“不管怎么说,”李重润清了清嗓子,对大堂内的众人,“孤从两个方面猜测,这个鹅老,恐怕是当年李敬业在扬州起兵之后的余孽。

而这个人,便是曾写下过《咏鹅》一诗的骆宾王。”

“啊?”

李重润的这一番话,顿时将大堂内秦佾等人惊得目瞪口呆。

“《咏鹅》是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他也因此诗被誉为‘神童’。”

李重润带着穿越前对于《唐诗三百首》深深的怨念向众人叙说着,毕竟在他童年所处的那个年代,这是几乎所有华夏儿童的文学启蒙教材。

特别是骆宾王的《咏鹅》,几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华夏儿童,都是以这首诗开启了《唐诗三百首》的背诵历程。

“而骆宾王对于自己能够七岁成诗,也颇为自得。

因此,若是骆宾王在扬州兵变中侥幸不死,如今这个鹅老,大概率就是他。”

“殿下,”听到李重润的话,秦佾忧心忡忡的看着他。

“即便真的如此,可当年,李孝逸与黑齿常之二位将军,曾信誓旦旦的向圣皇陛下保证逆首李敬业、骆宾王已经枭首。

如今即便是您的猜测是对的,可是这案子咱们查起来也放不开手脚,必定会被各方掣肘。

这个案子该如何侦办,您还是要给微臣等一个章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