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传山高路远月明

第237章 安锦乱象10

山谷缓坡之上,人们来来往往,比之前几日,显得更加繁忙。

周向辉返回码头,立即把几名海运部队员,连同秦子亮、林金友一起,连夜开会安排工作,并将当前严峻形势传达下去,要求大家务必紧张起来,确保轮换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天一早,秦子亮等人仍旧如往常一般驾船外出,执行取水任务,周向辉、林金友则将数名中队长叫过来,商议人员调整工作。

待事情议定之后,周向辉来到水渠挖掘现场,查看工程进展情况。

......

安锦码头紧靠白龙江入海口,南端有长陆伸入江中,与对面的江心岛一起,将河道骤然收紧,加上附近的沿岸山岭,形成一道天然的避风屏障。

再往北去,先是大片滩涂,然后才是一处平地,向江内突出,与北侧长陆遥相呼应,将这处江口港湾环抱起来。

整个港湾面积不大,南北直线距离也就两三里地,其中大部分是滩涂地,仅有南侧约千余米的凹形江岸,能够满足船只停靠要求,也就是当下安锦码头所在地,相关设施仍在完善之中。

沿着河岸往北,穿过那片滩涂地,有一块宽广平地深入江中,再往北,同样是大量的滩涂地块。

水渠的引水口,就选在这处平地岸边。

从地势上来看,北高南低,顺势引水难度不大,也不需要提水设备加持。

最大的困难,还是人手不足,哪怕是仅仅挖一条四五米宽,两米多深的沟渠,对人力的消耗也是巨大的。

近两百名务工人员,加上四连的百余人,每日加班加点地劳作,这会儿也才挖出一百多米距离。

好在一期仅到山谷坡地处,等到秋日时节,差不多就能完工。

周向辉过来时,大批人马聚集在岸边,正在几名工匠的指挥下,将之前预留的取水口挖开,任由江水涌入水渠。

看着江水毫无阻滞地注入水渠,现场顿时欢腾一片,不管规模大小,至少之前制定的方案是可行的。

......

周向辉选的这两名中队长还是十分靠谱的,其中一人已内定为矿区二中队的中队长,将随同四连,前往矿区接手挖矿工作。

当周向辉向手下中队长、小队长通报相关情况时,第一个紧张起来,便是那位刚刚才被任命的中队长。

尽管首长介绍的简略,但只要随便动动脑子,便能想明白其中情由。

矿区那边打架,居然还死了人,接下来四个连队大范围轮换,二中队直接解散,显然不算常规动作,更谈不上正常轮换了。

新提上来的这位中队长丝毫没有新人让着老人自觉,反而和两位老上级争论的极为激烈,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要接手的人员,可是矿区那边的刺头,若是没几个好手跟在身边,非出大乱子不可。

周向辉只是站在一边旁观,并无任何插手之意,凡是自己不熟悉的事情,瞎掺乎的结果,必是一地鸡毛。

争吵有争吵的好处,那就是事事都能聊的通透,大家各自取舍,才能达成平衡局面,接下来开展工作时,就会做到有的放矢。

这次事发异常,吵得更加激烈,最后连林金友亦加入进去,一边协调,一边作出承诺,那三位才略略收敛,拿出最终分割方案。

新任的矿区二中队中队长带着人离开,林金友则安排一排跟着一同前往,先去熟悉矿区情况,自己这边,还需和周向辉细细商议一番,待一连赶来,才能撤离防区。

......

赵通带着三十几名手下,垂头丧气地走上缓坡,心情坏到了极点。

好不容易挣下的中队长,就这么被撤掉了,虽然仍给他保留了小队长,但这面子,是直接掉到地上了。

轮换到码头修渠,手下大部分工人选择乖乖等待整编,只剩下这三十余人,也不知是被矿区撵出来的,还是真心跟着自己走的,一个个没精打采的样子,离自己也是远远的,怎么看都觉得憋气。

平日里大家聚在一起,总说首长们没架子,做事也是和和气气,有商有量的,怎么处理起人来,手段会如此狠辣。

死了人,赔些银子,不是常规操作嘛?放到燕朝那边,这还算是事?

和赵通一同前往的水渠工地的,还有一连二排全体人员,作为先发队伍,他们将会和四连办理防区交换事宜,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

随着此次轮换顺利结束,安锦各处的气氛顿时变的紧张起来,各种小道消息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变的越来越诡异。

矿区那边的人是疯了吗?打架就打架,怎么还下死手?

后勤支队的竹棚里,又有人在那里唠叨。

中队直接解散重组,首长们出手可不软,咱们最近得小心些,千万别惹麻烦。

真是见鬼了?市区出事,矿区也跟着出事,怕是这地方风水不好。

别胡说,多注意点卫生,少搞那些烂事,谁都不会有事。

哎,有事没事,还得看神龙心情呀。

又胡说,小心老子举报你。

就你嘴硬,有本事下回腹泻,别叫郎中给你看。

就是,嘴硬可没用,还是得命硬。

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还拿着人家的工钱,你们还疑神疑鬼地编排人家,良心都让狗吃了吗?

见那人动了真怒,几个悲观的家伙瞬时闭嘴。

算了,干活去吧,瞎猜也解决不了问题。

郭三嚷嚷了一句,率先走出竹棚。

......

只要晚上不下雨,人们总会走出长廊,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四处游逛一番,也算是缓解一下白天的辛劳。

若不是安锦实在荒凉,华兴人可是天底下最好的雇主,管着吃喝,还给工分,是那种能换成银子的数字,想想都觉得美气。

当然啦,大家签的都是三年契约,想要拿到真金白银,还是要等上很久的。

至于将来能不能兑现,大部分人是不担心的,反正都是过日子,这里条件虽然艰苦些,却不会忍饥挨饿。

再说了,即便是拿到银钱,待在这破地方,也没地儿花呀。

眼见着数月来的变化,大家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华兴人干的是大事,才不会斤斤计较那几两银子,存在团里,可比放到身边安全多了。

若是真能建成市镇,在这里盖屋成家,做一个光荣的归义民,也是个不错的选项。

关于退出的选项,华兴人说的很清楚,只要干够半年,就可以拿着银子返乡,保证来去自由。

只是返程的船钱,就得自己付啦。

想想那帮一脸贼像的船主,大家觉得还是老实干够三年更加牢靠,相比华兴人,那帮家伙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

对于大部分工人来说,越传越玄的流言,渐渐成了夜聊的谈资,嘴上随意说说,心里却未必当回事,反正天塌下来,有首长们顶着呢。

不是已经在修庙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