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长安柳月

第157章 鱼龙混杂的长安城

季夏再次匆匆的离去,李重润看了一眼放在大堂门口的日晷,此时已经快要到了辰巳相交之时。

“就剩五个时辰了,”李重润的心中也略感焦急,“裴参军,可否将长安舆图带来?”

裴光庭闻言连忙命扈从将长安舆图拿来,就要在桌案上展开。

“挂起来,”李重润摆了摆手,对着秦佾说道,“就挂在孤座位的旁边,对着大堂的方向,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殿下,”张轩急急忙忙的跑进大堂,“内侍省总管高延福高公公来了。”

张轩的话音未落,高延福大步流星的跟在他身后走进大堂。

“太孙殿下,”高延福对李重润躬身行礼,“老奴听太子殿下说,您有事要询问咱家。”

“裴长史,”时间急迫,李重润顾不得跟高延福客套,“记录。”

裴愿拿出纸笔,研好了墨,李重润看着高延福问。

“今日晚上,圣皇陛下在芙蓉苑与百姓共庆上元佳节,此事还有谁人知晓?”

高延福沉思了一下,看着李重润道:“太孙殿下可是想从消息来源追查刺客?”

看着李重润点了点头,高延福摇了摇头,眼神中带着些许的戏谑。

“太孙殿下,这条路恐怕是走不通啊!”

“为何?”李重润疑惑道。

高延福接下来的话,顿时让李重润的心中凉了半截。

原来自从昨天上午,武则天在与太平公主、韦淑清、上官婉儿等几名女眷聊到放河灯祈福,并临时起意也想在今晚前往芙蓉苑与民同乐之后,高延福便依据武则天出行的惯例,通知了伴驾扈从的所有衙门。

“羽林卫、金吾卫、内侍省、内仆局、尚乘局、尚撵局、凤阁侍郎、京兆府、芙蓉苑......”

高延福的脸上满是玩味的笑意,“太孙殿下,截止昨天晚上,知道这个消息的,至少有数千人。

如今距酉时只有五个时辰了,这须臾之间,恐怕是不好查啊。”

“等等,”李重润忽然摆手打断了高延福。

“高公公,您是说圣皇陛下,是因为在与女眷闲聊的时候,有人向她讲述了芙蓉苑上元节的胜景,她才临时起意的?”

“是!”高延福又沉思了片刻,这才点了点头。

“是谁向圣皇陛下描述百姓们在上元节时去芙蓉苑放河灯的情形的?”

“这......”

听到李重润的问题,高延福欲言又止的犹豫起来,半晌之后,他这才对李重润说道:“殿下,老臣知道你的意思,只是.....”

“只是什么?”

看着大堂外日晷渐渐的移动,李重润心急如焚。

“殿下,”高延福叹了口气,“昨日上午,在大明宫蓬莱阁中与圣皇陛下叙话之人,无不是陛下最亲近之人啊。”

听到高延福的这一句话,李重润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

高延福是想说,无论昨天是谁对武则天提起了上元节的芙蓉苑,他都最好不要轻易的去调查。

首先,这些人无不是武则天最信任和亲近之人,若是李重润去调查他们,万一查无实据,即便他是太孙,这些人若是对武则天进献一些谗言,后果都是他承担不起的。

其次,如果让李重润查出这期间有人参与到这件事当中,那后果会更加严重,最终,一定又将是无数人头落地的结果。

“多谢高公公提醒!”

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关键,李重润心中也十分无奈,他明白,这个案子牵扯的人身份太过于敏感,而高延福的提醒,也算得上是金玉良言。

送走了高延福,李重润沉思了半晌,将裴愿叫到面前。

裴愿此时哪里还不清楚李重润要干什么,他有些惶恐的看着李重润。

“太孙殿下,高公公提醒的是,此案决不能将那些人牵扯进来。”

李重润伸出手拍了拍裴愿的肩膀。

“裴长史,高公公的好意孤心里明白,但是,此案若想查个水落石出,必定要在源头上查明原因。”

“好吧,”裴愿也不愿忤逆自己这个新的顶头上司,他躬身对李重润行礼。

“微臣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了,请殿下放心,臣在陛下身边担任起居舍人期间,与同僚之间的关系尚可。”

“你去吧,”李重润点了点头,语重心长的对裴炎交代着:“高公公刚才所提醒的也不无道理。

你此去一定要保密,切不可让别人知道你的目的。”

裴愿匆匆的离开了匦使院,李重润这才看着裴光庭、魏昶和魏明等人。

“咱们虽然今日才相识,但在这个案子上,我等必须要同心戮力,只有这样,方才能查明真相,所以,孤刚才并未回避你们。”

“多谢太孙殿下信任。”

裴光庭与魏昶连忙向李重润行礼,但他们二人的心中,却不约而同的感到一阵苦涩。

太孙殿下,微臣并不

想知道你们这些天潢贵胄们之间的权力游戏啊!裴光庭这样想到。

是啊太孙殿下,你们这些皇亲国戚们为了争权夺利而打死打活的,跟我们这些庶民百姓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要让我听到啊?

就在裴光庭与魏昶在心中疯狂的吐槽之时,季夏带着右内率的几个人走了进来。

李重润抬眼看去,不仅郭敬之、田仁琬、盖嘉运三人跟着季夏来了,就连昨日刚从凉州赶回长安的王无择,也来到了匦使院。

“太孙殿下......”郭敬之等人向李重润行礼。

“免礼平身。”

李重润点了点头,转头看向裴光庭。

“裴参军,你是京兆府的司法参军,人已经基本到齐了,你给大家说说长安城内的情况吧。”

“诺!”裴光庭走到秦佾挂在大堂内的舆图前,向众人讲述道:“长安城,乃是隋朝大师宇文凯主持修建的。

如今在我朝,依然大部分沿袭隋朝长安的建筑规制。

当下长安城,由内及外分别是宫城、皇城及外郭城。

在外郭城中,分别由东西十二条街道与南北十八条街道分为东、西两市及一百零八个坊。

而在这一百零八个坊内,目前生活着八十万人。”

“八十万人......”

听到裴光庭的话,李重润不由的感到一阵头疼,如今的长安城可以说是鱼龙混杂,想要在八十万人中找到刺客,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大海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