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八股文必须要废掉

历史上,朱棣手底下没有这么一批人,就只能靠着科举来笼络人心。

现在,既然自己手底下有这么一批人,那么就直接换。

他们是从底层的小吏,直接一口气当官的,对待朱棣的忠诚,自然是不需要多说什么。

而蹇义的心中多少也是有些担忧的,这些人都是从什么政校出来的,那也就是说,他们走的不是科举的路子。

朱棣现在提拔了这么一群人,那么从长久来看。

朱棣会不会开始长期的推广这种模式,任何官吏都要从最基层开始做起。

这种行为,是要颠覆科举制度的。

蹇义只能是如此的安慰自己:“应该不至于,这只是权宜之计!”

而任以虚则是压根没考虑这一套。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科举制度,八股文必须要废掉。

八股考试的弊端是很多的,选出的人才很多都是书呆子。

宋濂形容过八股选出来的某些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活脱脱一副白痴面孔。

但八股文还是有一定用处的,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捆一掌血。

八股文可以算是很多文体写作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限制下,很多优秀人才更能脱颖而出。

如后来的徐阶、高拱、张居正,哪一个不是八股文拿高分的?

这些人,才是高手中的高手,但是,这种出类拔萃的毕竟还是少数。

任以虚更多的还是考虑,要从基层,把人才给选拔出来。

这一批人虽然从政经历不够,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些科举出来的书生,又有多少人,是真的有从政经历的?

对比起来,这些人好歹也是读书识字,捎带着有着一定的,在地方上工作经验的。

任以虚是坚信一个原则,人才都是培养出来的,谁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行的。

你让李景隆多带带兵打仗,多锻炼锻炼,这小子也还是可以的。

无非就是灌输一些经验,让他们自己去慢慢磨砺。

任以虚过来的时候,蹇义已经是拟定好了名单交给任以虚过目。

对于这些人,蹇义其实也不是很了解,只能看他们的履历,再来看看他们在工作当中特点和态度,来进行一个大致的判断。

整理好了资料再来交给任以虚。

“年后,还要找时间,跟他们好好的见见面!”

任以虚看了看手中的名单,笑着开口道:“宜之(蹇义)的字,辛苦你了!”

蹇义客气的开口道:“为皇上分忧!”

一边是人才的选拔,另一边,任以虚也在监管五军都督府,主要还是卫所土地产权明晰。

同时,还要做好登记,到底有多少亩田地,耕种的人有多少,支出多少,收入多少。

在五军都督府当中,建立一个督查机制,可以进行举报,自己的上官,是否存在侵吞土地的情况。

基本上,产权明晰,南方和北方已经全部统计结束。

一成五属于朝廷的,另外的八成五属于士兵的。

此外,如果家属参与到劳作当中,剩下的八成五,也要拿出一部分的比例,作为劳务费用。

如果家属没有参与劳作,雇佣人了也要给钱的。

大致的框架是搞出来了。

任以虚提拔了一批年轻的军官开始讨论,如何有效的防止上级贪污,如何明确这个监察制度。

林林总总,等到任以虚差不多弄完以后,这才带着厚厚的奏折,来到了朱棣的跟前。

文渊阁。

“见过齐国公!”

解缙对着任以虚十分客气的行了一礼。

解学士!

任以虚倒也是十分的客气。

两个人虽然都还算是客气,不过,解缙看着任以虚的眼神,颇为玩味。

怎么说呢?

任以虚这个家伙并不是科举出身,在很多人眼里,他就是一个文盲。

这么一个人,居然能得到朱棣的重用,自然,不少人看着任以虚都是极为不满的。

不过,现在这个阶段,都知道任以虚圣眷正隆,暂时还是没有人,朝着任以虚发动攻击。

但是,时间久了,那可就是说不好了。

任以虚自然也是看出来,解缙对自己的轻视和不屑。

他知道,读书人这个圈子,多半是融入不了自己的。

对此,任以虚的态度也是十分的

明显,融不进去也没关系,没必要硬熔。

自己跟朱棣这个关系,不是他们能挑唆的。

能成为奉天靖难的头号功臣,是靠着实力拿下的。

如今,解缙的主要工作就是重新修订《太祖实录》,此书已经由建文帝修过一次,但很明显,第一版并不符合朱棣的要求。

在这一个全新的《太祖实录》当中,他需要一个更为显赫的出身。

类似朱元璋那样白手起家打天下,开口就是“我本淮右布衣”。

摆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

然后,马皇后成为了他的嫡母。

此外,朱棣还指示手下人,在实录中,加入了大量小说笔法的描写。

如朱元璋生前曾反复训斥朱允炆,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而对朱棣却总是赞赏有加,一看到朱棣就满面笑容,十分高兴。

甚至在他死前,还反复询问朱棣的下落,并有意把皇位传给朱棣。

但是由于奸诈的朱允炆等人的阴谋行为,合法的继承人朱棣,并没有接到朱元璋的这一指示。

于是,本该属于朱棣的皇位,被无耻的剥夺了。

这些内容读来,不禁让人在极度痛恨朱允炆等奸邪小人之余,对朱棣终于能够夺得,本就属于自己的皇位,感到欣慰。

并感叹,正义终究取得了胜利,好人是有好报的。

不过,在历史上,朱棣还是搬出来了祖制。

凡是建文帝时代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朱元璋的成例有不同的,全部废除,以老祖宗成法为准。

这倒不是因为朱元璋的成法好用,只是朱棣要想获得众人的承认,必须再借用一下死去老爹的威名,表明自己才是真正领悟太祖治国精神的人。

但是,在这个时空,没有出现这一条。

最主要的原因,朱棣争夺天下的过程当中,朱元璋的祖制早就被踹到了一边。

比如说,卫所制度,再比如说朱棣即将打算搞起来的开海制度,还有就是户籍制度,以及这些小吏当官。

都是违背的,最大的一条,他奉天靖难,也是违背了朱元璋的祖制的。

既然自己已经不遵守了,那就彻底不遵守了。

朱棣看着任以虚的奏折,而后忽的一抬头,淡淡的开口道:“解缙你先出去!”

解缙微微一呆,看着任以虚的眼神,不免也是多出了几分羡慕嫉妒恨。

而后点点头:“臣领旨!”

“任以虚,你这两条都很不错,产权明晰,公开卫所支出,检举制度,这些都很不错,准了。”

“还有这个,政校出来的学生,到南方当官,这也很不错!”

朱棣哈哈一笑:“朕没看错,你到底是有治国大才的,不过,现在朕倒是要做另外一件事儿!”

朱棣哈哈一笑,随后拿出了另一个奏本,道:“还有这个,藩王进京,朕,思念兄弟,念及手足,不胜悲伤,特邀他们来京师一聚!”

任以虚也是忍不住笑了笑,道:“藩王进京,那就是砧板上的肉,皇上可以一举削藩!”

建文帝时期,朱棣是藩王,建文帝要削藩。

朱棣反对削藩,最后造反。

现在朱棣是皇帝了,他也要削藩。

最终,朱棣还是活成了朱允炆的样子。

反对削藩,理解削藩,开始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