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大不了跟他们拼个鱼死网破
“徐彦昌,”听见了这名中年男子的话,扶余旻与泉旭不约而同的转头呵斥他道:“你也莫要幸灾乐祸。”
泉旭转身走到这个中年男人面前,目光中带着势不两立的仇恨。
“徐彦昌,你不要忘了,当年我们高句丽,就是被你的曾祖父徐勣率军攻破的。
可笑你徐家三代忠良,结果到了你父亲徐敬业那一代,竟然成了当今大周女皇口中的叛逆。
不知你徐家为大唐攻城略地,立下了那么多战功,最终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你的曾祖徐勣若是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啊?”
“你少在这里大放厥词,”徐彦昌轻蔑的看着泉旭,“蕞尔小国,也敢反叛我泱泱中原大国?”
“好了,不要再吵了。”
此时,一直安静的坐在墙角之处,让柴房内的其余人几乎忘记了其存在的一名女子终于站起身来,打断了他们三人之间的争执。
“我们受鹅老所邀,在长安聚首,是要共襄盛举的。
这个时候,我们应道要齐心勠力,同仇敌忾,自己人之间,就不要再相互攻讦了。
至于你们祖辈的那些恩怨,这次若是能够大功告成,鹅老承诺,必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
“什么交代?”泉旭、扶余旻、徐彦昌三人目光热切,异口同声的问道。
那女子虽然此刻脸上带着帷帽,被一层白纱挡住的面容,但泉旭三人依然可以感受到她脸上的笑意。
“徐郎君,”女子首先转头看着徐彦昌,“朝廷必会为你父亲平反昭雪,还他老人家的一世英名。”
听到女子的这一番话,徐彦昌的面色缓和了不少,她的话,显然是说出了自己心中许久以来的夙愿。
他们徐家,自从曾祖徐勣与瓦岗众将一同降了太宗皇帝李世民之后,便为了大唐江山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
最终,徐勣获封英国公,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得到了配享太庙的殊荣。
死后更是由太宗皇帝亲赐谥号“贞武”,陪葬昭陵。
然而,就是因为徐勣的孙子,徐彦昌的父亲,扬州大都督徐敬业忠心护唐,于十六年前李显被武则天罢黜皇位后在扬州起兵造反。
徐家便被武则天定为叛逆,失去了大唐开国功臣的荣光。
为平息徐敬业的叛乱,武则天任命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大总管,最终将徐敬业的叛军一网打尽。
徐敬业与他的弟弟李敬猷、唐之奇、杜求仁等人相继被俘,十五岁的徐彦昌趁乱逃脱,这些年来一直被朝廷通缉。
十几年来,他不仅要忍受每天疲于奔命的担惊受怕,而且每当听到徐家人被称为反贼之时便感到心如刀绞般的难过。
因此,当他听到蒙面女子说能够为徐家平冤昭雪的时候,心中自然难免一阵激动。
蒙面女子看到徐彦昌面露喜色,随后又转向泉旭、扶余旻二人。
“鹅老也说过,若是昔日高句丽王子泉旭、百济王子扶余旻能够助我等成就这次的大业,将来必定会禀明陛下,让高句丽与百济复国。
并承诺未来我大唐一定会与高句丽、百济两国睦邻友好,守望相助。”
“真的吗?”
听到蒙面女子的话,泉旭的脸上也露出喜色,唯独扶余旻仍然有些将信将疑。
“小娘子,这些话是鹅老说的,还是哪一位说的?”
“有什么关系呢?”蒙面女子淡淡的说道:“如今那一位想要登临大宝,自然离不开鹅老的辅佐。鹅老说过的话,那人必定会言听计从。”
蒙面女子的话并未打消扶余旻的疑致,他依然有些难以置信。
“小娘子,口说无凭,你如何让我们信你?”
“如何信我?”蒙面女子冷笑一声,摘下头上的帷帽,“因为我就是鹅老的弟子,那一日在紫云楼上刺杀大周女皇的公孙娘子。”
“君儿.......君儿你在吗?”
公孙娘子与徐彦昌、泉旭以及扶余旻正在柴房说话,门外忽然传来陈文华的呼喊声。
公孙娘子连忙带上帷帽,扶余旻这才走到门口,拉开了柴房的大门。
“君儿,”陈文华匆忙闪身进了柴房,看着扶余旻道:“君儿,你与你的这几个朋友,恐怕不能再待在这里了。”
“为何?”
听到陈文华的话,公孙娘子疑惑的看着他。
陈文华心有余悸的转头看了一眼前方的院门,脸上满是焦急之色。
“到现
在为止,官府并未撤销对咱们曲池坊的封锁。
不仅如此,京兆府的司法参军裴光庭,与匦使院丞秦佾二人,此刻正带着不良人在坊内挨家挨户的盘查。
我刚才听不良人中与我相熟的一个小哥说,我家的君儿,是他们此次重点盘查的对象。
要不了多久,他们便会来到老夫家中,看他们的架势,这一次,他们不仅要盘查人,还要在家中搜查。
你们几位如今在老夫的柴房之中,恐怕是无法藏身了。”
“这可如何是好?”
听到陈文华的话,泉旭、扶余旻与徐彦昌三人顿时没了主意。
他们三人无助的看着公孙娘子,心中顿时乱了方寸。
公孙娘子此时也没了刚才的镇定,语气中明显有些焦躁不安。
她抽出手中的宝剑,透过窗口看着陈文华家的大门,那外面不时传来争吵的喧嚣。
“这些朝廷的鹰犬,竟然如此的难缠。”公孙娘子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再等了,她率先一步踏出陈文华家的柴房。
“看来如今我们只能硬闯出去了,大不了,就是鱼死网破。
若是能够脱身,今晚子时,在城东的万寿寺汇合。”
徐彦昌听到公孙娘子的话,知道今天的事情恐怕不能善了,他蹲下身子从柴堆中摸出两截长枪并在一起,跟在公孙娘子的身后便走了出去。
泉旭与扶余旻相互看了一眼,也在柴堆中摸出自己的兵器,二人用的都是横刀,将刀从刀鞘中拔出,便要走出柴房。
“君儿,”陈文华一把拉住了扶余旻,“你要做什么去?”
扶余旻虽然知道自己只是冒用陈君的身份,但这几个月相处下来,陈文华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也让他对这个异国老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将横刀靠在墙边放好,扶余旻对陈文华深深的躬身行礼。
“大父,我与我的朋友,商量着要做一件大事。
如今被朝廷的鹰犬发现,我不能置朋友于不顾,我要与他们一同杀出去。”
陈文华看着扶余旻,此时如何不知道他这一去恐怕就是天人两隔?
老泪纵横的将扶余旻扶起来,陈文华从怀中掏出一串钱放到他的手中。
“君儿,你从生下来,大父便没见过你,只是在你阿耶的信中,知道我有一个乖巧的孙儿。
今日你要与朋友出去,自己多加小心,这一串钱你拿着,穷家富路,莫要苦了自己。
事情办完了,早日回来,大父就在曲池坊的家中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