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通政使
这会儿,看到了报纸,解缙的脸色都变了。
“通政使司通政使?”
解缙咬牙切齿的开口道:“任以虚居然升官了?还是通政使?”
解缙只感觉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
通政使这个地位,在明初还是相当有地位的,内阁可以称呼为小通政使司。
说起来,这个根子还是出在朱元璋的身上。
本来通政使的诸多工作,其实就是丞相的工作,需要让丞相来调理阴阳,典领百官。
这些内外政务,大大小小,都要先经过丞相这一级,然后才能递给君王。
可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直接以皇帝之尊,兼任宰相,直面六部,事无大小,皆要上呈天子。
这样一来,就少了一个中间的过程。
老朱虽然是工作狂人,精力旺盛,但是,麻烦也是麻烦在这里。
一天到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随后,老朱就需要一个衙门,替朱元璋做初步整理,传达圣命,然后,通政使也就是应运而生。
等着到了朱棣时代,内阁就开始建立起来。
目前来说,通政使可以算是皇帝的秘书,朝廷有六部九卿,其余八个都是负责一个部门。
任以虚之前是吏部尚书,主要负责的就是吏部这个部门。
但是,问题,任以虚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需要协调多个部门,需要跟皇上制定政策。
他的影响力,不仅仅只是在吏部,还有就是在户部,然后,朱棣就把任以虚给提拔到了内阁。
而现在,还是不行,内阁大学士品级太低了,才五品,那不是把任以虚给降级了吗?
整体给内阁大学士升官,这也不是朱棣的意愿。
得单独给任以虚升官,提高通政使的品级,让任以虚兼任。
如此一来,任以虚就算是内阁第一臣了。
内阁大学士兼任通政使,可以插手朝堂大小事务,权柄大的惊人。
解缙看到这里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太好。
这个任以虚到底是有什么本事,他又不是什么才子,无非就是靠着一点点,投机取巧的本事,成为了朱棣手底下的谋臣。
这要是,这要是自己早点过去跟着朱棣,自己肯定是要比任以虚要强得多,少不得也要给自己一个国公。
他妈的,朱高煦敢来殴打自己,难道还敢殴打任以虚不成?
“大绅!”
就在这个时候,解缙忽然间听到了,胡广的声音。
“光大!”
解缙见了胡广倒也客气:“这报纸内容你可是看到了!”
“皇上让任以虚兼任通政使,绝非善事,此人胆大妄为,怕只怕日后还要捅出什么大篓子来!”
胡广叹息了一声。解缙咬牙切齿道:“我等还是要劝谏皇上,万万不可,这,这不是跟丞相一样吗?”
“劝?”
胡广摇头道:“怕只怕没有那么容易,皇上对其极为宠信!”
随后,黄淮,金幼孜,胡俨等人也是来到了文渊阁。
其实,内阁成立的时候,大家都是很清楚的。
他们是内阁大学士,所从事,和处理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政务。
所承担的职责,也是宰相要承担的职责。
任以虚这个家伙的存在,那就是跟他们这些阁臣,争权夺利的。
是不是恢复丞相制度,这不重要,最重要的,这个丞相是不是自己。
虽然,任以虚也是内阁成员,但是,跟他却并不怎么对付。
而且,对于百官来说,任以虚这个家伙,还真是有些过于强势了。
解缙道:“诸位同僚,你们可是听说了?”
“而今任以虚正在筹备政务员考试,说是什么,考试取吏,朝廷给钱,甚至还可以由吏为官。”
“慌谬!”
一边的黄淮已经是愤怒了:“由吏为官,我等寒窗苦读十数年,这些乡野匹夫,又如何能为官造福一方?”
金幼孜道:“诸位,你们可能是已经不知道,皇上前段时间,从北方调取了诸多小吏,已经送到了什么政校学习了。”
“接着还要送到南方,担任知县,吏部这边,已经是批准了!”
“吏部蹇义跟任以虚沉瀣一气,当真是可恶至极!”胡广愤怒的开口道。
“我等务必要力劝皇上,断然不可,否则,天下大乱!”解缙在一边开口道。
而这会儿,任以虚压根就没有什么心思,去理会内阁什么想法。
自己刚刚当上了这个通政使,好歹也要了解一
下才是。
过来的时候,任以虚才发现,这个通政使居然没有什么人。
而后,一个年龄在四十岁左右的文官,见了任以虚,立刻行了一礼:“下官秦洪,添列左参议,拜见齐国公!”
任以虚笑了一下,打量着周围的通政使司衙门,好奇的开口道:“这地方倒是破旧,怎么平时都是不打扫的吗?”
“还有你是左参议,左右通政呢?”
秦洪咳嗽了一下,而后道:“就,就,他们意图谋逆,被,被锦衣卫拿下了!”
任以虚:.............
不用说,八成是建文余孽......
“后来一直都没有填充人才进来?”任以虚好奇的询问道。
“没,没有!”
秦洪苦笑着开口道:“就,就,一直都是空着的!”
对此,任以虚倒是并不意外。
这个通政使,其实跟内阁诸多的权力,还是冲突的。
朱棣搞出来了内阁之后,自然是没有什么心思,关心通政使。
也因此,从朱棣登基到现在,通政使还是空着的。
任以虚看了一眼秦洪道:“你来说说看,这个通政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秦洪忙道:“这通政司乃是太祖高皇帝所立,他老人家说,政务如水,意在常通,所以设立通政司,专门通达政务,以防臣子蒙蔽君父.....”
“打住,打住!”
任以虚道:“你给我详细的说说,我们具体要干什么,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秦洪客气的开口道:“其实也没有什么,首先,在京各部衙门,所有的奏疏,都要送到咱们这里。”
“然后,由通政司分门别类,一些小事情,就直接发给各部衙门,让他们处理。”
“紧要的事情,需要直送左顺门,交给内廷司礼监,由他们上呈陛下。”
“等陛下处置之后,由通政司明发六部诸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