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4章 黑水经
杨婵的声音顿了顿,然后接着往下说。
“法之后,便是经。”
“经,已经自成了一个体系,每一部经都包含了独有的术和法,当然,其核心自然还是以提升修为为主。”
“经者,三大丹田齐修,贮气,存精,养神,齐头并进。”
“此是成仙之道,可以让血脉跃迁,现出源头一二气象,如猫成虎,蟒化蛟,一日成就,立时便可长生久视,气吞万里。”
“便是在这天庭治下,也可以占据一山,奉养自身,只要不大逆不道,就算是有些胡作非为,天庭轻易也不会遣兵来伐,已经可以被称作妖王了。”
“至于诀……”
杨婵的声音停顿了下,越了过去,接着往下讲。
“术法经诀,四类功法,便如同高塔一般,层层递进,能多前进一层,前路便能更广阔无数。”
杨婵看向丁林。
“如你每夜修行吐纳所用的,就是妖族传承中最常见的吐纳术,便是不以最终的成就,只以妖气质量论,以此修炼出的妖气,十分也只抵得上法类功法的一分。”
“法尚且如此,就更遑论经类的典籍了。”
“经类典籍所修出来的妖气,与前两类有云泥之别,只需一丝就可以抵得过百缕法类功法修出的法力。”
“也幸好,这些功法虽然分了高下,却也可以有前后,只要还未曾凝结妖丹,相互之间便都可以转修。”
“你的吐纳术,如今已经是炼到头了,要想再有进益,便得更换一门更高级的修行功法了。”
杨婵看着丁林,掌心中灵光一闪,显出一枚雪白的玉简。
“我为你准备一门典籍,乃是上古年间,一头黑蟒化蛟登仙后所创,唤作《黑水经》。”
杨婵的声音停了停。
“谢谢。”
丁林开口,看着杨婵,认真道。
对于妖而言,资质便是血脉,是肉身,而经类典籍,听了这么久,丁林自然也知道是何等珍贵。
杨婵笑了笑。
“我再给你讲讲诀,方才跳过没说,是为了方便连贯,更好衔接些。”
杨婵岔开了话。
“诀离你如今还远,你现在听听,就权当是增广见闻。”
“其实在成仙之前,经和诀是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的,二者的区别是在成仙之后。”
杨婵的面色转为严肃。
“诀者,包罗万象,已涉及天地之奥妙,指向宇宙之本源,可以为仙人指路,修行至大成,便能得一丝金性不朽,称为金仙。”
“于妖族而言,便是正本溯源,真正触及到血脉的终点,成就先天神魔之躯,例如龙属化龙,飞禽成凤,从此修行之路再不受肉身局限,可与天地同寿,日月齐辉。”
杨婵又停顿了下。
“登仙之后,若然能走出自己的路,那么所修的经自然便成了诀,若不能,寻一条相同路径的诀,也可再转修。”
丁林点了点。
“可有什么不清楚的?”
杨婵问道。
“你说的……龙……指的是像四海龙族那样的龙么?”
丁林道。
若是这样,这龙也未免太弱了些。
后面半句。
丁林没有说出口。
“不是,”杨婵摇了摇头,“便如之前的虚数,所谓四海龙族也只是个范称,如今龙族之内,成就金仙道果,真正得证龙身的,似乎只有四海龙王,嗯,有传闻西海大太子摩昂,也已修成了龙身,只是不知道真假。”
“那这些龙……”
丁林又问。
“不过是从塑龙池中过了一遭,徒具龙身龙形而已,如今早已不是远古洪荒之时,龙凤为天地霸主之时了,四海嫡脉对血脉还尚有些要求,至少还维持在了蛟脉。”
“那些在外的旁系,已大多都只在蟒这一流,甚至有一些井龙王之类的,血脉已沦落到只和蛇类相仿佛了。”
“原来如此。”
丁林点了点头。
杨婵手一挥,灵光过处,那一枚玉简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点在丁林额头绽放青芒。
璀璨了一阵,随即隐没。
“这便是《黑水经》了,你且体悟一二,今日先到这,明日清晨我再过来。”
“走了。”
杨婵转身离去。
丁林目送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小院,随即便一摆鱼尾潜入水底。不多时,注意便全数被脑中新多出的那篇典籍所吸引。
《黑水经》。
……
第二日清晨,杨婵如约而至。
丁林迫不及待的从水中浮起,
“怎么样,可参悟了几分?”
杨婵道。
丁林摇了摇头,眼眸通红,连精神都有些萎靡。
他研究了整整一日夜,却只觉的如看天书一般,半点都看不懂,
就更不要说什么参悟了。
杨婵却似早有预料,笑了笑。
“可知道经类典籍修习的不易了。”
“你很聪明,理解参悟尚且还是你擅长的,都这般困难,就更遑论之后正式的修行了。”
“经类典籍极其重资质,如先前所说,你如今只是堪堪够到门槛,修行起来定不会顺遂,恐怕光是入门就得耗费几十年。”
“来日方长,如你今日的这般状态可不行。”
杨婵摇了摇头。
“你且再休息休息,等养好了精神,明日我从头开始帮你讲解经文。”
披着晨光。
杨婵再度离去。
被上课了呀。
池子里。
丁林吐出一串泡泡,摆了摆尾巴,然后潜入水底。
……
又过了一日夜。
终于,正式的修行课堂开始了。
丁林首先暴露了文盲的本质。
他学过的是现代的文字,而那典籍上密密麻麻的都是类似甲骨文的字体,他连蒙带猜也不过能猜出来十之一二。
杨婵的表情有些惊诧。
于是,教学第一步,从识字开始。
……
半年之后。
丁林总算恶补完了。
也终于能看懂典籍上的字了。
是的只能看懂字。
每一个字都懂。
但组合起来,便重新变成了天书了。
从名词,到术语,再到典故。
丁林也全部都不懂。
于是,这一篇经文,便作为教材,开始被无限的发散引申。
杨婵每日只能讲一点,多的时候几句话,少的时候甚至只有几个字,再加上有时还得温故知新。
时间又过去了一年。
这篇经文也才堪堪只讲解了三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