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份大礼
周显庸在主位坐下,示意王琳琅在客座坐下,清玉用托盘端来两盏茶退出去。
周显庸道:
“看姑娘气色比上次见好了很多,是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去铁岭卫?”
王琳琅抿了口茶道:
“收到爹娘的来信了,暂时不让我过去,说一切安好。侯爷,今次冒昧登门,是有件礼物想要送给侯爷。”
说着她起身,把放在旁边鼓墩上那个包袱递给周显庸。
周显庸疑惑地打开包袱,看到一个像梳妆匣大小的,四四方方的红檀木匣子。
周显庸打开匣子,就看到红色绒布衬里上,一张托裱过的浅黄色纸躺在里面。他拿起那厚实的纸展开,发现是一张地契并房契,朱红印章,非常正规。这是一套位于昌平县顺义的庄子,包括一套两进十二间房的四合院,一块八十亩,带四眼井的粮田,田后还带着近十亩的果园。这么好的一座庄子,而且如此庄重讲究地放在价值不菲的雕花红木盒里,这是什么用意?
看过后,周显庸不动声色地合上盖子撩起眼皮问:
“姑娘是要卖庄子?这庄子是谁的产业?”
王琳琅清了清嗓子道:“这座庄子本是我的陪嫁,所以抄家的时候也得以幸免。听说侯爷近期着急想买庄子,我便作主把这庄子送予侯爷了。”
她不等周显庸说话,着急地接着道:
“其一感念侯爷帮忙收敛、安葬祖父。再一个,前段时间风声那么紧急,石亨,徐……友贞,还有曹……曹吉祥——”
她卡顿了两次,眼睛眨巴一下才接着没什么表情道:
“这几个奸贼的爪牙到处捕风捉影抓捕有关联的人,多少人避之唯恐不及,侯爷却毫不畏惧,敢公然出手帮助那么多受他们迫害的犯官家眷,琳琅深感侯爷义薄云天,敬佩非常。”
周显庸一动不动地盯着王琳琅,待她停下,忍不住轻轻嗤笑了一下。要知道他若是不带着前世的历史知道,也断不会知道那场政治大清洗的主要黑手是谁。她一个外嫁到宣府,远离朝堂的闺阁女子,怎么会这么清楚地知道朝堂这仨是奸侫小人?
而且看她说这仨名字时候卡顿两次,也没有情感起伏,明显在背诵别人教给她的话语。
周显庸见王琳琅直勾勾瞅着他的眼神,直接开口问:
“是谁教你说这些话的?”
王琳琅“呃”地一声,吐出一口气。也不回答,低下头从腰上挂的绣囊中,抽出卷成一个纸筒的几张纸递给周显庸道:
“您先看看这些!”
周显庸接过纸筒缓缓展开,三张纸上面通篇馆阁体,整整齐齐罗列着有七八十个酒楼、钱庄以及银楼、古董铺子的名字,每个名字下都备注着东家名字,而在几个东家名字后面,居然着重、详细标识出几个权奸来。其中,就有曹吉祥,曹钦、石亨、石彪、杨善、张軏。
周显庸倒吸一口冷气,头脑里第一冒出的就是,难道写这几张纸的又是另一个穿越而来的人?
这个人如果和王琳琅关系这么近,怎么不在王文被杀的时候施以援手?或者也是力有不逮?这个人又可能是谁呢?会不会是王家被抄家时的漏网之鱼——王大公子?
不,王大公子绝不会是穿越而来的,他要是穿越来的,会在老早以前就对整个家族进行干预,不会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了。难道他也是刚穿越来的?或者,他原本不是穿越来的,只是对政治比较敏感而已。
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如此关注朝政时局的人,一定身边有许多朝廷内的眼线,而且,他一定和王琳琅关系非常亲近,否则断不可把这么一份名单让一个年轻女子送到他手里,必是王守正无疑!
周显庸想到这里,笃定道:
“这人是你大哥吧。我看过海捕文书上写着他叫王守正,字伯恩,是也不是?”
“啊!”王琳琅瞠目结舌地看着周显庸说道:
“你怎么猜得和我大哥讲的一模一样?”
能在落难之时,仍旧毫不犹豫地拿一个庄子送人,并且把那么有份量的一份名单送给他。真可谓好大手笔!也充分明示周显庸,第一,他们这个时候日子过得并没有他想象的艰难;第二,他是诚心诚意想要结交周显庸。
周显庸立时意会了王守正的意图——
他祖父已死,父母叔婶弟弟全部流放铁岭卫,想要回京必然是得到平反才可以。但是朱祁镇刚杀掉他祖父,怎么可能立时就给他家平反?恐怕这个平反的愿望得等到下一任皇帝。而周显庸恰恰是太子陪读,目前是最有可能和太子建立长久感情的人,所以王守正这正是一笔长线投资啊。
周显庸把这份名单连同地契放在匣子里合起盖子,点点头对王琳琅道:
“王公子和王姑娘这么慷慨大方,周某却之不恭。正巧眼下急需要一个庄子,算周某借用姑娘的庄子,日后必定会归还……”
两人在说着话,多喜又敲门:
“侯爷,农桑科的赵大人过来了。”
周显庸把那盒子放在多宝架的一个抽屉里,然后看着王琳琅起身告辞,也不挽留,直接送她出门。
来的正是曹吉祥帮忙找的农桑方面的专家赵汉青,在户部任一七品小官。周显庸热情地迎接赵大人进屋,令清玉奉茶。
两人坐定后,周显庸才发现这位个子不高墩实的赵大人大概是个近视眼,看人老是眯眼,端桌上的杯子也是摸娑好几下才够着杯子。周显庸心里一个念头闪过,看来这个时代还没有近视眼镜。这个技术不算难,应该找机会推广一下,使这些人受益才好。
赵大人三十五、六岁,不光近视,说话还有点大舌头,吐字不很清楚,带着一些南方口音。周显庸穿越前就是北京本地人,听这位大舌头仁兄操着南方口音说话着实费劲。全神贯注地听,仍不时要让他重复几遍才弄得明白。
俩人愉快而费力地交流半个多小时,周显庸从赵大人嘴里知道,北方主要食粮还是以小麦、大麦、粟米、蜀黍(高粱)、各种豆类为主。而小麦在黄河流域相对产量稍高点,达到每亩产量一石六斗,但是几乎三年两灾,不是旱灾就是黄河决口水灾,往往平均下来也不过每亩一石两斗左右。
而南方以水稻为主,最好的良田稻谷亩产量甚至有四石。但是相比后世,同是黄河流域一年两熟的地方,后者粮食亩产量几乎上吨。差距仍然不可同日而语。
周显庸不由一声叹息。还是得赶快引进土豆、地瓜和玉米这些高产作物啊,否则老百姓吃饱饭简直就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想。
引进外国的种子,就需要先解决航海问题,航海是个烧钱的冒险行为,钱!最终还是要归结到钱上!搞钱!眼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