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海州卫保卫战6
韩六听了韩熙的话后挠了挠脑门,然后用不确定的语气开口道:“经略,会不会将这群崽子打的太痛,所以就不敢过来了。”
韩熙闻言,摸着下巴沉思片刻,最后点头说道:“你说的情况也有可能,不过这些人在城附近制造木筏,太不把我们韩家军放在眼中了。”
没错,此时的后金军队就在海州卫西南方向两三里的地方制造木筏。
海州卫城池的位置并不是胡来建造,之所以建造在这个位置上,那是因为这处河段适合过河。
就像黄河几乎适合渡河的地方,旁边不是关城就是城池。
所以大军要想过河,必须走海州卫附近这一带的河段。
虽然其他地方也能过河,但难度会上升几个等级。
“经略,给我五百骑兵,只要半日工夫,我将他们的木筏全部毁了。”韩六直接请战道。
但韩熙却是摆手,现在后金势大,很明显不适合主动发起进攻。
“本经略的意大利炮组装好没?”韩熙问道,除了格林快炮,韩家军可是还有一门速射炮的,这些后金的记性是真不好。
“经略,已经组建好在城墙上了,已经可以使用。”徐瑞年回禀道。
速射炮比格林机枪还要重一倍左右,所以靠人力是不可能搬运上城墙的,因此做了简单的拆装运上来。
海州卫的城墙周长有四里九十丈长,是用步子量的,可能有些不准确。
左右脚迈开一次为一步,一步五尺,一丈相当两步十尺。
所以一面城墙是有五百六十多米,放置四五门大炮朝着一个位置射击还是没问题的。
很快,四门速射炮被大轮车推了过来,四门炮,每门配一百五十人管理,组成一个火炮营。
听起来一百五十人配一门炮,似乎十分夸张,但实际上还好。
一小队专门负责保养,两小队负责火炮的拆装运送,五个小队专门负责保护大炮,最后两个小队负责射击。
这些小队和正规军的小队还有所不同,都是加强小队,一队十五人,正常的小队是十一人的配置。
大炮运送上来,各小队分工明确,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大炮十几分钟就组装好并调整好射角,炮弹也装填完炮弹,这次的炮弹是高爆弹,就是产生强烈爆炸的炮弹。
爆炸的范围是手雷的二到四倍,炸开就能在地面留下十几宽的坑,弄波及到二三十多米范围内的人和物。
“经略,一切准备妥当,是否开始试炮。”炮兵营队长上前请示。
韩熙微微点头。得到命令的炮兵营队长跑回去试射,看炮弹的落点,然后再进行调整。
经过大小两场战役的磨练,韩熙的炮兵营越来越正规了。
“砰——”
城头微微震动下,炮弹从炮口飞射出去,韩熙用望远镜看了下,炮弹落入水中,直接炸起几米高的水花。
正在河段观察地形和从哪里渡河更好的皇太极和莽古尔泰,直接被飘飞的水淋成落汤鸡。
“保护可汗。”
“保护贝勒。”
各种呼喝和呐喊在河道边上响起,亲卫都是扎堆的往皇太极和莽古尔泰身边靠拢。
皇太极和莽古尔泰也是被吓一跳,没想到河面突然爆炸。
皇太极和莽古尔泰在护卫的护送下,慢慢的离开河岸边上。
还没等皇太极和莽古尔泰走几十米的距离,周围突然响起接连不断的轰鸣,一层层风浪在周围吹起。
那些摆放在岸边的木筏高高抛飞,横飞的木屑深深刺入周围人的身体内。
所有人都惊恐的四处逃跑着,场面可以说是一片的混乱。
但真实情况炮弹并不是很密集,毕竟只有四门炮,而且四门炮速度拉得最快,打满也才二十四发一分钟。
平均下来五六秒一发炮弹,这是最高射速,现在的炮兵营还无法做到。
现在韩家军只能做到一分钟装填三枚炮弹,再快就会出错。
四门炮那就是一分钟十二发炮弹,差不多五秒一发。
所以只有十分倒霉的人,才会被炸到,最危险的事情,莫过于扎堆在一起,因为这样会影响逃跑的速度。
像此时的皇太极和莽古尔泰被一群护卫护送在中间就是很危险的事情,不但影响逃跑的速度,而且还可能成为炮击关照的目标。
果然,炮兵营很快让炮兵开始微调射击角度,朝着人群密集的地方射击过去。
这个操作
韩熙也看到了,于是下达命令说道:“那些人先别管,将木筏都毁掉再说。”
没有木筏,那么只会有零星的后金女真人能过河,一二十人的女真人韩熙倒是不怕。
因为农社那边都是下发武器了,每个大队都有两百人的团练乡勇。
两百人打不过一二十人,那当了奴隶或者被屠杀,也怨不得别人。
“是,经略。”炮兵营队长听到命令后,重新下令调整了射击角度,重点摧毁那些木筏。
这些木筏的制作可是费了后金不少时间。
不过这个命令,间接的也算放了皇太极一马,也是皇太极今日没打出旗帜,要是打出旗帜,韩熙定然会第一时间让人往旗帜的方向射。
三军斩将夺旗的道理,随便一个兵卒都懂的道理。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速射炮不断朝着河边建造木筏的位置覆盖,上百个木筏被炸的稀烂,地面上还有大量残缺不全的尸体。
远远看去,让人不寒而栗。
而此时皇太极和莽古尔泰也是跑到海州卫四里地,最后回到营地才停下来歇口气。
一下跑了一两里地,让体型魁梧中带三分臃肿的皇太极气喘吁吁。
“营地边上为何会冒着黑烟!”皇太极突然看向远方问道。
然而,还没等人回答他的问题,远处五十多米处的一个帐篷直接飞上高空,期间还伴随着泥土。
第一下炮弹落地没多久,后面便有接连不断的炮弹飞落而来。
喜欢明末之从千户到辽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