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在融都学会的道理
第四百三十二章 在融都学会的道理
管家应了下来,“小姐放心,奴才明日便带着人到庄子上看看庄子和地。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
“对哈!”木老爹一拍大腿,看向管家,“你对这些事了解。”
“管家,你说说咱家这地是租出去,还是买奴仆的好?”
管家说了自己的看法,“老太爷,租出去的话,前期的开销会小一些。”
“但有些佃农不太安分,会做一些不好的事。”
“买奴仆的话,前期开销会大一些,也不用担心出岔子。”
“如若奴仆做得不好,是随时可发卖的。”
木老爹一个人拿不定主意,问家里人,“你们觉得呢?”
木宝宝第一个表示买奴仆,“二师兄说了,买奴仆是最好的。”
木平平几个孩子赞同买奴仆。
经过这么久的各方面培养,几个孩子的想法与之前已是大不相同了。
长辈们的想法,多是想自己种地。
特别是木老爹和木老大,更是希望能自己种地。
“要是能自己种地,那该多好。家里的这些地,都不够我种地。”
“太远了,地也太多了。我看,还是租出去的好,买奴仆太花费银子了。”
木老爹暂时拿不定主意,问木宝宝,“宝宝,你想买奴仆来种地?”
木宝宝点了下小脑袋,“二师兄说的。”
“二师兄说,一般人家都是买奴仆自己种地的。”
木老爹一拍大腿,“行,那就买奴仆。”
宝宝是家里的福星,听她的准没错。
他询问管家,“家里有一个庄子,要喂鸡鸭鹅和猪,还有十块地,要买多少奴仆合适?”
管家计算了下,道,“老太爷准备在庄子上喂养多少鸡鸭鹅和猪?”
木老爹也拿不准,“一个庄子能喂养多少鸡鸭鹅和猪?”
管家道,“这得看老太爷你们想喂多少鸡鸭鹅和猪了。”
“一般来说,大家族很少在庄子上喂养鸡鸭鹅猪的,都是随便喂养一点儿。”
“这些东西,对大家族来说是最容易得到的,他们不用费心思在庄子上喂养。”
木老爹想了一会儿,道,“那咱们在庄子上专门圈一块地出来,喂养鸡鸭鹅和猪。”
“庄子那么大的地方,咱们又不常去,空在那怪可惜的,还不如用来喂养一些鸡鸭鹅和猪。”
家里人皆是觉得这样很好。
“那么大一个庄子,若是空在那,多可惜呀,还不如用来喂养鸡鸭鹅和猪。能有肉吃和蛋吃不说,粪还能用来浇地。”
“明天咱们先去庄子上看看。具体看了庄子的情况,再决定要喂养多少鸡鸭鹅和猪。”
木老爹也是这样想的,得明天实际看了庄子的情况才行。
“明天老二老三你们继续去铺子,平平你们去上学,咱们到庄子看看。”
商量好了这件事,一家人继续吃饭。
木老二说起了招了尤晓的事:“这孩子是个不错的,能看到事也勤快,招呼客人也好。”
“还有,他做的账本也好看。”
木宝宝激动地问道,“二伯,二伯,是尤晓哥哥吗?”
木老二嗯了一声,“就是尤晓。”
“今天铺子没有剩东西,我倒是给了他两个饭团,我看他一个饭团都没吃,估摸着是要带回家里吃。”
朱氏叹了口气,“咱家日子不好时,不就是这样吗?”
“奶奶,你可不能太心善。”木牛牛提醒道,“咱们已是帮了尤晓。”
“要是太心善,帮他太多,反倒容易让他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国子监里就有这样的学生,别人帮他倒成了义务,不帮他还要被骂。”
木平平接过话茬,“是有这样的事。”
“这帮人也要有个度,帮得过了,便会出岔子的。”
朱氏嗔道,“我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我就是感慨两句,怎么可能真那样做。”
她活到这把岁数,是没见识过多富贵的日子,却是见识过不少腌臜的事的。
村里那些人,为了一点儿小利益,能做出各种不好的事来。
木平平和木牛牛安心了下来,他们是担心,家里人在日子过好了后,会生出不一样的心思来。
在国子监,他们有听人说过,有人家日子过好后忘本了,做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事的。
国子监那地方,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还有各种方法起来的人家孩子。
“正好说到这事上,”木老爹略微提高了声音,“咱家的日子是过好了,却不表示咱们能忘本。”
“还有,你们不要忘了,家里的好日子是谁带来的。”
“咱们要记得咱们的根,咱们是地道的庄稼汉出身,这不是值得羞耻的,也用不着想那么多。”
他在来到融都这么久,才明白了这点。
融都的这些人呐,根
本不在意你是何出身,只在意你是否有靠山,是否能给他们带来利益。
就拿他们家来说,是庄稼汉出身,却能让那些大户人家争相巴结。
只因,他们家背后是睿王府和郑世子,还有程先生,桑先生和邓大夫,那些人想要巴结的是这些人。
木老大等人皆是说了声“记住了”,他们是不会忘本的,也不会有不该有的想法的。
家里现在的好日子,是靠宝宝才有的。
“老太爷,”女管事安娘走了进来。
她行了一礼,依旧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模样,“刚得到的消息,上官家所有人都外出做生意了。”
“上官家?”木老爹等人一时没想起上官家是谁。
木宝宝举起小爪子,“是三师兄曾经的家人。”
她气呼呼地说道,“他们可坏可坏了,总想着算计三师兄。”
木老爹等人这才想起上官家是谁。
“上官家不是落败了吗?他们出去做什么生意?”
“我听说,上官家都没银子了,那他们哪儿来的银子做生意?”
安娘解释道,“据说,是上官大少爷打听到,外面有一门生意很赚钱,现在知道的人很少。”
“不知上官大少爷用了何种方法,劝服了家里所有人,一起去外地做生意。”
木老二愣了下,“有问题吧。”
“若是真有这么好的生意,哪里会有上官家参与的份,那些大家族早就瓜分了。”
这是他在融都学会的一个道理,但凡是赚钱的生意,都会被大家族瓜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