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对于大航海的憧憬
“这个嘛......”
郭敬之沉吟了片刻,附在李重润耳边轻声说道:“殿下,臣早就知道刘昂此人,他与在下也算是世交好友。
最重要的是,在如今旅贲卫团长以上的将校之中,他可是有着其他人所没有的一样本领。”
“哦?”李重润看向他的目光有些好奇。
要知道郭敬之来到李重润的麾下已经将近一年了,但他为人十分谨慎小心,从未利用自己与李重润的关系向他推荐过任何人。
所以,李重润知道,今天郭敬之能够将刘昂推荐给自己,这个人的身上必然有过人之处。
“殿下,”郭敬之知道李重润在等待自己的答案,他连忙抬手指向刘昂道:“您可知道刘昂的大父是谁吗?”
“是谁?”李重润依然不动声色的看着郭敬之,“郭副旅帅应该知道,在孤这里,不论出身,只看本事。
他的大父无论是谁,这人要是有本事,孤自然会对他提携、栽培。
但他若是个酒囊饭袋之辈,孤不管他家庭出身背景如何,绝不会因此而徇私舞弊。”
李重润这一番话落到郭敬之的耳中,他不由的在心中苦笑了一声,一是因为他知道李重润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二也是因为的确没有人以和李重润比背景。
谁不知道,他祖父李治是皇帝,他祖母武则天也是皇帝,他爹李显如今是当朝太子。
论背景、论出身,如今这大周天下,谁还能比李重润更尊贵。
吐槽归吐槽,但郭敬之的身体,却毕恭毕敬的向李重润在行礼。
“殿下,您误会末将的意思了,末将是说,这位刘昂刘假率,乃是高宗时期大将刘仁轨的孙子。
他自小,便跟着他的大父刘仁轨,学习水战之术。
我大周如今与吐蕃、突厥的争端日益激烈,军中并不缺乏马上的骑将。
但大周东南便是茫茫大海,也就是新罗与倭国与我们一衣带水。
但这两个都是蕞尔小国,哪敢与我大周争锋,因此,咱们大周的水师如今却有些松懈了。
刘昂深谙舟船水战之术,末将便觉得,万一未来新罗、倭国有所反复,至少咱们大周还有通晓水战的将帅。”
听完他的这一番话,郭敬之在李重润的心目中的地位再次提高了许多。
他原本对郭敬之的看法,只是觉得此人生性忠厚纯良,为人踏实勤勉,是一个能够帮自己守成之人。
可今天他的一番话,却让李重润发现,郭敬之不仅能力很强,是一个能为自己查漏补缺的好助手。
并且也不乏深谋远虑,对未来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对于刘仁轨,李重润并不陌生。
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他在白江口海战中,以寡敌众,率领大唐水军与新罗组成联军万余人,一战击败百济与倭国的联军四万多水军人,从此之后奠定了大唐对于倭国数百年的战略压制。
刘仁轨这一战大获全胜,他也因此被封为右相,成为威震辽东的名将。
然而因为刘仁轨忠于唐室,因此在武则天登基之后,他的后人却没有受到重用。
刘仁轨的儿子,刘昂的父亲刘濬,如今只是李显身边的中舍人。
刘昂想要学习他的大父,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投军之后,却只是旅贲卫左内率中一名团长。
“刘昂,有意思......”
李重润口中默念着刘昂的名字,心里十分兴奋。
实际上,唐代的造船工艺与航海技术已经十分的发达。
根据史书的记载,这个时候的造船业,已经发展出水密舱壁技术、榫卯结构和胶粘技术、船尾舵技术等。
李重润的记忆中,东渡倭国的鉴真和尚,所乘坐的便是长一百二十米,宽二十米,载重超过一万石的海鹘船,一次可以载人超过千人。
而这个时代的航海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海员们不仅能够有效的利用信风远航,而且还能通过罗盘、牵星术等技术进行导航。
根据后世很多证据表明,大唐时期的海船,几乎到达了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李重润记得他穿越之前,曾经在西安博物院中看到过一通名为《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的碑石。
上面记载着唐玄宗时期,一位名叫杨良瑶的人,乘坐海船抵达黑衣大食(今波斯)、大秦(东罗马帝国),以及发现了大洋彼岸的新大陆。
有生之年能够开创大航海时代,这也
是李重润的一个理想。
他记得自己曾经在天涯论坛看过一个帖子,上面说若是土豆能够在大唐传入中原,唐朝至少还能再延续五百年。
而若是能够远航前往新大陆,李重润相信,随着土豆、红薯这些高产作物的出现,从而带动畜牧业的发展,他可以更快的推动华夏民族的进步历程。
看着李重润沉默不语的陷入了沉思,郭敬之的心中多少有一些惶恐。
毕竟刘昂与他是从小便认识的好友,他也担心自己今日举荐刘昂的举动,会让这位太孙殿线心中不快。
终于,李重润脸上展露出的笑容让郭敬之与刘昂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下去。
“很好,”李重润冲着刘昂点了点头,“这次跟着孤好好办差,孤可以向你保证,你未来的前程,可以说是海阔天空。”
刘昂听到李重润的话,顿时感激的再次拜了下去。
但他哪里能够想到,李重润口中的海阔天空可不是说说而已。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要漂泊在大洋之上,去感受什么叫做大海的辽阔。
再次认识了大唐帝国新一代的青年俊杰,李重润的心中自然是兴奋不已。
带着郭敬之等人,不到半个时辰,便回到了匦使院所在的新开门。
秦佾、尉迟循毓等人早已被郭敬之派人叫回了匦使院,此刻,正坐在大堂之中等候着李重润的大驾。
李重润带着郭敬之、萧嵩、张之辅、张守珪与刘昂五人大步流星的走进了匦使院大堂,一进门,便向秦佾等人颔首示意。
“诸位同僚,”李重润看着秦佾等人道:“实在是抱歉,诸位刚下值回家,又被孤派人叫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