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广州的危机(两章合一)
姓名:袁秀成
势力:清国
武力值:77(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军事能力:45(优秀的军事家)
政治能力:30(当官的一把好手)
官阶:清国绿营军粤镇潮州副将(从二品)兼任广东澄阳县令
部队:澄阳营(忠诚度一级)
兵力:8000(满编8000人)
袁秀成作为一名副将,竟然能够拥有整整八千名实打实的正规军,这背后离不开徐光等诸位大佬对他的特殊偏爱和大力支持。
要知道,如果仅仅依靠朝廷所给予的正常补贴,那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达到养活如此众多士兵所需的收入水平的。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袁秀成在养兵方面有着独特的策略。
对于他来说,士兵们的主要需求其实只是满足基本的温饱问题,也就是确保足够的伙食费供应就可以了。
只要能够让这些士兵吃饱饭,维持日常的体力消耗,他们就能保持良好的战斗力。
相比之下,真正棘手的难题在于获取兵器、马匹以及其他各类军械物品。毕竟,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要有充足的人力,还必须配备精良的装备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要知道,这些军械物品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弄到手的,它们的采购可是一项极其繁琐且耗费巨资的工程。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而且,一旦将这些宝贝弄到手之后,后续的维护工作同样不轻松。
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操作,还得定期维修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如此一来,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方面的消耗都是极为惊人的。
面对这样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袁秀成一步步地推动着兵工厂的建设和发展。
经过这几年的的努力,终于让澄阳城内的兵工厂逐渐走向了正轨,并日益完善起来。
当兵工厂的运作趋于稳定之后,原本看似难以解决的数千人军需供应问题也变得不再那么棘手了。
虽然依旧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和资源,但至少已经能够保证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不会再像之前那样让人感到焦头烂额。
目前袁秀成的部队绝大部分都是健锐营,还有少量的普鲁士卫队。
不得不说,此时的普鲁士卫队绝对称得上是精锐!
拥有令人惊叹的战斗力,接受着和同时代相比更高水平的训练以及近乎苛刻的严明纪律。
普鲁士卫队在欧洲战场是绝对的大佬,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还是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参与过普法战争前夕那一系列激烈冲突。
而普鲁士王国所推行的全方位军事改革更是让其军队如虎添翼,实现了质的飞跃。
尤其是在日常训练以及战术运用这两个关键环节上,通过不断优化升级训练体系,利用相对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使得士兵们个个都具备了近代军队的军事素养。
要不是价格相对昂贵,以及现在的健锐营在清国无敌手,袁秀成还真想兑换一波出来。
“总会有的,接近现代的军队。到时候就四处开战,反正谁都以为现在的大清是软柿子,一个个来吧!我的军功值们。”
这些事情现在考虑的话有些太远了,目前是要解广州的围。
其实到了现在,这些所谓的起义军在袁秀成眼里,就真的单纯是行走的军功值。
这些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称他们为军队绝对是不应该的。
可就是这些“农民”,能将大清统治整个国家的根本力量——绿营和八旗,收拾的明明白白。
或许远在百年以前,这两大集团在东亚这大地之,找不到任何足以与之相匹敌的对手。
长时间置身于这般安宁无忧的境遇里,让它们犹如温水煮青蛙一般,渐渐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最终滑向堕落和腐朽的深渊。
一直到了今天,两个集团现今的状况,就会发现已经很难从它们身上捕捉到哪怕一星半点往昔那些曾经称霸整个亚洲的先辈们所具备的英姿飒爽和豪情壮志了。
实际上,袁秀成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清楚得很,现今大清朝每年所能征收上来的赋税银两数量依旧颇为可观,少说也有数千万之巨呢!
相比起隔壁那个小小的岛国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可令人费解的是,为何隔壁那个弹丸之地却能够在短短数十载光阴内,顺利地完成由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化工业强国的蜕变呢?
一部分是民族的狠性,加上船小好掉头。
可是在袁秀成看来,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清统治者始终没有放弃绿营和八旗。
或者是根本无法割舍掉,因为他们认为,这两个集团才是维系满人统治的根本。就算已经烂到了骨子了,也不能放弃。
大清每年要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绿营加上八旗有近百万的大军。
拖累的这个孱弱的国家,根本没办法快速奔跑。
然而,对于袁秀成
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毕竟,在这种情况下,朝廷难以寻觅到能够征战沙场的精锐。
满人的心思复杂难测,他们并不情愿看到地方势力所组建的团练迅速崛起壮大。
要知道,从古至今,兵权一直都是极为敏感且至关重要的话题。倘若某个地方坐拥过于强大的军事力量,必然会给中央政权带来莫大的威胁与不安。
至于咸丰帝为何会如此轻而易举地将巨额钱财交付于袁秀成之手呢?
其中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便是,袁秀成仅仅担任着县令一职。其位卑权轻,相对容易掌控和驾驭。
而现实摆在眼前,太平军已然使得咸丰彻底看清局势,依靠那些陈旧腐朽的势力根本无法有效平息这场叛乱。
因此,咸丰果断地下达诏令,责令全国各地积极筹办团练事宜。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丁忧在家的“曾剃头”。
这个时候的老曾啊,还远没有日后呼风唤雨那么威风。彼时的他初出茅庐,涉世未深,为人处世方面欠缺几分火候,尚未修炼到境界。
尤其是他那强硬的行事作风,让同僚们颇有微词。
不过好在老曾并非冥顽不灵之人,当他逐渐察觉到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足之处后,便痛定思痛,开始反思并努力改变自已。
没过多久,他就像是脱胎换骨一般,整个人都变得圆滑世故起来,说话做事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当然啦,这些都是后话。此时此刻,老曾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呢!就在前不久,他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惨败——与石达开几番交锋下来,竟然连战连败,不仅把自已多年积攒的老底儿给输得精光,甚至被逼到了绝境。
心灰意冷之下,老曾一时想不开,居然纵身一跃跳进了河里,企图一死了之。
所幸他手底下还有几个忠心耿耿的部下,眼瞅着自家主帅投河轻生,他们二话不说,跳入水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老曾从河里打捞上来。
倘若不是这帮部下出手相救,恐怕也就不会有后来名震天下的“曾剃头”!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经历过这次惨痛失败后的老曾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越挫越勇。
他在后续剿灭太平军的战斗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步步成长壮大。
而随着他屡立战功,声名鹊起,汉人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毕竟能打的也就这几个人,满人也不得不依靠他们。
除了老曾,老左也在类似的练级当中,可现在都还是被太平军狠狠教训的阶段。
可以说,现在唯一能在正面战场击败太平军的,也就只有袁秀成的部队了。
可袁秀成现在还没有空去处理太平军,因为广东这边也同样需要他。
天地会的起义在广东掀起了惊涛骇浪,陈开与李文茂的兵锋直指广州。
两广总督徐光之前率重兵对天地会展开的围剿行动。由于大部分军队都已南下作战,致使广州城内的清军兵力锐减到寥寥无几的程度。
一时间,城池变得空虚无比,其安全形势瞬间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这时,广东地区的高层们尚未察觉到危险临近,陈开与李文茂二人瞅准时机,果断地联合起了广东各地的天地会成员。
骑着高头大马,挥舞着锋利的长戈,发动了起义。
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和迅速行动之后,令人瞩目的一幕出现在了广州城之中:一群群梳着明朝发型的义军涌入城内,并逐渐汇聚在一起。
这些义军士气高昂,个个英姿飒爽。
与此同时,长期以来饱受欺压的广州民众也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之情。
多年来的积怨如同火山一般猛然喷发出来!于是乎,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之间,一场针对清廷官员的血腥暗杀行动悄然拉开帷幕。
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清廷官员们成为义军刀下的冤魂,就连和平县知县以及一些清兵军官这样的重要人物,也未能逃脱这场残酷的杀戮,最终命丧黄泉。
当地的民众愤怒难抑,拿起刀枪,喊出口号为明朝复仇。
就在此时,一股更为激烈的气氛开始弥漫。那些本地的商人、富户、以及年青人站出来,剪去辫子,穿上明代的服饰,投身到天地会的队伍中。
甚至连一些原本在剧院中演唱粤剧的艺人,也换上了明代的戏服,以此表明他们的决心与归附。
陈开指挥着义军,将起义队伍分为三路,三路齐发,全面进攻广州。
西路从佛山起事,立足西面为大本营;北路自江村攻打,力争接近广州的北门;东路由燕塘出击,威逼广州东侧。
与此同时,起义军还设法封锁了城外的水路,精心安排陆上进攻,形成了全方位的包围圈。
在广州城外,清廷的肇庆协副将率领着少数几百名标兵和当地的八旗兵驻守北门。
然而,起义军气吞万里,阵势汹汹,清军的士气早已丧失殆尽。
那些久未上阵的标兵和八旗兵看到起义军那么猛,顿时吓得瑟瑟发抖,未等到战斗就纷纷投降
。
在广州的巡抚叶名科得知消息时,气急败坏,立刻命令标兵出战,命令他们誓死守住广州。
但出现一幕令他愣住了——那些标兵面对起义军的狂潮,不但不敢反击,反而愤愤不平,将枪扔在地上,一齐大骂:“每个月就给九钱,还要我们上阵卖命?让他们去死好了!”
愤怒与恐惧交织,标兵们纷纷丧失了斗志,许多人直接脱下了制服,加入了起义队伍。
叶名科完全陷入了疯狂,他命令关闭城门、发炮防守,企图凭借城池的坚固来抵挡起义军的进攻。
广州城四面环水,城墙坚固,四大炮台拱极、保极、耆定、保厘皆能同时开炮,使得城池防线较为严密,但起义军的气势愈发强大。
数万起义军已经将广州四周的顺德、香山、东莞、清远等周边县市占领,义军的势力已经占据了广东的整个外围,广州的孤立无援已成定局。
还好清军的炮台威力强大,由于起义军暂时缺乏强大火炮,陈开决定以围城战术制胜,切断广州的对外交通和补给线。
禁运粮草,封锁城门,断绝清军的退路,迫使广州的清军在缺粮少炮的情况下,步入困境。
起义军越来越强大,陈开命令全军集合,集中力量向广州发起最后的围攻。
此时,叶名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广州虽然有坚固的防线,但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已经无法再支撑太久了。
各路义军汇聚而来,陈开直接号召周边县市的义军全力支援,广州城的命运岌岌可危。
城内,民众与起义军的支持愈发密切,街头巷尾,早已没有清朝的影子。每一条街道上都能看到拿着刀枪的义士,标榜着“复明”的旗帜。
而清军的炮台在一阵又一阵的攻势中渐渐沉寂。
面对无法挽回的局势,叶名科焦急地命令闭关守城,想要通过强行激活城池的防御系统来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