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真正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引力波动频现异常,局部宇宙状态极度混乱!似乎一直受到某些暗黑元素的影响……”
尽管想要否定这一点,但是作为该领域专家的发言实在无法让人无视。
这名年轻的天才叫奥列弗·韦尔纳,不到四十岁就已经荣获诺贝尔奖章。
当今物理学界当之无愧的一线大咖。
对相对论和量子学研究得相当深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见解。
甚至创立了空间群理论!
正因为空间群理论以及数学上的卓越成就,他被誉为埃瓦里斯特·伽罗华之后的第一人!
他的发言几乎等同于权威的象征!
如果不是为了探寻百慕大三角的秘密,奥列弗·韦尔纳根本不可能跟普通人打交道!
在物理学圈子里,不少人把他当作神一般敬仰!
外国的研究机构看到奥列弗·韦尔纳发表意见后,都炸开了锅。
他们接连提出猜想,试图揭开这种奇怪现象背后的成因。
卡文迪许实验室发布了自己的解释:“根据奥列弗·韦尔纳先生提供的公开测试数据,我们推测出那里可能隐藏着人类看不见的暗物质!”
“正是因为这些暗物质,才会不断影响周围的引力波,并导致空间发生弯曲!”
“或许,正是由于暗物质的影响,使得不少飞机和轮船在百慕大三角频繁出事!”
奥列弗·韦尔纳也认同这种说法:“这些暗物质很可能是密度极高的东西。另外还有什么东西,把这种暗物质的影响放大了!”
奥列弗·韦尔纳目光投向那座引人注目的石门:“也许这道石门就是为了放大那种暗物质造成的效应而建造起来的!”
“但是它的真正作用到底是什么呢?是一种能够造成大面积伤害的武器?还是某种特别的装置?”
卡文迪许实验室随即支持奥列弗·韦尔纳的观点:“关于石门的功能应该与奥列弗·韦尔纳先生的看法类似,但我们不清楚如何才能启动它。”
奥列弗·韦尔纳望着胡凯旋,觉得这个人非常难以捉摸。
从头到尾都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就像无底洞一般神秘莫测!
可能这位高深莫测的男人真的了解这座石门的确切用途?
作为一名全心全意投身科学事业的研究者,奥列弗·韦尔纳总是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态度去面对未知世界。
这也许就是他能在年轻时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面对外界赋予的各种荣誉光环,奥列弗·韦尔纳总能淡然一笑,不为所动。
此时此刻,奥列弗·韦尔纳摆出了谦虚请教的姿态,仿佛一名虔诚的学生一样低声询问胡凯旋:“胡凯旋先生,请问您是否知道这石门的具体功能?”
直播过程中,一些国外观众对于奥列弗·韦尔纳居然会去向胡凯旋求助这件事表示强烈不满。
“虽然胡凯旋也很出色,特别是在生物学方面颇有建树。
但在物理领域内,奥列弗·韦尔纳先生简直就是神话般存在!”
“让奥列弗·韦尔纳这样的人才去请教练胡凯旋,简直是物理学界的一大笑话!”
“奥列弗·韦尔纳是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是推动整个人类进步的伟大人物;而相比之下,胡凯旋顶多算是掌握了一些普通能力的人而已,怎能与这样的伟人相提并论呢?”
“奥列弗·韦尔纳太过于低调了,这才是学者应有的姿态!
反观胡凯旋,不过是凭借些许运气才得到些微力量罢了,跟奥列弗相比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
许多外国粉丝开始猛烈批评胡凯旋,同时赞扬奥列弗·韦尔纳。
看到这一幕,很多国内网友感到相当无奈。
没想到就连科学家群体里也会有这么盲目的追随者!
而且他们的狂热程度简直和那些毫无理智追星的粉丝没什么区别!
胡凯旋笑了笑,淡淡地说:“这座石门实际上是一座连接两个平行宇宙或不同文明的通道!”
“根据我的推测,这个古老的文明应当就是银血文明!”
“据信早在六千年前,银血文明就已经掌握了高度发达的技术,并通过这样的传送门来到我们的地球!”
随着胡凯旋此言一出,那些赞同奥列弗·韦尔纳看法的人立刻跳出来反驳:
“分明是一把强力武器嘛,可以利用时空扭曲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显然,正确的判断还是得靠奥列弗·韦尔纳来做,而不是由像胡凯旋这样一个门外汉来瞎猜一通!”
“别开玩笑了,胡凯旋根本不具备理解尖端物理学的基础!”
“估计他对最起码的空间物理学知识都不熟悉!”
许多国外专家相继抨击胡凯旋提出的观点,将其贬低至一无是处。
对此,国内几位学者坐不住了,纷纷站出来支持胡凯旋。
“此门不仅可能具备扭曲时空的作用,甚至很有可能创造出一个穿越通道。”
“虽然不排除它是某件危险装置的可能性,但从现有数据来看,更有可能是一个用来进行跨空间传输的入口——其改变的空间指标已经达到了亿光年的级别!”
“即便是在静止状态下也能如此,如果真正被激活,则极可能会引发更高层次的空间变化!”
“我们研究院曾分析过近年来发生的种种怪异事件,在某些报告中发现有些失踪人员重新出现在地球上遥远的角落里。”
“还有一些更加匪夷所思的例子,包括跨越了几十年光阴回到未来的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扩展庞加莱四维时间概念至十一维度理论框架过程中观察到了类似的临界质点现象。”
“借助超引力波动原理,这座石门完全有可能实现超长距离传输物体。”
“综合各方面考虑,我们认为这座石门更可能作为一座时空桥而非攻击性设施存在!”
针对盘古研究院的研究结果,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己见,甚至有人嗤之以鼻。
不过话说回来,在学术争鸣这块儿,没有演变成暴力冲突已是十分难得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